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微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任何军,张婷娣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2064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26页
- 文件大小:120MB
- 文件页数:241页
- 主题词:环境微生物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微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微生物与环境1
1.1 微生物的研究与显微镜之间的关系1
1.2 微生物的特点6
1.3 环境微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内容7
复习思考题9
第2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及分类鉴定10
2.1 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10
2.1.1 原核微生物细胞的起源与进化10
2.1.2 真核微生物的进化11
2.2 微生物的命名12
2.3 微生物的分类15
2.3.1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16
2.3.2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19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20
2.4.1 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经典方法21
2.4.2 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22
复习思考题26
第3章 原核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结构及功能27
3.1 细菌27
3.1.1 细菌细胞的形态、大小、构造及其功能27
3.1.2 细菌的繁殖方式39
3.1.3 细菌的群体形态40
3.1.4 细菌在污水生化处理中的作用42
3.2 蓝细菌44
3.2.1 蓝细菌的形态、大小44
3.2.2 蓝细菌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46
3.2.3 蓝细菌的繁殖46
3.2.4 蓝细菌的生境46
3.2.5 蓝细菌的生长与新陈代谢48
3.2.6 蓝细菌的昼夜节律48
3.2.7 蓝细菌的分类和代表属48
3.2.8 蓝细菌与人类及环境的关系49
3.3 放线菌50
3.3.1 放线菌的形态、大小、结构及种属特性50
3.3.2 放线菌的群体特征52
3.3.3 放线菌的繁殖53
3.4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和立克次氏体53
3.4.1 支原体53
3.4.2 衣原体53
3.4.3 螺旋体53
3.4.4 立克次氏体54
复习思考题54
第4章 真核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结构及功能55
4.1 真核微生物概述55
4.2 真菌56
4.2.1 真菌的细胞构造56
4.2.2 真菌的菌体形态57
4.2.3 真菌的繁殖方式57
4.2.4 真菌的菌落特征58
4.2.5 真菌的种类59
4.3 藻类62
4.3.1 藻类的形态与构造62
4.3.2 藻类的生理特征62
4.3.3 藻类的代表属63
4.4 微型动物66
4.4.1 原生动物66
4.4.2 微型后生动物71
复习思考题74
第5章 古生菌及非细胞型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结构及功能75
5.1 古生菌75
5.1.1 古生菌的发现75
5.1.2 古生菌的形态、大小75
5.1.3 古生菌的结构76
5.1.4 古生菌的热稳定性77
5.1.5 古生菌的分类77
5.2 病毒81
5.2.1 病毒的大小、形态及特点81
5.2.2 病毒的组成和结构82
5.2.3 病毒的分类83
5.2.4 病毒的繁殖84
5.2.5 病毒的培养85
5.2.6 病毒的危害与作用87
5.3 亚病毒因子88
复习思考题89
第6章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基础90
6.1 核酸是遗传物质及其结构90
6.1.1 核酸是遗传物质90
6.1.2 核酸的结构93
6.2 DNA的复制95
6.2.1 实验证明DNA复制是半保留的95
6.2.2 DNA复制过程96
6.3 转录与逆转录98
6.3.1 转录98
6.3.2 逆转录101
6.4 RNA的种类与结构102
6.4.1 rRNA102
6.4.2 tRNA103
6.5 翻译105
6.5.1 遗传密码106
6.5.2 翻译过程107
6.6 蛋白质的结构110
6.6.1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110
6.6.2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110
6.6.3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111
6.6.4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112
6.7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112
6.7.1 概述112
6.7.2 转录调控113
复习思考题115
第7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116
7.1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116
7.1.1 基因突变116
7.1.2 突变与育种119
7.2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120
7.3 基因工程菌122
7.3.1 工具酶123
7.3.2 基因工程菌的构建125
复习思考题133
第8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134
8.1 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134
8.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36
8.3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137
8.4 微生物的培养基140
8.4.1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140
8.4.2 培养基的种类143
复习思考题145
第9章 微生物的代谢146
9.1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146
9.2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155
9.2.1 糖类的生物合成156
9.2.2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156
9.2.3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157
9.2.4 微生物固氮158
9.2.5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160
9.3 微生物的次生代谢161
9.3.1 次生代谢161
9.3.2 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161
9.4 微生物代谢产物污染163
9.4.1 生物毒素163
9.4.2 气味代谢产物165
9.4.3 酸性矿水165
9.4.4 甲基化重金属165
复习思考题166
第10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167
10.1 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167
10.1.1 测生长量167
10.1.2 计繁殖数168
10.2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170
10.2.1 微生物分批培养的群体生长规律170
10.2.2 微生物连续培养的群体生长规律172
10.2.3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分离方法174
10.3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175
10.3.1 温度175
10.3.2 氧气177
10.3.3 pH180
10.4 微生物培养方法181
10.5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方法183
10.5.1 几个基本概念184
10.5.2 物理灭菌因素的代表——高温185
10.5.3 化学杀菌剂、消毒剂187
10.5.4 过滤除菌187
10.6 菌种的衰退、复壮与保藏188
10.6.1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188
10.6.2 菌种的保藏189
复习思考题193
第11章 微生物的生态194
11.1 微生物的生态系统194
11.2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196
11.2.1 种群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196
11.2.2 种群间微生物的相互作用198
11.2.3 固定区域微生物群落的形成与发展200
11.3 微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201
11.3.1 碳素循环201
11.3.2 氮素循环203
11.3.3 硫素循环与细菌沥滤205
11.3.4 磷素循环206
复习思考题206
第12章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及检测方法207
12.1 微生物在水体环境中的分布及检测207
12.1.1 不同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207
12.1.2 水体微生物污染208
12.1.3 水体微生物的检测210
12.1.4 水体微生物污染的防控212
12.2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及检测213
12.2.1 土壤和地层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213
12.2.2 土壤微生物污染214
12.2.3 土壤微生物的检测215
12.2.4 土壤微生物污染的防治215
12.3 微生物在大气中的分布及检测216
12.3.1 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216
12.3.2 空气中微生物的传播与分布216
12.3.3 空气微生物的检测218
12.3.4 空气微生物的危害与防治220
12.4 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221
12.4.1 嗜热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221
12.4.2 嗜冷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221
12.4.3 嗜酸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222
12.4.4 嗜碱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222
12.4.5 嗜盐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223
12.4.6 嗜压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224
12.4.7 耐辐射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224
复习思考题225
参考文献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