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合学 上 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和合学 上 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
  • 张立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7516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8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14页
  • 主题词:文化哲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和合学 上 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1

第一章 世纪之交的文化思考1

一、文化方式的选择2

(一)科学与阶级2

(二)冷战与后冷战3

(三)转型与冲突7

(四)多元冲突与多元融合9

二、古今中西的论争13

(一)传统现代的二分14

(二)古今之辩的反思15

(三)中西之争的情结20

(四)中体西用的误导24

三、现代化出路的求索27

(一)牛体马用说的批判27

(二)创造性转化的折衷31

(三)返本开新说的困境38

四、人文精神的转生45

(一)文化转生的周期性45

(二)文化精神与现代化51

(三)中国文化与世界化53

一、和合之释义58

第二章 和合与和合学58

(一)差分与和生59

(二)存相与式能61

(三)冲突与融合62

(四)自然与选择64

(五)烦恼与和乐69

二、和合学意蕴71

(一)然与所以然71

(二)变化与形式74

(三)流行与超越78

(四)对称与整合81

(五)中和与审美83

三、传统和合方式的坎陷86

(一)无中介的直接和合86

(二)无转换的取舍和合88

(三)差分不足的简单和合89

(四)无冲突的重一和合90

(五)多奇点的神秘和合91

四、和合思维与意义93

第三章 和合学的整体结构99

一、总体的构想99

(一)“地”:和合生存世界100

(二)“人”:和合意义世界103

(三)“天”:和合可能世界104

二、三界和三层107

(一)差分107

(二)结构109

(三)转换110

(四)归致111

三、新学科分类112

(一)形上和合:和合自然科学114

(二)道德和合:和合伦理学116

(三)人文和合:和合人类学118

(四)工具和合:和合技术科学119

(五)形下和合:和合经济学121

(六)艺术和合:和合美学123

(七)社会和合:和合管理学124

(八)目标和合:和合决策学126

四、理论的公设128

(一)元素差分128

(二)结构整合128

(三)中介转换129

(四)功用选择130

(一)一元和合类型131

(五)反演流行131

五、传统和合之类型131

(二)二元和合类型132

(三)三元和合类型136

(四)多元和合类型136

第四章 和合生存世界138

一、自然与生存138

(一)自然与人139

(二)人与动物140

(三)人之心身144

(四)人与思维147

二、境理与知行152

(一)境与理152

(二)人与境153

(三)人与理160

(四)知行与智能164

三、同构与渐进170

(一)生存时空态170

(二)知行转换172

(三)智能中介178

(四)和合对偶183

四、生存和合学的呈现185

第五章 和合意义世界187

一、社会与意义187

(一)社会与人188

(二)人与意义191

(三)自我意义195

(四)人生意义200

二、性命与修养203

(一)性与命203

(二)人与性206

(三)人与命216

(四)修养与规矩223

三、微观与宏观230

(一)养修转换231

(二)规矩中介238

(三)两两对偶243

四、意义和合学的展开244

第六章 和合可能世界246

一、思维与可能246

(一)人与可能247

(二)人与想象252

(三)人与理想257

(四)人与境界263

二、道和与健顺267

(一)道与和267

(二)人与道269

(三)人与和276

(四)健顺与名字281

三、转换与中介291

(一)健顺转换291

(二)名字中介298

(三)对偶互动303

四、可能和合学的展现305

第七章 和合世界的整体贯通与生生306

一、和合三界六层的立体贯通306

(一)和合三界理论之建构307

(二)和合三界的层间贯通308

(三)和合三界的界际贯通308

二、和合八维四偶的生生流行312

(一)同界八维的序化反演312

(二)三界同维的级化反演312

(三)三界对待的偶化反演313

(一)转换中介概念的语义分释314

三、和合三界的语义与生生314

(二)和合世界演化和分级生生316

(三)和合世界结构和太极和合319

第八章 和合精神的追寻321

一、前哲学的和合哲学321

(一)人兽浑沌和合321

(二)和合的梦境324

(三)潜哲学的和合326

二、形上学的哲学和合330

(一)迁徙与文化融合331

(二)冲突与观念融合334

(三)可道与恒道融合337

三、传统和合的超越344

(一)形上学的困境345

(二)形上学的批判347

(三)道的过程哲学350

四、和合学与和合353

(一)价值观的转换354

(二)人是会自我创造的和合存在356

(三)和合学的转向358

(一)和实生生的方式359

五、和合与生生359

(二)和合拥有的世界362

六、和合与变易364

(一)天地之大德364

(二)万物皆流变365

(三)变易之原理367

七、和合与经验370

(一)和合经验世界370

(二)和合认知活动371

(三)语言的“魔圈”372

一、和生同不继375

第九章 和合源流的考察375

(一)和与合376

(二)和合与和同377

(三)和贵与和道380

二、和合与合和382

(一)和合与离散382

(二)人和与天和384

(三)和平与乐和385

(四)合和与心和389

三、合气与自生391

(一)中和与和声392

(二)和调与交合395

(三)和气与絪缊398

四、太和乐声和401

(一)品和与交和402

(二)至和与太和404

(三)气和与人生406

五、道释与和合407

(一)三合与成仙407

(二)缘起与和合411

(三)世间出世间和合415

(四)和合二神417

六、根底与和合418

(一)穷理与和合419

(二)良知与和合421

(三)气理和合体424

七、和合诸性相427

(一)和合的诸相427

(二)和合的形式429

(三)和合的诸性430

