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气本与理本 张载与程颐易学本体论的建构及其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气本与理本 张载与程颐易学本体论的建构及其问题](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467172.jpg)
- 王绪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9638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周易》-研究-中国-宋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气本与理本 张载与程颐易学本体论的建构及其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儒家本体论建构的历史考察1
一 孔子晚而研易与不得其传2
二 汉代易学与王弼易学对孔子解易精神的偏离7
三 佛老的兴盛与挑战9
第二节 北宋儒学家对本体论的追问11
一 儒门淡泊与变古时代12
二 因经明道与明体达用15
第三节 宋初易学建构本体论的尝试17
一 庆历易学的兴起17
二 张载与程颐易学的尝试19
第二章 张载易学与气本体之建立21
第一节 “易立乎其中”与“性与天道”23
一 孔子与“性与天道”23
二 易乃性与天道26
三 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29
第二节 “天地絪缊”与“太虚即气”32
一 絪缊与虚气32
二 气之本体与气本体36
第三节 “保合太和”与“太和所谓道”40
一 易之太和40
二 太和所谓道43
三 太虚、太和与气46
第三章 张载易学与气本体之开展47
第一节 “太极生阴阳”与“一物两体”47
一 一与两47
二 神与化50
第二节 “两仪生四象”与“有气而有象”55
一 气与象55
二 象与形60
第三节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与“合虚与气有性之名”65
一“一物两体”与“三才之道”65
二 天性与人性68
三 性心与仁义70
第四章 张载易学与气本体之落实73
第一节 “感而遂通”与“气感而神通”73
一 气与感73
二 感与通77
第二节 “大心体物”与“立心设教”78
一 大心与体物79
二 立心与设教81
第三节 “精义入神”与“穷神知化”86
一 入神与存神86
二 穷神与知化90
三 穷神知化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95
第四节 “继善成性”与“变化气质”97
一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97
二 继善成性与变化气质100
第五章 程颐易学与理本体之建立107
第一节 “唯变所适”与“随时变易以从道”108
一 失意以传言109
二 由辞以得意112
三 性与天道可得而闻114
第二节 “弥纶天地之道”与“易周尽万物之理”117
一《易》之义,天地之道也118
二 天下只是一个理120
三 即事尽天理,便是易也123
第三节 “天下之理得”与“有理而后有象”126
一 假象以显义126
二 有理而有气128
第六章 程颐易学与理本体之开展132
第一节 “形而上下”与“理一分殊”132
一 道器之别132
二 理一分殊135
第二节 “知幽明之故”与“体用一源,显微无间”138
一 在理为幽,成象为明139
二 一真法界与事理无碍142
三 体用一源与理一分殊144
第三节 “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与“推乾之道,施于人事”146
一 天理与人事146
二 性与命150
三 礼与欲154
第七章 程颐易学与理本体之落实159
第一节 “感而遂通”与“心理合一”159
一 感而遂通159
二 心理合一162
第二节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与“敬以直内,义以方外”165
一 主一之谓敬165
二 敬则存天理169
三 敬非虚静171
第三节 “知至至之”与“进学在致知”174
一 致知在格物175
二 默识心通与诚意烛理178
第八章 气本论与理本论易学哲学的交融与分歧182
第一节 气本论易学与理本论易学的同与通182
一 气本与理本的“实有”性182
二 共同的价值指向与使命担当187
三 工夫路线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191
第二节 气本论与理本论易学哲学的分歧194
一 本体论侧重之不同194
二 本体论开展路向之不同199
三 修养工夫之不同202
第九章 张载与程颐易学哲学的历史意义208
第一节 因经明道,完成了理学本体论的建构208
第二节 开宗立派,引领了时代的理论潮流213
第三节 启发后学,形成了二源并流的局面216
第十章 张载与程颐易学哲学与孔子易学的传承问题221
第一节 性与天道:对孔子易学的传承问题221
一“性与天道”问题221
二“道统”问题227
三“天人合一”问题230
第二节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问题236
一“损益之道”问题236
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理解问题239
三 精义入神与穷神知化的理解问题244
第三节 气本与理本的建构及其问题250
一 易道生生与本体和中250
二 气本与理本的客观本体论向度254
参考文献259
后记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