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社会学教程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社会学教程 第3版
  • 张敦福主编;刘玉照,肖瑛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9112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社会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社会学教程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社会学的视野3

第一章 社会学:对身边熟悉世界的探索3

第一节 邀请你来学社会学3

一、社会学:观察问题的新角度3

二、社会学想象力6

三、社会学知识与常识:观点与争论7

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0

一、从经典社会学家和社会学著作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0

二、从当代社会学家所做的工作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2

三、本书的观点14

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14

一、作为科学的社会学14

二、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6

第四节 社会学能为我们做些什么24

一、社会学研究的意义24

二、社会学作为一门职业29

小结31

关键词32

复习思考题32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33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33

第二章 社会学成长的足迹35

第一节 社会学的创立35

一、起源35

二、早期的社会学奠基入36

三、社会学古典传统及其大师40

第二节 社会学的现代发展45

一、美国早期社会学研究的兴旺45

二、战后社会学的世界性拓展47

第三节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53

一、传入时期(1891—1930年)53

二、建设时期(1931—1951年)56

三、中断时期(1952—1978年)62

四、恢复与重建时期(1979—)63

小结65

关键词66

复习思考题66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66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67

第三章 社会学领域的主流话语:主要的理论流派68

第一节 结构功能论69

一、理论渊源69

二、结构功能主义大师:帕森斯和默顿70

第二节 冲突论72

一、理论渊源72

二、主要的冲突论社会学家及其观点73

第三节 互动论76

一、社会互动76

二、理论渊源77

三、乔治·米德的互动理论78

四、符号互动论的两个学派;芝加哥派和爱荷华派79

五、戈夫曼的“拟剧论”80

六、常人方法学81

第四节 交换论82

一、理论渊源82

二、交换论者的理论观点83

第五节 社会学理论的新综合与新视角86

一、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86

二、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87

三、布迪厄的实践与反思社会学88

小结89

关键词90

复习思考题90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90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90

第二部分 社会的基本框架:基本群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95

第四章 社会95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95

一、语源学上的“社会”96

二、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概念的解释97

三、本书关于社会的定义和特征99

第二节 社会结构100

一、社会结构及其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群体和社会制度100

二、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105

第三节 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107

一、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107

二、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107

三、工具型关系和情感型关系108

四、各种关系构成的社会网络108

第四节 基本的社会类型109

第五节 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112

小结115

关键词116

复习思考题116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116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116

第五章 文化118

第一节 文化概述119

一、关于文化概念的探讨119

二、文化的一般特性121

三、文化与文明的关系122

四、生活中的两种文化观: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论123

第二节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125

一、文化内部的主要构成因素125

二、文化的层次构成128

三、文化的功能128

四、文化分析的理论观点129

五、文化社会学132

第三节 文化一体化133

一、文化多元化与关于有无文化共性的探讨133

二、文化一体化问题134

三、理想文化与现实文化134

四、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135

五、主体文化与亚文化135

第四节 文化变迁及其方式136

第五节 当代中国的文化变迁137

小结139

关键词141

复习思考题141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141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141

第六章 婚姻、家庭与亲密关系143

第一节 邻里与伙伴群143

一、邻里143

二、“伙伴群”或“友群”145

第二节 婚姻与家庭概述145

一、家庭的形态146

二、家庭的类型148

三、家庭生命周期150

四、家庭的功能150

第三节 中国社会的婚姻与家庭151

一、中国婚姻关系的变动151

二、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151

三、家庭功能的变迁152

四、中国的家族与亲属关系153

五、中国婚姻家庭领域的主要议题155

小结159

关键词160

复习思考题160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160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162

第七章 社会组织163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组织165

一、社会组织的涵义165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166

三、社会组织的类型167

四、社会组织的结构168

第二节 组织理论与组织社会学171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72

二、人际关系理论173

三、X理论与Y理论174

四、组织社会学的发展175

五、组织社会学的繁荣176

第三节 科层制及其未来177

一、科层制的涵义与特征178

二、科层制的反功能179

三、寡头统治180

四、科层制的未来181

第四节 中国的单位制183

一、“单位”“单位现象”与“单位体制”“183

二、单位制形成的原因185

三、单位制的基本特征186

四、变迁与转型中的单位制188

第五节 我国的民间组织188

一、民间组织的涵义189

二、我国民间组织的分类190

三、我国民间组织的作用191

四、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192

小结195

关键词196

复习思考题196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196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197

第八章 社会制度199

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199

一、社会制度的特征200

二、社会制度的历史演变200

三、社会制度形成的关键阶段:制度化201

四、社会制度的类型和构成202

五、社会制度的功能203

第二节 经济制度203

一、经济制度对人们经济行为的规范203

二、职业社会学205

三、劳动和异化206

四、消费者社会的来临与消费社会学的勃兴207

第三节 政治制度208

一、政治制度概述208

二、政治社会学208

三、权威的三种理想类型209

第四节 教育制度210

一、教育的功能210

二、冲突论的观点211

三、互动论对教育制度的研究213

四、作为官僚机构的学校213

小结215

关键词216

复习思考题216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216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217

