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代经学学术编年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明代经学学术编年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054159.jpg)
- 甄洪永,孔德凌著;郑杰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凤凰出版社
- ISBN:978755062119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904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675页
- 主题词:经学-学术研究-中国-明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明代经学学术编年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明代后期经学学术编年1235
隆庆元年 丁卯(1567)1235
贺沚中举1235
赠邹守益谥文庄1235
赠王阳明谥文成1236
耿定向等人议论薛瑄和王阳明陪祀孔庙问题1236
吕光洵致仕,著有《易笺》1236
孟彦璞为翰林院《五经》博士1236
沈束乞补制1237
王邦直始习律吕之学1237
耿定向祀王艮于安定书院,举隐逸,王襞力辞1238
隆庆二年 戊辰(1568)1238
马时敏自序《礼记中说》1238
予王阳明世袭伯爵1239
科场作文开始崇王,诋程、朱1239
薛瑄从祠文庙1239
殷子义为贡生1239
潘鸣时入太学1240
徐师曾《今文周易演义》成,付梓1240
孙应鳌《淮海易谈》成1242
徐允锡跋《书经讲义会编》1243
范瓘卒1243
吴悌卒1244
张位中进士,著有《尚书讲略》1244
沈位中进士,著有《尚书笔记》1245
龚勉中进士,著有《书义卓见》1245
汪在前中进士,著有《读书拙见》1245
张朝瑞中进士,著有《禹贡本未》1245
黄金色中进士,著有《编定古文孝经》1246
王栋发诚意之旨1246
隆庆三年 己巳(1569)1246
刘文敏诫门人1246
蔡清从祀庙庭1247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成1247
周坦作《易图说》1248
周怡卒1249
王艮语录遗稿刊行1249
隆庆四年 庚午(1570)1249
殷士儋进讲《大学衍义》1249
郑良弼《春秋续义》成1250
来知德始作《周易集注》1250
李先芳《读诗私记》成1251
劳堪《诗林伐柯》成1252
唐枢《春秋读意》成1252
吴岳卒,著有《礼考》1253
夏廷美从学于耿恭简1254
黄光升致仕著述1254
陆光宅中举1255
顾宪成补邑庠生1256
隆庆五年 辛未(1571)1256
薛瑄从祀孔子1256
冯时可中进士1256
邹德涵中进士1259
李天植中进士,著有《易经疏义》1260
方杨中进士,著有《尚书集解》1260
郭子章中进士,著有《易解》、《诗传书例》1260
胡世化中进士,精于经学1261
归有光卒1261
刊刻徐养相《礼记辑览》1263
冯保《经书音释》成1264
刊刻冯保《经书音释》1264
姚咨《春秋名臣传》成1265
隆庆六年 壬申(1572)1265
唐枢《周礼因论》成,陆光宅作跋1265
刘松汝作《新淦县学新建尊经阁记》1266
刘文敏卒1267
钱德洪刊刻王阳明文字1267
戴廷槐中贡生,著有《学易举隅》1268
徐师曾《礼记集注》成1268
汤三才著有《礼记新义》1269
林燫之子林世升著有《毛诗人物志》1270
王襞主讲席,风动三吴1270
万历元年 癸酉(1573)1271
明神宗御经筵1271
李顺请胡居仁从祀孔庙1271
复曲阜孔氏世职知县1271
诏祀吴与弼、陈献章、胡居仁、吴澄于各乡社1272
赵参鲁请从祀王守仁孔庙1272
吕坤《四礼翼》成1272
宋纁《四礼初稿》成1272
张居正著《书经直解》,进呈明神宗1273
瞿九思中举,精于经学1274
蔡立身中举,著有《删补书经注》1275
顾宪成应应天乡试1275
邓元锡《三礼编绎》成1275
举隐逸,王襞力辞1276
万历二年 甲戌(1574)1276
张居正进讲章1276
定经筵日讲仪,赐讲读官御书1277
赵南星中进士1277
唐伯元中进士1278
颜素中进士,著有《易研》1279
范守己中进士,著有《周易会通》1279
马翰如中进士,著有《礼记中说》1280
周梦旸中进士,著有《考工记评》1280
徐昭庆著有《考工记通》1280
刊刻舒芬《周礼定本》1281
吕坤《交泰韵》成1281
刊刻章达、卢谦《五经图》1282
钱德洪卒1282
刘元卿绝意科举,务以求道1282
何迁卒1283
革曾衮《五经》博士1283
王阳明从祀孔庙1284
庄煦撰《四书蒙引凡例》1284
刊刻《紫岩易传》,郭朴作跋1284
宋仪望为贡汝成《三礼纂注》作序1284
顾宪成作《学庸说》1285
王襞发明王艮“格物宗旨”1285
万历三年 乙亥(1575)1286
朱睦?《春秋诸传辨疑》成1286
刊刻贡汝成《三礼纂注》1286
刊刻戈九畴《礼记要旨》1287
张居正等辑《郊祀新旧图考》1287
魏良弼卒1288
严讷《春秋国华》成1288
唐枢卒,著有《易修墨守》、《周礼因论》、《春秋读意》等书1288
张元忭与云栖袾宏交游1290
万历四年 丙子(1576)1291
顾宪成举乡试第一1291
赵贞吉卒1291
张居正祭颜回1292
高拱《本语》成1292
孙应鳌进讲《周书·无逸章》1293
郭子章访来知德1294
郑维岳中举,著有《四书知新日录》1294
何维柏乞归,讲明陈献章之学1295
陈荣选中乡贡士,著有《礼记集注》1295
万历五年 丁丑(1577)1296
邹元标中进士1296
杨起元中进士1296
陈泰交中进士,著有《尚书注考》1297
徐三重中进士,著有《易义》1297
苏濬中进士,精于《易》学1298
王豫中进士,著有《周易翼》1298
