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0683117.jpg)
- 谢秋菲主编;陈硌,冯海兰,韩科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90628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牙体-人体解剖学-医学院校-教材;口腔科学-人体生理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颅、颌、面、?的演化与发育2
第一章 颅、颌、面部与牙的演化2
第一节 颅、颌、面部的演化2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的演化4
一、原始颌关节4
二、继发颌关节4
第三节 牙体的演化5
一、牙体形态的演化学说5
二、各类动物的牙体形态及其特点8
三、牙体组织的演化10
第四节 牙周的演化11
第五节 牙弓的演化12
第二章 颅、面、颌、?的生长发育14
第一节 颅、面、颌骨的发育14
一、颅面部发育14
二、颌骨的生长14
第二节 牙的发育与萌出15
一、牙的发育阶段15
二、牙的萌出16
第二节 ?的建立17
一、建?的动力平衡17
二、?的发育阶段17
参考文献19
第二篇 牙体解剖学22
第三章 牙的结构、分类及功能22
第一节 牙齿的结构22
一、外部形态22
二、牙体组织23
第二节 牙齿的分类24
一、根据牙齿的形态和功能特性分类24
二、根据牙齿在口腔内存在时间分类25
第三节 牙的生理功能26
一、咀嚼功能26
二、发音和言语功能26
三、保持面部的正常形态27
第四章 牙齿的发育28
第一节 生长期28
第二节 钙化期28
第三节 萌出期30
一、乳牙萌出30
二、恒牙萌出31
三、牙齿萌出的生理规律33
第五章 临床牙位记录法35
第一节 部位记录法35
一、恒牙的临床牙位记录35
二、乳牙的临床牙位记录35
第二节 Palmer记录系统37
一、恒牙的临床牙位37
二、乳牙的临床牙位37
第三节 通用编号系统38
一、恒牙的临床牙位38
二、乳牙的临床牙位38
第四节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39
第六章 牙体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42
第一节 牙体应用名词42
一、应用术语42
二、牙冠各面的名称44
第二节 牙冠的表面解剖标志44
一、牙冠的突起部分44
二、牙冠的凹陷部分46
三、斜面46
四、生长叶47
第七章 切牙48
第一节 切牙的功能和共性48
一、切牙功能48
二、切牙共性48
第二节 上颌切牙49
一、上颌中切牙49
二、上颌侧切牙50
第三节 下颌切牙51
一、下颌中切牙51
二、下颌侧切牙52
第八章 尖牙Canines55
第一节 尖牙的功能和共性55
一、尖牙功能55
二、尖牙共性55
第二节 上颌尖牙55
第三节 下颌尖牙57
第九章 前磨牙60
第一节 前磨牙的功能与共性60
一、前磨牙功能60
二、前磨牙共性61
第二节 上颌前磨牙61
一、上颌第一前磨牙61
二、上颌第二前磨牙62
第三节 下颌前磨牙63
一、下颌第一前磨牙63
二、下颌第二前磨牙65
第十章 磨牙69
第一节 磨牙的功能和共性69
一、磨牙功能69
二、磨牙共性69
第二节 上颌磨牙70
一、上颌第一磨牙70
二、上颌第二磨牙72
三、上颌第三磨牙74
四、上颌磨牙牙根74
第三节 下颌磨牙75
一、下颌第一磨牙75
二、下颌第二磨牙77
三、下颌第三磨牙78
四、下颌磨牙牙根78
第十一章 乳牙81
第一节 乳牙的功能与共性81
一、乳牙功能81
二、乳牙共性82
三、乳牙与恒牙的鉴别要点82
第二节 乳切牙83
一、上颌乳中切牙83
二、上颌乳侧切牙84
三、下颌乳中切牙84
四、下颌乳侧切牙85
第三节 乳尖牙85
一、上颌乳尖牙85
二、下颌乳尖牙86
第四节 乳磨牙86
一、上颌第一乳磨牙86
二、上颌第二乳磨牙88
三、下颌第一乳磨牙89
四、下颌第二乳磨牙90
第十二章 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93
第一节 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93
一、邻面接触区93
二、邻间隙94
三、外展隙94
四、唇、颊、舌面的凸度95
五、颈线的曲度96
六、切缘与?面96
第二节 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97
