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读历史正衣冠 官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读历史正衣冠 官德](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676507.jpg)
- 高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978751531973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读历史正衣冠 官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做人以仁爱为根本2
(一)爱人2
魏犨的爱妾2
执政与鞋匠3
孔子待人4
子路的剑5
一条蚂蟥5
戎夷让衣6
不忍之心6
两位慈母7
贾父的儿子8
郗鉴含饭8
唐太宗的两件小事9
周世宗的仁心10
(二)原则12
母亲和儿子12
石碏灭亲14
爱的悲剧15
不向他们敬礼16
大仁与小仁16
恩小罪大17
爱与害只有一步18
不给后人留财19
毒酒20
拳拳之心21
绝情22
二、人生以志节为根本27
(一)志向27
自强的孔子27
孔子之志28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29
马革裹尸29
无道之志的后果29
淡泊以明志30
魏晋名士谈志向31
(二)气节36
杀身成仁36
伯夷和叔齐37
熊宜僚之勇38
孔子不改志39
贫贱不能移40
因为尊严41
富贵不能淫42
威武不能屈43
魏晋名士谈气节45
三、立身以守礼为根本51
(一)规矩51
礼与福祸51
一个家族的败亡52
卑让,礼之宗也52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53
孔子的愤怒54
不学礼,无以立54
一次宴会55
慎独56
习惯成自然57
张良的收获57
举案齐眉59
公主儿媳60
守规矩的郭子仪61
(二)克己63
不勾起别人的欲望63
楚灵王的私心65
里革改信66
自取灭亡67
眼里只有金子68
欲望与世风68
欲望与个人命运69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69
心动69
殷纣好色,妲己是出70
得陇望蜀70
欲望与家业71
眼不见,心不烦71
欲望与国运72
欲望与福分73
四、处世以诚实为根本76
(一)实诚76
他们为什么屡屡失败76
目标77
射虎78
歌者78
陶朱公的儿子79
学棋80
以诚换诚81
魏晋名士的实诚82
诚意决定成败84
文章也要实诚85
不做忠臣做良臣86
平乱安民靠什么86
(二)真诚91
霍虎91
孔子去卫国92
谁都不能欺骗93
卖漆93
一次约会94
绝不欺诈95
较真95
不欺己96
实话实说97
造假97
魏晋名士的真诚98
一颗宝珠99
五、对己以自省为根本105
(一)知耻105
太甲的省悟105
沧浪之水106
宋君知过106
自省的力量107
一句话107
止谤莫如自修108
苻坚的眼泪108
新平豪杰109
魏晋名士的羞耻109
后人的羞愧110
不知愧,禽兽耳111
唐太宗自责111
唐太宗的镜子112
死有余愧113
(二)改过115
改过是君子行为115
晋文公自责116
君仁臣直117
楚王罢兵118
改过得人心119
二十八星宿119
改过为美121
汉武帝的罪己诏121
左雄与周举123
勇于担当责任123
周处124
戴渊125
唐太宗改过126
六、待人以宽恕为根本130
(一)容忍130
放人一马130
重用仇敌131
晋文公与勃鞮132
智大夫喝多了133
一口酒134
胯夫韩信135
忘记人家的过错136
举大事者不忌小怨137
刘恒因何被选中139
死灰复燃139
差的就是气度140
饱尝老拳141
魏晋名士的容忍141
国主的道歉143
(二)恕道146
一次战斗146
两头蛇146
念兹在兹147
三种态度148
一匹老马148
袁涣的辩解148
晋武帝的体验149
将军憎恶的人就是我憎恶的人149
的卢马150
怎么知道没有像你那样的人呢150
刘禹锡的改任151
换过来想一想152
不能冤冤相报153
七、态度以谦和为根本157
(一)谦下157
牙齿和舌头157
宥巵的道理158
功业永存159
尊贵以卑贱为根本159
寝丘之地160
没有一个比我强160
屡战屡胜而亡国161
王翦的要求162
您的灾祸开始了163
急流勇退164
功臣父子164
不辩白165
