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用会计手册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通用会计手册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053072.jpg)
- 柏继民,薛军,刘兵,陈关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 ISBN:7504714534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1071页
- 文件大小:166MB
- 文件页数:11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通用会计手册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3
第一篇 会计原理3
第一章 总论3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3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3
二、会计的职能4
三、会计的特点5
四、会计的含义6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6
一、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6
二、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过程7
第三节 会计的任务8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9
一、会计主体9
二、持续经营10
三、会计分期10
四、货币计量10
第五节 会计的一般原则11
一、有用性原则11
二、客观性原则11
三、可比性原则12
四、一贯性原则12
五、及时性原则12
六、清晰性原则13
七、配比原则13
八、权责发生制原则13
九、谨慎原则14
十、历史成本原则14
十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14
十二、重要性原则14
第六节 会计的方法15
一、设置会计科目15
二、复式记帐16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16
四、登记帐簿16
五、成本计算16
六、财产清查17
七、编制会计报表17
第二章 会计科目和帐户17
第一节 会计要素17
一、资产18
二、负债18
三、所有者权益19
四、收入19
五、费用19
六、利润20
第二节 会计等式20
一、基本会计等式20
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21
第三节 会计科目24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24
二、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25
第四节 帐户及其基本结构26
一、设置帐户的必要性26
二、帐户的基本结构27
第三章 复式记帐28
第一节 复式记帐原理28
一、记帐方法的意义和种类28
二、复式记帐法的特点29
第二节 借贷记帐法29
一、借贷记帐法的记帐符号29
二、借贷记帐法的帐户结构30
三、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32
四、借贷记帐法的试算平衡35
第三节 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37
一、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的意义37
二、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的平行登记38
三、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的核对41
第四章 帐户的分类42
第一节 帐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42
一、资产类帐户42
二、负债类帐户42
三、所有者权益类帐户43
四、成本类帐户43
五、损益类帐户43
第二节 帐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43
一、盘存帐户44
二、结算帐户44
三、所有者权益帐户46
四、集合分配帐户47
五、跨期摊配帐户47
六、成本计算帐户48
七、收入帐户48
八、费用帐户49
九、计价对比帐户49
十、调整帐户50
十一、财务成果帐户52
十二、双重性帐户52
第五章 会计凭证53
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53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53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54
第二节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56
一、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56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57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59
四、原始凭证的审核59
第三节 记帐凭证的填制和审核60
一、记帐凭证的内容60
二、记帐凭证的填制和要求60
三、记帐凭证的审核64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64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64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65
第六章 帐簿66
第一节 帐簿的意义和种类66
一、帐簿的意义66
二、帐簿的种类67
第二节 日记帐的设置和登记68
一、现金日记帐的设置和登记68
二、银行存款日记帐的设置和登记69
三、普通日记帐的设置和登记71
第三节 总帐的设置和登记71
一、三栏式总帐的设置和登记72
二、多栏式总帐的设置和登记73
第四节 明细帐的设置和登记74
一、三栏式明细帐的设置和登记74
二、数量金额式明细帐的设置和登记74
三、多栏式明细帐的设置和登记75
第五节 对帐和结帐76
一、对帐76
二、结帐77
第六节 记帐规则78
一、帐簿的登记规则78
二、更正错帐的方法80
第七章 会计核算形式82
第一节 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82
一、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82
二、设计会计核算形式的要求83
第二节 记帐凭证核算形式83
一、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83
二、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会计凭证和帐簿设置84
三、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帐务处理程序84
