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戊戌风云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戊戌风云录
  • 李济琛主编;肖庆华执行主编;王瑞成,王淑华,刘琼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金城出版社
  • ISBN:978751551052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932页
  • 文件大小:184MB
  • 文件页数:958页
  • 主题词:戊戌变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戊戌风云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1

《马关条约》的盘剥2

饮鸩止渴11

财政支绌,“罗掘已空”13

“横征暴敛,民不堪命”17

旧制度风雨飘摇19

第二章 王朝中枢的失衡23

慈禧的洋务班底23

洋务总管奕29

洋务主将李鸿章33

倒霉的皇叔35

西宫压倒东宫39

生不逢时的光绪帝41

帝后失和46

不得不退到幕后的慈禧50

李鸿章与西太后61

李鸿章时代的结束64

第三章 李鸿章时代之后66

两代帝师翁同龢66

亲如父子的君臣关系68

擢拔文廷式和张謇71

“帝党”与“后党”75

清流名士82

两广总督抗法卫国92

第四章 新角色登场95

冯桂芬95

王韬96

容闳99

薛福成100

马建忠101

郑观应102

陈虬104

宋恕105

何启105

唐景星106

马良107

共同的经历类型和世界观念108

香港—上海走廊110

内地入口:李鸿章和沿海改革者112

沿海与中国19世纪的变革113

独行客康有为116

第五章 高鼻梁蓝眼睛的中国改革论者123

局外旁观者赫德123

林乐知的批评与建议126

李提摩太的社会改革观135

广学会打天下141

外人的“中国心”143

欧风强劲145

第六章 深宫思变149

年幼好学149

忧民念每深 求治日兢兢150

大夏赖群才 济治由贤能152

虚怀能纳谏 旁求常侧席154

战败与反省156

“卧薪尝胆”雪国耻162

萌发维新思想165

变法尝试167

文教168

工商矿务169

铁路、银行、邮政、军事等172

路在何方:寻找新的力量173

第七章 先行一步:张之洞与湖北改革176

张之洞:从主战到变革176

军队改革与湖北新军186

经济改革与湖北实业振兴191

湖北传统教育格局202

改进传统书院204

一个模范:两湖书院205

新教育的诞生208

从自强学堂到方言学堂211

从引进美国棉种到农务学堂215

工业教育与工艺学堂217

张之洞与湖北教育219

第八章 异军突起:康有为与万木草堂222

草堂创设222

沿革224

政治干部的摇篮226

学什么228

登堂入室230

美妙的草堂岁月231

牛刀小试234

草堂精英236

第九章 庞杂的思想:启蒙运动与中国传统241

西学东渐241

都在谈“变”:对《校邠庐抗议》的一次讨论244

近代时“西学”与康梁“新学”252

旧瓶新酒256

“议院”是谁提出的262

几种中国式“议院”方案264

维新派的“议院”与“民权”265

一个令人困惑的难题267

第十章 严复:从西洋归来的思想家270

船政学堂优等生270

负篋英伦271

归来在北洋水师学堂272

甲午惊梦274

独树一帜《国闻报》277

天下震惊《天演论》280

第十一章 宫墙外的动静285

公车上书285

康有为的上书活动293

从《万国公报》到《中外纪闻》298

北京强学会300

强学人物303

合群与内讧309

第十二章 上海:变法的舆论中心312

第一块居留地312

工部局:殖民统治机构的由来316

“国中之国”318

洋学堂的兴办322

新闻和出版事业327

上海强学会333

强学会和中国公会336

康、张派系337

《强学报》343

强学又一次流产345

风行华夏的《时务报》347

《时务报》的汪梁之争354

《时务报》汪黄之争362

报刊盛行 书肆林立365

第十三章 湖南变法370

浏阳兴算370

长沙风云初动372

时务学堂379

《湘报)出世382

南学会383

黄氏地方自治391

新旧较量397

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403

第十四章 群英汇聚的人文景观:“湖南现象”分析410

学政江标410

巡抚陈宝箴413

