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MPLS在Cisco IOS上的配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MPLS在Cisco IOS上的配置
  • (美)路宝,(美)拉克什曼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34457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64页
  • 文件大小:247MB
  • 文件页数:689页
  • 主题词: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MPLS在Cisco IOS上的配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MPLS概述1

1.1 IP转发过程概述2

1.2 MPLS转发过程概述3

1.3 MPLS术语4

1.4 MPLS控制层和数据层构件8

1.5 MPLS操作10

1.5.1 MPLS标签分配10

1.5.2建立LDP会话10

1.5.3 LDP的标签分发12

1.5.4 MPLS标签保持13

1.6特殊类型的出向标签13

1.7次末跳弹出14

1.8帧模式MPLS15

1.8.1帧模式MPLS操作15

1.8.2帧模式MPLS的防环机制16

1.9信元模式MPLS18

1.9.1信元模式MPLS操作20

1.9.2信元模式MPLS的环路检测机制22

1.9.3虚电路整合24

1.9.4虚电路整合与信元交织25

第2章 MPLS基本配置29

2.1帧模式MPLS的配置和验证29

2.1.1基本的帧模式MPLS的概述、配置和验证29

2.1.2路由PVC(RFC2684)上的帧模式MPLS37

2.2信元模式MPLS的概述、配置和验证42

2.2.1基本的信元模式MPLS的配置和验证43

2.2.2配置开启了虚电路整合的信元模式MPLS54

2.2.3配置禁用了虚电路整合的信元模式MPLS57

2.2.4配置和验证VP隧道上的MPLS58

2.2.5用BPX8600作为ATM交换机和7200路由器作为LSC实现信元模式MPLS62

2.3配置命令参考72

第3章 MPLS VPN概述和基础配置75

3.1 VPN的分类75

3.2 MPLS VPN的架构和术语78

3.3 MPLS VPN路由模型79

3.3.1 VRF:虚拟路由表80

3.3.2 RD、RT、MP-BGP和地址簇81

3.3.3 MPLS VPN的控制层操作85

3.3.4 MPLS VPN的数据层操作87

3.4 MPLS VPN的基本配置88

3.4.1配置CE路由器89

3.4.2配置PE路由器的MPLS转发和VRF89

3.4.3 PE1-AS1的VRF最终配置92

3.4.4 PE路由器VRF的验证步骤92

3.4.5 PE路由器之间配置MP-BGP邻居93

3.4.6 PE1-AS1和PE2-AS1的MP-BGP最终配置95

3.4.7 PE路由器的MP-BGP验证步骤96

3.4.8配置P路由器96

3.4.9控制层和数据层的验证步骤97

3.5出向路由过滤98

3.6配置命令参考100

第4章 PE-CE路由协议——静态和RIP103

4.1静态PE-CE路由的概述、配置和验证103

4.1.1静态PE-CE路由的配置流程图104

4.1.2配置静态PE-CE路由105

4.1.3 CE路由器的最终配置106

4.1.4 P路由器的最终配置107

4.1.5 PE路由器的最终配置108

4.1.6静态PE-CE路由的验证步骤111

4.2静态PE-CE路由配置命令参考112

4.3 RIPv2 PE-CE路由的概述、配置和验证113

4.3.1 RIPv2 PE-CE路由的配置流程图114

4.3.2 RIPv2 PE-CE路由的配置步骤114

4.3.3 CE路由器的最终配置116

4.3.4 PE路由器的最终配置117

4.3.5 RIPv2 PE-CE路由的验证步骤120

4.3.6控制层操作121

4.3.7数据层操作124

4.4 RIPv 1 PE-CE路由的配置和验证126

4.4.1 RIPv 1 PE-CE路由的最终配置127

4.4.2 RIPv 1 PE-CE路由的验证步骤129

4.5 RIP PE-CE路由协议配置命令参考130

第5章 PE-CE路由协议——OSPF和EIGRP133

