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西医治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西医治疗学
  • 李文敬,杨连洲,苏厚恒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21737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222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1235页
  • 主题词:免疫性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西医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医学的两个学派1

第二节 中医学是朴素的系统论1

第三节 西医学是典型的还原论3

第四节 中医现代化必须把朴素系统论与还原论融为一体5

第二章 现代中医学的哲学基础7

第一节 精(气)学说7

第二节 阴阳学说17

第三节 五行学说34

第四节 经络学说46

第五节 气血津液56

第三章 中医脏腑生理功能61

第一节 脾胃61

第二节 心及心包络64

第三节 肝胆66

第四节 肺与大肠68

第五节 肾与膀胱71

第六节 脏腑间的相互关系73

第七节 脏象与免疫79

第四章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中医学的关系84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生物学基础86

第二节 神经内分泌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93

第三节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103

第四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之间双向调节环路110

第五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对自身免疫病的致病作用111

第二篇 中医免疫药理学118

第一章 中药对免疫器官的作用118

第一节 免疫器官及其功能118

第二节 中药对免疫器官的作用120

第二章 中药对免疫细胞的作用123

第一节 免疫细胞的细胞膜分子123

第二节 中药对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127

第三节 中药对T细胞的作用130

第四节 中药对B细胞的作用134

第五节 中药对NK细胞、LAK细胞、中性粒细胞的作用136

第六节 中药对红细胞免疫的影响138

第七节 中药对补体的影响141

第三章 中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144

第一节 免疫分子及细胞因子144

第二节 中药对细胞因子的作用146

第三节 中药对一氧化氮、前列腺素E2的作用153

第四章 中药对免疫调节网络的影响157

第一节 中药对IL-2-INF-NK细胞调节网络免疫的影响157

第二节 中药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影响158

第五章 中医药抗肿瘤免疫161

第一节 肿瘤与免疫161

第二节 中药对肿瘤细胞的直接作用163

第三节 中药对患瘤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167

第四节 中医药对细胞癌变前病变的抑制作用168

第五节 中药抗诱变和抗突变作用170

第六节 中药对肿瘤化疗及放疗的增敏作用170

第三篇 中医免疫性疾病的治疗172

第一章 中医方药对免疫病理的调节172

第一节 中医对免疫的认识172

第二节 中医对免疫病理的治疗173

第二章 免疫病的中医整体治疗180

第一节 早治防变180

第二节 治疗求本181

第三节 中医治疗免疫病的方法185

第一节 发热的中医论治197

第三章 免疫病的中医症状治疗197

第二节 疼痛的中医治疗198

第三节 皮肤损害的中医治疗203

第四节 心血管损害的中医治疗205

第五节 肺部损害的中医治疗208

第六节 肾脏损害的中医治疗210

第七节 消化道损害的中医治疗212

第八节 眼部病证的中医治疗217

第九节 神经病证的中医治疗224

第四章 中药治疗西药免疫调节剂的副作用230

第一节 常用的免疫调节药物230

第二节 激素与中药合理配伍作用245

第三节 中药治疗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252

第一节 药物性变态反应258

第四篇 临床疾病258

第一章 变态反应病258

第二节 食物性变态反应266

第三节 光过敏性变态反应病270

第四节 花粉变态反应274

第五节 过敏性休克278

第六节 输血反应280

第二章 生物源性变态反应284

第一节 结核病284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293

第三节 艾滋病(AIDS)309

第四节 真菌性变态反应319

第五节 莱姆病324

第六节 微病毒B19相关的风湿病329

第一节 原发性抗体缺损为主的免疫缺损病335

第三章 免疫缺损病335

第二节 原发性细胞免疫缺损病340

第三节 原发性联合免疫缺损病343

第四节 原发性补体缺损病352

第五节 吞噬细胞功能缺损病356

第六节 其他原发性免疫缺损病365

第七节 继发性免疫缺损病372

第四章 免疫增生病378

第一节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78

第二节 淋巴瘤388

第三节 组织细胞增生症394

第四节 浆细胞病399

第五节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414

第一节 支气管哮喘420

第五章 呼吸系统免疫性疾病420

第二节 过敏性肺炎(HP)427

第三节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431

第四节 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PIE)435

第五节 结节病439

第六节 肺出血-肾炎综合证(GPS)450

第六章 心脏免疫性疾病457

第一节 风湿性心脏病457

第二节 恶性高血压464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468

第四节 扩张型心肌病473

第七章 消化系统免疫性疾病481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胃炎481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肝炎487

