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盆地流体与油气成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中红,查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7047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地幔涌流-作用-含油气盆地-油气藏形成-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盆地流体与油气成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盆地流体压力与油气成藏3
第1章 异常压力分布与成因3
1.1异常压力表征及分类3
1.1.1地层压力表征3
1.1.2异常地层压力分类4
1.2典型裂陷盆地异常压力分布5
1.2.1东营凹陷现今异常压力分布5
1.2.2沾化凹陷现今异常压力分布11
1.3异常压力成因15
1.3.1沉积盆地异常高压形成机制的分类15
1.3.2异常低压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19
1.3.3东营凹陷古近系异常高压成因分析21
第2章 地层压力预测27
2.1现今地层压力预测27
2.1.1地层压力预测方法27
2.1.2东营凹陷单井剖面地层压力预测32
2.1.3单井压力系统特征与模式36
2.2古地层压力恢复及其演化39
2.2.1盆地数值模拟压力演化39
2.2.2流体包裹体参数模拟压力方法45
2.2.3利用烃类或含烃盐水包裹体估算东营凹陷古近系地层古流体压力49
2.2.4基于不同方法的超压初始发育时间54
第3章 异常压力下有机质与烃类演化55
3.1东营凹陷实测剖面中异常高压对热演化及烃类组成的影响55
3.1.1盆地剖面中压力与有机质演化的关系55
3.1.2东营凹陷超压剖面中有机质热演化56
3.1.3不同盆地压力对热演化的差异抑制58
3.1.4东营凹陷不同压力系统下烃类分布与演化61
3.1.5超压环境下烃类结构的演化或构型的变化63
3.2模拟实验中压力抑制与生烃的定量关系65
3.2.1方法与样品65
3.2.2压力抑制作用与生烃的关系66
3.2.3生烃动力学参数的校正67
3.3不同压力体系模拟实验中生烃组分演化69
3.3.1样品与方法69
3.3.2模拟生烃产率的演化70
3.4不同压力体系下原油裂解成气演化72
3.4.1样品与方法72
3.4.2天然气产率变化74
3.4.3生烃动力学参数81
3.4.4分子化石地球化学演化84
第4章 超压流体封存箱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机制96
4.1流体压力封存箱的分类与结构96
4.1.1封存箱的概念与特征96
4.1.2封存箱类型及结构96
4.2压力封隔层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102
4.2.1封隔层的概念内涵102
4.2.2压力封隔层的类型划分104
4.2.3封隔层附近的岩石及成岩作用107
4.2.4东营凹陷超压封隔层的分布108
4.3超压封存箱的地球化学作用形成机制116
4.3.1伯纳德实验及地球化学自组织作用116
4.3.2东营凹陷超压封存箱形成中的地球化学自组织作用117
第5章 异常高压体系油气运聚机理121
5.1异常高压对储集空间的影响121
5.1.1异常高压对原始储集空间的保护121
5.1.2异常高压对次生储集空间的改善122
5.1.3诱发裂缝的产生123
5.2超压封盖及其动态演化124
5.2.1异常高压封盖机理124
5.2.2超压泥岩的封闭能力表征125
5.2.3黏土矿物封闭性能与演化129
5.2.4超压封闭层的动态演化130
5.3异常高压体系烃类流体的排放机制131
5.3.1超压封存箱幕式排液的地质基础131
5.3.2幕式排液的地球化学响应133
5.3.3幕式排液的驱动机制135
5.4基于不同充注方式下原油聚集的物理模拟139
5.4.1砂岩透镜体物理模拟140
5.4.2断裂联通砂体输导的物理模拟147
5.4.3围压泄压条件和充注动力与油气充注程度关系实验148
5.5超压油气聚集机制和分布模式151
5.5.1不同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划分及地球化学响应151
5.5.2不同成藏动力学系统中油气聚集方式154
5.5.3压力系统分布与油气分布的关系156
5.5.4超压流体的勘探意义157
第二篇 盆地水化学场与油气成藏161
第6章 盆地地层水化学物质组成与演化161
6.1地层水中的主要物质成分及形成作用161
6.1.1地层水来源161
