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程材料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洪敏雄,王木琴,许志雄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全华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216798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22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工程材料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简介2
1.2材料科学与工程3
1.3材料的分类5
1.3.1金属材料5
1.3.2高分子材料(polymers)5
1.3.3陶瓷材料(ceramics)5
1.3.4复合材料(composites)5
习题6
第2章 原子键结与晶体构造9
2.1原子结构与键结10
2.1.1原子模型10
2.1.2周期表14
2.2键结(bonding)15
2.2.1主要键结15
2.2.2键结种类与材料物理特性关系实例19
2.2.3次要键结20
2.3结晶构造(crystal structure)21
2.3.1晶格(lattice)21
2.3.2对称(symmetry)22
2.3.3金属结构22
2.4结晶系统(crystal system)24
2.4.1米勒座标系统24
2.4.1.1六方晶系之结晶方向27
2.4.2结晶平面之米勒指数27
2.4.3原子堆积系数30
2.4.4密度31
2.5液晶32
2.6碳结构32
2.7单晶与复晶34
2.8晶格系统与晶格常数之决定方法35
习题41
第3章 结晶缺陷及固体中的缺陷43
3.1点缺陷44
3.1.1本质点缺陷44
3.1.2异质点缺陷48
3.1.3点缺陷表示法53
3.2扩散 原理55
3.2.1 Fick第一扩散定律60
3.2.2 Fick第二扩散定律63
3.3线缺陷69
3.3.1刃差排69
3.3.2螺旋差排70
3.3.3混合差排70
3.3.4 布格向量71
3.4界面缺陷72
3.4.1外表面73
3.4.2晶界73
3.4.3小角晶界75
3.4.4双晶晶界76
3.4.5其他界面缺陷77
3.5体缺陷78
习题79
第4章 相图83
4.1相平衡84
4.2平衡相图85
4.3一元系统之相图86
4.4二元系统之相图87
4.5相图的解说90
4.6共晶型平衡图92
4.7偏晶型平衡图97
4.8共析相变平衡图99
4.9含有中间化合物的相图100
4.10不平衡的冷却过程100
习题102
第5章 相变态105
5.1相变态之分类106
5.2成核107
5-2-1均质成核107
5-2-2异质成核109
5-2-3成核剂110
5.3不改变组成之相变态110
5-3-1共轭相变111
5-3-2有序相变111
5-3-3麻田散铁相变111
5.4组成改变之相变态(伴随扩散的相变态)113
5-4-1共析反应113
5-4-2等温析出114
5-4-3沃斯田铁的恒温相变115
5-4-4沃斯田铁的连续冷却变态116
5.5离相解离117
5.6相变态之影响因素119
5-6-1晶粒大小对相变行为的影响119
5-6-2合金组成对相变的影响119
习题121
第6章 变形123
6.1金属之弹性变形125
6-1-1金属弹性变形之特征125
6-1-2弹性模数与双原子模型125
6-1-3弹性系数129
6-1-4由弹性应变求应力值131
6.2金属之塑性加工132
6.3塑性变形134
6-3-1塑性变形之特征134
6-3-2应力-应变曲线134
6-3-3真应力-真应变曲线136
6.4塑性变形之方式:滑动与双晶138
6-4-1滑动及滑动带138
6-4-2由滑动所发生的变形139
6-4-3滑动系统141
6-4-4滑动的临界剪分应力142
6-4-5由双晶(twin)所生之变形143
6.5多晶体的塑性变形144
6-5-1多晶体塑性变形的过程144
6-5-2晶粒大小对塑性变形的影响146
6.6合金的塑性变形147
6-6-1单相固溶体的塑性变形147
6-6-2多相合金的塑性变形148
习题152
第7章 破坏153
7.1金属的破坏类型154
7.2延性破坏155
