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RED HAT LINUX FEDORA CORE系统管理与网络配置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RED HAT LINUX FEDORA CORE系统管理与网络配置指南
  • 沈炜,孔烨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5870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Linux操作系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RED HAT LINUX FEDORA CORE系统管理与网络配置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Linux的起源1

1.2 Linux的特点1

第1章 Linux的基础知识1

1.3 Linux的版本2

1.3.1 内核版本3

1.3.2 发行版本3

1.4 Linux操作系统和发行版本4

1.5 “自由”软件和GNU许可证4

1.5.1 什么是GNU公共许可证5

1.5.2 “自由”软件的优势5

2.1.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6

2.1.2 各种安装方式6

第2章 安装Linux6

2.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6

2.2 安装Red Hat Fedora Core 47

2.2.1 从光盘中安装7

2.2.2 首次启动Fedora Core 4的设置18

2.3 Red Hat Fedora Core设置建议22

2.3.1 设置文本启动方式22

2.3.2 设置语言参数22

2.3.3 字符界面下的中文解决方案23

3.2 X-Windows的基本概念25

3.2.1 X服务器25

3.1 X-Windows概述25

第3章 图形界面操作基础25

3.2.2 窗口管理器26

3.2.3 桌面环境(KDE)26

3.3 登录和注销26

3.3.1 用户账户26

3.3.2 登录26

3.3.3 注销27

3.3.4 关机和重启28

3.4 GNOME使用初步29

3.4.1 GNOME的组成29

3.4.2 GNOME的面板30

3.4.3 GNOME的桌面34

3.4.4 GNOME的基本使用36

第4章 字符界面操作基础42

4.1 虚拟控制台42

4.2 本地登录和注销42

4.3 系统运行级别和关机43

4.4 Shell和命令基础44

4.4.1 命令格式45

4.4.2 编辑命令45

4.4.3 目录和文件名的命名规则46

4.4.4 通配符46

4.5 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两则46

4.5.1 自动补齐功能46

4.6.1 Vi简介47

4.5.2 历史记录47

4.6 文本编辑器47

4.6.2 进入插入模式49

4.6.3 编辑模式下的操作49

4.6.4 命令模式下的操作50

4.6.5 设置Vi环境51

第5章 系统配置和管理53

5.1 系统的基本配置53

5.1.1 配置显示53

5.1.2 设置系统时间54

5.1.3 配置声卡54

5.2.1 安装打印机55

5.2 打印机的配置和管理55

5.2.2 配置打印机57

5.2.3 设置打印机共享58

5.3 Nautilus的使用59

5.3.1 使用Nautilus浏览文件和文件夹60

5.3.2 使用Nautilus管理文件和文件夹61

第6章 文件系统管理65

6.1 Linux文件系统概述65

6.1.1 Linux下常见的文件系统65

6.1.2 查看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67

6.2 文件系统的使用和创建68

6.3.1 Linux的目录结构70

6.3 Linux的目录与文件结构70

6.3.2 Linux的文件系统结构71

6.4 文件系统基本操作命令73

6.4.1 查看目录或者文件属性73

6.4.2 新建和删除文件75

6.4.3 查看和创建文件76

6.4.4 复制和移动文件77

第7章 账户和组群管理79

7.1 Linux下的账户系统文件79

7.1.1 用户账号文件——passwd79

7.1.2 用户口令文件——shadow83

7.1.3 用户组账号文件——group84

7.1.4 使用vipw和vigr命令编辑用户和组账号文件85

7.1.5 使用pwck和grpck命令验证用户和组账号文件85

