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族交往的多维审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族交往的多维审视
  • 王瑜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00522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37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民族关系-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族交往的多维审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选题意义1

二、研究综述4

三、研究设计与思路11

四、理论创新12

第一章 渊薮与延伸: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野下的民族交往理论1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13

一、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观13

二、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当代意义1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的民族交往理论20

一、民族交往理论含义20

二、中国民族交往的现实特点22

第二章 引用与拓展:社会共生理论与文化涵化理论28

第一节 社会共生理论28

一、社会共生理论含义28

二、社会共生理论在民族交往研究中的引用与思考30

第二节 文化“涵化”理论35

一、“涵化”含义35

二、文化“涵化”理论在民族交往研究中的引用与思考38

第三章 识古与通今:民族交往的历史与现实43

第一节 中国古代民族交往的代表类型43

一、民族互市43

二、民族会盟45

三、王朝朝贡49

四、民族和亲52

五、民族战争56

第二节 现代信息传媒中的民族交往62

一、民族政治交往62

二、民族经济交往73

三、民族文化交往88

四、民族社会交往102

第四章 案例与分析:民族交往中的田野调查117

第一节 北京朝鲜族聚居区民族交往调研117

一、望京地区的发展概况及民族构成118

二、望京地区民族关系现状119

三、和谐民族关系中的和谐社区122

四、几点启示123

第二节 青海、内蒙古、广西等地民族交往情况调研125

一、青海省撒拉族民族交往情况调研125

二、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族民族交往情况调研128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京族民族交往情况调研131

第三节 内地西藏班的调研与思考133

一、藏汉民族交往的个案体察135

二、藏汉民族交往的深层启发136

第五章 观察与视角:民族交往的认识维度138

第一节 作为一种民族存在,民族交往是差异性与共享性的统一138

一、民族交往的差异性138

二、民族交往的共享性141

三、民族交往是差异性与共享性的统一143

第二节 作为一种民族过程,民族交往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148

一、民族交往的历时性148

二、民族交往的共时性152

三、民族交往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153

第三节 作为一种民族关系,民族交往是共生性与涵化性的统一159

一、民族交往的共生性159

二、民族交往的涵化性163

三、民族交往是共生性与涵化性的统一166

第六章 认知与剖析:影响民族交往的诸因素171

第一节 影响民族交往的政治因素171

一、民族政策的执行与落实172

二、民族法制的制定与执行174

三、民族利益诉求渠道的顺畅与通达176

第二节 影响民族交往的经济因素177

一、少数民族生活条件的贫困与落后177

二、利益分配制度的缺陷与滞后179

三、违反国家政策的行为与后果180

第三节 影响民族交往的文化因素181

一、民族意识的增强182

二、宗教信仰的差异183

三、人口流动中的文化碰撞185

第四节 影响民族交往的社会因素187

一、城市化进程导致民族结构发生变化187

二、市场经济发展致使交往中诚信缺失189

三、群体性事件引发的认识与思考欠缺189

第七章 阐释与构建:和谐民族交往的意涵与和谐民族交往的路径192

第一节 和谐民族交往的意涵192

第二节 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193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民族平等思想193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194

第三节 构建和谐民族交往的现实要求200

一、民族分布格局的要求200

二、满足利益需求201

三、彰显时代主题204

第四节 和谐民族交往的现实路径205

一、政通人和是实践和谐民族交往的基础205

二、利益共享是实践和谐民族交往的动力207

三、文化交融是实践和谐民族交往的导向208

四、包容共生是实践和谐民族交往的条件210

结语213

参考文献218

后记2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