四、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85
第三节 记帐凭证汇总表核算形式85
一、记帐凭证汇总表核算的特点85
二、记帐凭证汇总表核算的会计凭证和帐簿设置85
三、记帐凭证汇总表核算的帐务处理程序87
四、记帐凭证汇总表核算形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87
五、记帐凭证汇总表核算形式举例87
第四节 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108
一、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108
二、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会计凭证和帐簿设置108
三、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帐务处理程序110
四、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111
第五节 日记总帐核算形式111
一、日记总帐核算形式的特点111
二、日记总帐核算形式的会计凭证和帐簿设置111
三、日记总帐核算形式的帐务处理程序113
四、日记总帐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113
第八章 财产清查114
第一节 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114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114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115
三、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116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117
一、财产清查前的准备工作117
二、财产物资的清查118
三、现金的清查119
四、银行存款的清查120
五、往来款项的清查121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121
一、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内容和要求122
二、财产清查结果的核算122
第九章 会计工作组织126
第一节 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和要求126
一、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126
二、组织会计工作的要求127
第二节 会计机构128
一、会计机构的设置128
二、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128
三、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129
第三节 会计人员130
一、会计人员的职责130
二、会计人员的主要权限131
三、对会计人员的要求132
四、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132
五、总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133
第四节 会计法规制度134
一、会计法规制度的意义134
二、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134
三、会计法规制度的种类135
第二篇 会计制度设计139
第一章 会计制度设计概论139
一、企业会计制度的意义139
二、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139
三、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140
四、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142
五、会计制度设计的步骤143
第二章 会计机构的设置145
一、设置会计机构的意义145
二、设置会计机构的原则145
三、小型企业的会计组织机构设置方法146
四、大中型企业的会计组织机构设置方法147
五、集团企业的会计组织机构设置方法151
六、会计人员的职责与任免153
第三章 会计科目的设计155
一、设计会计科目的作用155
二、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156
三、总分类科目设计的方法157
四、明细分类科目设计的方法166
五、会计科目的排列编号及使用说明168
第四章 会计凭证的设计170
一、会计凭证设计的意义170
二、会计凭证设计的原则171
三、原始凭证的设计方法172
四、记帐凭证的设计方法187
第五章 帐簿系统的设计191
一、会计帐簿设计的意义191
二、帐簿设计的原则192
三、帐簿设计的一般方法192
四、日记帐簿的设计193
五、总分类帐簿的设计202
六、明细分类帐簿的设计204
七、结帐工作组织的设计208
第六章 会计报表的设计方法216
一、设计会计报表的意义216
二、会计报表的体系构成217
三、外部报表的设计方法217
四、内部报表的设计方法222
第七章 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的设计223
一、设计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意义223
二、设计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原则224
三、会计核算组织形式设计案例精选226
附录一 记帐凭证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案例238
附录二 汇总记帐凭证核算组织程序案例266
第八章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281
一、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工作原理281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282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成内容282
四、货币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设计方法283
五、供应过程业务的内部控制设计方法287
六、生产成本控制设计方法288
七、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方法290
八、工资业务处理程序设计要点291
九、存货业务处理程序设计要点293
十、固定资产业务处理程序设计要点295
第三篇 会计准则299
第一章 会计准则299
第一节 会计准则概述299
一、会计准则的涵义299
二、会计准则的特点300
三、会计准则的分类302
四、会计准则形成的依据和方法304
第二节 企业会计准则(上)306
一、建立企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306
