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改革开放初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78-1982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改革开放初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78-1982
  • 黄志高,任彬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203422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1978~1982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改革开放初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78-198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历史转折前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第一节 回到马克思主义:若干重要命题的争论1

一、批驳“唯生产力论”,重新恢复生产力标准2

二、批驳“知识越多越反动”论,恢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4

三、批驳“平均主义”,恢复“按劳分配”思想7

第二节“两个凡是”:回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轨道的障碍11

一、“两个凡是”的出现12

二、从“准确完整”论到“实事求是”论13

三、教条主义在党内的存在17

第三节 真理标准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19

一、真理标准讨论的酝酿19

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和邓小平的支持23

三、真理标准讨论的深入广泛开展27

四、真理标准讨论的深远意义29

第二章 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33

第一节 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的概况33

一、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与三中全会的准备34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36

第二节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38

一、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路线的深刻阐述38

二、实现工作重心的彻底转移40

三、改革的初步思考49

四、号召重新学习,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52

第三节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核心55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领导集体的形成56

二、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导群体的特点60

第三章 在历史经验总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4

第一节 总结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得失65

一、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65

二、科学评价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失误68

三、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失误的深层原因71

第二节 在历史的总结和反思中前进73

一、概括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74

二、着眼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探索78

第四章 国门初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眼光81

第一节 走出国门带来的触动与思考82

一、邓小平倡导对外开放82

二、走出国门看世界86

第二节 在世界坐标体系中思考中国的发展90

一、正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91

二、国民经济发展重点的选择93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与思考99

四、利用外资的思考103

五、参照发达国家现代化水平重新设定发展目标106

第三节 世界形势的松动与邓小平的判断109

一、和平因素的增长与对国际形势的判断109

二、争取长久和平和良好的国际条件113

第五章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问题115

第一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115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未尽的课题116

二、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回答的核心问题119

第二节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124

一、在对错误社会主义观的批判中认识社会主义124

二、在中苏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总结中认识社会主义126

三、在对非洲社会主义的剖析中认识社会主义129

四、在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中认识社会主义131

第三节 其他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的思考134

一、对各种错误社会主义观的分析和批判134

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深入思考136

第六章 基本国情的初步研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14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出发点141

一、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与否的重大问题142

二、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148

第二节 基本国情的分析与认知15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初步提出151

二、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154

三、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158

四、准确判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61

第七章 集体智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间的互动164

第一节 计划与市场的探索:理论界与党的互动164

一、理论界的积极探索165

二、党内高层的思考169

第二节 群众、地方与中央的互动:包产到户的兴起176

一、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176

二、中共安徽省委的支持179

三、包产到户引起的争论和邓小平的支持183

四、包产到户在全国的推广187

第三节 中央和地方的互动:经济特区的崛起189

一、给予特殊政策:地方和中央的共同认识189

二、从出口加工区到经济特区:地方的考虑与中央的规划192

三、在争议中艰难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指导196

第八章 社会思潮的涌动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199

第一节 拨乱反正后社会思潮的活跃与多重走向199

一、必须重视社会思潮200

二、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思潮的表征和评估203

三、引导社会思潮的努力206

第二节 应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途径和方法216

一、要加强思想教育,正面引导社会思潮216

二、严肃对待错误思潮,正确开展批评218

第九章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建设223

第一节 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223

一、历史方位的转变与执政意识的觉醒224

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26

第二节 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能力228

一、在发展创新中坚持马克思主义228

二、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方法230

第三节 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能力233

一、凝聚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群众力量233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干部队伍238

三、健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领导制度245

结束语249

参考文献2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