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变革的逻辑 中国经济转轨的实践认知与理论思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变革的逻辑 中国经济转轨的实践认知与理论思辨
  • 吕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09146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69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中国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变革的逻辑 中国经济转轨的实践认知与理论思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缘起3

第一节 自我学术历程的阶段性回顾与总结3

第二节 变革的逻辑:对中国经济转轨的一种整体性思考6

第三节 中国的经济转轨与经济转轨中的中国8

第二章 线索和架构11

第一节 转轨的原理与中国式转轨的逻辑11

第二节 经济转轨的政府驾驭与政策选择14

第三节 特殊转轨背景下的增长与转型难题求解16

第四节 转轨实践的再认知与再思辨19

第二篇 转轨的理论铺陈25

第三章 经济转轨的理论认知25

第一节 经济转轨思潮的嬗变25

第二节 转轨经济体的基本特征33

第三节 经济转轨的研究方法38

第四节 经济转轨过程观49

第四章 转轨的性质63

第一节 经济转轨的双重任务性63

第二节 经济转轨的非均衡性及双内涵、两阶段非均衡分析模型67

第三节 经济转轨的阶段性及划分标准78

第四节 经济转轨的二元性91

第五章 中国经济转轨的路径选择99

第一节 中国式转轨的客观特性和内在规律99

第二节 中国经济转轨的特殊路径选择108

第三节 中国经济转轨的演进线索与过程119

第六章 中国经济转轨的评判126

第一节 中国经济转轨的两种视角127

第二节 中国经济转轨特殊性的历史说明134

第三节 中国经济转轨的综合评判与自身改进145

第四节 转轨过程的最终费用结算分析与绩效评判151

第三篇 转轨的政府驾驭165

第七章 经济转轨中的政府驾驭与机制创新165

第一节 政府驾驭转轨进程的内在逻辑167

第二节 机制创新在政府驾驭下的实际构建178

第三节 基于政府驾驭与机制创新的公共政策实践202

第八章 经济转轨中的“市场—财政—政府”关系演化210

第一节 转轨经济研究的“市场—财政—政府”框架210

第二节 市场化进程中的政府主导与财政保障224

第九章 财政对转轨进程的体制保障与政策干预237

第一节 经济转轨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创新逻辑237

第二节 财政体制对转轨的承载与推进248

第三节 财政体制实现能力评价与优化267

第四节 财政政策对转轨的影响与作用281

第四篇 转轨背景下的增长与转型难题求解301

第十章 转轨背景下的增长与转型难题的衍生301

第一节 转轨路径与发展的“非平衡”性301

第二节 中国式分权与政府职能异化305

第十一章“非平衡”增长中公平与效率矛盾待解330

第一节 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均等化问题330

第二节 农村贫困问题344

第三节 公平增长与公共支出的政策安排354

第十二章 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民生难题与保障360

第一节 转轨进程中民生问题的出现360

第二节 政府如何改善民生378

第三节 政策实践与财政支出安排——以教育财政为例383

第五篇 中国经济转轨再认知与再思辨401

第十三章 对中国转轨经济的再认知401

第一节 经济转轨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目标一致401

第二节 转轨路径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407

第三节 转轨主体承担着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413

第四节 转轨实践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417

第十四章 中国式转轨:基于“史论结合”思维范式的重新解构424

第一节 可通约于史论结合的思维范式424

第二节 透视中国式转轨的共性和个性434

第三节 中国式转轨的调试与认知441

第四节 中国式转轨的真正含义444

第五节 中国式转轨改变了什么448

参考文献4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