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在中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文正邦主编;周尚君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6510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在中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学术脉络2
二、MEGA2与研究资料介绍6
三、全书概要10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理论拓展与时代使命15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论要15
第一节 法哲学的科学界定和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重要意义15
一、关于法哲学的科学界定问题16
二、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历史功绩和时代使命1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实践依据和理论维度20
一、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实践依据20
二、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理论维度2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27
一、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27
二、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当代中国法学发展3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话语特性36
第一节 从凯尔森的“结论”起步37
第二节 “真正的社会科学”与“美学”话语的介入39
第三节 马克思法哲学的“美学”话语——以《巴黎手稿》为例42
第三章 公平与效率: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矛盾52
第一节 作为基本价值的公平与效率52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中的公平与效率及其相互关系55
一、我国社会总体上的公平和效率55
二、当下我国社会出现的社会不公问题57
三、社会主义和谐构建和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60
第三节 法律的公平与效率及其在和谐社会中的辩证统一64
第四章 公法与社会和谐:法哲学研究的新视野69
第一节 中国公法的崛起69
一、中国公法崛起的表征70
二、中国公法崛起的原因探究:历史与现实的必然73
三、机遇与挑战:中国公法的未来75
第二节 关于统一公法学的法哲学思考79
一、关于公法学的基本范畴问题80
二、公法学基本范畴的内在联系81
第三节 公法在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84
第五章 法治社会中的人权与公民权及其相互关系87
第一节 作为重要法学范畴的人权87
一、人权——权利的最基本、最普遍、最广泛存在88
二、人权的内涵和外延89
三、人权保障的历史沿革和发展92
第二节 人权宪法保障的意义和特点94
一、人权保障立宪的意义94
二、人权宪法保障的重要意义和特点95
三、人权的宪法保障应注意的若干问题97
第三节 人权和公民权的关系问题98
一、公民权的涵义和分类99
二、人权和公民权的辩证关系100
三、公民基本权利的性质101
四、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103
第六章 论制度文明和法治文明105
第一节 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谈制度文明106
第二节 制度文明及其结构和价值功能之解析112
一、“制度”和“制度文明”解析112
二、制度文明之结构和价值功能探析117
第三节 法治文明的涵义及价值分析和社会定位121
一、法律的文明属性121
二、法治文明的价值分析与社会定位125
第七章 法律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时代使命132
第一节 法律全球化释义132
一、法律全球化的概念132
二、法律全球化时代的立法主体134
三、法律全球化的表现137
第二节 法律全球化的正当性问题138
一、法律全球化之自然正当139
二、法律全球化之功利正当141
三、法律全球化之民意正当143
四、法律全球化的反向证成14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使命147
一、马克思与全球化相关的论述147
二、马克思对自由的重视与全球化时代中的自由问题148
三、马克思的批判视角对全球化时代的意义149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中国法治建设和宪制建设153
第八章 市场经济的法哲学思考153
第一节 市场经济必然需求法律和法治153
一、法律和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有机构成153
二、现代市场经济的法治需求和属性158
第二节 市场经济作为“法治经济”的特征与其矛盾关系分析164
一、市场经济作为“法治经济”的特征和内涵165
二、市场经济中的十大矛盾关系分析169
第三节 走出市场经济的误区174
一、走出市场经济意识的误区174
二、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干扰与阻力180
第九章 依法行政的宪制之维187
第一节 依法行政与宪制的关系探讨188
一、依法行政与宪制都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188
二、依法行政是实行宪制的必要条件,为宪制提供重要的法治支持191
第二节 依法行政的宪制分析194
一、坚持人民主权原则,对行政权进行科学定位194
二、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从管制型行政转向服务型行政197
三、牢固树立权力制衡的理念,关注行政控权机制和价值的新发展199
四、加强吏治,反腐倡廉——关于健全监督体制和机制问题201
第三节 加强依法行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建设204
一、树立“政府职责本位”的宪制观,进一步厘清行政权的实质和根源204
二、建构诚信政府,强化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责任206
三、建立和健全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208
四、全面加强行政程序法制建设,促进国家权力的规范化运行211
五、积极发展非政府组织并加强其法律规制,增强市民社会的自治能力214
第十章 宪制的法哲学分析219
第一节 宪制的思想基础219
一、自由主义与宪制219
二、共和主义与宪制223
第二节 宪制的政治基础227
一、民主与宪制228
二、法治与宪制229
三、人权与宪制231
第三节 宪制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232
一、宪制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232
二、宪制的社会基础——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二元分立236
第十一章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建设240
第一节 中国实行宪制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依据240
一、宪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不可回避的议题240
二、宪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的结晶244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建设的科学涵义及其艰巨复杂性24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显著特点246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建设的释疑249
三、深切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255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建设对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26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建设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法治路径260
二、顺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还需要努力营造起宪制文化氛围267
三、社会和谐最关键的是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权力、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和谐271
第十二章 司法改革的哲学思考与实证分析276
第一节 论司法改革与公民参与——从思想方法和认识论的角度276
一、司法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的当代意义277
二、现代司法制度的科学要求和公民参与278
三、司法职业化的必要性认识和分析280
四、坚持司法的人民性与职业性的统一,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283
第二节 人民法院审判管理体制改革探析——以重庆法院的实践经验为样本285
一、审判管理概述285
二、审判管理的合理性286
三、重庆法院开展审判管理的实践路径288
第十三章 和谐世界与区域法治要论293
第一节 开展区域法治研究的必要性和依据293
第二节 区域法治建设的国际和国内视野297
一、区域法治建设的范围、类型和内容探讨297
二、积极开展国际区域法治建设,为构建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301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中国法学发展307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法学现代化30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批判性与超越性30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价值追求与法学现代化315
一、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价值追求315
二、法学现代化的目标与动因318
三、法学现代化的内容和范围320
四、法学现代化的条件和途径323
第十五章 法学现代化的中国语境325
第一节 我国法学现代化的思想前奏追寻325
第二节 中国语境下的法学现代化327
第三节 新世纪中国法理学面临的双重历史性任务330
第十六章 公法学的理论基点和核心:职责本位论338
第一节 职责本位论的理论基石和逻辑起点338
一、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职责本位论的理论基石338
二、公民权利本位——职责本位论的逻辑起点341
第二节 从职权与职责的内在联系及价值重心的转换来看职责本位论344
一、公法领域的基本矛盾与私法领域的基本矛盾的关系345
二、职权与职责的内在联系349
第三节 职责本位论的深刻涵义和重要意义352
一、以行政法为例,来看职责本位论的深刻涵义和重要意义353
二、对职责本位论的佐证359
第十七章 我国法制和法学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反思362
第一节 关于我国法制发展战略的思考363
一、影响中国法制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363
二、研究法制发展战略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364
三、处理好改革与法制建设的关系365
四、关于中国法制发展战略未来蓝图的思考366
五、“一国两制”和制度创新与中国未来法制发展模式问题369
第二节 关于法制与法学的断层效应370
第三节 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379
一、中国法制和法学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共存问题379
二、法律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之论争383
第十八章 社会科学视角下的法律制度创新三维度论389
第一节 法律制度创新的话语及其意涵390
一、现代社会与法律制度390
二、法律制度的结构模式:从弗里德曼的理论框架获得的启发391
第二节 法律制度创新的三维度论395
一、政治—政策体系的创新397
二、价值—道德观念的创新397
三、规范—技术模式的创新398
说明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