二、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思想309
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310
四、企业会计准则的体系310
第三节 企业会计准则(下)312
一、总则312
二、一般原则315
三、资产320
四、负债321
五、所有者权益323
六、收入325
七、费用326
八、利润328
九、财务报告328
第二章 行业会计制度332
第一节 行业会计制度(上)332
一、会计制度的行业划分332
二、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关系333
三、制定会计制度的原则334
四、会计制度的特点335
第二节 行业会计制度(下)337
一、工业企业会计制度337
二、运输企业会计制度341
三、农业企业会计制度344
四、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346
五、施工企业会计制度351
六、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352
七、旅游、饮食服务企业会计制度353
八、邮电通信企业会计制度356
九、金融企业会计制度357
十、保险企业会计制度359
十一、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会计制度361
第三章 国际会计准则364
第一节 美国的会计准则364
第二节 英国的会计准则369
第三节 国际会计准则370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必要性371
二、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活动372
三、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374
第四篇 会计法律379
第一章 会计法379
第一节 会计法概述379
一、会计法的概念379
二、会计法律关系379
三、会计法律体系381
四、会计法简史381
第二节 会计基本法382
一、《会计法》的立法宗旨382
二、《会计法》的基本内容385
三、《会计法》的意义388
第二章 会计立法389
第一节 会计立法概述389
一、会计立法的概念389
二、会计立法的意义390
三、加强会计立法390
第二节 会计立法的原则391
一、会计立法原则的概念391
二、民主立法原则392
三、科学立法原则394
四、法制统一原则396
五、借鉴经验原则398
第三节 会计立法程序399
一、立法程序的概述399
二、立法案的提出401
三、立法案的审议403
四、立法案的通过405
五、法律的公布407
六、法律的修改408
第四节 会计立法技术409
一、立法技术的概念409
二、立法技术的种类411
三、立法的语言技术412
四、法律的内容编排技术414
第三章 会计执法420
第一节 会计执法概述420
一、会计执法的概念420
二、会计执法行为的种类421
三、会计执法的地位422
第二节 会计执法的原则423
一、合法原则423
二、效率原则424
三、监督原则424
四、合理原则425
五、违法责任原则426
第三节 会计执法应注意的问题428
一、当前会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428
二、改善会计执法活动应注意的重点方面430
第四章 会计行政处罚432
第一节 行政处罚的概述432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432
二、行政处罚的特征433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434
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原则436
一、行政处罚法定原则436
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38
三、公正、公开的原则439
四、违法行为与处罚相适应的原则440
五、无救济即无处罚的原则441
六、受处罚不免除民事责任的原则441
第三节 行政处罚的适用442
一、行政处罚的构成要件443
二、行政处罚的情节444
三、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446
四、一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处罚的规则447
第四节 会计行政处罚程序449
一、行政处罚简易程序449
二、一般程序450
第五节 会计行政处罚的执行456
一、罚款的收缴456
二、银行收缴罚款的程序457
三、当场收缴的程序457
四、强制收缴的措施458
第六节 与会计有关的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依据简表459
第五章 会计行政复议460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460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460
二、行政复议的原则461
三、行政复议的作用466
第二节 申请复议的范围467
一、申请复议范围概述467
二、可以申请复议的事项468
三、禁止申请复议的事项475
第三节 行政复议管辖477
一、行政复议案件的一般管辖477
二、行政复议案件的特殊管辖478
第四节 行政复议机构485
一、行政复议机关与行政复议机构485
二、行政复议机构的设置486
三、复议机构(人员)的职责487
第五节 行政复议程序489
一、复议申请489
二、复议申请的处理492
三、复议案件的审理494
四、作出复议决定501
五、执行复议决定504
第五篇 会计文书509
第一章 会计文书写作基础509
第一节 会计文书的特点509
第二节 会计文书的种类510
第三节 会计文书写作的要求510
第四节 会计文书的格式511
第五节 撰写会计文书的程序512
第六节 会计文书的处理程序512
第七节 如何安排会计文书的结构和材料513
第八节 会计文书的语言要求514
第九节 会计文书的数字要求515
第二章 几种会计文书的写作技巧516
第一节 经济调查报告写作技巧516
第二节 经济预测报告写作技巧517
第三节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写作技巧519
第四节 财务分析报告写作技巧520
第五节 查帐证明书写作技巧522
第六节 财务决算报告写作技巧523
一、财务决算报告写作523
二、财务预算报告写法524
第七节 纳税鉴定书的写作525
第八节 纳税检查报告的写作526
第九节 验资报告的写作527
第十节 经济活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528
第十一节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529
第十二节 借款合同书的写作530
第十三节 催款通知书及回复书的写作532
一、催款通知书的写作532
二、催款回复书写法533
第十四节 购销合同的写作533
第十五节 外贸索赔书的写作534
第十六节 经济纠纷起诉书的写作535
第十七节 经济纠纷答辩的写作536
第十八节 财务检查总结报告的写作537
第十九节 经济规章制度的写作538
第二十节 经济广告写作技巧539
第六篇 制造业会计545
第一章 货币资金的核算545
第一节 现金的核算545
一、现金的管理545
二、现金核算的凭证546
