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程海岸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程海岸学
  • 朱大奎,王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0632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704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720页
  • 主题词:海岸工程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工程海岸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海岸动力地貌学原理3

第1章 地貌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3

第2章 海岸海岸带海岸海洋的概念6

第3章 海岸动力9

3.1 波浪9

3.1.1 深水区的波浪10

3.1.2 浅水区的波浪13

3.1.3 激浪与激浪流16

3.1.4 波浪的折射、反射和绕射18

3.1.5 波浪流、破波涌水、风暴潮19

3.2 潮汐22

3.2.1 浅水效应24

3.2.2 潮流25

3.3 海流作用26

3.4 河流作用27

3.4.1 河水的作用27

3.4.2 河流的沉积物28

3.5 风的作用29

3.5.1 风作用下的砂粒运动29

3.5.2 风的搬运与堆积作用30

第4章 海岸带的地质地貌基础32

4.1 海岸轮廓32

4.2 地质构造对海岸的作用33

4.2.1 板块构造与海岸形态33

4.2.2 地壳运动对海岸的影响35

4.3 海岸带的岩石性质36

4.4 海岸带的沉积物37

4.4.1 海岸带沉积物的来源与成因37

4.4.2 海岸带沉积物的粒度39

4.4.3 海岸沉积物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43

第5章 泥沙运动与海岸剖面45

5.1 横向运动45

5.1.1 模型试验46

5.1.2 野外海滩试验48

5.2 中立线49

5.3 激浪基面与沉积物的起动51

5.3.1 波浪基面与激浪基面51

5.3.2 波浪对海底泥沙扰动的深度52

5.3.3 波浪对泥沙的起动53

5.4 堆积的均衡剖面55

5.5 海蚀的均衡剖面58

5.6 纵向运动59

5.6.1 纵向运动的概念59

5.6.2 纵向运动的试验研究60

5.7 海岸泥沙流及其研究方法61

5.8 海岸泥沙在运动中的分选69

5.8.1 横向分选69

5.8.2 纵向分选71

第6章 海岸地貌类型73

6.1 海蚀地貌73

6.1.1 海蚀崖73

6.1.2 海蚀阶地74

6.2 海积地貌75

6.2.1 海滩,滩脊、滩尖咀(beach,beach ridge,beach cusp)75

6.2.2 海岸沙坝(sand bar,barrier island)80

6.2.3 潟湖(lagoon)83

6.2.4 沙咀(sand spit)85

6.2.5 连岛坝(tombolo,tie bar)87

6.2.6 湾坝(bay bar)90

6.2.7 海岸沙丘(coastal dune)91

第7章 海面变化与海岸升降94

7.1 海平面的长期变化94

7.1.1 第四纪以前的海面变化95

7.1.2 第四纪的海面变化95

7.1.3 全新世的海面变化95

7.1.4 现代海面变化95

7.2 海面变化对海岸的影响97

7.2.1 海岸升降的表现97

7.2.2 海岸上升的效应98

7.2.3 海岸下沉的效应99

第8章 中国主要的海岸类型101

8.1 基岩港湾海岸101

8.1.1 海蚀港湾岸103

8.1.2 海蚀堆积港湾岸103

8.1.3 海积港湾岸105

8.1.4 潮汐汊道港湾岸105

8.2 淤泥质平原海岸106

8.3 河口与三角洲108

8.3.1 河口108

8.3.2 三角洲109

8.4 红树林与珊瑚礁海岸111

8.4.1 红树林海岸111

8.4.2 珊瑚礁海岸114

第二篇 港口航道工程119

第9章 秦皇岛油港海岸动力地貌研究119

9.1 摘要119

9.1.1 本区海岸的基本特征121

9.1.2 本区海岸带泥沙流的动态124

9.1.3 南李庄与止锚湾区的比较130

9.2 区域地质地貌概况131

9.2.1 地质基础131

9.2.2 地形概况131

9.2.3 区域第四纪沉积132

9.2.4 新构造运动特征134

9.3 水动力特征135

9.3.1 波况135

9.3.2 潮位和潮流135

9.3.3 入海河流的水文特征138

9.4 区域海岸地貌基本特征139

9.4.1 海岸类型139

