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视野下我国工伤预防机制创新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赵永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ISBN:978751710961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6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184页
- 主题词:工伤事故-事故预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视野下我国工伤预防机制创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1章 导论2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3
1.2.1 国外工伤预防的研究3
1.2.2 对我国工伤预防的研究5
1.2.3 对当前工伤预防研究的评述8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8
1.3.1 研究目标8
1.3.2 研究内容8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9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9
第2章 我国工伤预防机制创新研究12
2.1 国际工伤预防的形势12
2.1.1 世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12
2.1.2 全球对健康权与安全权的重视14
2.1.3 全球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17
2.1.4 国际组织对安全生产的重视21
2.2 中国工伤预防的形势25
2.2.1 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并发生变化26
2.2.2 工伤保险基金结余较大29
2.2.3 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31
2.2.4 实现体面劳动及健康权的需要33
2.2.5 医疗保障亦从治疗向预防转化35
2.2.6 女性劳动参与率较高37
2.2.7 “过劳”问题愈加突出38
2.2.8 工伤预防逐渐得到重视,试点工作稳步推进38
2.3 工伤预防机制创新的难点39
2.3.1 现行管理体制下与安全生产管理的区分39
2.3.2 工伤预防与工伤康复的协同推进41
2.3.3 工伤预防与工伤保险费率的联动42
2.3.4 省级统筹的推进44
2.4 工伤预防机制创新的思路45
2.4.1 工伤预防的精确定位45
2.4.2 注重试点经验的总结与推广46
2.4.3 加强工伤预防科学研究47
2.4.4 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结合48
2.4.5 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49
2.4.6 完善工伤预防绩效评估机制50
第3章 日本工伤预防费管理模式研究54
3.1 工伤预防概况54
3.2 工伤预防体系的建立、发展与改革55
3.3 工伤预防费管理模式57
3.3.1 管理部门及其职责57
3.3.2 工伤预防费的管理58
3.3.3 工伤预防费的使用及工作程序65
3.4 总结75
3.4.1 统一的工伤预防管理体制75
3.4.2 完善立法与严格执法76
3.4.3 工伤预防和其他项目的有机结合76
3.4.4 依托社会团体,提高经办效率77
3.4.5 注重工伤预防科研工作78
3.4.6 注重工伤预防项目的绩效评估78
第4章 美国工伤预防费管理模式研究80
4.1 工伤预防概况80
4.1.1 职业安全和健康立法80
4.1.2 以企业风险程度核定费率的经济激励方式80
4.2 工伤预防体系的建立、发展及改革81
4.2.1 工业化生产早期,工伤预防缺失81
4.2.3 20世纪60—70年代,职业安全和健康立法不断完善81
4.2.4 20世纪末,职业安全和健康立法的改革82
4.3 美国工伤预防费管理模式83
4.3.1 管理部门及其职责83
4.3.2 工伤预防费的管理86
4.3.3 工伤预防费的使用项目及程序89
4.4 总结92
4.4.1 政府优先干预下的市场行为92
4.4.2 费用主要来自政府预算,用于监督以及与雇主合作92
4.4.3 雇主在工伤保险外自行安排资金用于工伤预防92
第5章 印度工伤预防费管理模式研究94
5.1 工伤预防概况94
5.2 工伤预防体系的建立、发展及改革94
5.2.1 宪法基础94
5.2.2 两支柱:工厂建议服务和劳动机构总署及矿山安全总署94
5.3 工伤预防费管理模式95
5.3.1 管理部门及其职责95
5.3.2 费用筹集渠道和管理96
5.3.3 工伤预防费的使用项目和工作程序98
第6章 巴西工伤预防费管理模式研究102
6.1 工伤预防概况102
6.2 工伤预防体系的建立、发展及改革102
6.3 工伤预防费管理模式103
6.3.1 管理部门及其职责103
6.3.2 工伤预防费的筹集和管理104
6.3.3 工伤预防费的使用及工作程序105
第7章 南非工伤预防费管理模式研究108
7.1 工伤预防概况108
7.2 工伤预防体系的建立、发展与改革110
7.3 工伤预防费管理模式111
7.3.1 管理部门及其职责111
7.3.2 工伤预防费的筹集和管理115
7.4 总结116
第8章 国外工伤保险费率体系研究120
8.1 工伤保险费率模式120
8.1.1 日本——行业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120
8.1.2 美国——风险费率模式122
8.1.3 南非——行业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126
8.1.4 印度127
8.1.5 巴西——行业基准费率和事故预防因子128
8.2 行业风险档次划分情况128
8.2.1 日本128
8.2.2 美国132
8.2.3 南非133
8.2.4 印度135
8.2.5 巴西136
8.3 行业风险划分标准136
8.3.1 日本136
8.3.2 美国137
8.3.3 南非137
8.3.4 巴西137
8.4 各档次基准费率的确定标准138
8.4.1 日本138
8.4.2 美国140
8.4.3 南非142
8.4.4 巴西143
8.5 风险共济与高风险、高费率关系的平衡143
8.5.1 日本143
8.5.2 美国143
8.5.3 南非144
8.5.4 印度144
8.5.5 巴西145
8.6 费率浮动机制的操作程序145
8.6.1 日本145
8.6.2 美国149
8.6.3 南非150
8.6.4 印度152
8.6.5 巴西152
第9章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形式综述156
9.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156
9.2 安全生产理论157
9.2.1 冰山理论157
9.2.2 海因里希事故连锁论157
9.2.3 戴明法则157
9.2.4 木桶法则158
9.3 安全生产管理形式158
9.3.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158
9.3.2 安全培训制度159
9.3.3 安全技术教育159
9.3.4 安全生产激励制度160
9.3.5 安全检查制度160
9.3.6 安全文化建设161
9.3.7 安全主题活动161
9.3.8 安全生产月162
9.3.9 安全演习活动162
9.4 结语163
参考文献165
后记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