屠隆中进士,著有《读易便解》1299
沈孚闻中进士,著有《周易日钞》1300
冯梦祯中进士,著有《尚书大意》1300
沈自邠中进士,著有《尚书衷引》1300
沈瑞临中进士,著有《易义》1301
张鼎思中进士,著有《考工记补图》1301
罗汝芳讲学广慧寺1301
徐学谟《春秋亿》成1302
孙从龙《易意参疑》成1302
起复张居正1303
邹元标戍边1303
朱睦?为周籓宗正,领宗学1304
曾洪福袭封《五经》博士1304
孔闻音为《五经》博士1304
徐继芳刊刻其父徐浦《春秋四传私考》1305
张居正改《论语》读音1305
章潢《图书编》成1305
申时行《书经讲义会编》成1306
陈耀文《经典稽疑》成1307
邓元锡《尚书绎》、《毛诗绎》、《春秋通》成1308
谭纶卒1309
刊刻徐浦《春秋四传私考》,姜宝作《序》1309
万历六年 戊寅(1578)1310
刘宗周出生1310
吴桂芳卒1310
申时行任东阁大学士1310
刊刻杨慎转注《韵经》1311
是年前后,万思谦致仕1311
定诸王读《大学》仪1312
吕潜卒1312
张后觉卒1312
高拱卒,著有《春秋正旨》、《问辨录》传世1313
邓元锡《易绎》成1316
濮阳涞《元声韵学大成》成1316
张献翼《读易韵考》成1317
万历七年 己卯(1579)1317
诏毁天下书院1317
王栋卒1318
王世贞为张献翼《读易韵考》作《序》1319
衍圣公入贺1320
杨启新中举,著有《易林疑说》1320
金瑶《周礼述注》成1320
邓元锡《五经绎》成1321
徐栻致仕1321
何心隐卒1322
万历八年 庚辰(1580)1324
朱睦?卒,著有《五经稽疑》、《授经图》1324
顾宪成中进士1326
杨东明中进士1326
孟化鲤中进士,著有《读易寤言》1327
邹龙光中进士,著有《书经约言》1327
谢台卿中进士,著有《诗经课子衍义》1327
尤时熙卒1327
徐师曾卒1328
李元阳卒1328
马森卒1329
邹观光中进士,著有《续大学衍义补》1330
刊刻郑良弼《春秋》学著作1330
万历九年 辛巳(1581)1331
金瑶《六爻原意》成1331
钟庚阳《尚书传心录》成1331
刊刻桑绍良《声韵杂著》1332
重刊薛侃《图书质疑》1333
万历十年 壬午(1582)1333
免孔子及朱熹、李侗、罗从彦、蔡沈、胡安国、游酢、真德秀、刘子翚、杨荣后裔赋役有差1333
田艺蘅《大明同文集举要》成1333
张居正卒1333
冯从吾受学于顾宪成1335
陈经邦为礼部侍郎1335
邵宝《左觿》成1335
张节卒1336
王俸等序张献翼《读易纪闻》1336
潘恩卒,著有《周易缉义》、《诗经辑说》1337
丘橓卒,著有《礼记摘训》1339
沈懋孝主考南京,谪判两淮1340
张元蒙自序《读易纂》1342
万历十一年 癸未(1583)1343
王畿卒,著有《大象义述》、《古本大学附录》1343
潘士藻中进士,著有《洗心斋读易述》1346
钱一本中进士,精于《易》学1346
徐常吉中进士,尤精《诗》学1347
邹德溥中进士1348
应廷育中进士,著有《中庸本义》、《周礼辑说》1349
周应宾中进士,著有《九经考异》1349
王萱中进士,著有《礼记纂注》1350
虞淳熙中进士,著有《孝经集灵》1350
傅逊《左传注解辨误》成1351
刊刻马时敏《礼记中说》1352
刊刻吴元满《谐声指南》1352
邓文宪《律吕解注》成1353
万历十二年 甲申(1584)1353
复福建龙溪县孔子家庙1353
籍张居正家,榜其罪1353
王樵《书帷别记》成1354
刊刻吴元满《六书总要》1354
以陈献章、胡居仁、王守仁从祀孔子1355
刊刻张治具《尚书会解》1355
孙奇逢出生1356
顾宪成家居读《易》1356
万历十三年 乙酉(1585)1356
胡居仁从祀孔庙1356
陈献章从祀孔庙1356
胡直卒1357
黄道周出生1357
傅逊《春秋左传属事》成1358
程汝继《周易宗义》成1359
刊刻朱?《四书人物考注释》,吴国伦作《序》1359
张瀚为朱鸿《孝经总类》撰序言1360
姜宝《春秋事义全考》成,郑良弼作跋1361
黄居中中举,著有《文庙礼乐志》1362
顾宪成家居读《春秋》1362
刘宗周从季叔刘?受读《论语》1363
万历十四年 丙戌(1586)1363
王邦直《律吕正声》成1363
刊刻吴元满《六书溯原直音》1363
温纯为朱鸿《孝经总类》撰序1364
姜宝《周易传义补疑》成1364
钱一本始读《易》1365
钱与暎得《书经直解》1365
北京国子监刊刻《十三经》1365
邹德泳中进士1366
罗大纮中进士,著有《周易古本》、《校复大学古本》1366
袁黄中进士,著有《周易补传》、《中庸疏意》1367
全天叙中进士,著有《禹贡略》1367
杨道宾中进士,著有《射礼仪节》1367
吴应宾中进士,著有《中庸释论》、《古本大学释论》1368
唐文献中进士,著有《青宫进讲经义》1369
顾宪成讲学于泮宫1369
刘宗周从学于舅章某1369
万历十五年 丁亥(1587)1370
礼部批士子文风1370
王襞卒1370
仲吕为奉祀1371
辟吴中立,不赴1371
张元忭为翰林侍读1372
孟秋编削《明儒经翼》1373
刊刻李登《书文音义便考私编》1374
刘宗周从外大父受书1375
万历十六年 戊子(1588)1375
刊刻凌稚隆《春秋左传注评测义》1375
礼部请立曾氏为四氏学1375
詹仰庇请罗伦、罗洪先从祀孔庙1376
李贽《九正易因》成1376
顾宪成《复位大学》成1377
郝敬为周统《春秋三传通经合纂》作《序》1378
罗汝芳卒1378
议革张浚祀1380
校刻《十三经注疏》1380
赵用贤请聘邓元锡1380
王世懋卒1381
夏廷美与耿定向论四书义理1381
万纯忠中举,著有《周易笺疏》1382
李鼎中举,著有《经诂》1382
万历十七年 己丑(1589)1383
徐必达始作《南州诗说》1383
王樵《周易私录》粗定1383
焦竑中进士1384
冯从吾中进士1384
方大镇中进士,精于经学1384
吴炯中进士,精于经学1385
王述古中进士,著有《易筌》1385
刊刻顾允、蒋行可《字义总略》1386
陈深《周礼训隽》成1386
申时行等论经讲内容1387
曾承业请给祭田1387
衍圣公请率三氏子孙岁朝1387