按察使黄遵宪415

开明士绅王先谦417

迟到的谭嗣同421

湘西才子熊希龄433

浏阳一杰唐才常436

江湖侠士毕永年438

梁启超入湘440

湖南人的性格444

风气一变动天下450

第十五章 京湘沪以外的中国454

戊戌变法与天津454

四川士林风气461

尊经书院的建立462

廖平与今文经学467

宋育仁的追求470

四川知识分子与公车上书475

维新变法在四川476

康有为与华南维新485

华南号角《知新报》488

浙江有限的动作490

安徽的变法活动493

贵州知识阶层的觉醒498

第十六章 警报与躁动504

中俄密约504

胶州事件505

强租旅大510

英租威海卫514

法租广州湾516

展拓香港518

瓜分危机519

五大臣“问话”520

统筹全局522

全民上书524

保国保种525

保国会自身难保527

明定国是533

第十七章 日本模式536

黄尊宪使日536

《日本国志》和《日本杂事诗》538

《日本国志》的明治维新观540

《日本国志》对明治维新的系统介绍543

《日本国志》的影响548

康有为何时开始购读日本书552

《日本变政考》与《明治政史》553

从《日本国志》到“日本模式”559

第十八章 翁康交谊与反目563

翁同龢的稳健与温和563

康有为的激进路线568

谁来充当旗手572

翁康蜜月573

反目:从学术思想到政治路线577

第十九章 翁同龢开缺之谜581

突然降临的灭顶之灾581

谁是主谋583

翁光起冲突584

乘人之危 落井下石588

公将私报589

第二十章 中国政治的特征:翁同龢透视592

学术与心术593

维新时代的官场习气602

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603

皇帝的家事与国事608

谁能居间调停:调和两宫的尝试与失败612

第二十一章 变法中枢的重组617

频繁召见新派大臣617

康有为获宠与献策624

实干家张元济632

军机处634

军机四卿637

活跃的两台谏647

第二十二章 制度变革657

开放言路657

革新官制659

澄清吏治664

删改则例665

旗人平民化666

经济改革启动668

文教立国674

八股科举穷途末路680

军队现代化683

第二十三章 社会改造685

进化论与传统社会观685

伦理观的变革688

文化观的演进690

新社会的胚胎696

移风易俗与社会启蒙698

“与欧美同俗”701

虽不施行 天下移风703

妇女冤仇深705

旧女学灭 新女学兴708

解放小脚714

不缠足运动勃兴717

缠足禁废的文化透视724

第二十四章 借助外力的尝试732

扬英抑俄的宣传733

中日和好的劝说737

对维新分子的影响738

英向刘坤一游说742

日向张之洞活动744

维新分子的态度746

联盟英日的热情748

联盟英日的理由749

纵横术的破产752

第二十五章 新旧决斗:从权衡新旧到最后摊牌754

后台阴谋754

新旧斗法757

王照事件759

权衡新旧761

稳健与激进767

康谭铤而走险772

宫廷政变774

瀛台风雨779

己亥建储783

新政措施存废787

第二十六章 流血与亡命791

戊戌六君子791

康梁出逃796

张黄获救803

元济革职806

陈宝箴之死808

沈鹏上疏809

第二十七章 康梁勤王813

心怀叵测的“日本朋友”813

保皇会817

两广密谋820

“拥藩倒幕”825

勤王与反清827

第二十八章 自立军起义831

唐佛尘东渡831

红叶馆饯别归国833

正气会833

富有票与自立会835

张园国会840

自立军聚结华中842

大通之役844

汉口起事847

张之洞的静观与翻脸850

唐才常之死853

第二十九章 中国政治的走向858

军事近代化与军阀袁世凯858

袁世凯与戊戌政变866

未来强人与强权政治871

孙康调协失败872

日本“协调”难成874

孙康争夺会党876

孙梁携手与最后决裂877

第三十章 反思881

中外比较:改革的历史机遇881

缘木求鱼891

书生操政893

自上与自下895

激进主义批评897

变革的社会承受力897

帝后矛盾的激化899

大祸临头冒险犯难901

可行策略初探902

变法失败的思想因素905

康氏理论省察907

戊戌时代的思想分歧910

维新志士的心态912

愤激与惰性交感915

文化链:变革的深层思考917

维新文化选择的教训920

主要参考文献925

“中国的人民大众=上帝”9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