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前到青少年期特殊教育导论 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学前到青少年期特殊教育导论 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
  • WILLIAM L.HEWARD著;黄丽凤,苏祐萩,刘心箖,黄泽洋,薛明里,宣崇慧,林玉霞,贺夏梅,王碧霞,张茹茵,杨碧桃译 著
  • 出版社: 华腾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986665476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28页
  • 文件大小:140MB
  • 文件页数:5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学前到青少年期特殊教育导论 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特殊教育绪论1

第一章 特殊教育的目标和远景&黄丽凤1

职场经验谈2

第一节 谁是特殊的孩子?4

第二节 有多少特殊的孩子?5

第三节 为何我们标记和分类特殊孩子?6

一、特殊教育的标记和资格6

二、标记和分类可能的优点7

三、标记和分类可能带来的缺点7

四、标记和分类的替代方法8

第四节 为何律法的订定对特殊孩子的教育有其必要性?9

一、一个被排斥的过往9

二、隔离并不公平12

三、平等保护权12

第五节 身心障碍个人教育法案13

一、IDEA六个主要的原则13

二、IDEA的其他条款17

三、伴随IDEA而来的法律问题18

四、相关的立法22

五、不让任何孩子落后法案23

第六节 特殊教育是什么?25

一、特殊教育是一种介入25

二、特殊教育是一种教学28

三、特殊教育的特征32

第七节 现在和未来的问题32

一、拉近研究和实务之间的差距33

二、提升早期介入和预防方案的效用34

三、协助学生从学校过渡到成人生活34

四、改进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合作关系35

新手教师智库:一些必胜和渡过难关的基本建议35

第二章 特殊教育服务计画&苏祐萩37

职场经验谈38

第一节 特殊教育的实施程序39

一、转介前流程41

二、评估及特殊教育鉴定42

三、文化殊异族群学生43

四、计画45

五、安置45

六、进程监控、年度检视及再评估45

第二节 合作与团队46

一、合作46

二、团队46

三、协同教学48

第三节 个别化教育计画48

一、IEP团队48

二、IEP项目49

三、IEP功能与格式50

四、IEP的困境与解决之道51

第四节 最少限制环境56

一、连续性安置型态的选择56

二、决定最少限制环境59

第五节 融合教育60

一、合作学习促进融合教育61

二、全融合的争议61

第六节 特殊教育的未来方向65

新手教师智库:实现协同教学67

第三章 多元文化环境之亲师合作&刘心箖69

职场经验谈70

第一节 对家庭参与的支持71

一、亲职:倡导改变的需要71

二、教育者:寻找更大的效益72

三、立法人员:命令父母和家庭的参与73

第二节 了解带有障碍儿童的家庭73

一、一个带有身心障碍的儿童对家庭所造成的影响74

二、特殊儿童家长的许多角色75

三、改变需求当孩子长大时79

第三节 发展和维持家庭与专业的伙伴关系79

一、有效沟通的原则81

二、辨识和打破家长—老师间伙伴关系的界限85

第四节 与文化及语言多元的家庭工作88

一、了解和尊重文化的差异88

二、为家庭提供文化回应服务90

第五节 家庭与学校沟通方法91

一、家长与老师的会议91

二、书面沟通94

三、电话沟通97

第六节 家长参与的其他形式99

一、家长当家教99

二、亲职教育和支持团体100

三、家长对家长团体100

四、让家长成为研究伙伴102

五、家长的参与度104

新手教师智库:与家长和家庭合作106

第二部:特殊学生之教育需求107

第四章 智能障碍&黄丽凤109

职场经验谈110

第一节 智能障碍定义和分类系统112

一、IDEA对智能障碍的定义113

二、根据所需支持的AAIDD的智能障碍定义113

三、智能障碍定义的发展114

第二节 鉴定和评量116

一、评量智力功能116

二、评估适应行为118

第三节 智能障碍之特征119

一、认知能力119

二、适应行为121

三、正向的特质121

第四节 智能障碍之发生率123

第五节 智能障碍之成因和预防124

一、原因124

二、预防127

第六节 教育方法128

一、课程目标128

二、教学方法133

第七节 教育安置型态的选择140

一、接纳和成为一员142

新手教师智库:有条理的组织才是关键144

第五章 学习障碍&黄泽洋、薛明里145

职场经验谈146

第一节 学习障碍之定义148

一、联邦政府定义148

二、美国学习障碍全国联合委员会的定义149

三、联邦政府的操作型定义一智商与学习成就之间的落差149

四、反应介入模式:定义学习障碍的新典范150

第二节 学习障碍之特征154

一、阅读问题156

二、书写缺陷157

三、数学低成就159

四、社交技能缺陷159

五、注意力问题和过动160

六、行为问题160

七、自我效能低160

八、界定特征160

第三节 学习障碍之发生率160

第四节 学习障碍之成因162

