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防灾学概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市防灾学概要
  • 苏幼坡,马丹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20676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49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158页
  • 主题词:城市-灾害防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防灾学概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理论基础1

1.1防灾学与城市防灾学1

1.1.1防灾学1

1.1.2综合防灾学2

1.1.3建筑防灾学4

1.1.4城市防灾学4

1.2地震工程学专家对城市防灾认识上的转变5

1.3我国城市防灾学的研究成果分析7

1.3.1著作7

1.3.2学术论文9

1.4若干理性认识13

1.4.1复合灾害论13

1.4.2紧急救援“三救”论14

1.4.3紧急救援要素系统论15

1.4.4地震灾害管理程序化论16

1.4.5地震烈度分布同心圆论17

1.4.6救灾资源合理配置论20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灾害21

2.1城市的特征与类别21

2.1.1城市21

2.1.2城市的主要特征21

2.1.3城市的主要类型22

2.2城市灾害及其特征24

2.2.1灾害24

2.2.2防灾、减灾与救灾25

2.2.3城市灾害的形成26

2.2.4城市灾害的类型26

2.3城市灾害的特征28

2.3.1突发性与可预知性28

2.3.2惨重性29

2.3.3城市灾害的延续性30

2.3.4城市灾害情报的准确性与速发性33

第三章 城市承灾脆弱性35

3.1城市承灾脆弱性35

3.2我国城市的承灾脆弱性36

3.3承灾脆弱性的示例分析37

3.4城市承灾脆弱性的评价39

3.4.1评价内容39

3.4.2评价目标44

第四章 灾害情报47

4.1情报与灾害情报47

4.1.1情报47

4.1.2灾害情报47

4.1.3自然灾害情报及其内容概要48

4.2灾害情报的主要特征49

4.2.1灾害情报的灾害特征49

4.2.2灾害情报速发性——以地震灾害情报为例50

4.2.3灾害情报传递途径的易损性51

4.2.4灾害情报的动态性与静态性53

4.2.5灾后情报向灾前情报转化特征54

4.3灾害情报的综合防灾功能54

4.3.1灾害情报功能的综合分析54

4.3.2灾后情报转移为灾前情报的防灾效果55

4.3.3灾害情报是合理配置救灾资源的情报保障57

4.3.4历史灾害情报的功能58

4.4灾害情报系统及其示例59

4.4.1地理信息系统(GIS)59

4.4.2“云防灾软件”系统60

4.4.3地震预警情报系统61

4.4.4灾害情报—灾情—决策情报系统模型62

4.4.5实时地震防灾系统63

4.4.6海啸预警系统64

4.4.7广域急救灾害医学情报系统64

第五章 防灾城市65

5.1防灾城市65

5.2建设防灾城市的基本方针65

5.2.1设定风险高的灾害及其地域分布,并优先、重点采取防灾对策65

5.2.2“三救”一体化68

5.2.3减少人员伤亡69

5.2.4逐步提高城市的防灾性能70

5.2.5灾后城市能够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和防疫条件70

5.2.6自力更生,重建家园71

5.3防灾城市规划内容概要71

5.3.1城市综合防灾的阶段性71

5.3.2设定的灾害种类73

5.3.3防灾城市规划的规划期79

5.3.4防灾城市规划的基本框架80

5.3.5防灾城市规划示例82

第六章 急救灾害医学84

6.1基本概念84

6.2急救灾害医学的重要特征86

6.2.1短时间、集中性地突现大量伤员86

6.2.2重灾区的医学资源遭受严重破坏86

6.2.3城市医学资源的供需平衡破坏87

6.2.4伤情繁杂、医治难度大88

6.2.5医治时间紧迫88

6.3急救灾害医学的实证分析——以唐山地震为例89

6.3.1向灾区紧急派遣医务人员(医疗队),调拨医疗设备和药品89

6.3.2转运重伤员到外地治疗91

6.3.3其他灾害93

6.4灾害弱者与急救灾害医学95

6.5我国急救灾害医学的几点思考96

6.5.1急救灾害医学的急救功能及其充分发挥路向96

6.5.2正视我国急救灾害医学的发展与现状97

6.6急救灾害医学是重大地震灾害救援要素系统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101

第七章 环境灾害与防灾104

7.1环境104

7.2城市环境污染与环境灾害104

7.2.1城市环境污染105

7.2.2城市环境污染的突发性与积累性105

7.2.3环境污染与环境灾害发生与治理模型107

7.3灾害垃圾与垃圾灾害108

7.3.1灾害垃圾的分类108

7.3.2清除灾害垃圾与预防垃圾灾害的基本原则109

7.3.3垃圾灾害的综合防灾109

7.3.4灾害垃圾处理示例110

7.4环境保护——预防环境灾害111

7.4.1环境保护的类别111

7.4.2环境保护及其体制111

7.4.3环境保护的目标与措施112

7.5环境防灾学115

第八章“老龄化社会型灾害”与老年人的紧急救援116

8.1老龄化社会与“老龄化社会型灾害”116

8.1.1老龄化社会116

8.1.2“老龄化社会型灾害”116

8.2老年人的自救能力、互救能力与紧急救援需求117

8.2.1自理能力117

8.2.2自救能力与互救能力117

8.2.3老年人的紧急救援需求118

8.3老年人紧急救援措施118

8.3.1配置必需的医务人员、看护人员118

8.3.2为老年人储备紧急救援物资119

8.3.3老年人的防灾教育119

8.3.4老年人服务机构的建设120

8.3.5就近避难120

8.4老年人地震灾害关联死及其对策120

8.4.1地震灾害引发的环境骤变120

8.4.2地震灾害关联死者主要是老年人121

8.4.3地震灾害关联死及其具体原因分析121

8.4.4减少老年人关联死的主要措施123

第九章 灾害文化124

9.1灾害文化124

9.1.1定义124

9.1.2灾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25

9.1.3灾害文化的分类129

9.2地震文化的意义与内涵130

9.3灾害文化的重要功能132

9.4地震文化的消亡与永存141

参考文献1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