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
  • 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 ISBN:780177877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城市规划-中国-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宏观背景1

1.1.1 当代国外发展观的演变和发展1

第一讲 科学发展观与新时期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1

1.1.2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宏观背景4

1.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6

1.2.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6

1.2.2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8

1.2.3 科学发展观与“五个统筹”8

1.3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城乡现代化建设9

1.3.1 伴随我国快速城镇化,城乡建设面临的挑战9

1.3.2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现代化建设11

1.4.1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地位14

1.4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编制工作14

1.4.2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改进城市规划编制工作15

第二讲 健康城镇化与城乡规划18

2.1 我国城镇化的态势与面临的若干挑战19

2.1.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镇化轨迹19

2.1.2 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特征与发展态势20

2.1.3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2

2.2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26

2.2.1 中国城镇化的基本国情与背景特征27

2.2.2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内涵28

2.2.3 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对策措施29

2.3.1 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制,既要重视合理安排开发建设项目,更要注重各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30

2.3 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与调控作用,实现健康城镇化30

2.3.2 城市规划既要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功能定位,也要注重明确环境容量及建设标准31

2.3.3 城市规划调控和管理的范围,要从局限于传统的规划区之内转向全区域调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31

2.3.4 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管理和调整的过程,要从单一依靠行政手段转向依法治理,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实行政务公开和公众参与32

2.3.5 城市规划的实施,既要有完善的行政机制,又要充分利用和适应市场机制,调动各类经济主体建设、管理和发展城市的积极性32

2.4 面向区域与城乡统筹的城镇体系规划33

2.4.1 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意义33

2.4.2 转变观念,提高城镇体系规划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能力36

2.4.3 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传统的区域规划方法38

2.4.4 针对我国不同的区域采取区域城镇化策略41

2.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42

2.5.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型城乡关系43

2.5.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44

2.5.3 加强规划引导,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45

第三讲 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47

3.1 城市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47

3.1.1 公共政策47

3.1.2 区域与城市公共政策48

3.1.3 城市规划公共政策49

3.2 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构成与城市规划的社会学议题50

3.2.1 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构成50

3.2.2 城市规划的社会学议题53

3.3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56

3.3.1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主要理论56

3.3.2 西方国家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实践58

3.3.3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要点理解59

3.4 我国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未来方向与对策建议62

3.4.1 我国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发展方向62

3.4.2 我国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发展的对策建议63

第四讲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综述68

4.1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订的必要性68

4.1.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宏观背景的转变68

4.1.2 原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局限和不足69

4.1.3 修订《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迫切性和条件70

4.2.1 指导思想71

4.2.2 基本原则71

4.2 制定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71

4.3 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订的特点和重点72

4.3.1 修订特点72

4.3.2 修订重点74

4.4 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结构和主要内容75

4.4.1 原《办法》与新《办法》的结构对比75

4.4.2 新《办法》的章节安排和修订重点76

4.5 几个有关问题的说明79

4.5.1 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与现行《城市规划法》和正在制定的《城乡规划法》的关系79

4.5.2 关于正在编制过程中的城市规划项目如何执行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问题80

4.5.3 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与非法定城市规划类型的关系80

5.1.2 工作方法100

5.1.1 组织程序100

5.1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组织与技术要求100

第五讲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100

5.1.3 总体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101

5.2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综述102

5.2.1 综述102

5.2.2 城镇体系规划层次划分102

5.2.3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103

5.2.4 关于资源与环境规划分析105

5.2.5 关于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分析106

5.2.6 关于分区政策和空间管制109

5.2.7 不同地区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重点110

5.3.1 综述112

5.3 中心城区规划112

5.3.2 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113

5.3.3 城市性质114

5.3.4 城市规模116

5.3.5 中心城区城市生态规划与空间管制122

5.3.6 中心城区用地分类和总体布局125

5.3.7 专项规划128

5.3.8 实施措施139

5.3.9 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142

第六讲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144

6.1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144

6.1.1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综述144

6.1.2 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程序147

6.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151

6.1.4 近期建设规划的成果要求158

6.1.5 城市近期规划实施的原则和措施159

6.2 控制性详细规划160

6.2.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概况160

6.2.2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163

6.2.3 现行控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166

附录 近期建设规划图纸一览173

第七讲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城市规划175

7.1 基础理论知识175

7.1.1 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概况175

7.1.2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179

7.2 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背景与内涵182

7.2.1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182

7.2.2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183

7.2.3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性要求184

7.3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城市规划186

7.3.1 新时期的城市规划186

7.3.2 城市规划理念转变的重要议题187

7.3.3 完善城市规划机制的若干议题189

第八讲 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状况及政策导向193

8.1 城市交通与可持续发展193

8.1.1 交通与能源193

8.1.2 交通与环境污染194

8.1.3 交通与可持续发展196

8.2 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197

8.2.1 城镇化及空间特征197

8.2.2 机动化的趋势199

8.2.3 我国的城市交通建设201

8.2.4 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历程203

8.3 政策响应205

8.3.1 条约和政策205

8.3.2 财政机制207

8.3.3 空间规划的对策209

附录 新能源及交通技术213

9.1.1 “风险社会”概念的提出218

9.1.2 城市安全的形势218

第九讲 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218

9.1 绪言218

9.1.3 《城市规划法》中的安全防灾要求219

9.1.4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的安全防灾要求219

9.2 相关概念220

9.2.1 城市公共安全220

9.2.2 城市综合防灾220

9.2.3 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的相互联系221

9.3 相关理论221

9.3.1 城市防卫与城市规划设计221

9.3.2 城市防灾与城市规划设计223

9.3.3 城市安全防灾的发展趋势224

9.4 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225

9.4.1 我国城市安全防灾规划的概况225

9.4.2 城市安全防灾规划的体系227

9.4.3 城市安全防灾规划的编制227

9.4.4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安全防灾规划编制228

附录 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的城市安全防灾规划编制概况229

第十讲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特色塑造242

10.1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242

10.1.1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规划242

10.1.2 我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实践与状况248

10.1.3 城市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251

10.2 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城市保护254

10.2.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254

10.2.2 从生物多样性到文化多样性255

10.2.3 从自然环境保护到历史环境保护255

10.2.4 从名城保护到城市保护256

10.2.5 城市保护的环境与文化意义257

10.3 遗产保护:作为城市特色传承与塑造的策略259

10.3.1 城市特色的基本分析259

10.3.2 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培育261

10.3.3 塑造城市特色的保护规划途径263

11.1.1 城市生态环境及其演化269

11.1.2 城市生态环境演化的影响因素269

第十一讲 城市生态与环境269

11.1 城市生态环境演化趋势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69

11.1.3 城市生态环境演化趋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70

11.2 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与实践273

11.2.1 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动态273

11.2.2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277

11.3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重要议题284

11.3.1 城市生态安全284

11.3.2 城市生态足迹286

11.3.3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88

11.3.4 城市空间结构生态化291

11.3.5 城市生态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294

12.1 绪论298

第十二讲 资源节约型社会与城市规划298

12.2 资源与城市发展299

12.2.1 关于资源的定义和状况299

12.2.2 资源与能源300

12.2.3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背景301

12.2.4 我国的资源使用效率302

12.3 城市能源战略304

12.3.1 我国城市的能源需求与问题304

12.3.2 城市能源战略与规划应对306

12.4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若干城市规划议题308

12.4.1 城乡协同发展308

12.4.2 城市空间结构组织309

12.4.3 城市空间综合开发3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