三、现金的核算方法547
四、现金清查的核算548
第二节 银行存款的核算548
一、银行存款的管理548
二、银行存款收付的核算549
三、银行存款的清查550
四、银行结算551
第三节 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559
一、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559
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559
三、信用卡560
第四节 外币业务的核算562
一、外汇及外汇交易562
二、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563
三、外币借款与偿债基金的核算564
第二章 应收款项的核算567
第一节 应收帐款及坏帐的核算567
一、应收帐款的确认和计价原则567
二、应收帐款的核算568
三、坏帐的核算568
第二节 应收票据的核算571
一、应收票据的一般核算571
二、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572
第三节 预付帐款及其他应收款的核算574
一、预付帐款的核算574
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574
第三章 存货的核算576
第一节 存货概述576
一、存货的概念576
二、存货的分类577
三、存货的范围577
第二节 存货收发凭证及传递手续579
一、存货收入的凭证及其传递手续579
二、存货发出的凭证及其手续581
第三节 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584
一、存货的明细分类核算584
二、存货的总分类核算588
第四节 存货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592
一、材料存货增加的核算592
二、材料存货发出的核算593
第五节 委托加工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存货的核算595
一、委托加工材料存货的核算595
二、包装物的核算596
三、低值易耗品存货的核算600
第六节 存货清查的核算602
一、存货盘盈的核算603
二、存货盘亏及毁损的核算603
第四章 对外投资的核算604
第一节 短期投资的核算605
一、短期投资概述605
二、短期投资的核算605
三、短期投资在报表上的列示607
第二节 长期投资的核算607
一、长期投资概述607
二、长期投资的核算608
第五章 固定资产的核算613
第一节 固定资产概述614
一、固定资产及其特点614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615
三、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617
四、固定资产的价值构成618
第二节 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619
一、固定资产增加的凭证和手续619
二、固定资产增加的总分类核算620
三、固定资产的明细分类核算626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628
一、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628
二、计提折旧的范围629
三、计算折旧的方法630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634
第四节 固定资产修理与改良的核算635
一、固定资产的修理635
二、固定资产的改良636
第五节 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637
一、固定资产减少的凭证和手续637
二、固定资产清理核算步骤638
三、固定资产出售的核算639
四、固定资产报废和毁损的核算639
五、固定资产无偿调出的核算640
第六章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核算641
第一节 无形资产的核算641
一、无形资产概述641
二、无形资产的分类642
三、无形资产的计价644
四、无形资产的核算644
第二节 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核算646
一、递延资产的概念及其内容646
二、递延资产的核算647
三、其他资产的核算647
第七章 流动负债的核算648
第一节 流动负债概述648
一、流动负债的含义及基本特征648
二、流动负债的分类649
第二节 应付金额肯定的流动负债649
一、短期借款650
二、应付帐款651
三、应付票据652
四、预收帐款654
五、其他应付款655
第三节 应付金额视经营情况而定的流动负债655
一、应交税金655
二、应付工资660
三、应付福利费662
四、应付利润663
五、其他应交款663
第四节 或有负债的核算663
第八章 长期负债的核算664
第一节 长期负债概述664
一、长期负债的性质和特点664
二、长期负债的分类和计价665
第二节 长期借款的核算666
一、长期借款概述666
二、长期借款的核算667
第三节 应付债券的核算671
一、应付债券的性质与分类671
二、债券的发行价格672
三、应付债券的核算673
第四节 长期应付款的核算679
一、长期应付款概述679
二、长期应付款的核算679
第九章 损益及利润分配的核算681
第一节 营业收入的核算681
一、营业收入涵义681
二、营业收入的确认682
三、营业收入的核算683
第二节 成本和费用的核算687
一、费用与成本的概念687
二、费用确认原则688
三、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689
四、产品销售成本的核算690
五、其他业务支出的核算690
六、期间费用的核算691
第三节 利润的形成及分配的核算694
一、利润概述694
二、所得税的核算696
三、利润的核算700
四、利润分配的核算701
第十章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703
第一节 概述703
第二节 投入资本的核算704
一、接受货币投资705
二、接受实物投资705
三、接受无形资产投资705
第三节 资本公积的核算706
一、资本溢价或股票溢价706
二、法定资产重估增值708
三、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708
第四节 留存收益的核算709
一、留存收益的分类709
二、留存收益的核算710
第七篇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715
第一章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715
第一节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概述715
一、商品流通的意义715
二、商品流通企业716
三、商品流通企业会计717
四、商品购销范围及时间的确认719
五、商品购销价格及商品计量方法721
第二节 商品购进724
一、商品购进的一般业务手续和凭证传递程序724
二、商品购进业务核算的帐户设置726
三、进价记帐的商品购进业务728
四、售价记帐的商品购进业务734
五、商品购进的特殊业务736
第三节 商品销售740
一、商品销售的一般业务手续和凭证传递程序740