6.1.2地层水的物质组成162
6.1.3有机酸来源与地质意义163
6.1.4地层水中主要离子成因与地质意义165
6.2地层水类型及地质意义168
6.2.1地层水水型划分方案168
6.2.2不同类型地层水的成因意义169
6.2.3离子组合系数及其与油气保存关系170
6.3盆地流体中的地质作用与演化171
6.3.1地层水中的地质作用171
6.3.2油田水成因与演化研究方法173
6.3.3地层水成分和类型的分异与演化174
6.4盆地剖面水文地质分带和油气藏保存175
6.4.1纵向水文地质带的划分与意义175
6.4.2地层水化学纵向分带性与油气富集177
6.5水文地质旋回及其水化学场响应180
6.5.1地下水水文地质旋回的划分180
6.5.2古水文地质条件与油气运聚182
6.5.3实例分析: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水文地质旋回185
6.6不同构造体系及输导体下的地层水化学响应190
6.6.1构造体系、输导体与流体活动关系190
6.6.2常见输导体的地球化学响应191
6.6.3不同构造部位输导体地层水化学场193
第7章 基于不同流体压力系统的裂陷湖盆地层水化学场和油气成藏198
7.1准封闭型强超压咸化湖盆水化学场响应——以东营凹陷古近系为例198
7.1.1湖盆演化及水化学场响应198
7.1.2水化学场剖面分带性203
7.1.3不同水文地质带的流体活动方式209
7.2强超压咸化湖盆地层水与油气成藏210
7.2.1强超压咸化湖盆流体系统中高矿化度分布及成因210
7.2.2封闭咸化湖盆水型分布特征及成藏意义212
7.3开放性局部超压型湖盆的水化学场分布与演化——以沾化凹陷古近系为例218
7.3.1区域概况220
7.3.2湖盆演化与水化学场响应220
7.4局部超压敞流湖盆的典型地层水类型与油气成藏229
7.4.1 NaHCO3型水的特征分布230
7.4.2原油物性响应特征233
7.5惠民凹陷临南洼陷古近系低压湖盆地层水化学235
7.5.1临南洼陷低压分布及成因235
7.5.2临南洼陷低压带内的地层水特征236
7.6不同湖盆地层水离子响应指示的水岩作用差异240
7.6.1盆地流体中Na+与Ca2+关系的响应意义241
7.6.2 Na+~Ca2+关系的响应差异243
7.6.3矿化度与HCO-3、Cl-关系的响应245
第8章 年轻地层和古老地层水化学场与油气分布——以东营凹陷新近系和前古近为例251
8.1东营凹陷新近系地层水化学场与油气分布251
8.1.1新近系地层发育概况251
8.1.2地层水总体特征251
8.1.3地层水参数的剖面分带性252
8.2东营凹陷新近系地层水化学特征指示的水岩作用255
8.2.1新近系水岩作用255
8.2.2油气意义257
8.3东营、沾化凹陷前古近系的地层水化学剖面及水文地质演化258
8.3.1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水化学剖面及水文地质演化258
8.3.2沾化凹陷前古近系旋回性地层水化学剖面分布261
第三篇 盆地水动力场与油气成藏267
第9章 盆地流体动力场与油气成藏267
9.1盆地流体驱动机制267
9.1.1流体驱动机制267
9.1.2流体势268
9.1.3典型实例分析:中拐一新光地区二叠系流体动力场273
9.2流体流动型式及其演化278
9.2.1流体流动型式278
9.2.2不同流体动力系统下流动型式的演化278
9.2.3典型地区流体动力场演化与油气成藏作用280
9.3东营凹陷油气运移动力学数值模拟及水动力场演化284
9.3.1东营凹陷油气运移动力学数值模拟285
9.3.2东营凹陷沙三段水动力场特征291
9.4乌夏地区不整合油气藏成藏数值模拟294
9.4.1研究区概况295
9.4.2不整合体结构及模拟层的设置297
9.4.3建立三维地质模型299
9.4.4模拟参数设置299
9.4.5模拟结果300
9.5含油气盆地烃类流体运动的非均一性304
9.5.1烃类流体初次运移的非均一性304
9.5.2二次运移的非均一性305
9.5.3超压封存箱的幕式演化及烃类流体运动的统一性307
第10章 盆地流体与油气成藏及有利目标区选择实例——以渤海湾盆地商河地区古近系为例310
10.1商河地区流体化学场、动力场与油气运移方向310
10.1.1区域概况310
10.1.2地层水化学特征310
10.1.3原油运移方向319
10.2断层与油气成藏关系327
10.2.1油源断层的活动性研究327
10.2.2商河地区控油断层现今的封堵性研究328
10.3油气成藏期与成藏模式338
10.3.1油气运聚成藏期338
10.3.2油气成藏模式340
10.3.3有利勘探方向预测343
主要参考文献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