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科学与政府 绪论、国家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科学与政府 绪论、国家论
  • (美)迦纳著;孙寒冰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0607589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451页
  • 主题词:政治学;国家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科学与政府 绪论、国家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原序1

第一编 绪论3

第一章 政治科学之性质与范围3

一 政治科学之术语4

缺乏正确的术语4

“政治”和“政治科学”5

“纯理的”政治和“应用的”政治6

诸政治科学8

二 定义与范围9

各名家的意见9

相同点11

政治哲学11

三 政治科学是不是一种科学?12

否定的意见12

肯定的意见12

第二章 政治科学的方法22

限制和困难22

方法论的学者24

实验的方法24

社会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心理学方法28

法理学的方法29

比较的方法30

历史的方法31

观察的方法33

第三章 政治科学与别种科学的关系39

政治科学之连辅的科学40

政治科学和社会学的关系41

政治科学和历史的关系42

政治科学和经济学的关系43

政治科学和统计学的关系44

政治科学和心理学的关系45

政治科学和生物学的关系48

政治科学和地理学的关系48

政治科学和人种学、人种志学、人类学的关系51

第二编 国家论63

第四章 国家的性质63

一 术语与定义64

“国家”这个名辞64

国家这个名辞的各种不同用法66

什么是国家?67

近代学者对于国家所下的定义68

结论69

决定定义的因子:观点70

国家的理念和国家的概念72

国际公法上的国家概念73

国际联盟是不是一个国家?74

国际联盟不是一个国家77

教皇辖地是不是一个国家?79

二 国家和其他社团的区别82

社团的性质和种类82

国家和其他社团的区别83

自愿社团要受国家的管辖84

所谓多元主义的学说86

对于多元学说的批评88

结论90

三 国家之目的90

国家是目的呢,还是手段呢90

国家目的之分别91

结论93

第五章 组成国家的要素和属性110

一 人民111

人民的必要111

人民是国家的公民也是属民112

形成一个国家需要多少人数?113

二 领土114

领土的必要114

否认领土为构成国家的要素118

领土是行使法权的范围121

财产说122

国际地役对于领土主权所加之限制123

领土是国家的主观要素说126

领土概念所包含的范围(一)地之下层及沿海127

(二)领空128

天然疆界和海路出口的学说130

一国领土面积的广袤131

否认小国的价值134

对于小国的辩护136

三 国家的其他要素及属性136

政府的必要136

不受外来的统治137

对内的主权138

永存的要素139

国家之连续性:国家之继承139

国家的平等140

对于平等说的批评143

第六章 国家、族国与民族154

一 国家、族国和民族的区别155

术语155

Nation(民族)释义;人种的因素156

非人种和非语言的因素157

认nation为政治的现象158

“ National”和“Nationality”159

什么是民族?161

民族之基本要素:(一)种族之纯一162

(二)语言之同一163

(三)同一的地理单位)163

(四)同一宗教164

(五)同一的政治企图165

(六)其他的助因166

结论167

二 民族主义的发展169

民族主义的起源169

助成民族主义之发展的各种因素;波兰之瓜分170

法国革命和拿破仑征略的影响171

维也纳会议的结果172

世界大战的结果173

种种违背民族原则的处置174

居民投票及民族之未决问题176

第七章 国家、族国与民族(续):民族的权利184

自决的权利185

自决权利的限制186

密尔的民族国家说187

“单一民族”国家说的批评189

阿克登爵士对于民族学说的攻击190

阿克登爵士的见解之批评190

民族问题192

民族的其他权利:(一)生存权利193

(二)语言权利194

德国对于少数种族的政策195

法兰德人在比利时的骚动196

印度的语言问题197

语言问题的结论197

(三)保存地方风俗和地方法律的权利197

国际联盟对于少数民族的权利的保护198

条约的实施202

德意志人在南提罗尔的情形203

少数种族的交换204

第八章 主权209

一 主权之性质与起源211

主权之性质211

主权之观念和名词212

主权与国王的混同213

主权的几个定义213

二 主权之种类214

虚名主权214

法律主权与政治主权215

这种区别并非含有主权分割之意216

大不列颠的法律主权217

人民主权219

国民主权220

公理主权或正义主权221

事实主权222

合法主权223

对外主权226

三 主权之特性228

永存性,独占性,统一性,无所不包性228

不可让与性228

主权之无时限性230

四 主权之不可分性230

一国中只有一主权者230

主权可分说231

其他各国学者的意见232

政府权力之划分233

五 奥斯丁的主权论235

法律和主权之定义235

对于奥斯丁学说的批评237

第九章 主权(续)247

六 主权有限说247

法律以外的限制247

所谓主权有限248

主权无限说的批评250

批评之缺乏根据250

主权自限说251

主权自限说的批评252

国际公法的限制;传统的学说254

传统学说之否定254

七 对于主权学说的攻击257

否认主权为国家之必要的构成原素257

“非主权国家”之说之批评259

根本否认国家之主权261

第十章 国家学说272

一 法律的国家学说273

各种观点273

法学家的见解274

国家的人格274

国家人格说的批评276

有条件地承认国家人格说277

二 有机体说279

有机体说与其他学说的区别279

机械说280

有机体说之历史和文献280

有机体说在十九世纪的发展281

斯宾塞的比论282

其他主张有机体说的学者284

有机体说的评价286

有机体说的价值291

三 契约说291

契约说释义291

契约的性质292

契约说的摈斥293

“政府”契约说294

“政府”契约说的评价294

结论295

四 唯心的或形而上学的国家学说299

本说说明299

黑格尔的哲学300

黑格尔的信徒302

英国的唯心派303

唯心说的批评304

唯心说的评价306

(译者附言)神权说307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09

法西斯主义的国家学说314

职能的国家观318

第十一章 国体及国家之类别337

一 分类的原则338

关于分类的各种企试338

国家分类与政府分类的混同338

几种传统的分类法339

上述分类法的批评341

国家的分类缺少适当的标准341

亚利斯多德的分类标准342

亚利斯多德分类法之批评344

神政国345

二 近代的分类347

威兹和其他学者的分类347

摩尔的分类348

伯伦智利的分类349

耶令芮克的分类350

柏哲士的分类351

耶令芮克分类法和柏哲士分类法的评价352

结论352

三 部分主权国353

部分主权国的种类353

联邦之分子邦353

属国354

被保护国354

现存的被保护国355

委托治理国356

永久中立国358

永久中立国的实例359

永久中立国缔结防守同盟条约与取得殖民地之权利359

第十二章 国家的联合366

一 分类的原则367

联合之种类367

耶令芮克对于国家联合的分类367

二 身合与物合369

身合369

身合的实例370

物合371

三 邦联373

邦联的性质373

邦联不是国家374

邦联的实例375

自一八一五年至一八六七年之德意志邦联376

自一九○七年至一九一八年之中亚美利加邦联377

四 联邦378

联邦的实例378

联邦的性质378

联邦的种类380

联邦之组成分子是否国家?382

联邦成立之程序385

联邦的主要条件与要素385

五 国际行政联合386

性质和目的386

国际行政联合之实例和种类387

组织388

评价389

六 国际联盟390

国际联盟之会员390

会员资格之丧失392

国际联盟之目的和宗旨393

(译者附言)国际联盟之结构与活动393

人名地名汉译检查表416

后记4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