冯时可《诗臆》成1388
刊刻林烈《乡射礼仪节》1388
万历十八年 庚寅(1590)1389
刊刻王鉴《禹贡山川郡邑考》1389
刊刻罗汝芳《孝经宗旨》1390
刊刻许顺义《六经三注粹抄》1391
万廷言《易说》成1391
命经筵进讲《礼记》1391
召见大学士申时行等于毓德宫1392
李颐盛赞胡居仁学术1392
张汝霖《易经澹窝因指》成1392
陆树声《耄余杂识》成1393
王之士卒1393
刊刻张居正《书经直解》1394
杨时乔《周易古今文全书》成1394
王锡爵《春秋日录》、《左氏释义评苑》成1395
王世贞卒1395
钟韶《论语逸编》成1396
万历十九年 辛卯(1591)1397
陈禹谟中举,著有多种经书传世1397
王震中举,著有《春秋左翼》1399
笪继良中举,精于《易》学1399
徐曰仁中举,著有《周易翼注》1400
颜鲸卒1400
张彩中举,著有《诗原》1401
刘宗周从外大父受《易》1401
万历二十年 壬辰(1592)1402
顾宪成《大学通考》成1402
冯应京中进士1402
杨廷筠中进士,著有《玩易微言摘抄》1403
陈懿典中进士,著有《读左漫笔》、《论孟贯义》1403
吴默中进士,著有《易说》1404
范应宾中进士,著有《壁业》1404
钟鸣陛中进士,著有《书经素言》1405
卢廷选中进士,著有《尚书雅言》1405
马应龙中进士,精于经学1405
余心纯中进士,著有《礼经搜义》1406
沈朝焕中进士,著有《格物训》1407
章潢主白鹿洞书院1407
《惢泉手学》成1407
王祖嫡卒1408
刘宪宠中进士,著有《诗经会说》1409
周孔教盛赞中州学术1409
牛应元《四书质言》成1409
高攀龙初识瞿稷,瞿稷著有《石经大学质疑》1410
郭子章为《呻吟语摘》作《序》1411
孙矿于是年之前完成《批评诗经》等著作1411
外大父以《易》勖刘宗周1412
万历二十一年 癸巳(1593)1413
王锡爵请进讲《诗经》、《孝经》,不报1413
黄文炳为苏濬《生生篇》作《序》1413
邓元锡卒1414
刘元卿为国子博士,后引疾归而撰述1415
张瀚《松窗梦语》成1417
张纳陛《易学饮河》成1417
吴炯《丛语》成1418
汪道昆卒1419
徐渭卒1419
余懋学罢归著述1420
彭好古著有《易钥》1421
管志道《周易六龙解》成1422
万历二十二年 甲午(1594)1423
陈与郊《檀弓辑注》成1423
黄裳卒1423
李登《摭古遗文》成1424
刊刻甘雨《古今韵分注撮要》1424
许孚远《大学述》、《大学答问》成1425
刊刻屠本畯《毛诗郑笺纂疏补协》二十卷附《诗谱》一卷1425
顾宪成被革职1426
高攀龙赴揭阳讲学1426
周如砥上王邦直《律吕正声》1426
方时化中举,著有《易》学著作六种、《中庸》学著作一种1426
耿橘中举,著有《周易铁笛子》1428
杨惟相中举,著有多种经书1428
陈泰交卒,著有《尚书注考》1429
刊刻孙攀《古周礼释评》1430
章潢赴庐陵会讲1431
万历二十三年 乙未(1595)1432
张汝霖中进士,著有《易经澹窝因指》1432
汤宾尹中进士,著有《易经翼注》1432
胡瓒中进士,著有《尚书过庭雅言》1433
史记事中进士,精于经学1434
林茂槐中进士,著有《四书正体》等书1434
贺灿然中进士,著有《书略》1434
魏时应中进士,著有《春秋质疑》1435
王惟俭中进士,著有《经抄》1435
刘元卿《大学新编》成1435
王士昌论《春秋》题目1436
以周敦颐父辅成从祀启圣祠,又定每岁仲春、秋上丁日御殿传制1436
杨时乔《古今集注注发》成1437
王樵《尚书日记》成1437
王樵《春秋辑传》成1438
儒臣讲《大学衍义》1439
姚应仁《大学中庸读》成1439
赵一元《诗经理解》成1440
王圻辞官归里著书,著有《续定周礼全经集注》1440
李材于是年前完成《孝经疏义》1441
冯从吾《四书疑思录》成1442
万历二十四年 丙申(1596)1443
刊刻都俞《类纂古文字考》1443
朱载堉《乐律全书》成1444
高攀龙驳斥《大学初议》1446
耿定向卒1446
诏孔荫桂为《五经》博士1448
陈于陛卒,著有《意见》传世1448
方逢时卒1449
孙继皋致仕1449
万历二十五年 丁酉(1597)1449
刊刻陈禹谟《经籍异同》1449
曾朝节《易测》成1450
陈仁锡学《易》于钱一本1450
沈万钶中举,著有《诗经类考》1451
张杞中举,著有《麟经统一篇》1451
刊刻申时行《书经讲义汇编》1452
陈士元卒1452
钟化民卒1453
刊刻袁子让《字学元元》1454
万历二十五年之前,刊刻陈禹谟《经言枝指》1454
顾宪成作《还经录》1455
万历二十六年 戊戌(1598)1455
礼部申明科举,禁佛老之谈1455
设潞南州儒学1455
来知德《周易集注》成1455
张维枢中进士,著有《澹然斋易测》1457
喻安性中进士,著有《易参》1457
洪翼圣中进士,著有《尚书秘旨》1457
谢廷赞中进士,著有《书经翼注》1458
王建中中进士,著有《尚书新说》1458
李之藻中进士,著有《泮宫礼乐疏》1458
顾起元中进士,著有《中庸外传》1459
靳于中中进士,著有《礼记翼宗录》1460
董应举中进士,著有《学庸略》1460
刊刻邓伯羔《今易诠》1460
韩世能进《孝经解》1461
刊刻濮阳涞《元声韵学大成》1461
万历二十七年 己亥(1599)1462
杨于庭《春秋质疑》成1462
重刻陈锡《易原》1463
黄洪宪《春秋左传释附》成,另著有《周易集说》等书1463
刊刻刘元卿《大象观》1464
顾宪成作《质疑编》1464
刊刻许天赐《诗经正义》1465
万历二十八年 庚子(1600)1465
孙奇逢中进士1465
刘应秋卒1467
袁宗道卒1467
杨士显《周易存言》成1468
沈尧中《春秋本义》成,另著有《音律启蒙》、《学弢经籍说》1468
顾宪成作《证性编》1469
万历二十九年 辛丑(1601)1469
蔡悉致仕1469
高捷中进士,著有《易学象辞》等书1469
张以诚中进士,著有《毛诗微言》1470
刘宗周中进士1471
葛寅亮中进士,著有《四书湖南讲》1473
黄景星中进士,著有《尚书解》1473
瞿汝说中进士,著有《诗经世业》1474
