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文化学与30年代小说主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文化学与30年代小说主题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515458.jpg)
- 李钧著(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7925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小说-文学研究-中国-1927~1937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态文化学与30年代小说主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 重构现代中国文学史观及其文本的成功尝试 朱德发1
序二 建构新的“中国现代文学形象” 吴义勤1
绪论 “生态文化学”: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种新理路1
一 意识形态化: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范式困境”2
二 “生态文化学”的逻辑与历史之“真”5
三 “生态文化学”的社会与伦理之“善”8
四 “生态文化学”的文化与艺术之“美”10
五 “生态文化学”内涵与30年代小说的五大主题12
第一节 “国家第一”:30年代民族主义思潮16
第一章 民族国家:想象的共同体16
一 孙中山的革命民族主义与蒋介石的“法西斯民族主义”17
二 “新生活运动”与民族伦理建设22
三 民族主义思潮与民族主义文学23
第二节 宏大叙事:民族主义文学概观26
一 短促的“三民主义文学”运动26
二 “民族主义文学”运动30
三 国防文艺与救亡文学36
第三节 王平陵、黄震遐与陈铨:民族主义小说个案研究40
一 民族主义文学的领航者——小说家王平陵论41
二 “一个人的抗战”:黄震遐小说重读46
三 从人性分析到民族性探讨:陈铨30年代小说摭谈52
第二章 阶级革命:翻身解放的梦想62
第一节 另一种西学: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62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及其难题63
二 国际左翼文坛与中国革命文学68
三 人民性·阶级性·党性:无产阶级文化的逻辑演化71
第二节 社会学诗学:无产阶级文学摭论76
一 革命文学对“五四”文学传统的超越76
二 与“自由人”论争的背后78
三 革命美学与无产阶级小说学87
第三节 茅盾、蒋光慈与丁玲:无产阶级文学个案研究91
一 超越“五四”的努力: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茅盾的三部长篇小说92
二 “中国革命史上的证据”:蒋光慈小说主题模式101
三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丁玲30年代小说创作得失106
第三章 启蒙主义:“五四”传统的赓续与绵延115
第一节 人性解放:启蒙主义在30年代的新发展115
一 “人的文学”:启蒙主义精神与民主主义作家116
二 从《小说月报》到《文学》月刊:后期文学研究会与启蒙传统120
三 从“无政府”的方向看过去124
一 自由主义的艰难步履128
第二节 全盘西化:30年代的自由主义运动与自由主义文学128
二 “自由”的局限138
三 从《新月》到《独立评论》:30年代自由主义小说概览141
第三节 巴金、储安平与凌叔华:30年代启蒙主义文学个案研究146
一 孤独的布道与绝望的殉道:巴金“革命三部曲”与“五四”文学主题比较146
二 一条河流般的忧郁:作为文学家的储安平153
三 女性·妻性·母性:凌叔华小说的女性视角158
第四章 市民社会:公共空间与生活诗学167
第一节 市民社会:体制外的政治势力168
一 “市民社会”及其意义168
二 30年代的上海市民社会171
三 公共空间与市民文学175
第二节 生活诗学:市民文学创作现象概览178
一 都市里的“新感觉”179
二 民国武侠小说的天地184
三 市井细民的新鸳鸯蝴蝶梦188
第三节 穆时英、李寿民与张恨水:30年代都市小说个案研究191
一 “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穆时英小说论191
二 还珠楼主与现代武侠小说:以《蜀山剑侠传》为例198
三 “总结了一个时代的小说家”:张恨水《啼笑因缘》再解读202
一 文化守成:文化民族主义210
第五章 文化中国:30年代的“寻根文学”210
第一节 精神还乡: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210
二 旧邦新命:“十教授书”的意义213
三 民粹主义:中国知识分子的乡土根性215
第二节 “有根的诗学”:本土文化派小说概论217
一 文化寻根:中国古典艺术精神的再造217
二 写意小说:“中国小说学”的构建220
三 大地民间: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223
第三节 废名、沈从文与萧红:“寻根派”小说个案研究226
一 摩诘诗画的现代版:废名《桥》解读226
二 乡下人的童话:沈从文《边城》解读233
三 民族生存状态的散点透视:萧红《生死场》解读238
结语 “人”的文学:生态文化学视阈中的30年代小说245
一 生态文化学:一种往返质疑的研究思维245
二 发现历史与还原生态249
三 文学的自由与自由的文学253
四 “历史”的文学与“文学”的历史254
附录 专家鉴定意见(摘要)256
参考文献259
后记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