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上海市海域水体环境调查与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上海市海域水体环境调查与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0642720.jpg)
- 徐韧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9391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475页
- 主题词:海洋环境-调查研究-上海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上海市海域水体环境调查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依据及原则1
1.1.1 调查依据1
1.1.2 实施原则2
1.2 内容及方法2
1.2.1 调查范围2
1.2.2 调查时间3
1.2.3 调查站位及内容3
1.2.4 调查及评价方法6
1.2.5 调查区域划分14
1.3 质量控制14
1.3.1 单位及人员资质15
1.3.2 质量保障机构15
1.3.3 质量控制主要措施15
1.4 区域概况16
1.4.1 海洋气象16
1.4.2 海洋水文17
1.4.3 海洋地形地貌18
1.4.4 海洋生态环境18
第2章 物理水文气象20
2.1 水位21
2.1.1 四季水位观测结果21
2.1.2 四季日均水位过程及历时分析22
2.1.3 连续站周日变化25
2.2 温度、盐度、密度26
2.2.1 温度26
2.2.2 盐度31
2.2.3 密度37
2.3 潮流特征41
2.3.1 潮流特征分布41
2.3.2 四季潮流周日变化特征44
2.4 透明度与水色水平分布45
2.5 浊度48
2.6 海浪50
2.7 海况53
2.8 海洋气象54
2.8.1 气温54
2.8.2 气压57
2.8.3 相对湿度58
2.8.4 能见度60
2.8.5 云61
2.8.6 风速和风向63
2.8.7 天气现象65
2.9 小结66
第3章 海水化学67
3.1 化学基本要素67
3.1.1 悬浮物67
3.1.2 酸碱度(pH)72
3.1.3 溶解氧(DO)76
3.1.4 总碱度81
3.2 营养盐86
3.2.1 硝酸盐(NO3-N)86
3.2.2 亚硝酸盐(NO2-N)91
3.2.3 铵-盐(NH4-N)96
3.2.4 无机氮(DIN)100
3.2.5 活性磷酸盐(PO4-P)105
3.2.6 活性硅酸盐(SiO3-Si)110
3.2.7 溶解态氮115
3.2.8 溶解态磷120
3.2.9 总氮(TN)125
3.2.10 总磷(TP)130
3.3 有机物135
3.3.1 总有机碳(TOC)135
3.3.2 油类(OiL)139
3.4 重金属141
3.4.1 汞(Hg)141
3.4.2 铜(Cu)144
3.4.3 铅(Pb)146
3.4.4 镉(Cd)148
3.4.5 砷(As)150
3.4.6 锌(Zn)152
3.4.7 总铬(Cr)154
3.5 评价结果156
3.5.1 酸碱度(pH)156
3.5.2 无机氮(DIN)157
3.5.3 活性磷酸盐(PO4-P)159
3.5.4 油类(Oil)161
3.5.5 汞(Hg)162
3.5.6 铜(Cu)163
3.5.7 铅(Pb)163
3.5.8 镉(Cd)164
3.5.9 砷(As)165
3.5.10 锌(Zn)165
3.5.11 总铬(Cr)166
3.6 小结167
第4章 沉积化学168
4.1 化学基本要素168
4.1.1 氧化-还原电位(Eh)168
4.1.2 硫化物(S)168
4.2 营养盐169
4.2.1 总氮(TN)169
4.2.2 总磷(TP)169
4.3 有机物170
4.3.1 有机碳170
4.3.2 石油类170
4.3.3 六六六(666)171
4.3.4 多氯联苯(PCBs)171
4.3.5 滴滴涕(DDT)172
4.3.6 多环芳烃(PAHs)172
4.4 重金属172
4.4.1 总汞(Hg)172
4.4.2 铜(Cu)173
4.4.3 铅(Pb)173
4.4.4 镉(Cd)173
4.4.5 砷(As)174
4.4.6 锌(Zn)174
4.4.7 总铬(Cr)175
4.5 沉积物质量评价175
4.5.1 单因子污染评价结果175
4.5.2 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175
4.6 小结177
第5章 大气化学179
5.1 大气要素179
5.1.1 二氧化碳(CO2)179
5.1.2 甲烷(CH4)181
5.1.3 氧化亚氮(NO)183
5.1.4 氮氧化物(N2O3)185
5.2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186
5.2.1 总悬浮颗粒物(TSP)186
5.2.2 总碳(TC)188
5.2.3 氮、硫、磷的化合物188
5.2.4 金属离子190
5.3 小结193
第6章 海洋微生物194
6.1 细菌194
6.1.1 水体中细菌194
6.1.2 沉积物中细菌198
6.2 放线菌200
6.2.1 水体中放线菌200
6.2.2 沉积物中放线菌203
6.3 真菌205
6.3.1 水体中真菌205
6.3.2 沉积物中真菌209
6.4 病毒210
6.4.1 水平分布210
6.4.2 垂直分布213
6.4.3 季节变化213
6.5 异养细菌214
6.5.1 水平分布214
6.5.2 垂直分布217
6.5.3 季节变化217
6.6 微生物多样性特征研究218
6.6.1 样品采集218
