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在国家和社会之间 中国政治社会团体功能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在国家和社会之间 中国政治社会团体功能研究
  • 褚松燕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51501063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社会团体-社会功能-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在国家和社会之间 中国政治社会团体功能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4

一、基本概念辨析4

(一)和谐社会4

(二)政治社会团体7

二、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19

(一)研究现状述评19

(二)问题的提出34

(三)研究方法36

三、框架与脉络37

第一章 政治社会团体分析框架43

一、政治社会团体的既有分析框架43

(一)法团主义理论44

(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53

二、我国政治社会团体的分析框架62

(一)政治社会团体分析的核心要素62

(二)功能—合法性分析框架:解读我国政治社会团体67

第二章 我国政治社会团体的合法性:渊源与固化77

一、政治社会团体的原初合法性77

(一)各政治社会团体与中国共产党的渊源简述78

(二)政治社会团体原初合法性的获得94

二、政治社会团体合法性的固化96

(一)政治社会团体合法性的固化过程97

(二)政治社会团体功能发挥的基础106

第三章 我国政治社会团体功能:改革与保障125

一、政治社会团体功能定位的逻辑125

(一)政治社会团体功能定位变化的文本梳理125

(二)政治社会团体功能定位的逻辑微调130

二、党和政府主导的政治社会团体改革132

(一)第一次政治社会团体机构改革:1993年134

(二)第二次政治社会团体机构改革:2000年136

三、政治社会团体功能转型的制度性赋权保障140

(一)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赋权141

(二)法律法规赋权143

第四章 政治社会团体的功能转型:加强社会属性的努力150

一、政治社会团体加强社会属性的努力:以工会为例150

(一)工会系统对经济社会转型的适应性反应150

(二)工会功能适应性转型的效果158

二、政治社会团体功能的发挥:主观评价的视角168

(一)政治社会团体功能分项的主观评价比较169

(二)政治社会团体功能发挥的总体情况:功能失衡178

第五章 我国政治社会团体功能的转型:问题与挑战185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转型185

(一)市场经济带来社会的利益分化加剧和社会分层的加速185

(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政治—社会生态的历史性改变188

(三)政府改革正朝着责任有限的服务型法治政府目标迈进189

二、体制性嵌入造就政治社会团体属性失衡191

(一)政治社会团体的属性配置受制于转变缓慢的国家—社会关系战略理念192

(二)国家制度安排过度与团体自主机制匮乏并存195

三、政治社会团体自身运作问题209

(一)内部小团体控制问题210

(二)基层组织活动资源匮乏212

四、其他组织的竞争216

(一)事业单位的竞争216

(二)社会组织的竞争217

第六章 我国政治社会团体功能均衡发展的对策226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政治社会团体的要求226

(一)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信息双向沟通主干道226

(二)横向社会利益的整合器227

(三)公共利益提取的有效渠道229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倡导者230

二、政治社会团体功能均衡化的路径选择与原则232

(一)行政化与非行政化:两种既有的改革观点235

(二)政治社会团体的可行改革路径:功能均衡化240

(三)政治社会团体功能均衡发展的原则243

三、改革政治社会团体制度环境245

(一)维持政治社会团体的政治地位246

(二)将国家的保障性制度安排从过度调整为适度247

(三)将政治社会团体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工作机制全面常态化249

四、政治社会团体以功能均衡为目标的转型250

(一)聚焦组织目标,加强自身建设251

(二)增强服务性功能,拓展社会认同基础253

(三)增强代表性功能,巩固利益整合基础254

(四)加强倡导性功能,构建社会价值共识基础255

参考文献257

附件:调查问卷269

后记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