7.2 用户账号维护命令86

7.2.1 useradd86

7.2.2 usermod87

7.2.3 userdel88

7.3 组账号维护命令88

7.3.1 groupadd88

7.3.2 groupmod89

7.3.3 groupdel89

7.4 口令维护命令  89

7.4.3 chfn90

7.4.2 gpasswd90

7.4.1 passwd90

7.4.4 chsh91

7.5 用户和组状态命令91

7.5.1 id91

7.5.2 whoami92

7.5.3 su92

7.5.4 groups93

7.6 SetUID和SetGID程序93

7.7 临时禁用用户账号94

7.8 使用Red Hat用户管理器管理用户和组94

7.8.1 使用Red Hat用户管理器管理用户账号95

7.8.2 使用Red Hat用户管理器管理组群98

第8章 权限与文件系统安全100

8.1 文件权限的基本知识100

8.1.1 根用户root的权限100

8.1.2 重要文件的权限101

8.2 设置文件与目录的访问权限104

8.2.1 基本权限与特殊权限104

8.2.2 使用chmod命令改变文件/目录的权限106

8.2.3 使用文件管理器设定文件/目录权限108

8.2.4 使用umask命令设置权限109

8.2.5 使用chgrp/chown命令改变文件/目录的所有权109

9.1 RPM软件包的基础知识111

第9章 软件包管理111

9.1.1 RPM包的名称格式112

9.1.2 安装RPM包113

9.1.3 查询RPM包113

9.1.4 删除RPM包115

9.1.5 升级RPM包115

9.1.6 刷新RPM包116

9.2 使用Ret Hat软件包管理器116

9.2.1 使用软件包管理器安装新的程序116

9.2.2 使用软件包管理器删除程序117

第10章 备份和压缩119

10.1 备份的基础知识119

10.2 使用tar命令进行备份122

10.2.1 使用tar命令备份整个系统123

10.2.2 备份文件系统到SCSI磁带驱动器124

10.2.3 恢复备份文件124

10.2.4 备份操作实例125

10.2.5 tar命令其他用法125

10.3 使用dump命令和restore命令126

10.3.1 使用dump命令执行备份126

10.3.2 使用restore命令执行还原128

10.4 压缩的基础知识129

10.4.1 常用压缩命令与压缩工具130

10.4.2 图形化的压缩/解压缩工具139

11.1.1 查看在线用户144

11.1 查看登录的用户144

第11章 系统监视与进程管理144

11.1.2 查看用户的行为146

11.2 系统监视147

11.2.1 使用top命令148

11.2.2 查看内存使用情况151

11.3 进程管理152

11.3.1 使用ps命令获得进程状态152

11.3.2 使用kill命令删除进程156

11.3.3 控制进程的优先级157

11.3.4 使用系统监视器158

11.3.5 作业控制159

11.4 守护进程160

11.4.1 守护进程的基础知识160

11.4.2 守护进程管理工具162

11.5 日志文件管理164

11.5.1 常见的日志文件165

11.5.2 查看文本日志文件165

第12章 Linux下的网络管理初步167

12.1 网络的基础知识167

12.2 TCP/IP协议基础168

12.2.1 TCP/IP网络模型168

12.2.2 TCP/IP网络相关概念169

12.3.1 ping命令173

12.3 Linux的常用网络命令173

12.3.2 netstat命令174

12.3.3 ifconfig命令175

12.4 建立局域网176

12.4.1 建立普通以太网连接176

12.4.2 建立无线以太网连接180

12.5 连接到Internet182

12.5.1 建立调制解调器连接182

12.5.2 建立ISDN连接183

第13章 配置DHCP服务器185

13.1 DHCP服务的基础知识185

13.1.1 DHCP服务简介185

13.1.2 DHCP服务的安装186

13.2 DHCP服务器的配置187

13.2.1 配置文件的格式189

13.2.2 配置IP作用域191

13.2.3 设置客户端的IP选项192

13.2.4 设置租约限期193

13.2.5 保留特定的IP地址194

13.3 启动和停止DHCP服务194

13.4 配置DHCP客户端195

13.4.1 手工配置DHCP客户端196

13.4.2 图形化配置DHCP客户端196

13.4.3 在Windows中配置DHCP客户端197

14.1.1 DNS框架结构199

14.1 DNS的基础知识199

第14章 配置DNS服务器199