王世德中进士,著有《左氏兵法》1474
熊明遇中进士,著有《五经约》1474
孟承光为翰林院《五经》博士1475
李乐《见闻杂记》成1475
冯梦祯为曾朝节《易测》作《序》1476
林兆珂归家著述,著有《毛诗多识编》、《檀弓述注》、《考工记述注》1476
张凤翔卒,著有《礼经集注》、《乐经集注》1477
姜应麟归家1478
顾宪成集《五经余》1479
方弘静《千一录》成1479
陈深《十三经解诂》成,丁元荐作《序》1479
刊刻朱光家《字学指南》1480
万历三十年 壬寅(1602)1481
张问达疏劾李贽,李贽卒1481
冯琦、康丕扬请崇儒辟佛1483
孙矿《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成1484
张士佩《六书赋音义》成1484
顾宪成作《朱子节要序》1485
李维桢为朱谋?《周易象通》作《序》1485
管志道《六龙剖疑》成1485
郑维岳《易经意言》成1486
立自在州儒学1486
来知德授翰林待诏1486
黄正宪《周易管窥》成,另著有《春秋翼附》1487
胡应麟卒1487
黄家栋《洪武正韵汇编》成1489
刊刻张汝霖《易经澹窝因指》1490
顾宪成作《桑梓录》1490
万历三十一年 癸卯(1603)1490
郭正域引《礼》建言1490
顾宪成作《朱子二大辨序》1490
刘宗周师事许孚远,作《读〈郑风〉》一文1491
姚舜牧《春秋疑问》成1491
汤显祖为朱谋?《周易象通》作《序》1492
王震《春秋左翼》成1492
顾宪成议复东林书院1493
顾宪成作《东林会约》、《东林商语》1493
陈嘉谟卒1493
郭正域请严谥典1493
林兆珂《考工记述注》成1494
程元初《周易韵叶》成1494
万历三十二年 甲辰(1604)1495
曾朝节卒,著有《易测》1495
刊刻陈与郊《檀弓辑注》1496
刘宗周为行人司行人1496
曹学佺为朱谋?《周易象通》作序1496
章一阳编《四书正学渊源序》成1496
王樵《书帷别记》成1497
吴炯《周易绎旨》成1497
刊刻杨慎《经子难字》1497
钱一本《像象管见》成1498
刊刻林茂槐《诸书字考略》1498
顾宪成、高攀龙重修东林书院1499
冯应京《经世实用编》成1499
陈第《毛诗古音考》成1499
毛尚忠中进士,著有《四书会解》1501
魏濬中进士,著有《易义古象通》1502
来宗道中进士,著有《尚书秘省》1503
樊良枢中进士,精于经学1503
张铨中进士,著有《春秋补传》1504
陈臣忠中进士,著有《书经集意》1504
刊刻茅溱《韵谱本义》1505
许孚远卒1505
姚舜牧《尚书疑问》成1506
万历三十三年 乙巳(1605)1506
刊刻叶秉敬《韵表》1506
刊刻邓元锡《三礼编绎》1507
吴元满自序《六书正义》1507
授章潢为顺天府儒学训导1507
明神宗表彰儒学1508
内阁撰神宗《御制重刊大学衍义补序》1508
开宗室科举入仕例1508
刊刻张萱《汇雅》1509
冯复京《六家诗名物疏》成,焦竑作《序》1509
顾宪成作《学蔀通辨序》1510
王豫《学庸识大录》成1510
汪应召《春秋传》成1511
万历三十四年 丙午(1606)1511
刊刻方日升《韵会小补》1511
陆振奇中举,著有《易芥》传世1511
宿梦鲤中举,著有《易纂》1513
吴炯《诗经质疑》成1513
刊刻顾起元《尔雅堂诗说》1514
赵宦光《说文长笺》成1514
苏濬《生生篇》成1514
刊刻徐孝《合并字学篇韵便览》1515
《万历野获编》成1515
刊刻潘士藻《洗心斋读易述》,焦竑作《序》1516
唐汝谔编辑《四书微言》,另著有《毛诗微言》1516
李廷机请整顿科考文体1517
吴雨《毛诗鸟兽草木考》成1517
万历三十五年 丁未(1607)1518
杨廷筠荐陈继儒1518
于慎行卒,著有《谷山笔麈》传世1518
杨瞿崃中进士,著有《易林疑说》1519
王纳谏中进士,著有《周易翼注》1520
陆键中进士,著有《尚书传翼》1520
刊刻林兆柯《檀弓述注》1521
顾允成卒1521
顾宪成作《寤言寐言》1522
刊刻唐鹤征《周易象义》1522
刊刻瞿九思《乐经以俟录》1523
管志道《孟义订测》完成1523
冯应京卒,著有《六家诗名物疏》、《月令广义》等1524
万历三十六年 戊申(1608)1524
黄道周始发愤读书1524
赵宧光《六书长笺》成1525
顾宪成作《仁文商语》1525
章潢卒1525
顾宪成作《虞山商语三》、《南岳商语》1526
管志道卒1526
刘斯源《大学古今通考》成1528
顾宪成作《经正堂商语》1528
顾宪成作《当下绎》1529
礼部请补陈献章、胡居仁谥号1529
杨伯珂作《左传摘议》1529
万历三十七年 己酉(1609)1530
顾宪成作《经正堂商语》1530
以罗从彦、李侗从祀孔庙1530
顾宪成作《识仁答语》1530
贾必选中举,著有《松荫堂学易》1530
赵琮中举,著有《葩经约说》1531
黄廷鹄中举,精于经学1531
程汝继《周易宗义》成1532
陈第与焦竑论《易》,撰《伏羲图赞》成,并刊刻《伏羲图赞》1533
彭惟成疏请征士刘元卿谥号1533
刊刻兰茂《韵略易通》1534
杨时乔卒1534
沈万钶《诗经类考》成1535
熊惟学序《易象会旨》1535
郑心材刊刻其祖《四书讲意》1536
朱谋?《诗故》成1536
万历三十八年 庚戌(1610)1537
徐体乾《周易不我解》成1537
乔中和《元韵谱》成1538
姚舜牧《易经疑问》成1539
刊刻徐昭庆《檀弓通》1540
焦竑《俗书刊误》成1540
郑圭《易臆》成1541
孙慎行始作《元晏斋困思钞》1541
黄宗羲出生1542
王宇中进士,著有《周易占林》1542
庄廷臣中进士,著有《诗经逢源》1542
李登中进士,著有《易知斋易说》1543
文翔凤中进士,著有《邵窝易诂》1543
秦继宗中进士,著有《礼记疏意》、《书经汇解》1543
王振熙中进士,著有《学庸达解》1544
朱国盛中进士,著有《拜山斋春秋手抄》1544
王锡爵卒1544
万历三十九年 辛亥(1611)1545
顾宪成作《语孟说略》1545
顾宪成作《志矩堂商语》1545
徐兆魁疏劾东林讲学1545
刊刻吴继仕《音声纪元》1546
顾宪成作《心学宗序》1546
姚舜牧《诗经疑问》成1546