第三部分 社会的空间聚落与社会运行221

第九章 乡村、城市与社区221

第一节 社区:相对独立完整的地域性社会221

一、“社区”的含义221

二、社区与社会224

三、社区与行政区225

第二节 社区的类型225

一、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226

二、传统社区与现代社区228

第三节 社区变迁228

一、乡村、城市与社区变迁228

二、城市化230

三、中国城市化:历程与现状231

第四节 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234

一、社区文化理论234

二、社区权力理论235

三、区位理论236

四、社区研究中的微观研究法237

小结238

关键词239

复习思考题239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239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239

第十章 个人社会化241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241

一、“本性”还是“教养”:一个被证明是虚假的、无意义的争论241

二、社会化的内涵242

三、实现社会化的生理基础244

四、再社会化245

五、个人社会化的一些特例245

六、自由的能动者还是木偶?247

第二节 关于社会化的理论248

一、库利的“镜中之我”249

二、米德符号互动论的社会化理论:“主我”和“宾我”,“重要的他人”与“概化的他人“”250

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本我”“自我”和“超我”252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253

第三节 影响社会化的主要动力因素255

一、家庭里的社会化255

二、学校里的社会化256

三、伙伴群对社会化的影响257

四、大众传播媒介:日益重要的社会化手段257

第四节 毕生社会化258

小结260

关键词262

复习思考题262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262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262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263

第一节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主要理论观点263

一、什么是社会分层?263

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及其在现代社会遇到的挑战264

三、韦伯的社会分层观点及其影响266

第二节 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267

一、功能论对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268

二、冲突论对社会分层的剖析269

第三节 社会流动的概念、类型和起因270

一、什么是社会流动?270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271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273

第四节 剖析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三个案例:印度、英国和中国275

一、印度的种姓制度275

二、英国:一个阶级意识很强的社会276

三、中国社会分层的历史和现实278

小结282

关键词283

复习思考题283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283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284

第十二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285

第一节 何谓越轨286

第二节 对越轨的解释291

一、生物学的解释291

二、心理学的解释291

第三节 关于越轨的理论观点292

一、差异交往理论292

二、标签理论293

三、社会建构理论294

四、手段一目标说:默顿对越轨产生原因的功能论解释295

第四节 社会控制296

一、社会控制的界定296

二、社会控制的分类297

第五节 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299

一、制度化控制299

二、非制度化控制300

三、制度化控制与非制度化控制的关系301

小结302

关键词303

复习思考题303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303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304

第十三章 集体行动、社会运动与社会变迁306

第一节 集体行动306

一、集体行动的一般特征306

二、奥尔森:“集体行动的困境”306

三、集体行动理论307

四、集体行动的主要表现形式309

第二节 社会运动311

一、社会运动的内涵311

二、社会运动的类型312

三、社会运动理论313

四、当代社会运动发展趋势:新社会运动314

第三节 社会变迁316

一、社会变迁的定义316

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316

三、解释社会变迁的理论319

第四节 现代化、全球化323

一、现代化理论323

二、全球化的现象与过程326

三、依附理论328

四、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329

第五节 中国的现代化与全球化过程330

一、中国的现代化历程330

二、改革以来的中国现代化问题331

三、开放政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化问题333

小结333

关键词334

复习思考题334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334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335

第十四章 社会问题337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337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和要素337

二、社会学与社会问题339

第二节 生态与环境问题340

一、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严重性340

二、公地悲剧与公共资源理论:从哈丁到奥斯特罗姆342

三、环境保护的不同做法344

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346

五、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347

第三节 人口问题349

一、人口老化349

二、人口素质问题353

三、性别比例失调356

第四节 就业问题357

一、农民工就业问题358

二、下岗失业者361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363

第五节 贫困问题365

一、贫困的定义365

二、贫困的类型366

三、对贫困的理论解释367

四、我国的贫困问题和反贫困行动368

小结369

关键词370

复习思考题370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370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371

第十五章 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372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保障?373

一、认识社会保障373

二、国内外对社会保障的界定373

三、社会保障概念的要义375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376

一、社会保障的前身——慈善救济事业376

二、社会保障的雏形——济贫制度377

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378

四、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379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模式与体系380

一、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380

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383

第四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视角386

一、社会保障与个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387

二、社会分层理论与社会保障389

三、功能论和冲突论视角下的社会保障与社会389

第五节 社会工作:一种新的专门化职业391

一、社会工作概述391

二、社会工作的方法392

三、社会工作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392

四、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393

第六节 社会政策395

一、什么是社会政策?395

二、社会政策的内容396

三、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397

四、社会政策的理论视角398

小结400

关键词401

复习思考题401

现实问题课堂讨论401

进一步研读的推荐书目402

第四部分 附录407

社会研究方法407

第一节 社会研究方法论407

一、社会科学研究经常犯哪些错误?为什么需要社会研究方法?407

二、社会研究方法的演变409

三、什么是社会研究方法论?社会研究方法论有哪些?412

四、华莱士的科学环417

五、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418

第二节 社会研究方法的类型、程序与工作伦理420

一、社会研究方法的类型420

二、研究程序424

三、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428

四、社会研究中需要遵循什么样的伦理准则?429

第三节 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430

一、社会调查431

二、个案调查(个案研究)与典型调查433

三、田野工作或实地研究435

四、访谈法435

五、参与观察437

六、实验法438

七、非接触性研究438

后记4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