杨修之死166
默、沉、浑、深167
诸葛恪的悲剧167
刚者易折168
郭子仪不敢摆谱168
田兴的教训168
(二)中庸171
两种治国方针171
喝酒的道理171
纠正偏颇172
中庸与全面172
中正平和之乐173
晏婴的做法174
两点论175
恩威并用176
过速必危177
既不做伯夷也不做柳下惠178
中庸是为政的原则178
八、办事以公正为根本182
(一)公平182
禅让182
弓183
损有余而补不足184
王者无私185
列侯的败亡186
公天下和家天下186
限田187
农民起义军的称号188
正道189
天道恶盈190
内积怨女,外有旷夫190
陵云台的倒塌191
天道无亲191
天道192
特出者的命运192
张岱的为政心得192
物极必反193
造反的理由194
(二)奉公197
周朝的衰落197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198
昭子不报私恩199
中山国为什么可以攻打200
另一个孟尝君201
一视同仁201
不自私才能久长203
为政莫若至公203
严于亲204
不徇私情205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206
九、职分以忠义为根本211
(一)忠心211
栾成的道义211
荀息的回答211
石渚为何去死212
“崔杼弑其君”213
尽职的晏子214
恪尽职守215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216
不忠的人217
苏武218
妻子的换位219
夫妻220
(二)义利223
道义是利益的基础223
还回土地224
韩起退玉环225
赵氏孤儿226
江上丈人227
仁义是最大的利益228
不过激229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229
义藏张俭230
5匹绢231
十、工作以务实为根本235
(一)实干235
后羿的教训235
郭氏废墟235
每次都不一样236
有名无实237
两位大夫237
去做就是了238
不肯做与不能做239
纸上谈兵240
说不如做241
圣人为政,务实而已241
清谈误国242
卞壶244
实务与清谈244
中看不中用245
“三不开”245
(二)担当247
消除战争247
弦高犒秦248
臧文仲当仁不让249
孔子的使命250
不改初衷250
丧家犬251
申包胥泣秦廷252
勾践的担当253
伊尹出山254
振臂一呼255
在其位,担其责256
匹夫卜式256
优劣的标准257
惩贪保边疆257
杜密和刘胜258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259
陈蕃的责备259
十一、言行以谨慎为根本263
(一)慎重263
商汤的行动263
子产的治国之道264
孔子为什么不回答264
隰斯弥不伐树265
没有底的杯子265
小事注意无大祸266
“万石君”267
要自己想一想267
路边造房,三年不成268
不冒险269
思之又思269
卫瓘的悲剧270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271
乱者必斩!272
锥刺舌272
唐太宗的慎与不慎273
(二)福祸275
福祸难料275
飞来横祸277
一匹马带来的福祸278
转福为祸278
转祸为福279
吉凶由人280
兄弟们280
灾难的价值282
福祸与民心282
地位越高越谨慎282
不攀高枝283
外戚的命运285
视福为祸285
福不经常286
十二、前行以明智为根本288
(一)是非288
永恒价值288
国难大于家仇289
无意义的勇敢290
拥立楚王290
贯高的是与非291
兴者在德292
凭什么成就王业292
顺道者昌,逆德者亡292
关羽受印293
姐姐的见识294
小孩子的是非观295
劝人死295
尊人伦守天道296
苏威的分析297
文治和武功的效用297
冰山298
物反常为妖298
景大的不祥298
(二)学习300
功课300
点燃蜡烛301
不可以不学302
给竹竿装上尾羽和箭头302
学习是生命之源303
学习第一304
知识是最大财富304
人借助的是学习306
学习与养心306
学习是为政前提306
学习是人的天职307
读书改变命运308
吴下阿蒙309
向历史学习310
好学的文盲君主311
学习与兴国311
教育关乎接班人312
不学习的后果313
尊师313
仇士良的经验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