6.6.2 材料与方法218
6.6.3 研究结果与分析219
6.7 小结225
第7章 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226
7.1 叶绿素a226
7.1.1 水平分布226
7.1.2 垂直分布232
7.1.3 季节变化233
7.2 初级生产力234
7.2.1 水平分布234
7.2.2 垂直分布236
7.2.3 季节变化237
7.3 小结237
第8章 微微型、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239
8.1 微微型浮游生物239
8.1.1 聚球藻239
8.1.2 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249
8.2 微型浮游生物255
8.2.1 种类组成、分布及季节变化255
8.2.2 生物细胞数量258
8.2.3 优势种组成及分布266
8.2.4 群落结构特征269
8.3 小型浮游生物270
8.3.1 种类组成、分布及季节变化270
8.3.2 优势种组成及分布277
8.3.3 生物细胞数量279
8.3.4 群落结构特征289
8.3.5 赤潮生物数量分布与季节变化290
8.3.6 硅、甲藻数量分布与季节变化293
8.4 小结295
第9章 浮游动物297
9.1 种类组成297
9.1.1 种类组成及生态习性297
9.1.2 水平分布299
9.1.3 季节变化300
9.2 优势种301
9.2.1 优势种组成301
9.2.2 水平分布301
9.2.3 季节变化314
9.3 密度314
9.3.1 水平分布314
9.3.2 季节变化317
9.4 生物量318
9.4.1 水平分布318
9.4.2 季节变化320
9.5 主要类群321
9.5.1 甲壳类321
9.5.2 毛颚类326
9.5.3 水母类327
9.5.4 浮游软体类328
9.5.5 浮游多毛类328
9.5.6 被囊类329
9.5.7 浮游幼体类329
9.6 群落结构特征330
9.7 小结332
第10章 底栖生物334
10.1 大型底栖生物334
10.1.1 物种组成、水平分布及季节变化334
10.1.2 优势种与经济种337
10.1.3 栖息密度346
10.1.4 生物量352
10.2 小型底栖生物358
10.2.1 物种组成358
10.2.2 栖息密度与生物量360
10.3 小结361
第11章 渔业资源363
11.1 鱼卵仔、稚鱼363
11.1.1 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363
11.1.2 密度分布365
11.2 游泳动物367
11.2.1 种类组成367
11.2.2 优势度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367
11.2.3 主要资源丰度季节变化370
11.2.4 主要经济游泳动物的生物学特性375
11.3 特殊苗种378
11.4 遗传多样性379
11.4.1 材料379
11.4.2 实验方法380
11.4.3 研究结果381
11.5 小结384
第12章 若干海洋环境问题研究与讨论386
12.1 主要海洋环境要素的变化趋势386
12.1.1 泥沙及径流量变化趋势386
12.1.2 营养盐含量及结构变化趋势387
12.1.3 海洋生物变化趋势389
12.1.4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394
12.2 长江口低氧区分布及环境要素的探讨395
12.2.1 长江口低氧区分布396
12.2.2 长江口低氧区季节变化398
12.2.3 低氧区与非低氧区环境差异398
12.2.4 结论400
12.3 大气中金属的富集因子及来源分析400
12.3.1 金属富集因子的计算结果400
12.3.2 大气金属来源分析401
12.3.3 结论402
12.4 河口大型工程对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以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为例403
12.4.1 近30年来调查海域底栖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变化403
12.4.2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对底栖生物的影响407
12.4.3 长江口底栖生物群落衰退与生境破碎化408
12.5 上海近岸水体赤潮灾害潜在风险408
12.5.1 调查区域赤潮生物种类408
12.5.2 长江口赤潮多发区赤潮基本特征410
12.5.3 影响长江口赤潮发生因素简析412
12.6 渔业资源变化与可持续发展413
12.6.1 渔获物种类组成413
12.6.2 渔业资源总体变化趋势414
12.6.3 重要渔业资源的变化414
12.6.4 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因素418
12.6.5 保持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419
第13章 主要结论420
第14章 海洋环境保护建议422
参考文献424
附录435
附录1 微生物种名录435
附录2 微型浮游生物种名录437
附录3 小型浮游生物种名录441
附录4 浮游动物种名录444
附录5 鱼类浮游生物种名录451
附录6 大型底栖生物种名录454
附录7 游泳动物种名录458
附录8 上海市海域水体环境调查与研究项目调查人员名单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