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战略管理思想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战略管理思想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0700550.jpg)
- 邹统钎,周三多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003599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159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思想史-世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战略管理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战略的本质1
第一节 战略研究历程1
一、20世纪60年代战略规划理论诞生2
二、20世纪70年代转向研究导向:环境适应理论横行3
三、20世纪80年代的产业组织理论与通用战略研究4
四、20世纪90年代资源基础论与核心能力说流行6
五、2000年前后超越竞争的创新与创造理念萌动10
六、学派分野11
第二节 战略的本质13
一、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的差别13
二、战略的本质问题13
三、战略学大师论战略的本质16
第三节 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19
一、战略19
二、战略管理21
三、相关概念22
四、战略管理的理论体系23
第一篇 战略管理流派的演进29
第二章 战略规划学派的兴衰29
第一节 基本概念29
一、概念29
二、内容与分类30
第二节 战略规划的本质:资源与机会的匹配30
一、思想渊源与演变30
二、修正与发展33
第三节 代表性分析工具35
一、SWOT分析35
二、波士顿矩阵37
第四节 战略规划的悖论与批判39
一、战略规划的悖论39
二、明茨伯格对战略规划的批判41
第三章 环境适应学派:逻辑改良主义43
第一节 环境的不确定性43
一、战略规划衰落的根源43
二、安索夫的环境变化分类与对策组合44
第二节 逻辑改良主义思想44
一、自然选择论与适应进化论45
二、逻辑改良主义47
三、学习模型48
四、远景论49
第三节 试错性的分析工具51
一、SMFA法51
二、战略不确定性评估矩阵52
三、脚本分析53
第四节 逻辑改良主义的局限53
第四章 产业组织学派:市场结构决定论55
第一节 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绩效55
一、古典战略的核心思想55
二、产业组织学派诞生的背景56
第二节S—C—P与PIMS57
一、理论假设57
二、梅森—贝恩—谢勒的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构架58
三、PIMS60
第三节 波特的战略思想62
一、通用竞争战略63
二、波特的多元化成长理论64
三、进入壁垒与移动壁垒64
四、动态战略理论65
第四节 分析工具66
一、五力模型66
二、价值链67
三、行业成功关键因素67
第五节 局限与评价68
一、行业集中度与利润率或价格的关系68
二、战略选择不能“脚踏两只船”69
三、企业赢利性主要是市场结构等外部因素决定还是内部货源与能力决定70
第五章 资源基础论与核心竞争力理论71
第一节 行业结构决定论的终结71
一、归核化的出现71
二、波特理论的窘境72
第二节 从企业内部寻找成功因素72
一、视角的转换73
二、基本假设73
第三节 资源与能力决定论74
一、资源74
二、经济租与不可模仿性75
三、资源基础论经典著作的思想概述76
四、核心竞争力理论80
第四节 资源基础论的局限82
第六章 动态能力论84
第一节 动态能力理论的产生84
一、动态能力提出的背景84
二、动态能力的含义86
第二节 动态能力理论概述88
一、动态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88
二、动态能力的形成机理89
三、动态能力的特征91
四、企业获取动态能力的分析框架94
第三节 动态能力理论的局限与趋势95
一、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仍不清晰95
二、用动态能力来解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面临着能力“无限后退”(Infinite Regss)的困境95
三、评价动态能力的指标体系有待确立95
四、有关动态能力的实证研究有待加强96
第七章 描述性战略管理思想97
第一节 企业家学派97
一、企业家学派的产生97
二、企业家学派的思想98
三、战略思维的理论框架99
四、 CEO对企业绩效的作用100
五、企业家学派的不足101
第二节 学习学派102
一、学习学派的产生102
二、学习学派的观点103
三、学习学派的分析框架108
四、学习学派的不足114
第三节 权利学派114
一、微观权利114
二、宏观权利116
三、权利学派的不足117
第二篇 成长与竞争理论的变革121
第八章 企业成长理论121
第一节 企业成长动力理论121
一、彭罗斯的资源决定论:内部资源是企业成长依托121
二、钱德勒的组织能力说:组织能力是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123
第二节 企业成长方式与过程的理论125
一、成长过程:专业化—多元化—归核化125
二、成长方式:克隆一虚拟一多元化126
三、成长的逻辑:价值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移植128
四、企业的生命周期129
五、成长的速度与极限130
六、综合的观点132
第三节 企业成长的行业与区位选择理论133
一、多元化与业务选择133
二、多地化的区位选择138
三、简要的评价142
第九章 竞争战略的演进144
第一节 规模经济时代的竞争战略144
一、经验曲线144
二、大规模生产145
第二节 范围经济时代的竞争战略146
一、波特的三大通用竞争战略146
二、全面质量管理149
三、品牌战略150
第三节 竞争战略的新发展151
一、大规模定制战略151
二、战略联盟152
三、时基竞争战略153
四、信息战略155
五、知识积累与创新战略157
第四节 国际竞争战略158
一、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般模式158
二、通用国际战略选择159
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模型161
第十章 生产战略的演进162
第一节 大规模生产162
第二节 从标准化到定制化的转型163