一、脑部损伤或功能异常162

二、遗传162

三、生化的不平衡162

四、环境因素163

第五节 鉴定与评量163

一、智力和成就测验163

二、效标参照测验164

三、非正式阅读量表164

四、课程本位评量164

五、每日直接测量165

第六节 教育方法166

一、加强课程内容166

第七节 教育安置型态的选择176

一、普通班176

二、谘询教师177

三、资源班177

四、特教班177

五、所有的学习障碍学生都该在普通班接受教育吗?178

新手教师智库:如何带领学习障碍学生学习179

第六章 情绪或行为障碍&苏祐萩181

职场经验谈182

第一节 情绪或行为障碍之定义183

一、联邦政府对情绪困扰的定义184

二、CCBD提出的定义184

第二节 情绪或行为障碍之特征185

一、外显行为185

二、内隐性行为186

三、学业成就186

四、智力188

五、社会技巧和人际关系189

六、青少年犯罪189

第三节 情绪或行为障碍之发生率189

一、性别191

二、安置青少年机构的学生191

第四节 情绪或行为障碍之成因192

一、生理因素192

二、环境因素192

三、危险之途194

第五节 鉴定与评量195

一、筛选测验195

二、投射测验196

三、直接观察与评量196

四、功能性行为分析196

第六节 教育方法198

一、课程目标198

二、实证教学法200

三、增进稳固的师生关系207

四、聚焦替代变项207

第七节 教育安置型态的选择207

第八节 挑战、成就与倡导210

新手教师智库:教导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学生212

第七章 自闭症&苏祐萩213

职场经验谈214

第一节 自闭症之定义215

一、对自闭症的定义216

二、DSM-IV对自闭症的定义216

第二节 自闭症之特征218

一、社会关系缺陷218

二、沟通和语言能力缺陷219

三、认知功能219

四、感官过度敏感220

五、坚持不变220

六、仪式化行为220

七、严重的行为问题220

八、优势能力221

第三节 自闭症的发生率221

第四节 自闭症的成因224

第五节 鉴定与评量225

一、筛选225

二、诊断226

第六节 教育方法227

一、早期密集行为介入的重要性227

二、应用行为分析229

三、视觉辅助:帮助自闭症儿童适应社会情境并增加独立性232

第七节 教育安置型态的选择236

一、普通班级236

二、资源教室和特殊班237

第八节 审慎分辨自闭症介入法237

一、协助式沟通238

二、肠激素治疗238

三、流行何以风行?239

新手教师智库:如何教导自闭症学生242

第八章 沟通障碍&宣崇慧243

职场经验谈244

第一节 沟通障碍之定义246

一、沟通246

二、语言247

三、说话248

四、说话及语言的发展249

五、沟通障碍的定义251

六、沟通的差异并不是障碍253

第二节 语言障碍的特征253

一、说话声音的错误253

二、语畅障碍254

三、声音障碍255

四、语言受损256

第三节 沟通障碍之发生率256

第四节 沟通障碍之成因257

一、说话损伤的原因257

二、语言损伤的原因257

第五节 鉴定与评量258

一、筛选及教师观察258

二、评估内容258

第六节 教育方法261

一、对说话声音错误的处遇261

二、语畅异常的处遇263

三、声音障碍的处遇265

四、语言障碍的处遇265

五、扩大性及替代性沟通267

第七节 教育安置型态的选择270

一、监控271

二、抽离271

三、合作性谘询271

四、班级本位271

五、隔离的班级272

六、社区本位272

七、统整272

新手教师智库:支持语言障碍学生273

第九章 听觉障碍&林玉霞275

第一节 听觉障碍之定义276

一、听觉历程277

二、声音的特性278

第二节 听觉障碍之特征278

一、英文读写能力279

二、说话279

三、学业成就279

四、社交功能280

第三节 听觉障碍之发生率280

第四节 听损之类型与成因282

一、听损类型与发生年龄282

二、先天型听损的成因282

三、后天型听损的成因283

第五节 鉴定与评量284

一、婴幼儿的评量284

二、纯音听力检查284

三、语音听力检查288

四、替代性听力评量技术288

五、听力损失程度288

第六节 科技与支持288

一、声音扩大系统288

二、替代声音的支持系统291

第七节 教育方法294

一、口语法294

二、综合沟通法298

三、美国手语和双语双文化法298

四、该接受哪一种教学法?301

第八节 教育安置型态的选择304

一、高中后教育305

新手教师智库:善用学校及社区资源306

第十章 视觉障碍&贺夏梅307

职场经验谈308

第一节 视觉障碍的定义310

一、盲的法定定义310

二、视觉障碍的教育定义311

三、发病年龄312

第二节 视觉障碍的特征313

一、认知与语言313

二、动作发展与行动314

三、社会适应与互动314

第三节 视觉障碍的发生率315

第四节 视觉障碍的类型与成因316

一、眼睛如何看316

二、视觉障碍成因316

第五节 教育方法318

一、盲生的特殊调整318

二、低视生的特别调整325

三、延伸核心课程329

第六节 教育安置型态的选择334

一、融合班级与巡回辅导教师模式334

二、特殊教育学校339

三、邻近学校能否提供视觉障碍教育专业服务?339

四、向歧视及自我决策抗争340