第十三章 牙齿异常99
第一节 牙齿数目异常99
一、牙齿数目不足99
二、牙齿数目过多100
第二节 牙齿形态异常101
一、过大牙与过小牙101
二、锥形牙101
三、畸形中央尖101
四、畸形舌窝和畸形舌尖101
五、融合牙102
六、粘着牙102
七、釉珠102
八、牙根的异常103
九、牙髓腔的异常103
第三节 牙齿结构异常103
一、釉质发育不全103
二、牙本质发育不全103
三、氟牙症103
四、四环素着色牙104
五、先天性梅毒牙104
第四节 牙齿萌出异常104
第十四章 髓腔解剖形态106
第一节 髓腔的构成与形态106
一、髓室106
二、根管系统107
三、根尖部解剖110
四、髓腔形态的变化和临床意义111
第二节 恒牙各牙位髓腔解剖形态特点114
一、切牙组114
二、尖牙组115
三、前磨牙组116
四、磨牙组117
第三节 乳牙与恒牙髓腔形态的比较121
一、乳前牙髓腔形态121
二、乳磨牙髓腔形态121
参考文献123
第三篇 ?学126
?学发展史126
第十五章 牙列130
第一节 牙列的形状及生理意义130
一、牙列形状130
二、牙列的生理意义133
第二节 牙排列的倾斜规律133
一、牙体长轴近远中向的倾斜134
二、牙体长轴唇(颊)舌向倾斜情况134
三、上下颌牙齿的垂直向关系135
第三节 ?曲线与?平面135
一、?平面与纵?曲线135
二、横?曲线136
三、牙排列的垂直向位置137
四、牙尖高度137
第四节 牙列与下颌骨的关系138
一、Balkwill角138
二、Bonwill的等边三角形138
三、Monson球面学说138
四、牙弓?曲线的分析139
第五节 颅?关系与参考平面139
一、颌面部解剖标志140
二、参考平面140
三、上下颌中切牙与参考平面的关系141
第六节 面部的协调关系141
一、面部三等分141
二、面部左右对称性142
三、唇齿关系142
四、牙形、牙弓形与面形的关系142
五、面部形态与颅部关系143
第十六章 ?146
第一节 ?与口颌系统146
一、?与咬合146
二、口颌系统146
第二节 牙尖交错?146
一、上下颌牙齿尖窝相对的交错咬合147
二、上下第一磨牙的咬合接触关系147
三、上下尖牙相对关系148
四、覆盖与覆?149
五、上下颌牙齿的咬合接触150
第三节 乳牙期与替牙期牙尖交错?的特征152
一、乳牙?152
二、替牙期牙尖交错?的特征153
三、?的发育过程154
第四节 前伸?与侧?155
一、前伸?155
二、侧?155
第五节 ?接触类型157
一、双侧平衡?157
二、咀嚼运动中的平衡?157
第六节 按功能情况的?分类158
一、理想?158
二、生理?158
三、病理?158
第十七章 颌位161
第一节 牙尖交错位161
一、牙尖交错位定义161
二、牙尖交错位的特征161
第二节 正中关系位与后退接触位162
一、正中关系位与后退接触位162
二、后退接触位与牙尖交错位的关系163
三、正中关系位和后退接触位的生理意义163
第三节 下颌姿势位163
一、下颌姿势位定义163
二、下颌姿势位的形成机制与特点164
三、垂直距离与息止?间隙164
四、下颌姿势位的生理意义165
第四节 肌接触位165
第五节 前伸?颌位与侧?颌位165
一、前伸?颌位166
二、侧?颌位166
参考文献168
第四篇 口腔功能170
第十八章 下颌运动170
第一节 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171
一、下颌运动的感觉传入路径171
二、下颌运动的传出路径171
三、下颌反射活动173
第二节 下颌运动的控制175
一、下颌运动的控制因素175
二、个体下颌运动型176
第三节 下颌运动的形式及运动范围176
一、下颌运动的形式176
二、下颌运动的范围178
第四节 下颌运动的记录178
一、下颌运动记录的标志点和观测面178
二、下颌运动记录研究的发展过程179
第五节 下颌运动轨迹182
一、切点的运动轨迹182
二、髁点的运动轨迹185
三、对磨牙标志点运动轨迹的研究189
四、螺旋轴理论189
第六节 研究下颌运动的意义190
第七节 ?架——下颌运动的机械模拟191
一、?架的发明与改进191
二、?架的基本要求和分类191
三、?架的临床应用192
第十九章 咀嚼195
第一节 咀嚼的发育与学习195
第二节 咀嚼的神经控制196
一、咀嚼运动的发生196
二、高级中枢的影响197
三、咀嚼运动的反馈控制197
第三节 咀嚼运动的过程198
一、前牙切割运动198
二、后牙压碎和磨细运动198
第四节 咀嚼周期199
一、正常咀嚼轨迹图形与时间变化199
二、咀嚼和吞咽过程中的牙接触200
第五节 咀嚼运动的类型200