9.4.2 水下岸坡基本特征160

9.4.3 海底泥沙的动态分带164

9.4.4 海底泥沙的动态分区166

9.5 小结170

附件一 秦皇岛地区海岸带的重矿特征171

附件二 秦皇岛地区流明沙观测资料初步分析171

第10章 长山寺港址动力地貌研究报告175

10.1 海岸特征175

10.1.1 沙后所冲积平原海湾岸175

10.1.2 长山寺半岛基岩岬湾海岸179

10.1.3 沙坝围封的六股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海岸182

10.1.4 六股河-狗河冲积平原海岸(南江台子南)185

10.1.5 石河冲积平原海岸(台子南—石河)188

10.1.6 石河-新民屯复式夷平海岸190

10.2 长山寺预选港区评价192

第11章 山海关船厂、秦皇岛油港泥沙淤积问题195

11.1 石河泥沙对张庄湾海岸的形成演变过程影响如何?195

11.2 目前石河口泥沙对张庄湾建港影响如何?石河口泥沙有否向东运行达到山海关船厂港区?199

11.3 秦皇岛油码头建立后,改变了海岸天然平衡,此对油港港池影响如何?人工开挖的9m深的港池能否维持,其回淤情况如何?204

第12章 汕头港动力地貌研究209

12.1 地质与河流210

12.2 汕头湾地貌211

12.3 沉积物与沉积作用222

12.4 汕头湾建港条件分析论证225

12.5 汕头拦江沙的成因与治理229

12.5.1 拦江沙及其附近的浅海沉积229

12.5.2 拦江沙的泥沙来源230

12.5.3 拦江沙的历史演变231

12.5.4 拦江沙的发展趋势与整治231

第13章 海南岛洋浦港选址动力地貌调查研究233

13.1 基本结论233

13.2 洋浦港区域地质地貌与气候水文234

13.2.1 地质地貌概况234

13.2.2 气候特征236

13.2.3 波浪237

13.2.4 潮汐237

13.3 洋浦港海岸特征238

13.3.1 海岸地貌238

13.3.2 海湾沉积242

13.3.3 地貌演变243

13.4 泥沙来源与沉积速率245

13.4.1 洋浦湾与新英湾的泥沙来源245

13.4.2 拦门浅滩的沉积物来源247

13.4.3 沉积速率与湾内各处冲淤变化的比较249

13.5 洋浦港港址条件评价250

13.5.1 泥沙来源250

13.5.2 沉积速度250

13.5.3 拦门沙浅滩开挖的可能性分析251

第14章 洋浦港泥沙来源、回淤条件及航道稳定性研究252

14.1 区域地质、地理环境252

14.1.1 湛江系沉积层,以洋浦湾南岸马井中学海岸剖面为代表253

14.1.2 玄武岩层,采自洋浦村(属第一期喷发物)254

14.2 火山活动与火山海岸256

14.2.1 母鸡神火山岸段256

14.2.2 龙门火山岸段257

14.2.3 火山活动对海岸发育的影响258

14.3 洋浦潮汐汊道港湾海岸地貌261

14.3.1 新英湾261

14.3.2 洋浦湾263

14.3.3 洋浦深槽与拦门沙浅滩270

14.4 洋浦潮汐汊道港湾海洋水文气象特征272

14.4.1 潮流特征273

14.4.2 潮流输沙274

14.4.3 气温、降水、风、浪276

14.5 洋浦湾潮汐汊道泥沙来源、泥沙运动与沉积过程277

14.5.1 泥沙来源277

14.5.2 洋浦潮汐汊道港湾沉积物特征280

14.5.3 沉积结构、沉积环境与沉积速率282

14.6 洋浦潮汐汊道开发利用288

第15章 三亚湾海岸环境、泥沙来源与海岸演变研究291

15.1 三亚地区海岸特征、泥沙来源与海岸发展趋势分析292

15.1.1 海蚀-溺谷型港湾岸293

15.1.2 海积沙坝与潟湖海岸296

15.1.3 保平湾冲积平原与沙坝海岸313

15.1.4 三亚湾海岸泥沙运动特点314

15.1.5 三亚湾海岸发展与趋势分析315

15.2 三亚港泥沙来源316

15.2.1 三亚港区泥沙来源316

15.2.2 三亚港海底沉积分布特征及变化317

15.2.3 港口泥沙供应现状——人为的新沙源318

15.3 三亚港海底沉积结构、沉积环境、沉积速率与回淤量分析319

15.3.1 沉积结构与沉积环境321

15.3.2 沉积速率324

15.4 扩建万吨级码头的意见与维持港口水深的建议329

第16章 努瓦克肖特港海岸动力地貌研究331

16.1 毛里塔尼亚海岸环境331

16.2 海滩侵蚀原因及防治方案336

16.3 泥沙来源、沿岸输沙量测算339

16.4 工程处理意见341

第17章 洋口港选址的海岸动力地貌研究342

17.1 江苏洋口港建港预可行性研究343

17.1.1 开发洋口港的前提344

17.1.2 黄沙洋主槽稳定性分析344

17.1.3 建港自然条件348

17.1.4 洋口港工程方案362

17.2 南通洋口港烂沙洋水道及港区稳定性分析研究362

17.2.1 洋口港所在周围海域的基本情况362

