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莱州文史要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莱州文史要览](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5099899.jpg)
- 孙家洲,杜金鹏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齐鲁书社
- ISBN:978753332803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文化史-莱州市;莱州市-地方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莱州文史要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境域变迁1
第一节 山与海——莱州市的地质地貌格局及其社会经济意义2
大泽山低山丘陵区3
黄掖平原区5
胶莱河平原区6
莱州湾8
第二节 水与城——莱州市早期文明与城市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9
考古文化地理格局中的莱州考古学文化9
莱州市的考古学文化序列10
早期文明发展的地理背景11
城市起源和城址转移的地理背景13
第三节 路与城——莱州城起源和发展的交通地理因素19
莱州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交通方式选择20
胶东半岛低山北麓的西南至东北向大道21
莱州城基于交通地理的区位优势22
莱州城的地理中心位置28
第四节 从夜邑到莱州市——莱州城市地位的嬗变30
战国夜邑:建城史的开端30
西汉东莱郡(掖县)城32
东汉东莱郡(掖县)城32
西晋东莱国(掖县)城33
十六国青州(东莱郡、掖县)城34
南北朝光州(东莱郡、掖县)城35
隋唐莱州(掖县)城36
宋元莱州(掖县)城39
明代莱州府(掖县)城地位的隆升40
清代莱州府(掖县)城地位的变化43
民国时期掖县的城镇状况45
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掖县47
新中国成立以来莱州市域城镇体系的调整50
现代交通环境下莱州的新崛起52
第二章 莱史撷英59
第一节 古史集萃59
先秦时期莱州文明的演进59
从过夏之争到莱地归齐63
秦始皇和汉武帝东巡驾临之地66
王弥举兵东莱与西晋的灭亡71
郑道昭与云峰刻石74
莱州与新罗统一朝鲜半岛78
东海神庙的历史及祭海活动81
莱州与金元时期的全真领袖85
元明时期的民众迁徙89
“铁打的莱州”94
第二节 今世菁华98
“闯关东”98
国民党掖县党组织活动概况10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玉皇顶起义104
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107
粉子山战役110
沙河截击战112
解放掖县城11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成就116
第三章 山川风物135
第一节 秀美的山川135
云峰山135
寒同山137
大基山139
马山142
崮山143
福禄山145
南阳河145
王河148
小沽河150
白沙河151
三山岛152
芙蓉岛153
虎头崖154
第二节 富饶的物产156
黄金156
石材157
莱州大粒盐159
“四大海鲜”161
莱州玉米良种与登海种业164
莱州月季167
第三节 多彩的民俗168
岁时节俗168
传统婚礼174
风味小吃177
传统民居179
民间信仰183
第四章 文物古迹189
第一节 重要文物189
汉代鎏金尺190
汉代盐印191
隋唐独木舟及船构件192
唐代船舵193
明代嘉靖皇帝书《程子视箴碑》194
清代《重修莱州府学之碑》195
清代翟云升《隶篇》木刻印版196
第二节 著名古迹196
云峰山摩崖刻石196
大基山摩崖刻石198
盖平山摩崖石造像199
神仙洞石窟造像200
蒜园子遗址201
路宿遗址202
黑羊山遗址203
当利故城遗址203
龙溪园遗址204
朱郎埠墓群206
四角埠古墓群207
毛纪墓、毛敏墓208
御前侍卫府209
马山漏斗庙210
刘子山旧宅211
第五章 教育艺术213
第一节教育213
官学213
书院214
莱州一中216
中华武校218
莱州籍院士220
卢鹤绂220
王文采220
王琳芳221
孙敬良222
秦蕴珊222
赵法箴223
谢立信224
张伟平224
吴式太极拳225
第二节 艺术227
书法绘画227
古牌坊236
莱州玉雕237
草艺品239
剪纸240
毛笔242
蓝关戏243
蹦蹦戏245
吕剧《姊妹易嫁》247
京剧《锁麟囊》248
第六章 对外交流251
第一节先秦至汉代与周边的商贸活动251
莱国时期发达的染织业251
春秋时期活跃的对外贸易252
汉代与朝鲜半岛的贸易往来254
第二节 东亚诸国与中国往来的重要通道256
北魏使者“从东莱浮海”去朝鲜半岛257
隋唐时期,东亚诸国“取新罗道,泊于莱州”259
明代,莱州“为高丽、日本往来要道”260
第三节 与东亚诸国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262
抗倭援朝的重要后方基地263
中国与日本、朝鲜半岛友好往来的重要驿站264
明代中国与朝鲜半岛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268
第四节 近现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276
“海禁大开,商务尤亟”276
近代留学热潮279
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传入280
改革开放以来中外交流的蓬勃发展282
第七章 人物传略287
第一节 古代历史人物287
虫达287
费直289
左伯289
徐岳290
杨震290
侯史光292
刘毅292
刘胤293
王无竞294
王景295
吕蒙正296
吕夷简297
辛次膺298
刘迎299
吕祖谦300
刘处玄301
宋德方302
任启303
毛纪304
赵燿306
赵焕307
董基307
刘重庆308
王应豸309
张忻309
赵士喆309
张端310
吕瀚310
徐殿飏311
第二节 近现代历史人物311
翟云升311
张士保312
林凤官312
吕海寰313
赵尔巽314
张恕琳315
张廷阁315
刘子山316
张宗昌318
林修竹319
宋雨亭321
曲松龄322
刘锡三323
邱丕振324
林宪祖325
陈孟元326
吴化文327
刘仁政328
乔明志329
郑耀南329
尹葆宇330
王鼎臣331
王式廓332
李经梧333
王磊334
卢鹤绂334
喜彩莲335
袁振336
马少波337
马杰338
张加洛338
张少虹339
江雪山340
毛世来340
李再雯341
张少华342
于一343
第八章 咏莱诗文345
第一节 诗歌345
登云峰山观海童345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346
谒海神祠347
观海348
登寒同山349
登道士谷349
莱州350
谒海庙351
虎头崖观奇石歌352
蠡勺亭观海353
龙溪354
禄山观海354
携林小嵋、宿吾三游竹林寺355
寒同仙洞355
大基名泉356
圣水丹霞356
杲村浪石356
海神画壁357
三山望潮357
燕阜观射357
幸台古字358
罗台怀古359
万里沙360
题郑文公碑361
云峰山刻石讨论会病不能与率题两绝将意362
游云峰山作363
题云峰刻石364
题云峰刻石365
第二节 散文366
孛术鲁园亭记366
海山亭记368
三山泛海记370
海庙祀典考372
修莱城记374
溪园记376
五日奇观记378
朱公祠记380
游芙蓉岛记382
游西岩记384
游马鞍山记385
土山小记387
后记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