郭宗磐《重订易学说海》成1547
钱时俊《春秋胡传翼》成1547
万尚烈《四书测》成,另著有《易赞测》、《易大象测》1548
陈与郊卒1549
徐用检卒1551
顾宪成作《自反录》1551
高攀龙考订古本《大学》1551
万历四十年 壬子(1612)1552
福建巡抚请从祀宋儒罗从彦、李侗1552
焦竑《易筌》成1552
李本固《周易古本全书汇编》成1553
顾宪成卒1554
陈有元中举,著有《礼记约述》1556
林齐圣中举,著有《易编》1556
陆起龙中举,著有《周易易简编》1557
陈第刊刻《尚书疏衍》1557
刘宗周与高攀龙论学1558
重建恒阳书院,赵南星为记1558
郭正域卒1559
刊刻李逢期《易经随笔》1559
刘永澄卒1560
蔡毅中进呈《孝经注》1561
万历四十一年 癸丑(1613)1562
钱一本《易像抄》成1562
程玉润中进士,著有《易窥》1562
洪启初中进士,著有《易学管见》等1563
俞士瑛中进士,著有《周易眇说》1563
邹忠允中进士,著有《诗传阐》1564
张尔嘉中进士,著有《尚书贯言》1564
胡胤嘉中进士,著有《读诗录》1565
周希令中进士,著有《春秋谈虎》1565
郎兆玉中进士,著有《古周礼》1565
颁结党乱政者罪不宥诏1565
礼部奏取士须懂经1566
刘宗周上《修正学疏》1566
焦竑为邹德溥《易会》作《序》1566
邹德溥《易会》成1567
王邦柱解《周易》,著为《易经会通》1568
王肯堂卒,著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等书1569
孙矿卒,著有《孙月峰评经》1569
顾炎武出生1570
杨联芳《群经类纂》成1570
刊刻杨贞一《诗音辨略》1571
万历四十二年 甲寅(1614)1572
吕坤《四礼疑》、《丧礼余言》成1572
刘宗周著《心论》1572
郝敬《九部经解》初成1572
董定策上疏盛赞曹端、薛瑄、尤时熙、孟化鲤之学1573
刊刻吴澄《易纂言》,焦竑作《序》1574
钱希言《戏瑕》成1574
周一敬始撰《苑洛易学疏》1575
孙慎行《元晏斋困思钞》成1575
程元初《律古词曲赋叶韵》成,另著有《诗经叶韵》、《律吕音韵通括》、《五经词赋叶韵统宗》1576
徐鉴为唐顺之《左氏始末》作《序》1576
万历四十三年 乙卯(1615)1577
沈守正《重订四书说丛》成1577
余敷中《春秋麟宝》成1578
赵南星《大学中庸正说》成1578
刊刻郝敬《周易正解》1579
刊刻郝敬《尚书辨解》1580
孔贞运为《五经》博士1581
刊刻张振渊《石镜山房周易说统》1581
沈一贯卒1581
李得阳卒1582
傅文兆重刻《别本象山文集》,另著有《羲经十一翼》1583
陈仁锡《羲经易简录》成1583
沈守正《毛诗说通》成1584
黄宗羲六岁就学1585
朱道行中举,精于经学1585
姜山斗中举,著有《大易阐庸》1585
冯洪业中举,著有《易羡》1585
吴继仕刊刻《七经图》,另著有《音声纪元》1586
郭良翰《周礼古本订注》成1586
王述古卒1587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1588
罢斥科举违背传注者1588
郝敬《毛诗原解》成1588
吴桂森就钱一本学《易》1590
闵齐伋刊刻《批点檀弓》1590
邹期桢《尚书揆一》成1590
钱士升中进士,著有《周易揆》1591
史维堡中进士,著有《尚书晚订》1592
魏浣初中进士,著有《诗经脉》1592
寇慎中进士,著有《四书酌言》1593
钱继登中进士,著有《易篑》1594
朱泰祯中进士,著有《礼记意评》1594
吴桂森应廷试1595
叶向高刊刻其父叶朝荣《诗经存固》1595
李廷机卒1596
汤显祖卒1597
万历四十五年 丁巳(1617)1598
施天遇《春秋三传衷考》成1598
周宗建《论语商》成1598
郝敬刊刻《周礼完解》1599
姚舜牧《四书疑问》成1600
刻程大昌《演繁露》十六卷、《续》六卷1600
林兆恩《易外别传》成1601
郭子章《蠙衣生易解》成1602
洪启初《易学管见》成1603
姚文蔚《周易旁注会通》成1603
刊刻徐光启《毛诗六帖》1604
汪邦柱《周易会通》成1605
陈第卒1606
钱一本卒1608
刘宗周《论语学案》是年出示学者1610
万历四十六年 戊午(1618)1610
焦竑《玉堂丛语》成1610
姚舜牧《重订礼记疑问》成1611
陆化熙《诗通》成1611
吕纯如请以范仲淹、曹端从祀1612
戴君恩《读风臆评》成1612
顾起元校《客座赘语》讫1614
葛中选《太律》成,焦竑作《序》1614
曹树声为《易疑》作《序》1615
吴桂森始撰《周易像象述》1616
江旭奇《尚书传翼》成1617
高攀龙作《中庸》诗1617
贺仲轼始作《春秋归义》1618
吕坤卒1618
刊刻姚舜牧《孝经疑问》1620
万历四十七年 己未(1619)1621
宋景云中进士,著有《毛诗发微》1621
《万历野获编续编》成1621
王夫之出生1622
唐鹤征卒1622
叶宪祖中进士,著有《大易玉匙》1624
正德诸生邹泉所著《经世格要》等书成于万历中1624
郝敬《九部经解》成1625
刘宗周著《曾子章句》1626
焦竑卒1626
万历四十八年 庚申(1620)1628
华兆登《周易古本》成1628
吴炯《书经质疑》成1630
万历举人王志长著有《周礼注疏删翼》、《仪礼注疏羽翼》、《毛诗删翼》1630
郑銶著有《春秋心印》1631
黄一正著有《五经埤传》、《事物绀珠》1632
万历中,冷逢震著有《周正考》1632
张事心著有《春秋左氏人物谱》1633
万历诸生王铸著有《易解》1634
万历间,林甫任著有多种经书1634
黄三阳著有《诗讲义》等书1635
刘子立著有《易经新义》1635
万历间,冯伯礼著有《春秋罗纂》1636
万历间,吴?谦著有《复位孝经列传》1636
万历间,屠本畯著有多种经书传世1636
万历中,贡生黄浑著有《周易如是编》1637
万历间,陈履祥倡教宛陵,著有《孔易彀》、《尚书极》1637
万历间,薛志学著有《毛诗传旨一贯》1638
万历间,吴瑞登著有《诗经引跃》、《续大学衍义》1638
万历太学生李上林著有《礼记摘注》1639
