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竞技跆拳道训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竞技跆拳道训练](https://www.shukui.net/cover/28/30609124.jpg)
- 曾于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ISBN:978750094536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跆拳道-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竞技跆拳道训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跆拳道运动概述1
第一节 跆拳道运动的起源与发展1
一、跆拳道运动的起源1
二、跆拳道运动的发展4
第二节 跆拳道运动的内容与分类6
一、品势演练6
二、竞技比赛6
三、功力展示7
四、艺术表演7
第三节 跆拳道运动的特点与功能7
一、跆拳道运动的特点7
二、跆拳道运动的功能11
第二章 人体运动功能系统的构建14
第一节 人体运动功能系统导论14
一、构建人体运动功能系统的原由14
二、人体运动功能系统概念的嬗变15
第二节 人体运动功能系统的结构与要素18
第三节 构建人体运动功能系统的意义20
一、能够明确运动训练的内容20
二、能够认识运动训练的本质规律21
三、能够得出竞技体育制胜规律的结论21
四、能够统一体育学的相关概念21
五、能够成为术科专修教材的新载体22
六、能够弥合体育理论学科脱离实践的裂痕22
第三章 跆拳道运动员的技能及其训练23
第一节 技能与技术释义23
一、技能释义23
二、技术释义25
第二节 跆拳道的基本技术27
一、预备法27
二、步法33
三、拳法35
四、腿法38
五、跌法46
六、单击法47
七、连击法48
八、调动法48
九、进攻法55
十、防守法60
十一、反击法62
第三节 跆拳道的动态技术64
一、动态技术概念的由来64
二、动态技术概念的定义65
三、动态技术的特征65
四、动态技术的方法67
第四节 跆拳道的技术分析72
一、跆拳道的技术原理72
二、跆拳道的技术要求78
第五节 跆拳道的技术运用81
一、跆拳道技术运用的发展规律81
二、跆拳道技术运用的基本要素84
三、跆拳道技术运用的对策92
四、跆拳道技术运用的对应关系96
第六节 跆拳道运动员技能训练的要求98
一、不能有错误99
二、不能漏时机100
三、不能往后退101
第四章 跆拳道运动员的智能及其训练103
第一节 跆拳道运动员智能概论103
第二节 跆拳道运动员的观察力105
一、观察对方的间隔距离106
二、观察对方的内心活动107
三、观察对方的姿势状态107
四、观察对方的动态规律108
五、观察对方的使用技法109
六、观察对方的战术意图110
第三节 跆拳道运动员的注意力111
一、提高训练的注意力112
二、感知对方的注意力112
三、分散对方的注意力113
四、转移对方的注意力114
第四节 跆拳道运动员的思维力115
一、技术思维116
二、运用思维116
三、战术思维117
四、训练思维118
第五节 跆拳道运动员的记忆力119
一、技法动作的记忆122
二、技法与时机对应关系的记忆123
三、技法与技法对应关系的记忆124
四、战术形式的记忆125
五、重点内容的记忆126
六、综合内容的记忆127
第六节 跆拳道运动员的想象力128
一、想象比赛时的技能要求129
二、想象比赛时的体能要求129
三、想象比赛时的智能要求130
四、想象比赛时的心能要求130
五、想象技法运用的创新130
第七节 跆拳道的战术132
一、跆拳道的战术概论132
二、跆拳道的战术原则135
三、跆拳道的战术形式140
四、跆拳道的战术训练147
第五章 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及其训练151
第一节 跆拳道运动员体能概论151
第二节 跆拳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152
一、最大力量的训练153
二、速度力量的训练157
三、力量耐力的训练159
第三节 速度训练160
一、速度的表现形式161
二、速度训练的要素163
三、速度训练的方法164
第四节 耐力训练166
一、耐力训练的原理166
二、耐力训练的要素167
三、耐力训练的方法168
第五节 柔韧训练169
