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5107621.jpg)
- 唐正芒主编 著
- 出版社: 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28411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900页
- 文件大小:954MB
- 文件页数:12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党史-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册479
第六章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479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任务479
一、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任务479
二、全国大陆的解放和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481
三、没收官僚资本与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484
四、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工作486
五、中共七届三中全会488
第二节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进行各项社会改革恢复国民经济490
一、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镇压反革命运动490
二、调整工商业和“三反”“五反”运动498
三、教育、科学、文化、思想领域的调整和改革505
四、整风和整党运动509
五、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511
第三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514
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514
二、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523
三、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全国代表会议525
四、外交战线的重大成就529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538
一、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38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43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和遗留问题546
第五节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中共八大的召开548
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548
二、《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550
三、中共八大召开 关于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论断552
四、“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554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559
第一节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55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时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559
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的新思想新方针561
三、全党的整风运动563
四、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的严重失误566
五、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与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改变567
第二节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569
一、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569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72
三、党对已经觉察到的“左”倾错误的纠正584
四、庐山会议与错误的反右倾斗争 继续“大跃进”的严重错误590
五、“反右倾”运动 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594
第三节 党为战胜严重困难而努力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598
一、八字方针的提出和中共八届九中全会的召开598
二、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以农业为中心的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600
三、七千人大会的召开608
四、国民经济大刀阔斧的调整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进一步探索611
第四节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616
一、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616
二、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617
三、新的国际形势下的外交斗争与三线建设619
四、工业学大庆 农业学大寨 全国学人民解放军627
第五节 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左”倾错误633
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关于阶级斗争理论的失误633
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635
三、意识形态领域的“左”倾错误639
四、十年探索中的成就和经验教训642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648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全国大动乱648
一、“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和准备648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657
三、红卫兵运动的兴起662
第二节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665
一、上海“一月风暴”665
二、“二月抗争”666
三、“打倒一切”668
四、“全面内战”671
五、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673
第三节 林彪集团的覆灭 各方面工作的转机677
一、全国的斗、批、改677
二、林彪集团的形成、发展和覆灭680
三、周恩来纠“左”的努力686
四、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690
第四节 一九七五年的全面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发动691
一、“批林批孔”运动691
二、江青集团“组阁”阴谋的失败694
三、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 各条战线的全面整顿697
四、“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发动704
第五节 江青集团的覆灭“文化大革命”的结束709
一、“四五”运动709
二、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加紧篡权713
三、江青集团的覆灭“文化大革命”的结束715
四、“文化大革命”的教训716
第九章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725
第一节 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725
一、全党全国对江青集团的揭发和批判725
二、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727
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730
四、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734
第二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738
一、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提出738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740
三、各方面工作的拨乱反正743
四、《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748
第三节 中共十二大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752
一、以农村包产到户为先导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开始752
二、新时期的统一战线757
三、中共十二大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758
四、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762
五、“一国两制”的构想 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768
第四节 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770
一、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770
二、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773
三、“六五”计划的完成和“七五”计划的制定775
四、中共十三大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778
五、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前进783
六、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788
七、打破西方国家的“制裁”和对外关系的调整790
第五节 中共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794
一、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制定794
二、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796
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797
四、中共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800
第十章 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806
第一节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806
一、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806
二、加强宏观调控 实现经济“软着陆”808
三、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809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810
五、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812
第二节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815
一、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 制定远景目标815
二、邓小平逝世 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816
三、中共十五大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817
第三节 走向新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821
一、政府机构改革821
二、“一国两制”的实现 香港、澳门的回归823
三、经受考验和挑战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经受风险考验中前进827
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831
五、制定“走出去”战略与中国加入WTO834
第四节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世纪之交的庄严承诺837
一、从反腐倡廉入手加强党的建设837
二、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838
三、开展“三讲”教育 坚持从严治党839
四、“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中共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840
五、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841
第五节 中共十六大 提高执政能力 实行科学发展843
一、中共十六大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843
二、全民抗击“非典”846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提出850
四、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853
五、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857
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862
第六节 中共十七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866
一、中央一号文件 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866
二、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870
三、60年后再相聚:国共首领会谈 两岸关系的新阶段874
四、中共十七大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876
五、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两型”社会879
第七节 继续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881
一、战胜南方冰雪灾害 抗震救灾的艰苦搏斗和重大胜利881
二、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决定》884
三、全党范围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886
四、恰当处置新疆事件 果断打击“三股势力”891
五、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世界金融危机严重考验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893
六、喜迎建国六十华诞 再创中共历史辉煌895
后记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