万历贡生章大吉著有《左记》1639
万历进士崔师训著有《大成易旨》1640
万历间,周履靖著有《投壶仪制》1641
万历间,詹景凤著有《投壶说》1641
万历中,贡生张承祚著有《春秋归正书》1641
泰昌元年 庚申(1620)1641
李起元请以张载十四世孙为翰林院《五经》博士1641
刊刻《六经三注粹抄》1642
天启元年 辛酉(1621)1642
明熹宗御经筵1642
张铨卒,著有《春秋补传》1642
张次仲中举人,精于经学1643
王道焜中举,后与赵如源编《左传杜林合注》1643
陈肇曾中举,著有《春秋四传辨疑》1644
顾枢中举,著有《西畴易稿》1644
涂宗濬卒,著有《续韦斋易义虚裁》1645
吴桂森讲学东林书院1645
刊刻徐必达《南州诗说》1645
黄克缵援《春秋》力诋薛文周1646
鲁论选贡生,著有《四书通义》1646
区大伦进《圣学三札》,另著有《大学定本》1647
天启二年 壬戌(1622)1647
王之寀用《礼》、《春秋》之义上《复仇疏》1647
诏停经筵日讲,周朝瑞等上言,乃命日讲如故1648
黄道周中进士1648
倪元璐中进士1649
张镜心中进士,著有《易经增注》1649
张有誉中进士,著有《孝经衍义》1650
林胤昌中进士,精于经学1650
陈仁锡中进士1652
刘日曦中进士,著有《易思图解》1652
朱之俊中进士,著有《周易纂》、《春秋纂》1652
周瑞豹中进士,著有《易解》1653
陈廷谟中进士,著有《羲画管窥》1654
潘士遴中进士,著有《尚书苇籥》1654
邓来鸾中进士,著有《春秋实录》1654
王启元中进士,著有《清暑经谈》1655
钱天锡中进士,著有《诗牖》1655
华允诚中进士,讲学于首善书院,著有《春秋说》1656
刊刻凌濛初《诗逆》1656
冯从吾与邹元标共建首善书院1657
叶向高鼓励讲学1657
孔荫隆为翰林院《五经》博士1658
张文运为翰林院《五经》博士1658
姚舜牧于是年前后卒1658
万嗣达《书经集意》成1659
黄宗羲十三岁,应童子试1660
汪应蛟归家1660
沈一中《礼记述注》成1661
梁斗辉为教谕1661
刊刻蔡鼎《易蔡》二卷、《系传》三卷、《节录》一卷1662
天启三年 癸亥(1623)1662
孟弘誉为翰林院《五经》博士1662
王祚昌《周易敝书》成1663
天启四年 甲子(1624)1663
吕维祺《四礼约言》成1663
樊良枢《易疑》、《易象》成1663
梅士昌《周易麟解》成1664
明熹宗诏进《大学衍义补》1665
郝敬《谈经》成1665
唐大章奏请以《大学衍义补》进讲1666
孙维明自序《易学统此集》1666
钟惺卒1667
邹元标卒1668
王三善卒,著有《周易象注》1669
陈幼学卒1670
刊刻叶祺胤《大学中庸臆说》1671
刊刻《毛诗振雅》1671
刘宗周辑方孝孺文字为《正学录》1672
天启五年 乙丑(1625)1672
刘宗周访魏大中1672
释奠于先师孔子1672
郑友元中进士,著有《易经小传》1673
削赵南星、李三才、顾宪成等人之籍1673
钱天锡《诗牖》成1674
毁首善书院1674
御史张讷奏毁天下讲坛,遂毁天下东林讲学书院1674
削尚书孙慎行籍1675
刊刻冯梦龙《春秋衡库》1675
榜东林党人姓名,颁示天下1675
郝敬《易领》成1676
郝敬《毛诗序说》成1676
吴桂森《周易像象述》成1677
何楷中进士,精于经学1678
吴怀贤卒1678
郁文初始撰《周易郁溪记》,入清后成1679
王夫之读毕《十三经》1679
刘宗周立讲会,出慎独之说1680
天启六年 丙寅(1626)1681
郎兆玉《注释古周礼》、《考工记》成1681
刊刻金尼阁《西儒耳目资》1682
修《三朝要典》,并刊布中外1682
徐复阳奏请拔掉党根1682
高攀龙卒1683
吴极《易学》成,另著有《石经大学疏旨》1685
陈仁锡充日讲官1686
徐即登卒1686
缪昌期卒1687
姚应仁《檀弓原》成1687
刘宗周编纂《孔孟合璧》1688
天启七年 丁卯(1627)1688
朱熹世孙朱之?承世荫1688
刊刻许兆金《说礼约》1688
陆万龄奏后儒之功1689
明熹宗特谕士人文必尊经,士无诡正1689
章世纯《四书留书》成1690
孔尚达为《五经》博士1691
启祯间洪化昭著有《周易独坐谈》1691
《惢泉手学》二稿成1692
孙慎行《周易明洛义纂述》成,另著有《不语易义》1692
薛三省卒1693
刘宗周编纂《皇明道统录》1693
天启、崇祯年间,刊刻童维岩《礼记会解新裁》1694
唐大章为贡生1694
天启间王时熙之子王猷定著有《夏小正辑注》1695
天启间举人孙范著有《左传分国纪事》1695
崇祯元年 戊辰(1628)1696
倪元璐为东林党人辩护1696
王夫之受经义1696
孔贞运擢国子监祭酒,寻进少詹1696
周一敬中进士,著有《苑洛易学疏》1697
胡世安中进士,精于《易》学1697
张采中进士,著有《周礼注疏合解》1698
冒起宗中进士,著有《拙存堂经质》1699
谭贞默中进士,著有《三经见圣编》1699
傅元初中进士,著有《尚书撮义》1699
徐可期中进士,著有《书经贯言》1700
杨鼎熙中进士,著有《礼记敬业》1700
明思宗御经筵讲经书赐讲官宴币1701
明思宗御文华殿讲《大学》等书1701
江旭奇奏请颁行其《孝经》、《小学》注,同《五经》、《四书》命题试士1701
徐邦佐《四书经学考》成1702
曾泰东袭封《五经》博士1702
曹学佺家居著书,著有多种经书传世1702
毛晋汲古阁始刊刻《十三经注疏》1704
岳元声卒1704
袁俨中进士,著有《尚书百家汇解》1705
谭贞默中进士,著有《三经见圣编》1706
刊刻朱孔阳《字韵合璧》1706
何栋如卒1707
张瑄《五经研朱集》成1707
宋征璧《左氏兵法测要》成1707
王时敏为太常,刊刻其父《论语驳异》,娄坚作序1708
陆梦龙《易略》成1709
崇祯二年 己巳(1629)1709
孔贞运进讲《书经》1709
释奠于先师孔子1709
吴牲请表章本朝理学名臣1710
王用光荐举周汝登1710
刘宗周撰《大学古记约义》1711
顾懋樊《桂林点易丹》成1711
吕维祺请重圣学1711
黄道周起故官,寻降调1712
三刻吴澄《礼记纂言》1712
孟弘誉为翰林院《五经》博士1713
陈许廷《春秋左传典略》成1713