5.1 OSPF PE-CE路由协议的概述、配置和验证133

5.1.1传统的OSPF路由模型134

5.1.2 MPLS VPN或OSPF超级骨干概念135

5.1.3 MPLS VPN超级骨干传递OSPF路由138

5.1.4 OSPF的Down比特和域标志142

5.1.5 OSPF PE-CE路由协议的配置和验证145

5.1.6 OSPF的sham-link160

5.1.7 OSPF PE-CE路由命令汇总172

5.2 EIGRP PE-CE路由协议的概述、配置和验证172

5.2.1 EIGRP路由通告174

5.2.2 EIGRP PE-CE路由协议的配置流程图176

5.2.3路由环路和次优路由187

5.2.4 BGP CC特性和EIGRP SoO特性191

5.2.5 EIGRP PE-CE路由协议配置命令汇总204

第6章 MPLS VPN的BGP207

6.1 BGP PE-CE路由协议的概述、配置和验证207

6.1.1 BGP PE-CE路由协议的配置流程图210

6.1.2配置BGP PE-CE路由协议211

6.2在MPLS VPN网络中实现RR219

6.2.1 RR部署方案221

6.2.2配置P路由器作为VPNv4 RR(方案3)225

6.2.3配置分布式VPNv4 RR(方案6)229

6.2.4 RR和对等体组241

6.2.5 BGP联邦246

6.3案例分析:中心—分支MPLS VPN(客户站点属于不同的AS)254

6.3.1中心—分支MPLS VPN的基本配置255

6.3.2最终配置257

6.3.3验证步骤258

6.4案例分析:中心—分支MPLS VPN(客户站点属于相同的AS)261

6.4.1验证步骤261

6.5配置命令参考263

第7章 Inter-Provider VPN267

7.1 Inter-Provider VPN概述267

7.2 Option 1:背靠背VRF269

7.2.1 Option 1的控制层操作270

7.2.2 Option 1的数据层操作271

7.2.3 Option 1的配置步骤272

7.3 Option 2: ASBR建立MP-eBGP会话通告VPNv4路由284

7.3.1 Option 2a:使用next-hop-self方案285

7.3.2 Option 2b:使用重分布直连路由方案292

7.3.3 Option 2c:多跳MP-eBGP方案297

7.4 Option 3: RR建立多跳MP-eBGP会话通告VPNv4路由304

7.4.1 Option 3的控制层操作305

7.4.2 Option 3的数据层操作305

7.4.3 Option 3的配置流程图305

7.4.4 Option 3的配置步骤306

7.5 Option 4:穿越非VPN服务提供商网络313

7.5.1 Option 4的控制层操作314

7.5.2 Option 4的数据层操作314

7.5.3 Option 4的配置流程图315

7.5.4 Option 4的配置步骤316

7.6案例分析:Inter-Provider VPN中使用RR和BGP联邦325

7.6.1概述325

7.6.2最终配置326

7.6.3验证步骤333

7.7案例分析:Inter-Provider VPN中使用多归属334

7.7.1概述334

7.7.2最终配置334

7.7.3验证步骤342

7.8配置命令参考343

第8章 CSC345

8.1 CSC概述345

8.1.1 CSC架构的标签分发方案346

8.2 CSC架构的部署场景348

8.2.1场景1:客户运营商的POP站点不运行MPLS348

8.2.2场景2:客户运营商的POP站点运行MPLS359

8.2.3场景3:客户运营商为客户站点提供MPLS VPN服务365

8.3 CSC架构的优势371

8.4配置命令参考371

第9章 MPLS流量工程373

9.1流量工程基础知识373

9.2 MPLS流量工程理论375

9.2.1 MPLS流量工程概述376

9.2.2 MPLS流量工程使用RSVP信令378

9.2.3 MPLS流量工程中的RSVP操作380

9.3基于约束的路由和操作382

9.3.1最大带宽和可用带宽382

9.3.2基于约束的SPF384

9.3.3为MPLS流量工程扩展OSPF386

9.3.4为MPLS流量工程扩展IS-IS387

9.4配置MPLS流量工程388

9.4.1 MPLS TE隧道的配置流程图388

9.4.2动态或显式建立的TE隧道391

9.4.3验证MPLS TE隧道的创建395