第十章 和合学与21世纪人类文化434

一、人与自然的融突435

(一)古老与常新435

(二)礼乐与儒道440

(三)和谐与协调444

二、人与社会的融突447

(一)中西融突的路向448

(二)人文生态的危机449

(三)富裕文明与友爱455

三、人与人的融突459

(一)人我与安身459

(二)爱人与兼爱460

(三)修身与成人464

四、心灵世界的融突468

(一)未发与已发469

(二)心斋与坐忘471

(三)养心与乐道474

五、21世纪文化原理477

(一)和生原理477

(二)和处原理478

(三)和立原理479

(四)和达原理480

(五)和爱原理481

(一)现代三大挑战的回应483

一、从战略构想到战略预测483

第十一章 和合学原理之用483

下卷483

(二)文化战略构想的基点488

(三)范畴逻辑结构三定律491

二、和合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493

(一)价值度量与智能创造493

(二)文化价值与四级开拓497

(三)人学主体的理论视角499

三、和合学视野中的科学技术503

(一)和合是科技发展的内在机制503

(二)科技是和合精神的现代体现506

(三)人文精神的科技奠基和发展508

第十二章 形上和合与和合自然科学510

一、自然科学的和合人学前提511

(一)人类与自然的和合关系511

(二)自然科学的对象与原理520

(三)自然科学的人学前提524

二、自然科学的和合人文标准525

(一)科学文化的人文价值525

(二)科学文化的和合原理531

(三)科学原理的人文标准541

三、自然科学的和合道德期望544

(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前沿问题545

(二)自然科学理论的意义危机550

(三)自然科学目标的道德期望554

第十三章 道德和合与和合伦理学556

一、伦理与道德的和合556

(一)和合伦理的意蕴557

(二)和合道德的内涵559

(三)道德伦理的发生562

二、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565

(一)人与自然冲突的危机565

(二)人与生态的道德原理570

(三)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建构578

三、人际关系的道德规则587

(一)伦理精神与经济发展587

(二)社会伦理的和合伦次592

(三)社会伦理学的理论建构601

四、主体对思维的道德控制610

(一)思维道德的善恶反演规则610

(二)道德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613

(三)心灵伦理学的理论建构616

第十四章 人文和合与和合人类学620

(一)人文精神的意蕴621

一、人文精神的本根追寻621

(二)人类学的内涵628

(三)生态人类学的理论目标634

二、人文精神的现象透视640

(一)创造悖论的和合化解640

(二)人类的文化价值本性645

(三)价值人类学的理论目标649

三、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654

(一)文化自我批判的逻辑道路655

(二)哲学人类学与理性人类学660

(三)智慧人类学的理论目标664

第十五章 工具和合与和合技术科学670

一、和合技术结构和工具理性670

(一)和合技术的含义671

(二)和合技术的结构674

(三)排忧解难的工具理性679

二、规章制度技术和解结功能686

(一)意义世界的内外郁结686

(二)祛郁解结的工具德性693

(三)规章制度术的耦合机制697

(一)可能世界的有无悖论700

三、范畴立极技术的解悖效应700

(二)达道解悖的工具悟性717

(三)范畴立极术的叠合结构719

第十六章 形下和合与和合经济学721

一、经济和合体与环境经济学723

(一)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特点和功能723

(二)社会—经济—自然—人的模式729

(三)和合环境经济学的原理736

二、经济和合体与制度经济学739

(一)利益交换与道义价值740

(二)人性物化与公私度量746

(三)和合制度经济学的意蕴752

三、经济和合体与中观经济学757

(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758

(二)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型764

(三)中观经济学的创新道路768

第十七章 艺术和合与和合美学773

一、艺术和合与生命优美773

(一)艺术和合的蕴涵774

(二)艺术和合的发生781

(三)心灵意境与生命气象785

二、审美活动与美学体系787

(一)美学的现代发展取向788

(二)审美活动关系的主客体800

(三)和合美学的结构体系805

三、和合美学的逻辑结构808

(一)审美生存情感世界808

(二)审美意义情感世界815

(三)审美可能情感世界823

第十八章 社会和合与和合管理学834

一、社会有机体环境与管理原理835

(一)社会有机体的特征和含义835

(二)社会管理要素与组织分群839

(三)管理原理与管理诸学派847

二、人性假设与管理艺术855

(一)行为理论与领导艺术855

(二)善恶假设与管理模式863

(三)价值增益与管理效应869

三、和合管理学原理与人文精神871

(一)和合管理学原理871

(二)控制理论与管理信息系统877

(三)和合管理学企业文化精神881

第十九章 目标和合与和合决策学886

一、价值功夫目标与决策内涵886

(一)目标的内涵、选择、实施887

(二)价值目标与功夫目标892

(三)决策的内涵和要素897

二、和合决策学的公理与类型902

(一)和合决策的公理902

(二)和合决策的类型904

(三)决策者的整体素质911

三、和合决策学的目标914

(一)生存世界的真实目标914

(二)意义世界的完善目标919

(三)可能世界的优美目标922

一、和合人文精神的达道927

第二十章 通达和合之道927

(一)和合的殊途同归之道928

(二)和合人文精神的要旨930

(三)五大冲突的和合之道933

二、走向21世纪的和合之路936

(一)和合之路的时间结构936

(二)和合之路的空间结构939

(三)和合之路的义理结构942

后记948

再版后记9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