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球变化科学卫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球变化科学卫星](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0636976.jpg)
- 郭华东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9404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484页
- 主题词:科学卫星-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球变化科学卫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全球变化的挑战2
1.2全球变化研究6
1.2.1全球变化研究背景6
1.2.2全球变化研究目标和内容9
1.2.3全球变化研究对象10
1.2.4全球变化涉及的关键问题11
1.3全球变化因子动态观测15
1.3.1 GCOS15
1.3.2 GOOS16
1.3.3 GTOS16
1.3.4 其他17
1.4对地观测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18
参考文献20
第一篇 空间对地观测卫星25
第2章 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25
2.1对地观测概述25
2.1.1对地观测技术基础25
2.1.2对地观测卫星的历史和现状29
2.2对地观测卫星发展的思考38
参考文献39
第3章 美国对地观测卫星42
3.1美国对地观测卫星概述42
3.1.1地球观测系统计划42
3.1.2地球科学事业计划44
3.1.3集成对地观测系统47
3.2美国对地观测卫星计划48
3.2.1气象卫星计划48
3.2.2海洋卫星计划56
3.2.3陆地卫星计划64
3.3航天飞机对地观测72
3.3.1 SIR- A系统72
3.3.2 SIR-B系统72
3.3.3 SIR-C/X-SAR系统73
3.3.4 SRTM系统74
3.4美国对地观测卫星发展趋势75
3.4.1美国对地观测应用重点75
3.4.2 NASA科学理事会科学计划77
参考文献78
第4章 欧洲对地观测卫星81
4.1欧洲对地观测卫星概述81
4.1.1 ESA生命行星计划82
4.1.2欧洲对地观测计划及实施83
4.2欧洲对地观测卫星计划84
4.2.1气象卫星计划84
4.2.2海洋卫星计划93
4.2.3陆地卫星计划100
4.3欧洲对地观测卫星发展趋势108
4.3.1欧洲对地观测技术发展109
4.3.2欧洲对地观测产业发展110
参考文献110
第5章 国外其他对地观测卫星113
5.1国外其他对地观测发展113
5.1.1苏联/俄罗斯对地观测发展113
5.1.2日本对地观测发展115
5.1.3加拿大对地观测发展118
5.1.4印度对地观测发展118
5.2国外其他对地观测卫星计划120
5.2.1气象卫星计划120
5.2.2海洋卫星计划128
5.2.3地球资源卫星计划135
5.3国外其他对地观测卫星发展现状及趋势145
5.3.1苏联/俄罗斯对地观测卫星计划146
5.3.2日本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148
5.3.3对地观测系统未来发展149
参考文献151
第6章 中国对地观测卫星153
6.1气象卫星156
6.1.1极轨卫星FY-1A/1B158
6.1.2极轨卫星FY-1C159
6.1.3极轨卫星FY-1D160
6.1.4 静轨卫星FY-2A/2B161
6.1.5静轨卫星FY-2C/2D/2E/2F162
6.1.6极轨卫星FY-3A163
6.1.7极轨卫星FY-3B166
6.2海洋卫星166
6.2.1 中国海洋卫星发展进程166
6.2.2海洋一号A卫星167
6.2.3海洋一号B卫星168
6.2.4海洋二号卫星169
6.3中国资源卫星170
6.3.1中国资源卫星发展进程171
6.3.2中巴地球资源卫星171
6.3.3 CBERS-02B卫星173
6.3.4资源一号02C卫星174
6.3.5资源三号卫星175
6.4环境减灾卫星176
6.4.1环境减灾卫星发展进程177
6.4.2环境减灾A、B卫星177
6.4.3环境减灾C卫星179
6.5 对地观测小卫星180
6.6神舟飞船对地观测181
6.7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专项卫星182
6.8北斗卫星导航系统184
6.8.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进程185
6.8.2北斗4颗卫星186
6.8.3北斗16颗卫星187
6.8.4北斗卫星未来发展187
6.9中国对地观测卫星未来的发展188
参考文献188
第7章 全球性综合对地观测计划191
7.1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191
7.2欧洲全球环境和安全监测计划193
7.3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194
7.3.1 GEO发展和组织概况194
7.3.2 GEOSS构建195
7.3.3 GEOSS实施现状和发展198
7.3.4中国参与GEOSS建设200
参考文献201
第二篇 全球变化系列科学卫星205