17.2.2 烂沙洋航道与西太阳沙港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364

17.2.3 地质与地层结构分析366

17.2.4 潮流及泥沙369

17.2.5 烂沙洋黄沙洋演变及其动态372

第18章 江苏岸外西洋潮流通道稳定性及大丰港建港可行性研究376

18.1 大丰王港区域地貌概况376

18.2 海洋水文、气象377

18.3 GIS与遥感分析378

18.4 海洋沉积研究380

18.4.1 底质粒度380

18.4.2 矿物组成分析382

18.4.3 黏土矿物分析386

18.4.4 化学成分与微量元素分析386

18.4.5 有孔虫对沉积环境的指示390

18.5 王港区域环境演变391

18.5.1 王港钻孔沉积特征与环境分析391

18.5.2 王港区域海岸线变迁393

18.5.3 西洋深槽的历史演变394

18.6 西洋潮汐通道形成演变及其动态分析394

18.7 大丰王港建港可行性分析398

第19章 天津新港泥沙来源及减轻回淤研究399

19.1 渤海湾潮间带浅滩沉积与微地貌研究400

19.1.1 区域概况400

19.1.2 海岸类型401

19.1.3 潮间带浅滩(tidal flat)404

19.1.4 潮滩泥沙运动的初步分析406

19.1.5 渤海湾潮滩沉积于微地貌的分带性413

19.2 天津新港泥沙来源问题413

19.3 渤海湾西部贝壳堤与古海岸线问题416

19.3.1 贝壳堤形成的基本原理416

19.3.2 渤海湾海岸地貌与贝壳堤417

19.3.3 贝壳堤所反映的地貌问题424

19.4 结论427

第20章 渤海曹妃甸深水港海岸动力地貌研究428

20.1 滦河三角洲429

20.2 曹妃甸沙岛结构与成因431

20.3 曹妃甸潮滩434

20.4 曹妃甸深槽稳定性分析435

20.5 曹妃甸海岸动力地貌的工程应用问题437

第三篇 围海造地与海岸带开发规划447

第21章 江苏沿海围海造地规划研究447

21.1 江苏海岸类型与海涂资源447

21.2 江苏滩涂泥沙来源、淤涨速率及动态448

21.3 江苏滩涂围垦目标研究451

21.4 对江苏沿海围垦的建议452

第22章 深圳湾人工岛工程砂源地球物理勘测研究453

22.1 目的、任务453

22.2 深圳湾海洋地质概况454

22.3 勘测研究所用仪器及方法455

22.3.1 全球定位系统(GPS)455

22.3.2 地层剖面仪457

22.3.3 测量船及测线的布置458

22.4 海底物探图像解释及地层结构458

22.5 深圳湾海底物探资料的GIS处理469

22.5.1 深圳湾海底物探GIS的目的和设计思想469

22.5.2 系统软硬件配置469

22.5.3 系统数据处理流程470

22.5.4 系统数据源470

22.5.5 系统数据预处理与算法472

22.5.6 系统数据库管理474

22.5.7 系统功能模块474

22.5.8 深圳湾海底物探GIS处理结果477

22.5.9 地理信息系统简介478

22.6 结论479

第23章 海南洋浦开发区围海造地及岸线规划研究480

23.1 洋浦经济开发区岸线利用规划文本480

23.1.1 第一章 总则480

23.1.2 第二章 洋浦经济开发区岸线利用总体规划(表23.1 )480

23.1.3 第三章 洋浦经济开发区围海填陆规划(表23.2 )482

23.1.4 第四章 海滨火山公园规划483

23.1.5 第五章 洋浦鼻-小铲海洋旅游区意向规划485

23.2 洋浦经济开发区岸线利用规划基础研究报告485

23.2.1 洋浦经济开发区自然概况485

23.2.2 洋浦经济开发区社会经济条件487

23.2.3 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岸海洋资源488

23.2.4 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岸海洋环境492

23.2.5 洋浦近岸海域浅地层海底砂源测量497

第24章 深圳海岸带空间规划研究499

24.1 总论499

24.1.1 本专题研究目标499

24.1.2 深圳海域与岸线的自然形态与演化499

24.1.3 海洋资源在深圳城市发展中的作用502

24.2 滩涂资源及填海问题的研究504

24.2.1 深圳沿海滩涂资源504

24.2.2 深圳市围海造地问题研究508

24.3 港口、海洋水产与海洋工程的规划研究518

24.3.1 深圳市港口及其发展规划研究518

24.3.2 深圳市海洋水产用海现状及发展规划研究518

24.3.3 深圳——九龙半岛运河工程规划研究518

24.4 深圳海洋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规划522

24.4.1 深圳市海洋旅游资源综述522

