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复合型态的检察权能 中国检察改革再思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复合型态的检察权能 中国检察改革再思考
  • 胡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6460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26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检察机关-工作-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复合型态的检察权能 中国检察改革再思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主题5

三、文献梳理10

(一)著作方面10

(二)论文方面14

四、研究方法19

(一)类型化研究方法的发展脉络19

(二)类型化方法对检察权研究的价值与意义23

(三)复合型态——对分权原理的深化24

五、篇章架构25

第一章 中国检察权的历史变迁27

一、检察权起源与发展的前置性问题——观点分歧与评析27

(一)关于检察制度起源的观点分歧27

(二)对分歧观点的评析29

二、西方国家与前苏联检察制度的起源与发展33

(一)检察制度之滥觞34

(二)检察制度之发展35

三、中国检察权的历史变迁39

(一)清末时期的检察权41

(二)民国时期的检察权43

(三)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检察权45

(四)当代中国的检察权47

第二章 中国检察权能的复合型态54

一、单一型态的检察权——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及前苏联的检察权能55

(一)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检察权能55

(二)前苏联的检察权能65

二、复合型态的检察权——中国检察权能的基本构造69

(一)对中国检察权能构造观点的简要评析69

(二)中国检察权能的复合构造72

第三章 中国复合型检察权的属性分析82

一、有关检察权属性的学术争论83

(一)有关检察权属性的四种代表性观点83

(二)国内对检察机关定位的两种代表性观点102

(三)检察权属性争论的简要评析108

二、中国检察权属性的复合性110

(一)中国检察权属性的具体分析110

(二)中国检察权复合属性的外在表征111

第四章 中国检察权复合型态的缘由114

一、现实的宪政基础——一党执政与一元分立的权力架构114

(一)从政党制度中的权力制衡理论看,赋予中国检察机关独立的法律监督权能具有必要性与合理性115

(二)从国家权力结构看,中国检察机关享有法律监督权能,符合主权在民、分权制衡的权力配置原理118

二、特定的历史背景——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影响与前苏联检察制度的借鉴121

(一)新中国借鉴前苏联检察制度的原因121

(二)列宁法律监督思想及苏联检察制度的影响124

三、独特的法律文化传统——中国御史制度的影响125

(一)御史制度的历史沿革126

(二)御史机构的职能128

(三)御史制度对中国检察制度的影响129

第五章 中国复合型检察权能的理论困惑及其澄清131

一、有关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关系的理论困惑与澄清131

(一)观点争议——冲突论与统一论131

(二)理论澄清——对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应坚持“区分论”137

二、对民事审判检察监督的质疑与理论澄清147

(一)观点争论147

(二)理论澄清152

三、对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质疑与理论澄清155

(一)有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属性之争156

(二)有关职务犯罪侦查权具体应由哪个机关行使的争论159

(三)理论澄清164

四、对检察机关行使批准或决定逮捕权(简称“批捕权”)的质疑与理论澄清169

(一)对检察机关批捕权的质疑兼对法院行使批捕权的合理性证成170

(二)检察机关行使批捕权的证成兼对法院行使批捕权合理性的驳斥172

(三)理论澄清:二元化的批捕权格局175

第六章 夯实中国检察制度的宪政基础——理论重构与权能整合181

一、基本立场181

(一)守持理性思维181

(二)遵循法治原理184

(三)坚持技术径路185

二、理论重构186

(一)复合型检察权能的定位:检察权是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的统186

(二)检察监督:法律监督概念的厘清与界定195

三、权能整合205

(一)公诉权的适当拓展206

(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权的合理界定210

(三)诉讼监督的两个转变212

参考文献215

后记2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