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文选和专题研究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文选和专题研究 上
  • 蔡行秀,张振洲主编;陈国学,李凤英,姜晓秋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ISBN:7538219595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文选和专题研究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资本论》(节选)1

卡尔·马克思 第一版序言1

卡尔·马克思 第二版跋5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节选)9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9

第一章 商品9

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9

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13

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17

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8

(1)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18

(2)相对价值形式19

(a)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19

(b)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20

(3)等价形式22

(4)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23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25

(1)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25

(2)特殊等价形式26

(3)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26

C.一般价值形式27

(1)价值形式的变化了的性质27

(2)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28

(3)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28

D.货币形式29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31

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31

1.资本的总公式31

2.总公式的矛盾34

3.劳动力的买和卖36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40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40

1.劳动过程40

2.价值增殖过程43

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47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50

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50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54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54

第六篇 工资58

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58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62

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62

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65

1.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65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71

1.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71

2.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73

3.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75

4.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76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77

1.原始积累的秘密77

7.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78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节选)81

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81

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81

Ⅰ.第一阶段 G—W81

Ⅱ.第二阶段 生产资本的职能83

Ⅲ.第三阶段 W'—G'84

Ⅳ.总循环85

第二章 生产资本的循环87

第三章 商品资本的循环87

第四章 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88

第二篇 资本周转92

第七章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92

第九章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93

第十五章 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95

第十六章 可变资本的周转97

Ⅰ.年剩余价值率97

第三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00

第十八章 导言100

1.研究的对象100

第二十章 简单再生产101

Ⅰ.问题的提出101

Ⅱ.社会生产的两个部类103

Ⅲ.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105

Ⅰ(v+m)和Ⅱc的交换105

第二十一章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106

Ⅲ.用公式来说明积累107

1.第一例109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节选)114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114

第一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114

第二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17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17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123

第三篇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130

第十三章 规律本身130

第四篇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134

第十六章 商品经营资本134

第十七章 商业利润139

第五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145

第二十一章 生息资本145

第二十五章 信用和虚拟资本149

第二十七章 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152

第六篇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159

第三十七章 导论159

第三十八章 级差地租:概论162

第四十五章 绝对地租166

第二部分 《资本论》(节选)解说172

导论172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188

第一篇 商品与货币188

第一章 商品188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204

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204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10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210

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15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17

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217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21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221

第六篇 工资225

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225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228

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228

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231

第二十三章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236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243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249

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249

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249

第二章 生产资本的循环253

第三章 商品资本的循环254

第四章 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255

第二篇 资本周转258

第七章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258

第九章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260

第十五章 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263

第十六章 可变资本的周转265

第三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267

第十八章 导言267

第二十章 简单再生产269

第二十一章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274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280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为利润率280

第一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280

第二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84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284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290

第三篇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294

第十三章 规律本身294

第四篇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298

第十六章 商品经营资本298

第十七章 商业利润302

第五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306

第二十一章 生息资本306

第二十五章 信用和虚拟资本309

第二十七章 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313

第六篇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317

第三十七章 导论317

第三十八章 级差地租:概论319

第四十五章 绝对地租322

(下)327

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专题研究327

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我国经济发展32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27

第二节 我国发展生产力的主要任务334

第三节 我国发展生产力的基本途径341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35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特征350

第二节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352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向35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经济成份367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关系的发展趋势371

第三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37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37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86

第四章 社会主义企业407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功能407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内外关系410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机制417

第四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联合、兼并与破产424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流通与市场4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4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43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442

第四节 社会主义价格体系和价格改革450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分配45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4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467

第三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475

第四节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政策479

第七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和产业结构48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类型与特征485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489

第三节 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492

第四节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503

第八章 社会主义农业和农村经济509

第一节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509

第二节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514

第三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现代化道路526

第九章 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536

第一节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然性和重要性536

第二节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541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551

第十章 民经济的总量平衡与宏观调控558

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558

第二节 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宏观调节体系566

第三节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保证572

第四节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模式及其转换578

后记5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