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研究
  • 卓越,邹之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2447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80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602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价值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公正篇37

第一章 公正概述37

第一节 公正的界定及其依据37

一、公正的界定37

二、公正的理论依据45

三、公正的实践依据48

第二节 公正内容应遵循的原则及其演进历程50

一、公正内容应遵循的原则51

二、近代社会对公正思想的研究59

三、现代社会对公正思想的研究64

第三节 中国社会公正的现状与趋势72

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公正的主要进展72

二、当前我国社会公正存在的问题分析75

三、我国社会公正的发展趋势80

第二章 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必然性82

第一节 公正的价值取向82

一、以人为本的公正观82

二、利益共享的公正观86

三、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公正观8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90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思想90

二、毛泽东的公正思想96

三、邓小平的公正思想101

第三节 公正是社会成员的共识108

一、社会成员的精神向往108

二、社会成员物质生活的现实追求111

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113

第三章 公正作为价值理念的重要意义115

第一节 公正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15

一、公正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115

二、公正对扩大内需意义重大118

三、公正对经济发展安全有序运行意义重大119

第二节 公正对政治发展的重要意义121

一、公正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首要价值122

二、公正是政府决策的重要责任123

三、公正是维护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127

第三节 公正对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131

一、公正是现代制度设计的准则131

二、公正是检验制度建设有效性的试金石133

三、公正是创新制度建设的重要前提136

第四节 公正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140

一、公正有利于构建秩序社会140

二、公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143

三、公正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145

诚信篇151

第四章 诚信概述151

第一节 诚信的界定151

一、诚信的含义151

二、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理论依据154

三、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实践依据156

第二节 诚信的历史演变过程165

一、我国传统思想中的诚信观165

二、西方思想文化中的诚信观167

三、现代社会中的诚信观170

第三节 我国当前的诚信状况与发展趋势172

一、诚信状况的一般性描述172

二、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175

三、我国诚信的发展趋势180

第五章 诚信教育184

第一节 诚信教育的含义、现实意义及未来取向184

一、诚信教育的含义184

二、诚信教育的现实意义188

三、诚信教育的未来取向191

第二节 诚信教育的特点195

一、诚信教育的一般特点195

二、诚信教育的时代特点197

三、诚信教育的环境特点199

第三节 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204

一、我国诚信教育中的观念误区205

二、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207

三、诚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210

第四节 诚信教育的对策完善211

一、全社会要形成重视诚信教育的理念212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家庭、学校、社会诚信教育213

三、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的诚信教育与管理体系216

第六章 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中的重要意义220

第一节 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20

一、诚信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221

二、诚信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道德资源224

三、诚信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228

第二节 诚信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32

一、讲求诚信是市场主体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有力保障233

二、讲求诚信有利于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35

三、讲求诚信有利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36

第三节 诚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37

一、讲求诚信有利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237

二、讲求诚信有利于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238

三、讲求诚信有利于正确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240

四、讲求诚信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41

第四节 诚信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42

一、讲求诚信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242

二、讲求诚信有利于认清国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44

三、讲求诚信有利于有效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246

和谐篇251

第七章 和谐概述251

第一节 和谐的基本理念251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251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253

三、人与人的关系254

四、人与自身的关系255

第二节 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256

一、和谐社会是把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256

二、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257

三、和谐社会是崇尚和谐文化的社会258

第三节 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外部环境259

一、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259

二、长治久安是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260

三、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同推进世界走向和谐262

第八章 和谐社会的理论创新267

第一节 中西方文化发展中的和谐思想267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267

二、西方文化中的和谐思想27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和谐理论的创新283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284

二、中国共产党对和谐社会理论的创新287

第九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310

第一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310

一、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310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全新考验313

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316

第二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保障320

一、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丰厚的物质基础320

二、加快经济发展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321

第三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保障328

一、和谐社会是精神文化繁荣的社会329

二、以先进文化的引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330

第四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338

一、努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338

二、不断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344

三、以改革创新的思路破解社会矛盾348

民主篇353

第十章 民主概述353

第一节 民主的内涵353

一、民主的基本含义353

二、民主的基本原则356

三、民主的基本程序359

第二节 现代西方民主观念及其理论361

一、新自由主义民主观361

二、新保守主义民主观363

三、精英主义民主观365

四、民主社会主义民主观36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历史演进372

一、马克思关于民主思想的论述372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发展375

三、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377

四、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新贡献381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民主386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386

一、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民主理念386

二、考茨基与伯恩斯坦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388

三、列宁与考茨基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争论3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399

一、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400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403

三、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区别406

第三节 民主与社会主义409

一、民主与社会主义具有本质的联系409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412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民主与政治体制改革41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414

一、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核心理念414

二、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规范作用418

第二节 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取向419

一、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取向419

二、我国民主政治的价值实现原则422

第三节 我国民主政治的运行机制424

一、我国民主政治的权力运行机制424

二、我国民主政治的制约监督机制426

三、我国民主政治合作与协商机制429

第四节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必然性431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新要求431

二、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进性实践437

三、探索政府推进与社会自主相结合的实践440

自由篇449

第十三章 自由观概述449

第一节 自由的界定449

一、自由的词源学考察449

二、自由的内涵453

第二节 自由的内在属性457

一、自由是主观性与自然必然性的统一458

二、自由是主观性与社会必然性的统一459

三、自由是主观性与人自身必然性的统一460

第三节 自由的人性基础461

一、马克思关于自由与人性的论述461

二、西方思想家关于自由与人性的论述462

第十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中的自由观469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由观469

一、儒家的自由469

二、道家的自由473

三、佛家的自由477

第二节 西方文化中的自由观480

一、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由观480

二、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的自由观485

三、近代理性主义哲学中的自由观488

第十五章 马克思的自由观502

第一节 马克思自由观概说502

一、马克思自由概念的界定503

二、马克思关于自由形式的思考515

三、马克思关于自由的基本特性519

第二节 马克思自由观的丰富内涵522

一、自由的本质是实践问题522

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自由观的崇高价值525

第三节 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价值540

一、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自由观540

二、马克思自由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55

三、马克思自由观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561

参考文献571

后记5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