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汪宁生集 3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汪宁生集 3
  • 汪宁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750774351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728页
  • 文件大小:147MB
  • 文件页数:7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汪宁生集 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文化人类学调查3

序言3

第一章 导论5

一 文化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历史5

二 如何学习调查方法9

三 调查工作者的工作艰苦和职业道德10

第二章 方法论(上)13

一 调查课题的选择13

二 调查方案和调查提纲的拟定14

三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4

四 调查的开始16

五 如何接近人民及选择报告人18

六 关于语言学习19

七 关于参与观察19

八 关于访谈20

九 关于抽样21

十 材料的记录和核实22

十一 实物标本的搜集25

十二 调查成果的整理公布和存档25

第三章 方法论(下)29

一 主位与客位29

二 民族自我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29

三 文化诸方面的有机联系30

四 关于文化变迁31

第四章 环境35

一 地理位置、地形和地貌36

二 气候和雨量36

三 资源36

四 生态系统的平衡或恶化38

第五章 生计41

一 狩猎—采集42

二 初级农业44

三 畜牧业45

四 精耕农业46

五 工业化谋食方式47

六 关于饮食及其备制48

第六章 传统技艺51

一 工具、器具及其制造52

二 制陶56

三 采矿和金属冶铸56

四 服装的制作57

五 住所的建造58

六 旅行和运输59

第七章 经济63

一 关于所有权问题63

二 生产65

三 分配与交换67

四 消费70

第八章 社会结构71

一 婚姻71

二 家庭76

三 继嗣制度和亲属制度77

四 地域性群体85

五 年龄组织86

六 自愿性社团86

七 社会分层87

八 族群90

第九章 政治93

一 政治组织诸类型93

二 统治机构94

三 社会控制和法律95

四 战争和对外事务99

第十章 宗教101

一 信仰和仪式102

二 人神之间的中介104

三 神圣地点和神圣物件105

四 世界宗教及其与固有宗教的结合105

第十一章 科学知识107

一 记事和传递信息107

二 计算和计量108

三 历法、气象和天文109

四 地理和生态109

五 植物和动物110

六 医药卫生110

第十二章 艺术113

一 装饰、绘画和雕刻113

二 音乐、舞蹈和戏剧116

三 民间文学118

第十三章 生命周期121

一 出生和命名121

二 婴儿的养育和儿童的教育122

三 青春期和成丁礼123

四 结婚和成年124

五 老年125

六 死亡126

参考书目130

附录139

一 文化人类学常见词汇英汉对照表139

二 世界民族简表157

增订本后记177

文化人类学论集181

序言181

易洛魁人的今昔——兼谈母系社会的若干问题183

以驯鹿为生的沙米人——兼谈游牧社会若干问题207

佤山汉族矿工族群认同的改变225

中国西南民族保护生态环境的文化遗产235

酒与少数民族247

谈中国少数民族迁入城市——以昆明为例251

他鲁人的婚姻形态257

利米人的婚姻形态279

记滇西北几个喇嘛寺295

附录313

一 Changes in Ethnic Identity Among Han Immigrants in the Wa Hills from the 17th to 19th Centuries313

二 The Ecologial Legacy of Minorities in Southwestern China329

三 The Cityward Migrants of Minorities in China:A Case Study on Kunming Immigrants341

铜鼓与南方民族349

引言349

第一章 铜鼓研究的历史351

一 前人对铜鼓的记录和收集351

二 近四十年来铜鼓研究的新进展353

三 国外学者对铜鼓的研究354

第二章 铜鼓的类型及其分布357

一 铜鼓的分类问题357

二 铜鼓在国内的发现和分布362

三 铜鼓在国外的发现和分布373

第三章 铜鼓的年代和起源问题385

一 铜鼓的断代385

二 各类铜鼓的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391

三 关于铜鼓的起源和传布393

第四章 铜鼓上的纹饰399

一 图像399

二 花纹406

三 立体附饰408

第五章 历史上使用铜鼓的民族411

一 先秦、西汉时期411

二 东汉、魏晋时期411

三 南北朝、隋、唐、宋时期412

四 元、明、清时期413

第六章 现代使用铜鼓的民族417

一 佤族417

二 克木人419

三 苗族420

四 瑶族421

五 壮族422

六 布依族423

七 水族424

八 彝族426

九 其他427

第七章 铜鼓的用途和用法429

一 铜鼓的原生用途和次生用途429

二 铜鼓的敲击方法433

三 与铜鼓并用的乐器435

第八章 铜鼓的社会功能和铜鼓崇拜437

一 铜鼓的社会功能437

二 铜鼓的神化和铜鼓崇拜439

附录441

(译作)黑格尔《东南亚古代金属鼓》的解说(I.de鲍克兰著)441

(译作)事物的起源457

译者的话457

序言461

第一章 家和家具463

第二章 迷人的装饰483

第三章 最早的机器人499

第四章 友好的大地509

第五章 发明和早期手工业523

第六章 生活愉快547

第七章 陆路和水路交通563

第八章 丛林中的华尔街577

第九章 从信号鼓到报纸593

第十章 无书的教育607

第十一章 表演开始621

第十二章 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639

第十三章 巫术和不可知的力量655

第十四章 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故事671

第十五章 人生旅途的终结689

参考书目702

再版后记722

第三版后记7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