朱彝尊出生1714
《惢泉手学》三稿成1715
罗喻义讲《尚书》,撰《布昭圣武讲义》,其父罗敦仁著有《尚书是正》1715
江旭奇上所著《孝经疏义》,另著有《尚书传翼》、《檀弓诠释》、《小学疏略》等书1716
刘洪谟进呈《续大学衍义》1717
范王孙于是年后完成《诗志》1718
崇祯三年 庚午(1630)1718
刘宗周陈讲学之益、高攀龙之冤1718
刊刻杨鼎熙《礼记敬业》1720
文震孟讲经书1720
何乔远荐陈继儒1721
俞安国中举,著有《礼记疑问》1721
冯梦龙为贡生,精于经学1721
陈仁锡讲经不主训诂1722
黄道周主浙江乡试1722
郑敷教中举,著有《周易广义》、《易经图考》1723
邵继祖、程接道为翰林院《五经》博士1723
凌义渠以《春秋》责宜兴、溧阳及遂安、寿昌民乱1724
张云鷟献《四书经正录》,辟李贽之说1724
朱天麟《易鼎三然》成1725
陈于鼎《麟旨定》成1725
蔡毅中进呈《六经注疏》,另著有《诗经补传》1726
张能恭举于乡,精于经学1726
方孔炤始撰《周易时论合编》1727
陈懿典《孟子贯义》成1729
崇祯四年 辛未(1631)1730
刊刻陈于鼎《麟旨定》1730
张溥中进士,精于经学1730
孙承泽中进士,精于经学1730
吴希哲中进士,著有《春秋明微》1732
杨以任中进士,著有《四书遗旨》1732
刘宗周与陶奭龄会同同志讲学1733
刘宗周著《中庸首章说》1733
刊刻钟惺《春秋左传》1734
刊刻杨肇芳撰、杨胤奇删补《尚书副墨》1734
黄宗羲肆力于学1734
陈龙正刊刻《高子遗书》1734
倪元璐上疏救黄道周、刘宗周,不果1735
刊刻陈鸿恩《礼记手说》1736
杨时伟《正韵笺》成1736
郑尚友为葛寅亮《四书湖南讲》作《序》1737
卓尔康《春秋辨义》成,另著有《易学全书》1737
顾梦麟《四书通考》成1738
林尊宾《春秋传》成1738
罗喻义因日讲被放归1739
方以智始撰《物理小识》1739
刊刻凌濛初《圣门传诗嫡冢》1740
刊刻舒弘谔《周易去疑》1740
崇祯五年 壬申(1632)1741
黄宗羲始与陆文虎、万履安定交1741
刊刻陈荩谟《皇极图韵》1741
黄道周以《易》言时事,斥为民,讲学于浦之北山1741
葛寅亮作《学庸诂序》1742
陈仁锡合刻《大学衍义》、《大学衍义补》1743
刘宗周著《第一义》1743
闵洪学荐陈继儒1743
孙元化卒1744
茅瑞征《虞书笺》成1744
茅瑞征《禹贡汇疏》成1745
徐大仪《书经补注》成1746
周廷求《春秋二十编》成1746
崇祯六年 癸酉(1633)1747
万时华《诗经偶笺》成1747
黄宗羲入读书社1748
刘城《春秋左传地名录》成1748
刊刻陈际泰《五经读》1749
刊刻袁应兆《大乐嘉成》1749
刊刻黄广《礼乐合编》1750
罗士昱作《春秋胡传附辨序》1750
汇刻《忠经·孝经·小学》1750
何楷《古周易订诂》成1751
徐光启卒,著有《诗经六帖》1751
董期生中举,著有《周易末义》1753
史炜中举,著有《尚书纂要》1754
桑拱阳中举,著有《四书则》1754
吴主一中举,著有《春秋定衡》1754
黄汝良进呈《明乐律志》1754
叶广《礼乐合编》成1755
许胥臣《夏书禹贡广览》成1755
许学夷卒1756
陈以蕴完成《毛诗说》1757
崇祯七年 甲戌(1634)1757
黄宗羲与刘宗周论学1757
潘士遴《尚书苇籥序》成1757
刘宗周辑《圣学宗要》1758
刘宗周著《人谱》1758
贺登选中进士,著有《易辰》1758
李陈玉中进士,著有《三易大传》1759
颜茂猷中进士,著有《六经纂要》1759
俞墨华中进士,著有《易渡》1760
陈组绶中进士,纂有《诗经副墨》1760
杨时伟《春秋编年举要》成1760
陈仁锡为南京国子监祭酒1761
刊刻陈仁锡《四书备考》1761
黄道周始讲学于正学堂1762
擢升傅永淳为太仆少卿1762
何楷始撰《诗经世本古义》1763
重刊周伯琦《说文字原》、《六书正讹》1763
陈鹏霄《四书经学续考》成1764
贺仲轼《春秋归义》成1764
黄端伯悟《易》,作《易疏》1765
陆梦龙卒,著有《易略》1766
瞿罕进献《孝经贯注》、《孝经余存》、《孝经考异》、《孝经对问》1766
吴苍舒《四书图考》成1767
刊刻吕维祺《音韵日月灯》1767
王夫之始学音韵之学1768
崇祯八年 乙亥(1635)1768
刊刻程汝继《周易疏义》1768
黎遂球《周易爻物当名》成1768
邹忠胤《诗传阐》成1769
史维堡《尚书晚订》成1770
颜元出生1770
文震孟讲《春秋》1771
乔中和《图书衍》成1771
刊刻施天麟《周礼通义》1771
董其昌为赵维寰《尚书蠡》作序1772
刘宗周辑《五子连珠》1772
崇祯九年 丙子(1636)1773
黄宗羲访文震孟和钱牧斋1773
薛寀《四书人物考订补》成1773
黄道周复故官,罢讲学于正学堂1773
陈仁锡卒,著有多种经书1774
文安之于是年左右刊刻《易佣》1775
文震孟卒,曾为《麟传统宗》作《序》1776
姜逢元致仕1776
阎有章《说礼》成1777
董其昌卒1777
徐缵高中举,著有《易学》1777
万斯大中举,著有《周官辨非》、《学礼质疑》1778
谭贞良始著《仪礼名物考》1779
刘宗周以《大学》诚意、《中庸》已发未发之旨示学者1779
崇祯间赵魏史著有《仪礼本义》1780
崇祯十年 丁丑(1637)1780
夏允彝中进士1780
陈子龙中进士,著有《诗问略》1781
王寖大中进士,著有《春秋说》1783
蒋鸣玉中进士,著有《五经圭约》1783
王正中中进士,著有《律书详注》、《周易注》1784
堵胤锡中进士,著有《春秋泽书》1784
余扬中进士,著有《春秋存俟》1785
来斯行中进士,著有《五经音诂》1785
黄道周进《洪范明义》1786
金玉节为《春秋本例》、《春秋外传》、《春秋微》作序1786
乔中和《说易》成1788
刘宗周论《大学》、《中庸》未尽之旨1788
诏孔荫相为《五经》博士1789
罗喻义《春秋野篇》成1789
陈士芳自刻《春秋四传通辞》1790
崇祯十一年 戊寅(1638)1790
林有桂《易经观理说》成1790
黄道周以经学对明思宗问1791
黄道周进所注经书1792
刊刻陈禹谟《四书经言枝指》1792