14.1.2 DNS规划200

14.1.3 hosts文件200

14.2 在Linux下架设DNS服务器201

14.3 安装chroot软件包202

14.4 配置主要名称服务器203

14.4.1 主配置文件203

14.4.2 设置根区域205

14.4.3 设置主区域206

14.4.4 设置反向解析区域207

14.4.6 区域文件208

14.4.5 根服务器信息文件named.ca208

14.4.7 反向解析区域文件211

14.4.8 实现负载均衡功能212

14.4.9 实现直接解析域名213

14.4.10 实现泛域名的解析213

14.4.11 主要名称服务器的测试214

14.5 配置辅助名称服务器219

14.6 配置缓存Cache-only服务器220

14.7 启动和停止DNS服务221

14.8 DNS客户端的配置222

14.8.1 Linux中DNS客户端的配置222

14.8.2 Windows中DNS客户端的配置223

15.1 FTP服务器简介225

第15章 配置FTP服务器225

15.2 安装VSFTPD服务器226

15.3 启动和关闭VSFTPD服务228

15.4 VSFTPD服务器的配置229

15.4.1 VSFTPD的文件结构229

15.4.2 vsftpd.conf文件说明230

15.4.3 VSFTPD的参数设置233

15.5 实例——配置VSFTPD服务器240

15.5.1 允许匿名用户上传文件240

15.5.2 限制用户的目录240

15.5.3 基于IP地址的虚拟FTP服务器241

15.5.4 配置文件的设置241

15.6.1 Windows平台下访问FTP主机243

15.6 客户端访问FTP主机243

15.6.2 Linux平台下访问FTP服务器245

第16章 使用iptables防火墙246

16.1 防火墙的概述246

16.1.1 防火墙的分类247

16.1.2 防火墙的工作原理248

16.2 使用iptables实现包过滤型防火墙249

16.2.1 iptables概述及原理249

16.2.2 iptables传输数据包的过程249

16.2.3 iptables的优点250

16.2.4 iptables的基础知识250

16.3 关闭系统防火墙252

16.3.1 iptables命令格式253

16.3.2 iptables命令的使用254

16.4 配置规则的一些建议260

16.5 安全级别配置工具260

16.6 NAT的基本原理262

16.6.1 NAT服务概念262

16.6.2 NAT服务的工作原理262

16.6.3 NAT服务的基本类型263

16.6.4 使用iptables实现NAT服务264

16.6.5 NAT客户端的配置265

17.1.1 代理服务器的作用267

17.1 Proxy(代理)服务器简介267

第17章 配置Proxy服务器267

17.1.2 代理服务器的硬件安装与设计268

17.2 Squid Server简介269

17.3 Squid代理服务器的安装270

17.4 Squid代理服务的基本配置270

17.5 初始化Squid273

17.5.1 使用硬盘缓冲区的目录结构273

17.5.2 设置错误提示信息为中文273

17.6 启动和停止代理服务274

17.7 代理客户端的配置275

17.7.1 Firefox代理的配置275

17.7.2 Windows系统下IE浏览器的设置277

17.8 Squid Server的安全访问控制278

17.8.1 限制网内某些IP地址用户使用代理服务器上网279

17.8.2 限制网内用户访问某些网站279

17.8.3 限制网内用户访问某些格式的文件280

17.8.4 限制网内用户使用代理服务器的时间280

17.8.5 控制网内用户使用代理服务器的并发连接数280

17.9 启动Squid为透明代理281

17.9.1 透明代理的简介281

17.9.2 配置Squid代理的相关设置281

第18章 配置WWW服务器284

18.1 Apache简介284

18.2.1 在字符界面下安装Apache服务285

18.2 Apache的获取和安装285

18.2.2 在图形界面下安装Apache服务286

18.3 配置httpd.conf文件287

18.4 启动和运行Apache310

18.4 1 启动和关闭httpd服务310

18.4.2 启动系统时自动运行httpd311

18.5 测试Apache服务器311

18.6 实现用户验证311

18.7 关于CGI脚本313

18.8 SSI/XSSI313

18.9 虚拟主机314

18.9.1 基于IP地址的虚拟主机314

18.10 管理日志文件315

18.9.2 基于名称的虚拟主机315

18.10.1 访问日志316