第8章 对地观测技术和全球变化科学卫星205
8.1全球变化科学卫星观测要素206
8.1.1对陆地敏感因子的观测207
8.1.2对大气敏感因子的观测207
8.1.3对海洋敏感因子的观测207
8.2全球变化科学卫星的发展207
8.3发展我国的全球变化科学卫星215
参考文献217
第9章 大气碳卫星218
9.1科学问题218
9.1.1大气碳研究的现状及挑战218
9.1.2大气碳卫星研究进展220
9.1.3大气碳空间观测面临的科学问题224
9.2科学目标226
9.3观测需求226
9.3.1大气碳空间观测方法226
9.3.2产品需求230
9.4系统描述230
9.4.1有效载荷231
9.4.2卫星平台238
9.4.3地面校准241
参考文献242
第10章 气溶胶卫星244
10.1科学问题244
10.1.1大气气溶胶研究的现状及挑战244
10.1.2国内外相关研究计划245
10.1.3大气气溶胶空间观测面临的科学问题251
10.1.4大气气溶胶卫星拟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251
10.2科学目标251
10.3观测需求251
10.3.1大气气溶胶空间观测方法251
10.3.2产品需求252
10.4系统概述252
10.4.1技术指标分析252
10.4.2有效载荷253
10.4.3卫星平台254
10.4.4地面处理254
参考文献254
第11章 夜间灯光卫星258
11.1科学问题258
11.1.1全球城市环境变化的挑战258
11.1.2空间观测所面临的科学问题265
11.2科学目标267
11.3观测需求267
11.3.1针对夜间光环境因子的遥感观测方法267
11.3.2产品需求269
11.4系统描述269
11.4.1有效载荷269
11.4.2卫星平台271
11.4.3地面处理系统275
参考文献277
第12章 森林生物量卫星280
12.1科学问题280
12.1.1森林生物量空间观测的现状及挑战280
12.1.2森林生物量空间观测面临的科学问题282
12.2科学目标285
12.3森林生物量激光雷达空间观测285
12.3.1需求分析285
12.3.2系统描述287
12.3.3可行性分析289
12.4森林生物量SAR空间观测289
12.4.1需求分析289
12.4.2系统描述292
12.4.3关键技术296
参考文献297
第13章 冰川卫星301
13.1科学问题301
13.1.1冰川研究的现状及挑战301
13.1.2冰川空间观测面临的科学问题305
13.2科学目标307
13.3观测需求308
13.3.1冰川空间观测方法308
13.3.2产品需求309
13.4系统描述310
13.4.1有效载荷310
13.4.2卫星平台311
13.4.3地面处理311
13.5关键技术314
13.5.1大气延迟误差去除技术314
13.5.2相位解缠技术314
13.5.3极化分解与散射特征提取技术315
13.5.4极化干涉SAR(Pol-InSAR)技术316
13.5.5冰川边界提取技术316
13.5.6冰川运动速率提取技术317
13.5.7冰川厚度变化监测技术317
13.5.8冰川雪线提取318
13.6可行性分析319
参考文献319
第14章 海洋盐度卫星324
14.1科学问题324
14.1.1海表盐度测量现状及挑战324
14.1.2海表盐度空间观测面临的科学问题331
14.2科学目标332
14.3观测需求332
14.3.1微波辐射计海水盐度空间观测方法332
14.3.2产品需求337
14.4系统描述337
14.4.1有效载荷337
14.4.2卫星平台338
14.4.3地面处理339
参考文献340
第三篇 全球变化空间观测新方向347
第15章 全球变化多星组网观测347
15.1背景与意义347
15.2现有对地观测卫星网348
15.2.1美国对地观测卫星网348
15.2.2欧空局对地观测卫星网350
15.2.3其他对地观测卫星网352
15.3组网卫星的技术特点353
15.3.1组网卫星系统的设计353
15.3.2组网卫星系统的运管技术353
15.3.3组网卫星平台特点355
15.3.4 组网卫星轨道特点356
15.3.5星座组网技术360
15.3.6编队组网技术371
15.4组网观测的应用与未来的发展379
参考文献380
第16章 全球变化月基观测系统382
16.1空间观测面临的挑战382
16.1.1全球变化空间观测问题382
16.1.2全球变化的卫星观测研究383
16.2月基观测及科学问题385
16.2.1月基对地观测概念385
16.2.2月基观测拟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390
16.3科学目标391
16.4观测需求392
16.4.1 月基观测系统观测方法392
16.4.2月基观测系统产品需求396
16.4.3有效载荷397
16.4.4月基观测系统平台401
参考文献403
第17章 行星与地球全球变化比较406
17.1行星遥感观测406
17.1.1月球遥感观测406
17.1.2火星遥感观测412
17.1.3其他类地行星遥感观测415
17.2科学问题418
17.2.1比较行星学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418
17.2.2行星与地球全球变化比较科学问题419
17.3行星与地球全球变化比较420
17.3.1主要研究内容420
17.3.2研究进展与展望421
参考文献424
常用名词中英文对照428
表索引435
图索引443
图版索引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