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汲广运,徐东升,李纪岩等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908358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发展-研究-中国;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1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10
一、背景链接10
(一)历史背景10
(二)个人背景13
(三)理论背景19
二、经典论述29
(一)关于人民群众范畴的论述29
(二)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4
(三)人民群众创造了精神文化35
(四)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6
(五)人民群众的自我解放38
(六)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51
(七)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和人民群众的关系54
(八)对唯心史观、英雄史观的批判57
(九)团结协作增强人民群众的力量59
(十)涉及“群众”的其他论述63
三、观点综述65
(一)关于人民群众的范畴65
(二)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70
(三)关于人民群众解放的主体和目标73
(四)关于人民群众解放的道路77
(五)与人民群众相关的其他重要论述80
四、理论意义90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构成了唯物史观的支柱91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基础92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支撑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93
五、实践影响94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影响94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对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96
第二章 列宁的群众观99
一、背景链接99
(一)历史背景99
(二)个人背景101
(三)理论背景104
二、经典论述107
(一)关于工人阶级的观点107
(二)关于农民阶级的观点121
(三)工农联盟122
(四)密切联系群众是一切工作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132
(五)党群关系136
(六)工人群众灌输教育问题143
(七)知识分子145
(八)妇女群众观147
(九)青年群众观149
(十)党报群众观151
(十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153
三、观点综述159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和性质的体现159
(二)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力量源泉160
(三)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获得巩固政权的力量161
(四)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162
(五)要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克服官僚主义164
(六)执政党要制定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策,善于表达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165
四、理论意义165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166
(二)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71
五、实践影响171
(一)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171
(二)对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172
第三章 毛泽东的群众观173
一、背景链接173
(一)历史背景174
(二)个人背景177
(三)理论背景185
二、经典论述187
(一)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性187
(二)关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190
(三)关于自觉贯彻群众路线194
(四)关于始终站稳群众立场195
(五)关于群众工作主要任务196
(六)关于提高群众工作本领199
三、观点综述201
(一)关于人民群众范畴的论述201
(二)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202
四、理论意义214
(一)毛泽东群众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214
(二)毛泽东的群众观为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提供了思想前提和理论依据215
(三)毛泽东的群众路线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17
五、实践影响219
(一)毛泽东群众观的贯彻和执行使党和军队获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和支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219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的实践影响222
(三)毛泽东群众观对当前践行群众路线的指导作用225
第四章 邓小平的群众观228
一、背景链接228
(一)历史背景228
(二)个人背景232
(三)理论背景245
二、经典论述247
(一)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性247
(二)关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249
(三)关于自觉贯彻群众路线250
(四)关于始终站稳群众立场251
(五)关于群众工作主要任务254
(六)关于提高群众工作本领255
三、观点综述258
(一)“人民是一切的母亲”258
(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259
(三)“党是人民群众的工具”259
(四)“领导就是服务”261
(五)“要同人民一起商量着办事”262
(六)“调动了基层和人民的积极性,四个现代化才真正有希望”264
(七)“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的学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并且只有继续做学生,才能继续做先生”264
(八)“凡是于群众有利的事情,无不尽力提倡与实行”266
(九)“我们执了政,拿了权,更要谨慎”267
四、理论意义268
(一)夯实了实现群众利益的物质基础268
(二)明确了实现群众利益的方向和路径270
(三)扩大了人民群众的范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内涵274
(四)形成了新时期判断党的群众工作成效的新标准276
(五)强调了领袖是一个集体,但必须要有核心278
五、实践影响281
(一)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巨大成果281
(二)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282
(三)对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指导意义287
第五章 江泽民的群众观291
一、背景链接291
(一)历史背景291
(二)个人背景299
(三)理论背景301
二、经典论述303
(一)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性303
(二)关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304
(三)关于自觉贯彻群众路线306
(四)关于始终站稳群众立场308
(五)关于群众工作主要任务310
(六)关于提高群众工作方法312
三、观点综述314
(一)“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314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15
(三)“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316
(四)“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17
(五)“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318
(六)“以人民群众为本,抛弃一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不良习气”318
(七)“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319
四、理论意义320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320
(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321
(三)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供了方法论指导321
五、实践影响322
(一)对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开创了新思路322
(二)对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供了新力量322
(三)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注入了新活力323
第六章 胡锦涛的群众观325
一、背景链接325
(一)历史背景325
(二)个人背景327
(三)理论背景329
二、经典论述330
(一)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性330
(二)关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332
(三)关于自觉贯彻群众路线335
(四)关于始终站稳群众立场337
(五)关于群众工作主要任务340
(六)关于提高群众工作本领343
三、观点综述346
(一)“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347
(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48
(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350
(四)“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352
四、理论意义356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356
(二)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念357
(三)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358
五、实践影响359
(一)提高了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359
(二)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360
(三)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362
参考文献364
后记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