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0462808.jpg)
- 宋冬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5075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124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转型经济-经济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概况1
1.1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界定及分类标准1
1.1.1资源枯竭的界定1
1.1.2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界定4
1.1.3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分类标准5
1.2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基本现状和问题7
1.2.1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基本现状8
1.2.2资源枯竭型地区存在的问题9
第二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概况15
2.1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的历史演进15
2.2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的基本现状17
2.2.1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现行政策17
2.2.2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实施的效果20
2.2.3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体系面临的挑战22
第三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相关研究的理论回顾25
3.1国外资源枯竭型地区相关研究的现状25
3.1.1资源枯竭型地区理论奠基阶段(20世纪30—70年代)25
3.1.2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30
3.2国内资源枯竭型地区相关研究概述37
3.2.1生产力布局与工业综合发展研究阶段(1949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38
3.2.2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39
第四章 综合承载力理论分析框架45
4.1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核心——综合承载力46
4.1.1资源枯竭型地区研究范式的演化46
4.1.2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新范式47
4.2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综合承载力存在的问题49
4.2.1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的经济创造力不足49
4.2.2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社会支撑力脆弱50
4.2.3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环境承载力薄弱52
4.3提升综合承载力,促进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53
第五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的经济创造力55
5.1资源枯竭型地区的产业结构分析55
5.1.1资源枯竭型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特征56
5.1.2资源枯竭型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67
5.1.3资源枯竭型地区产业结构效应和产业竞争力分析74
5.1.4资源枯竭型地区产业关联度分析92
5.2资源枯竭型地区要素投入与产出效率96
5.2.1资源枯竭型地区的人力资本投入97
5.2.2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物质资本投入106
5.2.3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生产率分析109
5.3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的经济制度环境119
5.3.1模型和指标的设计119
5.3.2制度因素对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128
5.3.3制度因素对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分组检验130
5.3.4基本结论132
5.4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的经济创造力综合评价133
5.4.1AHP分析法简介134
5.4.2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经济创造力的指标体系构建136
5.4.3基于AHP分析法的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的经济创造力评价146
第六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社会支撑力151
6.1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就业创业能力152
6.1.1资源枯竭型地区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153
6.1.2解决资源枯竭型地区就业问题的对策156
6.2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人才集聚能力158
6.2.1资源枯竭型地区人才聚集的现状158
6.2.2资源枯竭型地区人才聚集问题产生的原因161
6.2.3资源枯竭型地区人力聚集问题的对策163
6.3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社会保障能力164
6.3.1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保障问题的由来164
6.3.2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165
6.3.3完善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167
6.4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169
6.4.1历史背景与现状分析169
6.4.2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171
6.4.3提高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173
第七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环境承载力177
7.1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环境现状177
7.1.1以煤炭产业为例177
7.1.2以石油产业为例180
7.1.3以森林资源为例182
7.2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资源枯竭型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185
7.2.1生态足迹模型的理论背景与计算方法185
7.2.2资源枯竭型地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计算——以东北三省为例191
7.2.3资源枯竭型地区生态承载力分析202
7.3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环境修复补偿机制探索208
7.3.1环境修复补偿机制建立的成因209
7.3.2资源枯竭型地区环境修复补偿机制建立面临的困境213
7.3.3环境修复补偿机制214
7.3.4资源枯竭型地区环境修复补偿机制建立的调节217
第八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国内模式探析221
8.1阜新模式221
8.1.1阜新市概况222
8.1.2阜新市转型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223
8.2大庆模式231
8.2.1大庆市概况232
8.2.2大庆市转型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232
8.3伊春模式241
8.3.1伊春市概况241
8.3.2伊春市转型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242
8.4辽源模式250
8.4.1辽源市概况251
8.4.2辽源市转型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252
第九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国际比较与借鉴263
9.1德国鲁尔地区263
9.1.1鲁尔的兴起与衰落263
9.1.2鲁尔的经济转型265
9.2日本九州工业区269
9.2.1九州工业区的兴起与衰落269
9.2.2九州工业区的经济转型270
9.3美国休斯顿地区274
9.3.1休斯顿的转型轨迹274
9.3.2休斯顿的社会发展278
9.3.3休斯顿的环境改善279
9.4苏联巴库地区280
9.4.1巴库的兴起与衰落280
9.4.2巴库的社会发展283
9.4.3巴库的环境改善284
第十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梳理与评价285
10.1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政策实施效果评价285
10.1.1资源开发补偿型政策和实施效果评价285
10.1.2衰退产业援助型政策和实施效果评价290
10.1.3接续产业培育、替代产业扶持政策和实施效果评价292
10.2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支撑力政策实施效果评价297
10.2.1资源枯竭型地区就业创业政策效果297
10.2.2资源枯竭型地区人才政策效果299
10.2.3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保障政策效果300
10.2.4资源枯竭型地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政策效果304
10.3资源枯竭型地区环境承载力政策实施效果评价306
10.3.1资源枯竭型地区生态资源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效果306
10.3.2资源枯竭型地区工业污染防治政策实施效果308
10.3.3资源枯竭型地区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效果310
第十一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313
11.1改革和完善自然资源价格体系313
11.1.1改革和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的基本思路313
11.1.2改革和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的具体机制315
11.2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18
11.2.1实施优化升级结构的产业政策318
11.2.2实施有差别化的市场结构政策319
11.2.3规模适度地引进外资321
11.3加强生态技术创新324
11.3.1传统工业的生态化改造324
11.3.2服务业的生态化改造327
11.3.3高新技术产业的生态化发展329
11.4培育和发展创业经济331
11.4.1改善创业环境331
11.4.2培育创业精神337
11.4.3构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机制339
11.5创建良好的转型环境343
11.5.1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对策343
11.5.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345
11.5.3加快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345
11.5.4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348
11.5.5构建衰退产业援助机制352
主要参考文献357
索引369
后记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