新手教师智库:支援普通班级视觉障碍学生343

第十一章 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与注意力缺陷过动症&王碧霞345

职场经验谈346

第一节 肢体障碍和身体病弱之定义347

第二节 肢体障碍和身体病弱之发生率348

第三节 肢体障碍和身体病弱之种类和成因349

一、脑性麻痹349

二、脊柱裂351

三、肌肉萎缩症352

四、脊椎损伤353

五、癫痫353

六、糖尿病355

七、气喘355

八、纤维性囊肿356

九、人类免疫缺乏病毒及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357

第四节 注意力缺陷/过动症357

一、定义和诊断358

二、发生率360

三、学业成就和其他并发障碍360

四、特殊教育资格360

五、成因360

六、处置361

第五节 肢体障碍和身体病弱之特征364

一、肢体障碍和身体病弱冲击教育表现之影响变数364

第六节 教育方法368

一、团队及相关服务368

二、环境改变371

三、辅助性科技371

四、动物协助372

五、特殊健康照护例行工作372

六、独立和自尊375

第七节 教育安置型态的选择376

一、教室中的相关服务377

二、融合的态度378

新手教师智库:让肢体障碍和身体病弱学生更成功379

第十二章 低发生率障碍:重度/多重障碍、失明失聪、脑部创伤&张茹茵381

职场经验谈382

第一节 重度、极重度与多重障碍之定义384

一、重度障碍384

二、极重度障碍385

三、多重障碍386

四、聋盲386

第二节 重度与多重障碍学生特征388

第三节 重度与多重障碍之发生率390

第四节 重度与多重障碍之成因390

第五节 脑部创伤391

一、定义391

二、脑部创伤之发生率391

三、脑部创伤之类型与成因392

四、脑部创伤的影响与其教育意涵393

第六节 教育方法395

一、课程:该教导什么样的课程?395

二、教学方法:应如何教导重度与多重障碍学生?400

三、重度障碍学生应在何处进行教学?412

四、教导重度与多重障碍学生之挑战及报酬418

新手教师智库:对重度障碍学生之教学提示420

第十三章 资赋优异与特殊才能&林玉霞421

第一节 资赋优异与特殊才能之定义422

一、联邦定义423

二、其他定义423

第二节 资赋优异与特殊才能之特征426

一、资赋优异与特殊才能学生的个别差异426

二、创造力427

第三节 资赋优异与特殊才能之发生率428

第四节 鉴定与评量430

一、多元文化评量与鉴定432

二、资优女性434

三、资优男性434

四、身心障碍学生434

第五节 教育方法435

一、课程目标435

二、区别性课程:加速与充实436

三、普通教育班级的区别性课程440

四、课堂以外的区别性课程443

五、教学模式444

六、谘商与辅导需求445

第六节 教育安置型态的选择与能力分组445

一、特殊学校445

二、自足式的资优班446

三、资源班或抽离方案446

四、普通教育班级446

五、能力分组447

六、倡导448

新手教师智库:教导资优生449

第三部:不同人生阶段之特殊教育451

第十四章 幼儿特殊教育&刘心箖、黄泽洋453

职场经验谈454

第一节 早期疗育的重要性457

一、早期疗育的定义457

二、检验早期介入的效率458

第二节 身心障碍教育法案和早期介入/幼儿特殊教育461

一、婴儿和学步儿的早期介入462

二、针对学前儿童的特殊教育463

第三节 筛检、确认和评量467

一、筛检工具467

二、诊断工具469

三、课程规划和评量工具470

第四节 学前特殊教育的课程与教学470

一、课程与教育目标470

二、合宜发展的学习472

三、选取 IFSP与IEP的目标474

四、教学的调整与修改476

五、学前教育的活动课表478

六、支持性的物理环境478

第五节 早期疗育介入的服务方式479

一、医院为主的疗育模式481

二、家庭为主的疗育模式481

三、中心为主的疗育模式482

四、结合家庭与中心的疗育模式482

五、家庭是最重要的483

新手教师智库:幼儿特殊教育485

第十五章 转衔至成人期&杨碧桃487

职场经验谈488

第一节 先前的特教生成年后生活过得如何?490

一、完成高中学业490

二、就业490

三、高中/职后教育491

四、整体的适应与成就491

第二节 转衔服务及模式492

一、Will的学校—职场转衔「桥梁」模式492

二、Halpern的「社区适应」模式492

三、IDEA的转衔服务定义492

四、个别化的转衔计划493

五、转衔合作494

六、及早开始转衔活动与生涯教育496

第三节 就业498

一、竞争性就业498

二、支持性就业500

三、庇护性就业505

第四节 高中/职后教育507

第五节 居住选择508

一、团体家庭508

二、寄宿家庭509

三、公寓生活509

四、支持性生活510

五、机构511

第六节 娱乐及休闲512

第七节 转衔的最终目标:一个更好的生活513

一、生活的品质513

二、误导与片面的假设514

三、自我倡导及自我决定517

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517

新手教师智库:预备好学生从学校转衔到成人生活518

终场:发展你个人的特教观&杨碧桃519

参考文献521

索引5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