7.3脆性破坏157
7.3.1脆性破坏之特征157
7.3.2理论内聚强度157
7.3.3脆性破坏的Griffith理论158
7.4断口形态学159
7.5破坏韧性161
7.6疲劳164
7.6.1疲劳破坏164
7.6.2疲劳破断面之观察167
7.6.3耐疲劳强度之影响因素168
7.7潜变171
习题174
第8章 强化及韧化175
8.1固溶强化176
8.2应变硬化178
8.3塑性变形对组织的影响181
8.3.1显微组织的变化181
8.3.2内应力(或残留应力)181
8.3.3变形组织182
8.4加工后之退火、回复、再结晶、晶粒成长及机械性质183
8.4.1冷加工之金属与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变化184
8.4.2回复188
8.4.3再结晶192
8.4.4晶粒成长198
习题202
第9章 热处理203
9.1析出硬化204
9.1.1时效处理204
9.1.2析出(时效)硬化的原因205
9.2热处理(heat treatment)之定义及其重要性208
9.3退火209
9.3.1完全退火210
9.3.2 恒温退火211
9.3.3均质化退火211
9.3.4 球化退火212
9.3.5应力消除退火213
9.4正常化213
9.5钢之淬火215
9.5.1淬火目的及原理215
9.5.2淬火温度与加热时间215
9.6硬化能217
9.6.1质量效应217
9.6.2硬化能218
9.7钢之回火223
9.7.1回火目的223
9.7.2回火后的组织与性质之变化224
9.7.3合金元素对回火软化与二次硬化的影响225
9.7.4回火脆性227
习题230
第10章 铁系合金231
10.1铁与钢之制造232
10.1.1铁、钢及铸铁之定义232
10.1.2钢铁厂之概况233
10.1.3生铁之制造235
10.1.4炼钢法238
10.1.5钢锭制造法242
10.1.6钢锭之加工243
10.1.7钢料制品之种类及用途概述244
10.2纯铁之组织及相变化247
10.3钢之相变化249
10.3.1铁-碳平衡图249
10.3.2碳钢在缓慢冷却的相变化253
10.4碳钢258
10.4.1钢中所含元素对碳钢特性之影响258
10.4.2碳钢之编号261
10.5合金钢261
10.5.1合金钢之分类261
10.5.2普通构造用合金钢266
10.5.3机械构造用合金钢266
10.5.4弹簧钢267
10.5.5工具钢268
10.5.6高速钢(hihg speed steel)269
10.5.7不锈钢270
10.5.8其他特殊钢272
10.6铸铁273
10.6.1铸铁之组织273
10.6.2铸铁之石墨化过程273
10.6.3石墨对铸铁机械性质之影响275
习题276
第11章 非铁金属及合金279
11.1铜及铜合金280
11.1.1铜之物理与机械性质280
11.1.2黄铜281
11.1.3青铜284
11.2铝及铝合金286
11.2.1铝之性质286
11.2.2铝合金287
11.3镁及镁合金289
11.3.1镁之性质289
11.3.2镁合金290
11.4钛及钛合金293
11.4.1钛之性质293
11.4.2钛合金之种类及性质293
习题298
第12章 陶瓷材料之结构与成型299
12.1绪论300
12.2陶瓷结构301
12.2.1陶瓷之稳定结构及配位数301
12.2.2 AX型晶体构造305
12.2.3 AmXp型晶体构造307
12.2.4 AmBnXp型钙钛矿晶体构造308
12.2.5陶瓷晶体密度计算308
12.3 硅酸盐(silicate)结构309
12.4陶瓷制程311
12.4.1粉体制程312
12.4.2成型法313
12.4.3烧结317
12.5玻璃 及其形成条件319
12.6玻璃陶瓷323
习题327
第13章 陶瓷材料之特性329
13.1陶瓷之机械性能330
13.1.1陶瓷之强度330
13.1.2陶瓷之脆性330
13.1.3陶瓷的韧化333
13.1.4陶瓷之强度测试334
13.2介电性质336
13.2.1极化量与介电位移336
13.2.2极化机构339
13.2.3介电常数341
13.3介电材料用途及制造方法342
13.4压电效应345
13.5陶瓷的导电特性346
13.6陶瓷高温超导体347
习题350
第14章 复合材料353
14.1绪论354
14.2复合材料的分类354
14.3强化材354