一、未来市场发展的两大趋势164
二、大规模生产难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164
三、大规模定制的兴起166
第三节 大规模定制167
一、大规模定制概述167
二、大规模定制的营销理念——“一对一营销”(One-to-OneMarketing)170
三、大规模定制的有效策略172
四、大规模定制的竞争优势173
第四节 大规模定制的应用175
第十一章 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177
第一节 持久竞争优势177
第二节 技术创新178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类型与方法179
二、技术创新与持久竞争优势:西方的经验180
第三节 制度创新181
一、产权制度创新181
二、组织结构创新182
三、生产方式创新184
第四节 人力资源:持久竞争优势之本185
一、资源基础论的企业观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185
二、构造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持久竞争优势间的桥梁187
三、中外企业的成功例证189
第十二章 产业战略思想191
第一节 产业集群的研究历程191
一、新产业区理论191
二、工业区位理论192
三、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192
四、区域比较优势理论193
五、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3
六、新经济地理学:基于报酬递增与聚集理论的解释194
七、“钻石模型”: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解释194
八、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197
第二节 产业集群分类的研究198
一、产业集群内涵198
二、概念辨析199
三、产业集群的分类200
四、小结及评述204
第三节 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研究205
一、产业集群竞争力要素拆解205
二、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探究206
第四节 产业集群与创新207
一、产业集群创新的来源208
二、集群创新过程208
第三篇 组织与领导角色的转变213
第十三章 组织结构理论的演变213
第一节 组织与战略的关系213
第二节 组织结构理论的演进215
一、古典组织结构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二三十年代)216
二、人际关系管理时期的组织结构理论(19世纪20年代—50年代)217
三、60年代后的组织结构理论218
第三节 科层制组织219
一、产生的原因219
二、典型结构220
三、缺陷222
第四节 组织再造223
一、劳动分工还是过程整合223
二、传统组织结构的缺陷224
三、过程整合与组织结构扁平化226
四、团组与部门的替代与互补230
第五节 虚拟组织231
一、速度竞争时代的必然产物231
二、网络替代科层、市场契约替代企业契约234
三、虚拟企业的缺陷236
第十四章 领导理论的演变237
第一节 领导的定义237
第二节 领导理论的历史演变238
一、特质论(Trait Theory)(发展于1940年前)239
二、行为论(20世纪40年代末至1960年)241
三、情境论/权变论245
第三节 领导理论的新进展248
一、特质论的回归:魅力型领导249
二、远景式的领导251
三、变革型领导理论252
四、领导者与管理者254
第四篇 中外战略思想家的学术思想261
第十五章 战略思想的发现逻辑261
第一节 战略思想流行的条件261
一、实用第一261
二、简洁与方便原则262
第二节 企业战略的主流研究方法264
一、研究的视角与方法264
二、实证统计与案例研究265
三、类比方法266
四、概念化方法268
五、历史演变法268
六、推翻前人的假设270
第三节 战略思想的发现与传播271
一、战略理论主要取材于日欧美的企业实践271
二、战略理论创新主要来自美国272
第十六章 战略学大师的学术思想274
第一节 伊戈尔·安索夫274
一、个人简历274
二、主要学术论著与学术观点275
三、安索夫的主要文章与著作280
第二节 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281
一、个人简历281
二、代表著作281
三、学术思想282
第三节 亨利·明茨伯格287
一、个人简历288
二、学术观点289
三、主要著作293
第四节 理查德·鲁梅尔特296
一、个人简历296
二、主要论著296
三、学术观点297
第五节 迈克尔·波特303
一、经历简介303
二、学术思想介绍305
三、思想评论306
四、主要著作及相关论文310
第六节 加里·哈默尔与C.K.普拉哈拉德311
一、个人简历311
二、主要学术观点评述312
第七节 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316
一、个人简历316
二、主要理论思想述评317
三、代表性著作及相关文章321
第八节 理查德·纳尔逊(Richard R.Nelson)和悉尼·温特(SidenyGWinter)323
一、个人简历323
二、主要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324
三、主要著作及相关文章328
第九节 凯瑟琳·艾森哈特(Kathreen M.Eisenhardt)330
一、个人简介330
二、主要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331
三、著名的论文和著作338
第十节 亨利·切斯布洛(Henry Chesbrough)339
一、个人简介339
二、主要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340
三、著名的论文和著作343
第十七章 中国传统战略思想345
第一节 孙子战略思想345
一、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体系345
二、孙子兵法九大战略原则352
第二节 三十六计的战略思想355
一、欺诈355
二、增减356
三、点穴357
四、通过攻击关键环节来提高攻击效率;通过利益转换与回避竞争来减少损失358
第三节 战略加减法358
一、中外战略态势分析方法的比较358
二、战略制胜机理361
三、《隆中对》——中国传统战略的范例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