图书介绍

领导干部新视野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领导干部新视野 第2卷
  • 何毅亭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研究出版社
  • ISBN:978780168577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929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451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干部教育-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领导干部新视野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服务型政府——中国政府治理新思维&石国亮 著497

导言497

第一章 服务型政府的界定504

第一节 服务型政府概念的形成504

一、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提出504

二、服务型政府概念的广泛使用505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的深刻内涵506

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506

二、服务型政府与管理型政府的区别508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511

一、服务型政府的四大职能511

二、政府职能定位的重大创新514

第二章 政府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双重推动518

第一节 政府理论创新的推动518

一、马克思的代表制理论518

二、中国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理论520

三、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理论521

第二节 时代发展的新要求524

一、加入WTO对政府建设带来的影响525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525

三、党的执政能力的增强和执政方式的创新526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526

五、公民意识增强的新期待527

六、对非典疫情的深刻反思527

第三节 公共服务供求关系失衡的推动528

一、公共服务需求增加528

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滞后529

第三章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531

第一节 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兴起与发展531

一、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酝酿起步531

二、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正式提出532

三、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全面推进534

第二节 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做法535

一、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535

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理顺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536

三、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536

四、实行政务公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537

五、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化发展537

六、依法行政,推进地方法治政府建设538

第三节 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典型经验539

一、深圳市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经验539

二、重庆市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经验542

三、南京市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经验544

四、成都市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经验546

五、大连市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经验547

六、咸宁市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经验548

七、浙江省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经验549

第四章 中央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551

第一节 中央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成就和经验551

一、中央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成就551

二、中央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经验553

第二节中央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面临的挑战554

一、一个矛盾554

二、两个服务554

三、三个理念555

第三节中央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战略对策556

一、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转变556

二、调整政府职能结构,形成促进经济持续公平增长的政府职能体系556

三、优化中央政府组织结构,完善政府服务的治理方式557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558

第五章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559

第一节政府治理模式的重塑:从管理主义到治理理论559

一、管理主义视野下的政府治理559

二、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政府治理562

第二节我国传统行政模式的超越与服务型政府治理模式的提出564

一、我国传统行政模式的形成564

二、我国传统行政模式的现实困境565

三、发展观的转变与服务型政府治理模式的提出566

第三节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政府治理模式567

一、在理念维度上,认识到权力主体的多元化567

二、在制度维度上,打造有利于社会自主发展的法律制度环境569

三、在操作维度上,为社会自主发展制定各种有利政策导向570

第四节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新探索572

一、省直管县的“扁平化”治理模式572

二、社会组织的“共同治理”模式575

三、民众的“参与式治理”模式577

四、企业的“合作治理”模式579

第六章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581

第一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反思581

一、改革开放以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581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582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宝贵经验584

四、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行政体制改革反思的基本结论585

第二节服务型政府视野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587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587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88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590

第三节大部门体制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592

一、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提出592

二、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本质和内容594

三、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595

四、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注意事项596

第四节 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探索598

一、中央政府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实践598

二、地方政府大部门体制改革的五种模式600

第五节 大部门体制改革前瞻603

一、分步实施,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603

二、落实“三定方案”,进一步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604

三、结合各地实际,进一步落实大部门体制改革605

四、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606

第七章 新公共行政伦理与政府软实力608

第一节 当代中国公共行政伦理的反思608

一、公共行政伦理转型与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相适应608

二、行政伦理失范现象折射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滞后609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对当代公共行政伦理反思的必然结论610

第二节 新公共行政伦理的内涵与定位611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对公共行政伦理的新要求612

二、新公共行政伦理的主要内涵613

三、新公共行政伦理是政府软实力的核心616

四、新公共行政伦理的作用617

第三节 思想解放与新公共行政伦理建设618

一、新公共行政伦理建设的最大障碍仍是思想解放619

二、继续解放思想既要还利于民更要偏重还权于民620

第四节 新公共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路创新622

一、积极培育公共理性622

二、把握政府公共化和服务性的角色定位623

三、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公共行政伦理能力建设624

四、建立健全公共行政伦理监督机制625

五、实施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625

第八章电子政务与阳光政府628

第一节 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628

一、从传统政务到电子政务628

二、电子政务与无缝隙政府631

三、电子政务与政务流程再造632

四、电子政务与政府服务方式变革634

五、电子政务带来的“政府革命”636

第二节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互动式发展638

一、服务型政府依赖电子政务的技术支持638

二、电子政务发展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动640

三、个案分析:以成都市为例642

第三节 阳光政府视野下电子政务的发展643

一、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问题643

二、阳光政府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645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思维648