一、双侧交替咀嚼201
二、单侧及前伸咀嚼201
三、双侧(同时性)咀嚼201
第六节 咀嚼运动中的生物力学201
一、咀嚼运动的生物杠杆作用201
二、咀嚼中牙齿的受力分析203
第七节 咀嚼运动中的肌肉活动204
一、肌电图检查方法204
二、咀嚼系统功能性肌电图206
第八节 咀嚼运动中的生物力211
一、咀嚼肌力211
二、?力211
三、最大?力与牙周潜力212
第九节 咀嚼效率214
一、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214
二、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215
第十节 咀嚼时牙的动度与牙齿磨耗215
一、咀嚼时牙的动度215
二、磨耗与磨损216
三、磨耗的生理意义216
四、磨耗的后果216
五、磨耗的评价217
第十一节 舌、唇、颊和腭在咀嚼运动中的作用217
一、舌的作用217
二、唇、颊、腭的作用218
第十二节 咀嚼对?、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218
第二十章 吞咽与吮吸221
第一节 吞咽过程221
一、吞咽第一期222
二、吞咽第二期222
三、吞咽第三期222
第二节 吞咽活动的机制223
第三节 吞咽对?、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224
一、正常吞咽对?、颌、面生长发育的作用224
二、异常吞咽对?、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224
第四节 吮吸224
第二十一章 言语227
第一节 言语与语言的关系227
第二节 发音器官227
一、声带228
二、前庭襞228
三、喉肌228
第三节 发音的调节机制228
一、发音与共振228
二、音调229
三、音质229
四、音强229
第四节 语音230
一、音素230
二、音节232
第五节 语言的神经控制232
一、语言控制中枢232
二、周围感觉信息的反馈调节233
三、单侧大脑优势233
四、与言语有关的神经分布233
第六节 言语与呼吸233
第七节 口鼻腔的形态异常对语音的影响234
一、口腔的形态异常对语音的影响234
二、鼻腔的形态异常对语音的影响235
第二十二章 唾液分泌与功能237
第一节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237
一、唾液的性质237
二、唾液的成分237
第二节 唾液腺的分泌机制238
一、影响唾液成分的因素238
二、唾液分泌的调节238
三、唾液反射240
四、唾液分泌的影响因素240
第三节 唾液的作用240
第四节 增龄对唾液分泌的影响242
第二十三章 感觉功能244
第一节 味觉244
一、味觉感受器和味觉通路245
二、基本味觉246
三、影响味觉的因素247
第二节 触觉和压觉248
一、常见机械感受器249
二、面部皮肤机械感受器的反应特点250
三、口腔黏膜触、压觉特点250
四、牙周机械感受器250
第三节 温度觉253
第四节 痛觉255
第二十四章 牙髓疼痛259
第一节 牙髓伤害感受器259
一、牙髓的神经分布259
二、牙髓神经纤维的终端260
三、牙髓伤害性感觉纤维的记录260
四、刺激在牙本质中的传导261
五、牙髓的非伤害性反应262
第二节 牙髓伤害性感觉传入纤维的中枢末端262
第三节 牙髓刺激在丘脑和大脑皮质的反应263
第四节 牙髓神经分布的可塑性263
一、牙髓神经的再生263
二、萌出与脱落期的牙髓神经263
第二十五章 口腔与呼吸265
第一节 上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265
第二节 呼吸功能的检查方法266
一、鼻测压计266
二、口鼻呼吸同步测定装置266
三、X线头影测量266
四、鼻咽纤维镜267
五、多导睡眠图268
第三节 呼吸与咀嚼、吞咽的关系268
一、呼吸与咀嚼、吞咽功能268
二、呼吸系统具有保护性反射活动268
第四节 呼吸方式与颅面、颌、?的268
一、呼吸方式对颅面生长发育的影响269
二、影响机制269
第五节 呼吸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69
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69
二、有关的病因270
参考文献271
中英文专业词汇索引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