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史稿 第4卷 1921-194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史稿 第4卷 1921-1949
  • 沙健孙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750732147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56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775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党史-1921~194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史稿 第4卷 1921-194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本卷题记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与战略方针(作者:林治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研究员)1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1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1

国共两党的抗战准备5

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6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战开始9

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10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12

国共合作,共赴国难12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14

三、抗战初期中国的国际环境15

日本与德、意法西斯结盟15

苏联和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援16

美英从采取绥靖政策到援华制日17

四、抗战中的两条路线,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与持久战战略方针18

反对日本进攻的两种方针、两种办法18

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19

确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21

提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任务23

第二章 战略防御阶段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作者:林治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研究员)25

一、八路军开辟华北敌后战场25

八路军的编成25

挺进山西抗日前线,配合友军作战28

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32

晋冀鲁三省人民抗日武装的建立和游击战争的开展38

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迅速发展43

二、新四军开辟华中敌后战场48

新四军的编成48

中共开辟华中敌后战场的方针和部署51

新四军挺进大江南北,开辟华中敌后战场53

三、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57

《论持久战》的发表57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60

四、东北抗日联军坚持艰苦的抗日斗争62

东北抗日联军积极配合关内抗战62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顽强坚持65

第三章 战略相持阶段前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作者:于国红,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67

一、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与中共的任务68

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68

汪精卫集团的叛国与伪“中央”政权的成立73

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76

纠正王明右倾错误的斗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新阶段的战略方针与任务78

二、巩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89

八路军主力东进冀鲁平原89

华北各山区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日军的“扫荡”93

百团大战96

三、发展华中、开辟华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04

新四军大力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104

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110

四、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击退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113

挫败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114

进一步阐明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118

毛泽东系统论述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121

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二次反共高潮124

第四章 战略相持阶段中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作者:于国红,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129

一、敌后抗战面临的严重困难与中共的任务129

敌后抗战进入极端困难时期129

中共的方针与任务132

二、华北敌后军民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134

华北日军推行“肃正建设三年计划”和“治安强化运动”134

1941年华北敌后军民的反“扫荡”作战135

1942年华北敌后军民的反“扫荡”作战143

华北敌后军民的反“蚕食”斗争150

三、华中敌后军民的反“扫荡”、反“清乡”和反“清剿”斗争153

华中敌后军民的反“扫荡”作战155

华中敌后军民的反“清乡”、反“清剿”斗争161

四、坚持华南敌后抗战166

坚持东江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166

坚持珠江三角洲的抗日游击战争168

坚持琼崖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169

华南敌后军民广泛出击敌占城镇和交通线,巩固和扩大各抗日根据地170

第五章 战略相持阶段后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作者:林治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研究员)174

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恢复与再发展174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战形势的有利转折174

八路军实行“敌进我进”方针,恢复华北抗日根据地175

新四军扭转华中敌后抗战不利局面181

遏止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三次反共高潮186

二、敌后解放区军民的局部反攻196

日本法西斯内外交困,日暮途穷196

华北敌后军民的攻势作战198

华中敌后军民的攻势作战203

挺进外线,开辟新区205

三、为举行全面反攻做准备214

加强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工作214

整训部队和民兵218

第六章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事业(作者:清庆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223

一、陕甘宁边区的巩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223

二、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226

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226

抗日根据地“三三制”的参议会227

“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府建设232

三、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239

减租减息政策的初步贯彻240

减租减息政策的完善和普遍实行243

对减租减息运动的深入检查246

减租减息运动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248

四、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252

抗日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252

抗日根据地农业大生产运动的开展255

抗日根据地工商业的发展260

抗日根据地的财政金融264

五、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268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纲领268

抗日根据地的文艺运动270

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274

抗日根据地的教育事业278

第七章 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与进步文化工作(作者:杨圣清,中共中央党校教授)281

一、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任务与工作方针281

战斗指挥部——中共中央长江局和南方局281

长江局、南方局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任务284

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方针286

二、把国民党统治区中共组织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290

国民党统治区中共组织的恢复和发展290

贯彻执行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十六字”方针294

国民党统治区中共组织的再恢复和再发展299

三、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301

抗战初期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301

第一次宪政运动和统一建国同志会的成立305

民主运动的暂时沉寂313

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高潮316

四、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文化工作320

以武汉为中心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320

在激烈斗争中获得重大发展的重庆抗战文化325

重庆的抗战文化在斗争中获得新的发展329

桂林“文化城”和昆明文化的繁荣331

第八章 中共在沦陷区的工作(作者:李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336

一、中共在沦陷区工作的方针和任务336

沦陷区工作:中共领导的抗日斗争的一条重要战线336

中共关于沦陷区工作方针的制定338

中共沦陷区工作的领导指挥系统和党的组织状况343

二、中共在沦陷区工作的历史发展354

在敌后农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在敌占城市中执行保存实力、隐蔽精干的方针354

继续开展和进一步加强沦陷区的城市工作370

进一步提高敌占大城市、交通要道工作的地位,为全面反攻作准备383

三、中共在沦陷区工作的历史作用391

第九章 中共与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作者:杨策,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394