一、柔韧训练的要素170
二、柔韧训练的方法171
第六节 抗击力的训练171
一、抗击训练的方法172
二、抗击训练的要求172
第七节 身体形态训练173
一、减少体重的训练174
二、增加体重的训练175
第六章 跆拳道运动员的心能及其训练176
第一节 跆拳道运动员心能导论176
一、“心能”概念的由来176
二、“心能”概念的定义176
第二节 跆拳道运动员的意志力178
一、跆拳道运动员意志力的主要特征178
二、跆拳道运动员意志力的影响因素181
三、跆拳道运动员意志力的表现形式190
第三节 跆拳道运动员的情感力192
一、跆拳道运动员情感力的主要特征193
二、跆拳道运动员情感力的影响因素195
三、跆拳道运动员情感力的表现形式196
第七章 跆拳道的训练理念201
第一节 跆拳道训练理念导论201
一、跆拳道训练理念的定义201
二、跆拳道训练理念的特征202
三、跆拳道训练理念的作用202
第二节 跆拳道训练理念的内容204
一、全面发展204
二、以攻带反207
三、突出特长212
四、灵巧多变215
第八章 跆拳道训练的本质规律219
第一节 跆拳道训练本质规律导论219
一、跆拳道训练规律的界定219
二、本质规律的特征220
第二节 跆拳道训练本质规律的内容221
一、本质规律是事物的客观反映221
二、本质规律在人体运动功能系统中的位置224
第三节 跆拳道训练本质规律的作用225
一、规范技能训练的行为225
二、决定体能训练的重点226
三、确定智能训练的内容227
四、明确心能训练的难点227
五、衡量训练效果的标志228
第九章 跆拳道的教学法230
第一节 跆拳道教学的特点与要求230
一、跆拳道教学的特点230
二、跆拳道教学的要求232
第二节 跆拳道教学的阶段与步骤233
一、跆拳道教学技术形成的阶段划分233
二、跆拳道教学内容安排实施的步骤235
第三节 跆拳道的教学方法与练习形式236
一、跆拳道的教学方法236
二、跆拳道教学的练习形式240
第四节 跆拳道的教学文件与课的结构242
一、跆拳道的教学文件242
二、跆拳道教学课的组织结构243
第十章 跆拳道的训练法246
第一节 跆拳道训练的目的246
一、表现运动项目的最佳技术状态246
二、表现竞技能力的最高水平247
第二节 跆拳道训练的特点248
一、训练要素的全面性249
二、训练手段的复杂性250
三、训练要求的严格性251
第三节 跆拳道的训练原则252
一、主观能动性原则252
二、系统周密性原则253
三、内容优化性原则253
四、负荷适宜性原则254
五、个体区别性原则255
六、探索创新性原则256
第四节 跆拳道的训练方法257
一、跆拳道运动员智能训练的方法258
二、跆拳道运动员技能训练的方法261
三、跆拳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264
四、跆拳道运动员心能训练的方法266
第五节 跆拳道的击靶训练法269
一、脚靶训练法270
二、胸靶训练法282
三、护具靶训练法285
四、击头靶训练法289
五、沙包靶训练法294
第六节 运用跆拳道训练方法应注意的问题295
一、训练方法的针对性295
二、训练方法的严谨性296
三、训练方法的整合性296
第十一章 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疲劳和赛前训练298
第一节 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疲劳298
一、训练疲劳的原理298
二、训练疲劳的作用300
第二节 跆拳道运动员训练的过度疲劳301
一、过度疲劳的界定301
二、训练疲劳的测定与监控301
第三节 跆拳道运动员训练疲劳的消除303
一、训练疲劳消除的意义303
二、训练疲劳消除的方法303
第四节 跆拳道运动员的赛前训练304
一、赛前训练的目的304
二、赛前训练的任务304
三、赛前训练的安排305
四、赛前训练应注意的问题306
第十二章 跆拳道教练员的临场指挥308
第一节 临场指挥的作用与特点308
一、临场指挥的作用308
二、临场指挥的特点309
第二节 临场指挥的原则和要求310
一、临场指挥的原则310
二、临场指挥的要求312
第三节 临场指挥的内容和方法313
一、临场指挥的内容313
二、临场指挥的方法315
第四节 影响临场指挥效果的因素和应该注意的问题316
一、影响临场指挥效果的因素316
二、临场指挥应该注意的问题317
参考文献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