24.4.2 深圳发展海洋旅游的有利条件525

24.4.3 深圳海洋旅游发展战略527

24.4.4 重点区域研究530

24.5 深圳市海洋生态环境的规划研究533

24.5.1 海岸带生态系统类型533

24.5.2 深圳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现状536

24.5.3 深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538

24.6 深圳海域海洋水环境保护及合理利用540

24.6.1 深圳市海域环境现状及评价540

24.6.2 深圳海洋环境预测544

24.6.3 深圳海域环境保护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547

24.6.4 深圳海域环境保护及对策547

24.6.5 重点涉海区域及重点涉海的工程的环境问题分析548

24.7 深圳海岸线及海域功能分区550

24.7.1 西海岸550

24.7.2 深圳湾沿岸551

24.7.3 大鹏湾及沿岸554

24.7.4 大鹏半岛556

24.7.5 大亚湾及沿岸558

24.8 结论559

第25章 舟山群岛海岸带空间规划560

25.1 舟山市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中的地位561

25.2 三大工程及其对舟山的影响563

25.3 舟山海洋资源及其发展战略565

25.4 舟山群岛空间规划569

第四篇 海洋旅游工程577

第26章 海南岛亚龙湾海洋旅游勘测规划研究577

26.1 亚龙湾海洋环境与海洋旅游资源578

26.1.1 亚龙湾海洋环境578

26.1.2 亚龙湾的生物592

26.1.3 亚龙湾的海岸与岛屿596

26.2 亚龙湾海洋游览项目研究608

26.2.1 亚龙湾海域总体规划指导思想608

26.2.2 海底剧场608

26.2.3 海底观景廊道610

26.2.4 东排钓鱼区612

26.2.5 潜水旅游612

26.2.6 旅游港口游艇基地614

26.2.7 沙坝-潟湖的开发利用619

26.2.8 野猪岛、东洲、西洲开放利用方案619

26.2.9 沙坝发育趋势及开发后环境预测621

第27章 海南岛鹿回头及小东海海滩改造利用可行性研究623

27.1 鹿回头海域环境624

27.1.1 海岸地貌624

27.1.2 地质概况625

27.1.3 海水特性627

27.2 鹿回头沿岸潮汐与波浪631

27.2.1 潮汐631

27.2.2 波浪633

27.3 鹿回头沿岸的珊瑚633

27.4 鹿回头沿岸的海滩639

27.4.1 小东海的海滩639

27.4.2 鹿回头湾的海滩643

27.5 鹿回头沿岸海滩改造利用方案及可行性论证647

27.5.1 鹿回头沿岸海滩改造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647

27.5.2 小东海滩改造利用方案647

27.5.3 鹿回头湾海滩改造利用方案650

27.5.4 鹿回头沿岸实施海滩改造工程后的环境预测653

27.5.5 附录:小东海海滩改造方案及工程预算654

第28章 石梅湾海洋旅游勘测研究660

28.1 石梅湾海洋环境与海洋旅游资源661

28.1.1 石梅湾海滨旅游开发区区域位置661

28.1.2 石梅湾的气候661

28.1.3 石梅湾海域的海水特性662

28.1.4 石梅湾海域的潮汐与波浪664

28.1.5 石梅湾的海岸与岛屿666

28.1.6 石梅湾的海滩672

28.1.7 石梅湾海底地貌与底质676

28.2 石梅湾海洋旅游规划设计研究676

28.2.1 石梅湾海洋旅游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676

28.2.2 海洋文化中心677

28.2.3 海洋体育娱乐中心679

28.2.4 游艇俱乐部681

28.2.5 潟湖内湾游览区682

28.2.6 3000吨级客运码头的选址研究684

28.2.7 海底观光旅游区685

28.2.8 石梅湾海滨开发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686

第29章 博鳌亚洲论坛会址防洪工程、污染防治及有关海岸工程的研究692

29.1 博鳌海岸环境692

29.2 洪水、风暴潮及东屿岛防洪工程694

29.3 河口湾水体交换及污染物处理696

29.4 海岸大沙坝(玉带滩)动力地貌与海洋旅游工程布置697

29.5 海岸冲淤变化及海岸防护697

29.5.1 东屿岛697

29.5.2 沙美潟湖698

29.5.3 海岸大沙坝698

29.5.4 万泉河口湾口门698

参考文献7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