一、中共关于各族人民团结抗日的方针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395

中共团结抗日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初步实施395

少数民族与人民军队400

二、东北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403

少数民族与东北抗日联军403

东北抗日联军三进呼伦贝尔408

八女英魂光照千秋410

东北少数民族工人的抗日活动411

各族群众对抗日游击战争的支援412

三、内蒙古各族军民坚持抗战、反对分裂的斗争414

日本炮制“蒙疆自治”414

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的工作416

八路军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418

蒙古族上层人士的抗战和敌占区军民的反抗420

内蒙古人民力量的壮大与“蒙疆自治”的破灭421

四、回民的武装抗日斗争和抗日爱国活动422

日本炮制“回回国”的破产422

回民的武装抗日424

回民的抗日爱国活动427

五、湘鄂西、川康藏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429

湘鄂西民众的抗日斗争429

川康藏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431

六、桂黔滇少数民族的守土抗战433

广西各族民众武装抗击日军入侵433

黔南事变中的少数民族438

滇边抗战中的少数民族439

七、海南岛各族人民和闽浙畲族的抗日斗争441

琼崖各族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441

白保乐人民解放团443

畲族对抗战的支援444

八、少数民族对国民党反人民集团的反抗斗争445

内蒙古伊克昭盟事件445

“西海固”回民的三次武装暴动446

甘南民变448

湘鄂西土家族、苗族的武装反抗451

贵州少数民族的抗暴自卫斗争452

桂北瑶族、滇川彝苗等族的反抗斗争454

海南岛苗族“为生存而战”和黎族白沙起义454

多变的新疆政局与三区革命456

第十章 中共在抗日时期的侨务工作(作者:任贵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审)459

一、侨务工作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459

海外华侨是中国抗战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459

党的早期华侨工作463

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华侨工作464

二、中共侨务政策的制定与实施468

党对侨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468

建立党的侨务机构,开展华侨工作475

党的侨务工作的主要内容478

国共两党侨务政策的比较490

三、华侨对中共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支援495

华侨对祖国抗战的大力支援495

奔赴抗日根据地498

捐款献物支援抗日根据地503

维护国共合作抗战的大局506

第十一章 中共在抗战时期的对外关系和对外工作(作者:吴荣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512

一、倡导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512

联合美国共同抗日思想之滥觞512

接待卡尔逊来访517

推动组织日本人民的反侵略统一战线521

二、揭破国际绥靖主义逆流526

揭露“东方慕尼黑阴谋”526

批评美日谈判530

为太平洋战争敲起警钟534

三、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537

抗日与民主、民生关系之争537

关于欧洲战争性质的判断问题539

关于同苏联的战略配合问题544

四、积极开展对美外交548

利用居里访华揭露国共矛盾的根源548

中美结盟,共同抗日550

欢迎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553

对于史迪威与赫尔利更迭的应对561

五、与赫尔利的扶蒋反共政策针锋相对564

签订《延安协定草案》564

抗日军事合作和参加联合国会议570

批评美国扶蒋反共政策573

第十二章 整风运动:加强中共自身建设的创举(作者:章学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579

一、开展整风运动的原因和整风的方针580

开展整风运动的远因和近因580

整风的任务和方针581

二、整风运动的准备和前奏583

六届六中全会前后的理论建设和学习运动583

调整党的政策585

高级干部整风的开展588

编印《六大以来》591

延安整风的“一个关键”——九月会议592

王明在书记处会议上作长篇发言及其受到批驳597

三、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的普遍展开600

毛泽东动员全党整风601

改造宣传教育部门的工作606

延安文艺座谈会614

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621

两条路线交织的审干运动627

第二次九月会议633

高级干部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639

季米特洛夫的来电和毛泽东的答复647

对历史问题的基本结论650

四、整风:加强中共自身建设的创举653

第十三章 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人民抗战胜利的斗争(作者:沙健孙,北京大学教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授)658

一、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大后方民主运动的开展658

国民党统治的更加腐朽和人民的反抗斗争658

豫湘桂大溃退与大后方民主运动的开展663

二、为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而斗争670

国共两党重开谈判670

中共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678

大后方民主运动的深入发展685

三、中共七大的召开和关于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政治路线的制定692

中共七大的筹备692

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695

七大的召开698

关于党的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政治路线700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纲领705

关于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708

关于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709

修改党章,确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714

选举产生党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717

第十四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者:王秀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721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夜的形势721

欧洲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721

中国战场进行对日反攻722

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节节胜利724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挣扎724

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解放区军民的大反攻726

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公告726

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729

延安总部发布大反攻的命令731

晋察冀军区部队的大反攻735

晋绥军区部队的大反攻736

晋冀鲁豫边区部队的大反攻737

山东军区部队的大反攻739

新四军部队的大反攻740

华南人民抗日武装的大反攻742

东北抗日联军的大反攻742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743

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743

国共双方关于受降问题的斗争746

中国各界欢庆抗战胜利749

台湾光复: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751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754

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754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7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