14.4基材364
14.5基材与强化材的界面(interface)365
14.6复合材料的强度基本性质367
14.6.1比拉伸强度与比弹性模数367
14.6.2纤维复合材料的破坏机制371
14.7纤维强化塑胶复合材料的加工372
14.8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展望377
习题380
第15章 高分子材料381
15.1高分子材料的定义与分类382
15.2单位之聚合反应386
15.2.1聚加成反应386
15.2.2聚缩合反应387
15.2.3共聚合高分子材料389
15.2.4高分子的分子量390
15.3高分子晶体392
12.3.1高分子的结晶模型392
15.3.2高分子材料的结晶型态394
15.4高分子材料之制程397
15.4.1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397
15.4.2高分子加工398
15.5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与展望400
15.5.1高分子材料的应用400
15.5.2分子材料的展望406
习题407
第16章 材料的电性质409
16.1电的传导410
16.2固体的能带理论412
16.3金属的能带结构413
16.3.1硷金族的能带结构413
16.4金属的导电特性414
16.4.1温度的影响415
16.4.2晶格缺陷的影响415
16.4.3制程与强化机构的影响416
16.5其他之导电特性418
16.5.1热电偶418
16.5.2超导体420
16.6绝缘体421
16.7半导体423
16.7.1本质半导体423
16.7.2外禀半导体425
16.7.2.1 n型半导体425
16.7.2.2 p型半导体427
16.7.3温度对导电性的影响428
16.7.4化合物半导性430
16.7.5半导体元件的应用431
16.7.6半导体元件的制作技术434
16.8离子材料的导电特性436
习题438
第17章 磁性材料439
17.1绪论440
17.2磁性起源及种类440
17.2.1顺磁性443
17.2.2反磁性443
17.2.3铁磁性445
17.2.4反铁磁性446
17.2.5亚铁磁性448
17.3磁阻448
17.3.1磁阻之定义448
17.3.2磁阻之分类449
17.4材料的磁性能452
17.4.1永磁功能材料和软磁功能材料452
17.4.2资讯磁性功能材料454
17.4.3多功能磁性功能材料454
17.4.4磁性材料—锰锌铁氧磁体455
习题457
第18章 材料的光学性质459
18.1光的本质460
18.1.1电磁波简介460
18.1.2连续辐射与特性辐射461
18.2光与物质作用的理论基础463
18.2.1光和固体的交互作用463
18.2.2原子与电子的交互作用464
18.2.3金属之光学性质465
18.2.4非金属之光学性质466
18.2.5绝缘体之光学性质472
18.3各种光与物质之作用473
18.3.1 X-射线473
18.3.2发光473
18.3.3热发射474
18.3.4绕射474
习题476
第19章 材料的光电特性477
19.1光电导性(photoconduction)478
19.2太阳能电池479
19.3雷射和光纤通讯480
19.4发光与显示487
19.4.1光源487
19.4.2显示器488
习题494
第20章 奈米科技概论495
20.1绪论496
20.2奈米科技发展沿革497
20.3奈米材料之基础物理化学性质498
20.3.1小尺寸效应499
20.3.2表面积效应499
20.3.3量子尺寸效应501
20.4奈米材料及制程502
20.4.1奈米粒子及其制程502
20.4.2气相凝结法503
20.4.3机械合金法504
20.4.4化学溶液相关合成法504
20.5一维奈米材料及其制程505
20.5.1一维奈米材料发展505
20.5.2一维奈米材料的应用506
20.6奈米结构化镀层及其制程507
20.7奈米结构化块材及其制程509
20.8奈米多孔质材料及其制程510
20.9奈米制造技术511
20.9.1由大而小vs.由小而大512
20.9.2传统微影蚀刻方式513
20.9.3由小而大及自我组装方式516
习题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