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调适、规划与重建 抗战时期的中国教育近代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调适、规划与重建 抗战时期的中国教育近代化
  • 常云平,罗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2458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教育史-研究-中国-1931-1945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调适、规划与重建 抗战时期的中国教育近代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战时教育的时局背景4

第一节 抗战的全面爆发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4

第二节 战时中国教育文化的中枢——教育部在陪都重庆8

一、教育部迁往重庆9

二、教育部在青木关的概况11

第二章 抗日战争与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改革13

第一节 战时教育方针的调整13

一、战时教育思潮的形成及“战时教育”与“平时教育”的争论13

二、国民政府的战时教育方针17

第二节 抗日战争与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与变迁20

一、战区学生指导处的设立20

二、战区流亡师生的救济24

三、战区学生贷金制与免费制的推行29

四、教育讨论会之召集33

第三节 战时教育管理体制调整47

一、战区教师服务团的设置47

二、学区制的创设51

三、各级学校教科书的统一编印55

第三章 抗日战争与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57

第一节 大专院校内迁与高等教育的新布局57

一、流亡与迁徙——高等教育的内迁58

二、新规划与新布局64

三、高等院校创办或新设71

四、调适与提高——战时高等教育的整体进步79

第二节 抗日战争与改革高等教育的措施83

一、大学先修班制度的创设83

二、高校联合招生的推行86

三、战时征调与战时服务91

四、提高教员待遇的努力95

五、院系的调整和课程设置的统一96

第三节 战时高等教育的学术研究101

一、研究院所的扩充与招生规模的扩大102

二、奖励著作发明118

第四节 抗日战争与留学生教育119

一、留学教育政策——从“管制留学”到“突破限制”的转变120

二、留学国别及其概况125

三、教授境外的交流与互访129

四、文化设施的交流131

第四章 抗日战争与师范教育的近代化133

第一节 抗日战争与高等师范教育的变革与发展133

一、国立师范学院的设置133

二、分区辅导辖区中等教育136

三、师范学院的教学与管理138

四、高等师范教育的成就与不足141

第二节 抗日战争与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143

一、完善中等师范教育的努力143

二、国立师范学校的设置147

三、课程设置的完善149

四、在职中等师资的培训150

五、中等师范教育的成就与不足151

第五章 抗日战争与职业教育的推广155

第一节 抗战以来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措施155

一、厘定职业课程标准155

二、推进西部省市的职业教育156

三、国立职业学校的设置158

四、职业补习教育的大力推行159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161

第六章 抗日战争与中学教育的近代化167

第一节 抗日战争与中学教育变革167

一、国立中学的设立168

二、公私立中学西迁或新建173

第二节 抗战时期中学教育的发展概况181

一、全面抗战时期的中学教育制度182

二、战时的中学教学184

第三节 抗日战争与中学教育的新发展187

一、推进了西部地区中学教育的发展191

二、带动了各级各类教育的整体进步192

第七章 抗日战争与初等教育的近代化195

第一节 义务教育为中心的国民教育195

一、实施国民教育前的义务教育195

二、国民教育制度的成立197

三、国民教育制度的特点198

四、国民教育办理成绩199

第二节 救济与教化——战时难童教育203

一、国民政府对儿童保育事业的努力203

二、社会各界的难童救济205

三、难童教养的实施217

第八章 抗日战争与边疆教育的近代化226

第一节 推广边疆教育的方针政策及措施227

一、边疆教育方针及政策227

二、推行边疆教育的举措229

三、边疆考察热潮及边疆研究的兴起233

第二节 边疆教育办理情况235

一、各级国立学校的设立236

二、边疆各省边疆教育办理情形243

第九章 抗日战争与社会教育的近代化250

第一节 抗日战争与民众教育的广泛施行250

一、各级民众教育馆的广泛设置250

二、社会教育扩大运动周253

三、普通科学教育的推进253

四、图书馆、博物馆的维持254

五、美术音乐与戏剧教育255

六、补习教育的恢复与发展255

第二节 电化教育的推行258

一、电化教育政策及施教机构259

二、电化教育器材设备260

三、电化教育人员训练262

第十章 抗战时期的教育学术团体走向近代化264

一、战时主要教育学术团体264

二、十二教育学术团体联合会的成立272

三、教育学术团体的特点274

第十一章 抗日根据地教育概况277

第一节 抗日根据地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方针277

第二节 根据地的各类教育概况281

一、卓有成效干部教育281

二、蓬勃兴起的儿童教育289

三、灵活多样的群众教育292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教育的特点295

第十二章 抗战时期的教育家298

第一节 战时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陈立夫298

第二节 主掌中央大学十年之久的校长罗家伦299

第三节 “南开先生”张伯苓301

第四节 “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302

第五节 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304

第六节 平民教育家陶行知305

第七节 “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晏阳初307

结语 抗日战争与教育事业的近代化309

后记3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