第九章 公共服务的品质追求653

第一节 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模式和体系653

一、加强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实现公共服务的公平公正654

二、推进公共服务协调发展,促进公共服务惠及全民654

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水平适度657

四、实现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658

第二节 完善公共服务体制659

一、公共服务的市场化659

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660

三、公共服务的法治化661

第三节 改进公共服务方式662

一、缩短公共服务流程662

二、推进公共服务全面代理制663

三、创新服务方式多元化663

第四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664

一、大力提高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教育公平664

二、着力改善就业环境和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666

三、注重提高政府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健体系667

四、提高政府公共科技服务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669

五、重视资源节 约和环境保护,加强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服务670

第五节 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671

一、加强公共服务的组织和管理意识672

二、健全公共服务的参与机制672

三、实现公共服务组织和管理方式的转变673

四、推进公共服务的分类分级管理673

五、建立健全与公共服务市场化相适应的现代监管体系674

六、建立科学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674

第十章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676

第一节 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基本经验676

一、优化政府职能676

二、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关系677

三、注重基本公共服务678

四、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公共服务权限679

五、推行电子政务680

第二节 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典型经验681

一、英国政府改革的经验681

二、美国政府改革的经验683

三、新西兰、澳大利亚政府改革的经验685

四、欧洲大陆国家政府改革的经验687

五、亚洲国家政府改革的经验687

参考文献689

后记692

法治政府——中国政府法治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王宝明著695

导言 中国走向法治政府的路径选择695

一、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和标准696

二、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成果697

三、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703

四、研究法治政府的多学科协作706

五、中国建设法治政府的路径选择711

第一章 中国政府的行政体系与制度716

第一节 概说716

一、行政体制改革及法治政府716

二、行政法规规章制定及行政立法权限范围722

三、中国各级政府立法概况726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法律关系729

一、中国政府行政组织系统729

二、外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考察734

三、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检讨737

第三节 中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中的主要法律问题739

一、部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统一造成行政体制不顺739

二、权利(力)义务配置不平衡导致执法基础差743

三、行政立法的部门利益倾向744

四、行政立法活动的总量和增量均较低745

五、行政立法对程序重视不足745

六、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失衡746

七、法律法规依部门授权造成职能交叉746

八、行政立法没有避免不当的地方利益747

第四节 中国政府通过立法进行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748

一、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府立法的指导思想748

二、提高政府立法速度749

三、提高政府立法质量750

四、改革立法体制,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立法权限752

第五节 中国政府立法改革的战略选择753

一、进一步清理法律法规753

二、规范文件制定主体755

三、改法规规章事后备案为备案后生效757

四、立法授予政府权力应分级授权757

五、建立依法规范财政运行机制758

六、建立规范公开的政府立法制度759

七、建立社会力量起草行政法规规章等法律文件制度761

八、建立政府立法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762

九、用“日落法”规定法律法规的时间效力764

十、行政组织法治化治理764

第二章 中国法治化的政府机构769

第一节 中国政府机构法治化治理的历史与现状769

一、中国政府机构769

二、中国政府机构的改革与发展770

三、中国政府体制778

第二节 中国各级政府及行政机构779

一、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779

二、省级政府及其机构787

三、设区的市(自治州)政府及其机构794

四、县级政府及其机构799

五、乡(镇)政府及其机构802

第三节 中国政府机构治理过程中的法治缺失802

一、许多政府机构无法可依803

二、中央、省直管机构增多与地方行政职权交叉803

三、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偏多且职权划分不清803

四、行政机关编制的控制催生“事业单位”从事公共管理804

五、中央与地方行政机关高度重合使地方政府失去“个性”805

六、化解社会矛盾的机构运转不畅806

七、各级政府执行力不强影响政府权威807

八、大量设立协调和临时机构反映出政府权力整合困难808

九、政企不分的机构设置依然存在809

十、兵团、林区、水利委员会等与地方政府管理权限重叠810

第四节 中国政府机构法治改革目标模式811

一、中国政府机构法治改革的参照系811

二、中国机构设置法治化改革的目标814

三、渐进改革,逐步减少政府机构815

四、编制控制与财政控制同步推进815

第五节 中国政府机构法治化改革的战略选择816

一、逐步实现行政机构组织的法治化816

二、将有公权力的“事业单位”改造为政府独立管制机构817

三、渐次推进“大部制”改革,改造、重组和增设国家管理亟需的机构818

四、重构中央与地方机关,给地方政府以“个性”822

五、推动基层自治,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建设有限政府823

六、政企政事彻底分离,实现政府职能回归824

七、依职能设行政部门,减少综合机构和临时机构826

八、建立中央或省“特区”行政机构826

第三章法治化背景下的公务员管理828

第一节概说828

一、中国公务员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829

二、中国政府公务员法治化管理取得的成就831

三、公务员法治化管理存在的问题834

第二节中国政府公务员840

一、中国公务员的范围840

二、中国公务员的规模842

第三节中国公务员制度法治化改革的战略选择850

一、加强公务员管理依法行政理念教育850

二、确定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的分类和范围853

三、分类培训不同公务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854

四、保持业务类公务员的职业稳定859

五、实施科学的公务员绩效评估862

六、建立公务员可以预期的晋升机制866

七、完善公务员廉洁行政保障制度868

八、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871

九、渐进式控制公务员的总量873

第四章中国政府的行政执法及其推动875

第一节 概说875

一、中国政府行政执法的现状875

二、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878

三、全面推行政府行政公开880

四、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度881

五、通过行政复议化解社会矛盾883

六、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884

七、实施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制度885

八、加强电子政务建设886

第二节 政府行政执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887

一、行政执法领域面临的普遍问题888

二、几个重要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问题890

三、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897

第三节 推动中国政府依法行政改革的战略选择905

一、强化行政许可整合政府权力的功能905

二、巩固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成果909

三、完善执法责任制910

四、政府信息公开911

五、推动政府的电子政务914

六、提高财政预算的法治化水平915

七、运用好政府税收法律政策工具918

八、依法化解社会矛盾921

九、建立可行的评价法治政府指标体系923

后记9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