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俞立平,钟昌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7352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45页
- 主题词:高技术产业-协调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言1
1.1 研究背景1
1.1.1 高技术产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1
1.1.2 创新驱动发展与协同创新成为国家战略4
1.1.3 协同创新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6
1.1.4 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投入比重呈下降趋势7
1.2 研究意义7
1.3 研究内容8
1.4 技术路线10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1
1.5.1 研究方法11
1.5.2 各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15
1.5.3 数据来源16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16
1.6.1 研究的重点16
1.6.2 研究的难点17
1.6.3 创新之处17
第2章 文献综述18
2.1 自主创新18
2.1.1 技术创新理论18
2.1.2 自主创新的概念21
2.1.3 自主创新的重要性22
2.1.4 自主创新的主体23
2.1.5 FDI与自主创新的关系24
2.2 协同创新28
2.2.1 协同与协同论28
2.2.2 协同创新的概念29
2.2.3 协同创新的动机30
2.2.4 创新中的协同关系与模式31
2.2.5 协同创新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37
2.3 产学研合作38
2.3.1 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39
2.3.2 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41
2.3.3 产学研合作的绩效研究43
2.3.4 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45
2.3.5 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47
2.4 文献述评48
第3章 协同创新的国际经验借鉴50
3.1 国家创新战略的演变50
3.1.1 韩国经济腾飞期的国家科技立国战略50
3.1.2 日本创新战略的提升历程56
3.2 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59
3.2.1 美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59
3.2.2 德国佛朗霍夫联合体模式62
3.3 政府主导的军事协同创新63
3.3.1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协同创新63
3.3.2 曼哈顿计划——当代著名的协同创新计划66
3.4 政府牵头的共性技术协同创新69
3.4.1 日本政府主导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协同创新69
3.4.2 日本钢铁行业共性技术二次研发的协同创新72
3.4.3 韩国CDMA的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73
3.5 企业协同创新75
3.5.1 美国F-35第五代战斗机协同创新75
3.5.2 美国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公司(MCT)协同创新79
第4章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协调机制84
4.1 自主创新与自主研发84
4.1.1 创新的层次84
4.1.2 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创新路径85
4.1.3 创新要素之间关系85
4.2 协同创新87
4.2.1 协同创新的界定87
4.2.2 协同创新的意义88
4.2.3 协同创新的主体89
4.2.4 协同创新的驱动机制91
4.2.5 协同创新的类型92
4.2.6 协同创新平台93
4.3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协调94
4.3.1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的意义94
4.3.2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的内涵95
4.3.3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的影响因素97
第5章 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统计分析99
5.1 自主研发经费分析99
5.1.1 各地区自主研发经费支出分析99
5.1.2 各行业自主研究经费支出分析104
5.1.3 大中型企业自主研发经费支出分析106
5.1.4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三资企业自主研究发经费支出分析108
5.1.5 自主研究发经费地区差异测度分析109
5.2 协同创新经费分析111
5.2.1 各地区协同创新经费支出分析111
5.2.2 各行业协同创新经费支出分析114
5.2.3 大中企业协同创新经费支出分析116
5.2.4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三资企业协同创新经费支出分析117
5.2.5 协同创新经费地区差异测度分析119
5.3 协同创新强度分析120
5.3.1 各地区协同创新强度分析120
5.3.2 各行业协同创新强度分析124
5.3.3 大中型企业协同创新强度分析125
5.3.4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三资企业协同创新强度分析126
5.4 结论126
5.4.1 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以自主研发为主,协同创新处于起步阶段126
5.4.2 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投入、协同创新投入的地区和行业差异明显127
5.4.3 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协同创新强度要高于东部地区127
5.4.4 医药制造业协同创新强度在所有高技术产业中最高127
5.4.5 大型企业的协同创新强度往往不如中型企业128
5.4.6 三资企业自主研发和协同创新活动均要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活跃128
第6章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贡献比较129
6.1 研究框架与数据129
6.1.1 研究框架129
6.1.2 基本模型130
6.1.3 研究数据132
6.1.4 数据平稳性检验与协整134
6.2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弹性比较135
6.2.1 面板数据模型135
6.2.2 面板工具变量模型138
6.2.3 动态面板模型140
6.2.4 面板联立方程模型141
6.2.5 空间面板模型144
6.3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弹性系数的元分析148
6.3.1 元分析简介148
6.3.2 回归系数的元分析149
6.3.3 R2和p值的元分析152
6.3.4 偏倚检验153
6.3.5 元分析结果157
6.4 要素弹性的深度分析157
6.4.1 面板变量系数模型估计158
6.4.2 面板门槛回归160
6.4.3 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165
第7章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互动关系分析169
7.1 研究框架169
7.2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之间的协调度研究170
7.2.1 两维协调度计算模型170
7.2.2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度分析172
7.3 科技投入产出变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176
7.3.1 格兰杰因果检验简介176
7.3.2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177
7.4 基于PVAR的科技投入产出互动关系研究178
7.4.1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178
7.4.2 面板PVAR模型的估计179
第8章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效率研究185
8.1 研究框架与数据选取185
8.1.1 研究框架185
8.1.2 变量与数据186
8.2 效率研究方法186
8.2.1 DEA方法简介186
8.2.2 可变规模报酬模型190
8.2.3 基于非径向的超效率模型192
8.2.4 Malmquist指数193
8.3 效率分析结果194
8.3.1 DEA效率的Malmquist指数分析194
8.3.2 面板混合数据的DEA效率分析198
8.4 效率决定因素的灵敏度分析210
第9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213
9.1 研究结论213
9.1.1 自主研发投入绩效最高,效果良好213
9.1.2 协同创新投入绩效总体不高213
9.1.3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总体良好214
9.1.4 自主研发投入较高与较低地区,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不好214
9.1.5 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互动效应显著,形成正向反馈214
9.1.6 自主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的门槛效应明显215
9.1.7 自主研发投入较高地区,其弹性系数反而不高215
9.1.8 知识与技术溢出对创新的空间效应显著215
9.1.9 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最重要因素216
9.1.10 规模效率相对较低凸显高技术产业科技管理水平不高216
9.1.11 纯技术效率水平与发展态势总体良好216
9.1.12 投入要素利用率逐年上升呈良性发展216
9.2 政策建议217
9.2.1 逐步理顺体制机制,推进企业为主的协同创新217
9.2.2 加强跨学科与新兴学科研究,夯实协同创新基础217
9.2.3 努力提高协同创新绩效,加大协同创新投入比例217
9.2.4 要注重提高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效率218
9.2.5 不同水平高技术企业应该选择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218
9.2.6 优化地区布局,缩小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差距219
9.2.7 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提高高技术产业科技管理水平219
参考文献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