18.10.2 错误日志318

18.10.3 查看日志文件320

18.10.4 定义日志格式320

18.10.5 日志分析322

18.10.6 高级技术322

第19章 配置Mail服务器325

19.1 电子邮件服务概述325

19.1.1 电子邮件系统模型325

19.1.2 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326

19.2 Postfix邮件服务器系统326

19.2.3 与Sendmail的比较327

19.2.1 Postfix的历史327

19.2.2 Postfix的特点327

19.3 Postfix邮件服务的安装328

19.4 Postfix邮件服务的配置329

19.4.1 Postfix服务的基本配置329

19.4.2 用户别名的配置330

19.5 启动和停止Postfix服务331

19.6 POP邮件服务的实现333

19.6.1 dovecot服务的安装333

19.6.2 dovecot服务的基本配置335

19.6.3 启动dovecot服务并设置为自启动335

19.7.2 Evolution的初始设置336

19.7 邮件客户端软件336

19.7.1 Evolution简介336

19.7.3 使用Evolution339

第20章 配置Samba服务器342

20.1 Samba Server的安装342

20.2 Samba服务的配置文件345

20.2.1 Samba服务的主配置文件345

20.2.2 Samba服务的地址文件351

20.2.3 Samba服务的密码文件351

20.3 Samba服务的文件共享352

20.3.1 全局参数352

20.3.2 用户映射354

20.3.4 设置共享目录355

20.3.3 使用加密口令355

20.3.5 宏变量356

20.4 Samba服务的打印共享356

20.5 启动和停止Samba服务357

20.6 Linux客户端的访问358

20.6.1 利用主机名访问共享资源358

20.6.2 利用smbclient访问共享资源359

20.6.3 使用smbmount/smbumount360

20.6.4 Windows客户端的访问360

20.7 图形化配置Samba服务器361

21.2 Telnet服务的安装365

第21章 配置与应用Telnet和SSH服务365

21.1 Telnet服务概述365

21.3 启动和停止Telnet服务367

21.4 Telnet客户端的使用368

21.4.1 Windows平台368

21.4.2 Linux平台369

21.5 Telnet服务的安全问题369

21.5.1 Telnet服务最大连接数370

21.5.2 不允许root直接通过Telnet登录370

21.5.3 Telnet服务端口371

21.6 SSH服务概述371

21.6.3 SSH的应用372

21.6.2 SSH服务简介372

21.6.1 SSH的基本原理372

21.7 SSH服务的安装373

21.8 SSH服务的配置373

21.9 启动和停止SSH服务377

21.10 SSH客户端的使用378

21.10.1 Windows平台下SSH的使用378

21.10.2 Linux平台下SSH的使用380

21.11 使用公钥认证380

21.11.1 公钥认证的原理380

21.11.2 在服务器端启动公钥认证381

21.11.3 Windows下PUTTY程序使用公钥认证381

21.11.4 在openssh-clients程序中使用公钥认证383

第22章 Linux的网络安全385

22.1 Linux是否安全385

22.2 Linux系统中的病毒386

22.2.1 Linux系统病毒的发展历史386

22.2.2 杀毒软件的使用387

22.3 防范黑客攻击388

22.3.1 黑客攻击行为方法388

22.3.2 特洛伊木马389

22.3.3 入侵检测方法390

22.4 Linux安全管理经验391

22.4.1 阻截黑客入侵391

22.4.2 对付特洛伊木马392

22.4.3 提高Linux系统安全的其他方法393

附录A 在虚拟机中安装Linux  401

A.1 虚拟机简介  401

A.2 VMware和Virtual PC  402

A.2.1 VMware  402

A.2.2 Virtual PC  403

A.2.3 Virtual PC和VMware之间的区别  403

A.3 获得VMware Workstation  403

A.4 安装VMware Workstation  404

A.5 新建虚拟机  405

A.6 在虚拟机中安装Linux  4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