刘宗周删定《阳明先生传信录》1793
林欲楫以疾乞休,著有《易经勺解》1793
邹元芝隐居,著有《易学古经正义》1794
孙范《左传纪事本末》成1795
顾孟麟《四书说约》成1795
蒋之驎为顺天儒学训导1795
王夫之与同人为文酒之会1796
崇祯十二年 己卯(1639)1796
刊刻顾懋樊《春秋义》1796
黄宗羲捍卫师说1796
刘宗周厘定《三礼》1796
周凤翔为《易佣》作《叙》1797
唐自明于是年前完成《大学原本阐义》1798
郝敬卒1799
刊刻《春秋说》,罗士昱作《序》1801
刘宗周始撰《礼经考次》1801
刘宗周编《经籍考》、《古学经》1803
崇祯间程智著有《大学定序》1803
吴钟峦罢归1804
郑鄤作《峚阳草堂说书》,另著有《禹贡注》1805
陈世濬《经髓》成1805
张自烈《四书大全辨》成1805
永怀堂刊刻《十三经》古注1807
阮峻中举,著有《礼记涤除》1807
朱应生中举,著有《中庸诠注》1808
王志长《周礼注疏删翼》成1808
崇祯十三年 庚辰(1640)1808
初刻黄道周《春秋揆略》1808
来集之中进士,精于《易》学1809
高承埏中进士,著有《五十家诗义裁中》1810
黄道周始作《易象正》1811
曹学佺作《五经困学序》1811
黄道周下狱,曾进《孝经大传》1812
林胤昌辑成《易史象解》1812
乔中和任太原府通判,著有《说易》、《大易通变》、《图书衍》等书1813
顾懋樊《桂林诗正》成,另著有《春秋义》、《桂林礼约》1814
刊刻高攀龙《春秋孔义》1816
刊刻《九经》1817
罗喻义《读易内篇》成1817
顾梦麟《四书说约》成1817
吕维祺进呈《孝经本义》、《孝经大全》、《孝经或问》1818
蔡景默《孝经衍义》成1819
钟惺、韦调鼎《诗经备考》成1820
崇祯十四年 辛巳(1641)1820
黄宗羲阅《千顷堂书目》1820
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成1820
重建太学成,释奠于先师孔子1822
马权奇《尺木堂学易志》成1822
倪元璐自序《儿易内仪》、《儿易外仪》1822
黄道周为《周易时论》作《序》1823
刊刻钟惺、韦调鼎《诗经备考》1823
释智旭《周易禅解》成1824
曾泰东袭封《五经》博士1825
孔荫锡为《五经》博士1825
刊刻桑拱阳《四书则》1825
程接道殉难1826
程佳祚殉难1826
徐世淳卒,著有《易就》1826
陈际泰卒,著有多种经书1827
张溥卒1828
罗喻义《洪范直解》成1829
吕维祺卒1830
方以智作《通雅》1831
张岐然《春秋五传平文》成1834
崇祯十五年 壬午(1642)1834
侯君擢死难1834
阁臣进东宫讲读经史之仪1835
刘宗周上《敬陈圣学疏》1835
钱棻中举,著有《读易绪言》1836
贺仲轼自序《春秋归义》1836
倪元璐进讲《大学》1837
丘瑜等进讲《论语》1837
顾梦麟《诗经说约》成1837
颜元就学吴洞云1838
左丘明改称先贤,宋儒周、二程、张、朱、邵六子亦称先贤1838
周一敬《苑洛易学疏》成1838
王夫之以《春秋》第一中式1839
周一敬《苑洛易学疏》成1839
鹿善继卒,著有《四书说约》1840
罗喻义卒1840
王翼明卒1841
堵景濂中举,著有《礼记贯属》1841
易道暹卒1842
吴钟峦《十愿斋全集易笺》成1842
梅之熉《春秋因是》成1842
崇祯十六年 癸未(1643)1843
刘宗周著《读易图说》1843
黄宗羲寓于刘宗周家1843
再刻黄道周《春秋揆略》1843
刘宗周著《古文易抄》1844
黄淳耀中进士1844
沈泓中进士,著有《易宪》1844
徐养元、赵渔同中进士,著有《四书集说》1845
董守谕《卦变考略》成1845
御经筵与群臣讲论经书1845
孔荫钰为《五经》博士1845
仲于陛为《五经》博士1846
刘宗周《周易古文钞》成,另著有《大学古文参疑》1846
徐学颜卒,著有《四书日衷》1848
黄道周《孝经集传》成1848
冯一第死难1849
刘宗周著《大学诚章章句》1849
刊刻胡绍曾《诗经胡传》1849
崇祯十七年 顺治元年 甲申(1644)1850
章佐圣《周易时义注》成1850
郑敷教《易经图考》成1851
倪元璐殉难1851
卓尔康殉难1852
黎遂球卒1853
申嘉胤殉难1854
来集之《卦义一得》成1854
来集之《易图亲见》成1855
来集之《读易隅通》成1855
沈瑞钟《广易筌》成1856
崇祯间赵宧光著有《风雅合注》、《读礼问》1856
李奇玉卒,著有《雪园易义》1857
马权奇卒,著有《尺木堂学易志》1858
龙文光死难1859
金铉死难1859
贺仲轼卒,邃于《春秋》学1860
秦镛于是年仕于南明,后著有《易序图说》1861
朱朝瑛隐居著述1862
凌蒙初卒1864
张振渊著有《周易说统》1865
艾南英殉节,著有《禹贡图注》1865
舒宏谔著有《周易去疑》1866
程观生隐居,著有《四易通义》、《易内三图注》1866
董说著有《易发》1867
钱彭曾著有《易参》1867
蒋时雍著有《易旨一览》1868
喻国人著有多种经书1868
方芬著有《易经补义》1868
沈尔嘉著有《读易镜》1869
朱统?著有《诗解颐录》1869
崇祯间,徐奋鹏尝删补《毛诗》、朱《传》1870
崇祯间,李如一著有《礼经缉正》1870
崇祯间,周维昭著有《礼记讲解》1870
崇祯间,戴士鳌著有《礼记笺说》1871
崇祯间,葛承杰著有《周易要言》、《礼记别解》等书1871
崇祯间,洪德常著有《中庸要领》1871
崇祯贡生汪于沚著有《中庸剩义》、《经书遗文》、《周易剥义》1872
崇祯进士高世泰著有《中庸问答》1873
国变后,张岐然遁入山林1873
崇祯贡生王立极著有《大学肤见》1874
崇祯中,夏洪基《孔子年谱纲目》成1874
崇祯初,张云鸾献《经书讲义》,后辑《五经总类》1875
崇祯间,王应山著有《经术源流》1875
陈鸿谟著有《诗经治乱始末注疏合抄》1876
杨文彩肆力于《尚书》1877
国变,王夫之作诗志之1877
崇祯间,刊刻夏元彬《麟传统宗》1877
主要参考书目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