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道与政道 17世纪中国儒家思想与清教主义对比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天道与政道 17世纪中国儒家思想与清教主义对比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0678098.jpg)
- 高健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4118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天道与政道 17世纪中国儒家思想与清教主义对比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依据与意义1
一 研究问题的依据1
二 研究问题的意义6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9
一 研究现状9
二 研究方法12
第三节 关键词的界定13
一 儒家思想13
二 专制主义14
三 天道、政道16
四 清教主义16
第四节 研究路径与创新16
一 研究路径16
二 创新17
第二章 朱明王朝的专制18
第一节 朱明王朝专制的强化19
一 朱明王朝思想文化专制的强化19
二 朱明王朝社会政治专制的强化25
第二节 社会的普遍腐败与危机32
一 专制与腐败32
二 社会危机与全盘崩溃34
第三章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38
第一节 斯图亚特王朝专制主义的理论与实践39
一 君权神授论与君父论39
二 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的实践46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社会的矛盾与危机54
一 经济的衰退55
二 社会矛盾与危机56
第四章 17世纪中国儒家思想对专制主义的回应60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内部变革:具有民主意识的启蒙思潮61
一 启蒙思潮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61
二 启蒙思潮的哲学基础:自然人性论与自然权利论64
第二节 启蒙思想的价值取向70
一 个体性的张扬70
二 自由平等的追求72
三 “经世致用”的指向74
第三节 全面反省和整体批判两千年来的专制主义76
一 解蔽“君权神授论”“君父论”与论政治社会的起源77
二 “天下本位”论81
三 暴君放伐论84
四 个体意识86
五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90
第四节 限制君权的制度设计与政治理想91
一 以“相权”制约“君权”92
二 “学校”议政93
三 地方分权治理93
四 改革官僚体制及选官制度95
五 革除“宦官”与“女御”制度96
第五章 17世纪英国清教主义对专制主义的回应99
第一节 国教的内部变革:具有民主精神的清教主义的出现100
一 清教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100
二 清教主义的内涵104
三 清教运动107
四 清教主义的神哲学基础112
第二节 清教主义的价值观与政治化118
一 清教主义的价值观119
二 清教主义的政治化126
第三节 清教主义对专制主义的批判130
一 解蔽“君权神授论”“君父论”与论政治社会的起源132
二 人民主权论136
三 “人民有权反抗暴政”138
四 天赋人权140
五 论法治143
第四节 限制王权的政治理想和制度设计145
一 共和国方案145
二 君主立宪论147
第六章 中国17世纪的历史结局:“康乾盛世”150
第一节 “盛世”背后,皇权专制制度的高度强化151
一 削弱阁权,设立“南书房”“军机处”、创设“密折”制151
二 严抑臣下,打击朋党,君臣关系主奴化153
三 “秘密建储”制、科举制与谏官职权的削弱157
四 刑律繁密、皇帝成为活的法律159
第二节 “盛世”背后,思想文化的极端专制163
一 “大一统”论与“正统”论163
二 皇权宰制神权165
三 “崇正斥邪”论、禁毁图书、文字狱与严禁“清议”166
第三节 “盛世”之下,儒家的整体沉默170
一 官方理学的复兴与理学精神的衰亡170
二 儒家的文化考古174
第七章 英国17世纪的历史结局:“光荣革命”178
第一节 清教徒革命:推翻王权专制178
一 有据弑君与清教共和国179
二 从共和国到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87
第二节 “光荣革命”:近代民主制度的初步确立193
一 “光荣革命”:近代民主制的初步确立194
二 宪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197
三 英国革命的历史意义202
第八章 儒家思想与清教主义的“天道”与“政道”205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天道”与“政道”212
一 “天人合一”的同一性与黄宗羲的“盈天地皆心”212
二 “天人合一”思维范式的逻辑推演216
三 “天人合一”思维范式的制度路向:圣王政治223
四 “天人合一”思维范式的社会结构路向:政教合一229
第二节 清教主义的“天道”与“政道”231
一 “神人相分”的非同一性与清教主义的“良心自由”232
二 “神人相分”思维范式的政治制度路向:民主宪政237
三 “神人相分”思维范式的社会结构路向:政教分离244
第三节 结论246
参考文献252
后记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