第三节 原发胆汁郁积性肝硬化492

第四节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500

第五节 溃疡性结肠炎504

第六节 克隆病511

第七节 嗜酸性细胞性胃肠炎517

第八节 麸质敏感性肠病521

第八章 血液免疫性疾病526

第一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526

第二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35

第三节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539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43

第五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558

第六节 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64

第七节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69

第九章 肾脏免疫性疾病578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579

第二节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584

第三节 慢性肾炎588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609

第五节 自身免疫性间质性肾炎616

第六节 IgA肾病626

第七节 继发性免疫性肾小球疾病630

第十章 内分泌自身免疫性疾病649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650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664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阿狄森病675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679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686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脱髓鞘性神经病686

第二节 神经肌肉接头自身免疫病706

第一节 类风湿病718

第十二章 系统性风湿病718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723

第三节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737

第四节 硬皮病743

第五节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754

第六节 干燥综合征761

第七节 重叠综合征766

第八节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772

第九节 强直性脊柱炎779

第十节 雷特综合征785

第十一节 成人斯迪尔病790

第十三章 骨关节病797

第一节 骨关节炎797

第二节 椎间盘突出症802

第三节 坐骨神经痛808

第四节 颈椎病812

第五节 骨坏死818

第六节 肋软骨炎824

第七节 肩关节周围炎826

第八节 梨状肌综合征830

第十四章 系统性血管炎836

第一节 系统性血管炎839

第二节 过敏性血管炎849

第三节 巨细胞动脉炎861

第四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870

第五节 结节性红斑874

第六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877

第七节 多形性渗出性红斑886

第八节 白塞病889

第一节 韦格内肉芽肿898

第十五章 五官自身免疫性疾病898

第二节 回归性多软骨炎904

第三节 科干病910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感音性神经性耳聋913

第五节 梅尼尔病918

第六节 分泌性中耳炎921

第七节 变态反应性鼻炎924

第八节 颞下颌关节炎928

第九节 复发性口疮931

第十节 变态反应性喉水肿935

第十六章 皮肤免疫性疾病939

第一节 湿疹939

第二节 荨麻疹944

第三节 遗传性过敏性皮炎951

第四节 接触性皮炎955

第五节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960

第六节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979

第七节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996

第八节 结节性脂膜炎1000

第九节 播散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1007

第十节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1010

第十一节 白癜风1012

第十七章 生殖免疫性疾病1018

第一节 女性免疫性不孕症1018

第二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1034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衰竭1045

第四节 免疫性男性不孕症1050

第五节 习惯性流产1059

第六节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067

第七节 母儿血型不合1075

第十八章 临床移植免疫学1088

第一节 移植的种类1088

第二节 移植抗原1088

第三节 移植免疫反应和排斥机制1089

第四节 排斥反应的类型1093

第五节 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免疫学方法1095

第六节 器官移植1097

第七节 移植后的中医学治疗1103

第十九章 肿瘤免疫学1109

第一节 肿瘤免疫机制1109

第二节 肿瘤的发生机制1110

第三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的相互调节1113

第四节 肿瘤抗原1117

第五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1118

第六节 肿瘤逃避免疫攻击原理1124

第七节 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1128

第八节 肿瘤的诊断1131

第九节 肿瘤的治疗1133

第十节 肿瘤的中医辨证治疗1136

第二十章 眼科免疫性疾病1148

第一节 眼的免疫学特点1148

第二节 中医眼科基本概念1152

第三节 眼睑及结膜免疫性疾病1157

第四节 巩膜免疫性疾病1166

第五节 角膜免疫性疾病1171

第六节 葡萄膜免疫性疾病1179

第七节 干眼症的免疫学研究1197

第八节 青光眼的免疫学研究1200

第九节 全身免疫性疾病的眼部表现1211

第十节 角膜移植反应12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