二、商品销售业务计量应设置的帐户742
三、国内商品销售的一般业务743
四、出口商品销售的一般业务748
五、商品销售的特殊业务749
六、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与结转752
第四节 商品储存754
一、库存商品明细计量755
二、库存商品调价、削价处理755
三、库存商品清查和溢余短缺757
四、商品加工759
第五节 商品流通企业的成本费用760
一、成本费用的范围760
二、费用的内容761
三、费用的计量764
第八篇 股份制企业会计769
第一章 股东权益769
第一节 股东权益的概念和内容769
一、股东权益的概念769
二、股东权益的内容769
第二节 股份有限公司初始投入资本的核算771
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基本程序771
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发行的核算772
第三节 有限责任公司初始投入资本的核算777
一、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基本程序777
二、初始投入资本的核算777
三、投入资本的折合779
第四节 改组公司的股本780
一、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781
二、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782
三、上市公司785
第五节 增加资本的核算785
一、股份有限公司增加资本的核算785
二、有限责任公司新增资本的核算787
第六节 减少资本的核算788
一、公司减少资本的程序788
二、股份有限公司减少资本的核算788
三、有限责任公司减少资本的核算789
第七节 股利及其分配的会计处理790
一、股利分配的条件790
二、现金股利790
三、股票股利792
四、其他股利分配形式794
第二章 股份公司组建中的财务会计问题与信息披露795
第一节 股份公司组建中的会计与审计事项796
一、财务盈亏审计及重大会计调整796
二、资产评估及股权界定797
三、对公司未来盈利预测的鉴证798
四、对股东投入资本的验证798
第二节 股份公司组建中的资产评估798
一、评估程序798
二、评估方法800
三、资产评估中的几个关键点801
四、财务盈亏审计与资产评估的关系802
第三节 股份公司组建中与中介机构的关系803
一、各中介机构的职责与资格803
二、中介机构的选择803
三、与中介机构配合工作的公司内部班子804
第四节 股份公司的信息披露805
一、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区别805
二、披露信息的内容及责任者制约805
三、股份公司组建中的信息披露805
四、股份公司运行中的信息披露806
五、公司内部的信息事务管理808
第三章 公司的合并、分立和清算809
第一节 公司合并与分立809
一、公司的合并809
二、公司的分立815
第二节 公司的解散和清算817
一、公司解散的原因和解散清算的程序817
二、解散清算的会计处理818
第三节 公司破产清算822
一、公司破产概述822
二、公司重整会计824
三、破产清算会计825
第九篇 预算会计833
第一章 预算会计概述833
第一节 预算会计的意义833
一、预算会计的产生发展过程833
二、预算会计的概念834
三、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835
四、预算会计的特点及任务836
第二节 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838
一、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838
二、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839
三、预算会计的分级839
第三节 预算会计工作的组织840
一、预算会计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841
二、预算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841
三、记帐方法842
第二章 行政单位会计843
第一节 行政单位会计任务843
一、行政单位会计及其特点843
二、行政单位会计的任务844
第二节 资产的核算844
一、货币资金的核算845
二、有价证券的核算850
三、应收帐款853
四、材料858
五、固定资产867
第三节 负债的核算873
一、应缴预算收入874
二、暂存款与代管资金875
三、借入款876
第四节 净资产的核算877
一、固定资产基金878
二、专用基金880
三、普通基金881
第五节 收入、支出与结余的核算882
一、收入882
二、支出885
三、结余892
第三章 事业单位会计893
第一节 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理论893
一、事业单位会计的意义和任务893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896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898
四、事业单位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901
五、事业单位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904
第二节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方法906
一、会计科目与帐户906
二、借贷记帐法910
三、会计凭证、帐簿和帐务处理程序916
第三节 资产的核算927
一、资产的特征、分类与管理927
二、流动资产的核算929
三、对外投资的核算955
四、固定资产的核算959
五、无形资产的核算967
第四节 负债的核算972
一、负债的特征、分类与管理972
二、借入款项的核算973
三、应付票据的核算974
四、应付和预收帐款的核算975
五、其他应付款的核算978
六、应缴款项的核算979
第五节 净资产的核算985
一、净资产的特征、分类与管理985
二、事业基金的核算986
三、固定基金的核算988
四、专用基金的核算989
五、结余的核算994
六、结余分配的核算996
第六节 收入的核算998
一、收入的特征、分类与管理998
二、拨入款项的核算1001
三、事业收入的核算1004
四、经营收入的核算1008
五、附属单位缴款的核算1010
六、其他收入的核算1011
第七节 支出的核算1013
一、支出的特征、分类与管理1013
二、拨出资金和上缴资金的核算1015
三、事业支出的核算1017
四、经营支出的核算1021
五、内部成本的核算1022
六、专款支出的核算1042
七、销售税金的核算1043
第八节 年终清理结算和结帐1046
一、年终清理结算1046
二、年终结帐1047
第九节 会计报表的编制1053
一、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与编制要求1053
二、会计报表的编制1055
三、会计报表指标勾稽关系和财务情况说明书1059
第十节 会计报表的分析1061
一、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1061
二、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