9.4.4动态或显式建立的TE隧道最终配置399

9.4.5多条TE隧道的非等价负载分担403

9.4.6 MPLS TE的快速重路由(FRR)404

9.4.7在TE隧道上部署VPN406

9.4.8在PE路由器之间建立TE隧道后进行验证409

9.4.9 PE和P路由器之间建立TE隧道的配置411

9.5配置命令参考412

第10章 使用L2TPv3部署VPN择415

10.1 L2TPv3概述415

10.1.1 L2TPv3原理概述416

10.1.2 L2TPv3工作模式417

10.1.3 L2TPv3先决条件418

10.1.4 GSR 12000系列路由器部署L2TPv3418

10.1.5 L2TPv3报文头格式420

10.2配置L2TPv3隧道实现2层VPN420

10.3 L2TPv3静态隧道422

10.3.1 L2TPv3静态隧道的验证425

10.3.2 L2TPv3静态隧道的最终配置426

10.4 L2TPv3动态隧道427

10.4.1 L2TPv3动态隧道的验证428

10.4.2 L2TPv3动态隧道的最终配置431

10.5在L2TPv3隧道上实现3层VPN431

10.5.1在L2TPv3隧道上配置L3VPN432

10.5.2验证L2TPv3隧道上的3层VPN435

10.5.3在L2TPv3隧道上实现3层VPN的PE路由器的最终配置437

10.6配置命令参考441

第11章 AToM技术445

11.1 2层VPN介绍445

11.1.1 VPWS和VPLS446

11.1.2伪线参考模型447

11.1.3 AToM术语448

11.1.4 AToM的工作原理449

11.2 AToM的like-to-like电路454

11.2.1 AToM伪线传输ATM数据包455

11.2.2 AToM伪线传输以太帧465

11.2.3 AToM伪线传输PPP帧483

11.2.4 AToM伪线传输HDLC帧487

11.2.5 AToM伪线传输帧中继帧490

11.3 AToM的any-to-any电路494

11.3.1桥接互通模式494

11.3.2路由互通模式496

11.3.3 2层VPN互通的限制条件497

11.3.4配置2层VPN互通498

11.3.5以太与VLAN互通498

11.3.6帧中继与AAL5互通500

11.3.7帧中继与PPP互通504

11.3.8最终配置507

11.3.9帧中继与VLAN互通508

11.3.10 AAL5与VLAN互通510

11.4本地交换513

11.4.1本地交换AToM伪线的配置流程图514

11.4.2本地交换——帧中继互通514

11.4.3本地交换——以太互通516

11.4.4本地交换——ATM互通518

11.4.5本地交换——以太与帧中继互通519

11.5配置命令参考521

第12章 基于VPLS技术部署VPN525

12.1 VPLS概述525

12.1.1 VPLS组件526

12.1.2 VPLS操作528

12.2 VPLS——单PE或直连接入线路531

12.2.1配置流程图533

12.2.2场景1——端口方式和802.1 QVLAN方式536

12.2.3场景2——使用Dotl q隧道模式和2层协议透传543

12.3 H-VPLS—分布式PE架构554

12.3.1配置流程图556

12.3.2配置步骤556

12.3.3验证步骤558

12.3.4最终配置560

12.4配置命令参考565

第13章 在MPLS网络中部署QoS567

13.1 QoS简介——分类和标记567

13.1.1分类和标记568

13.1.2拥塞管理和避免、流量整形和整治571

13.2 MPLS QoS原理573

13.3 MPLS QoS隧道模式574

13.3.1统一模式574

13.3.2管道模式575

13.3.3短管道模式576

13.3.4长管道模式577

13.3.5汇总578

13.4 MQC578

13.5配置和实现MPLS QoS581

13.5.1配置统一模式582

13.5.2配置短管道模式593

13.6在2层VPN中实现MPLS QoS596

13.6.1实现AToM的QoS596

13.6.2实现VPLS的QoS599

13.6.3实现L2TPv3的QoS601

13.7配置命令参考602

第14章 MPLS的特性和案例605

14.1案例1:支持多播的MPLSVPN605

14.1.1多播MPLS VPN的操作606

14.1.2多播MPLS VPN的配置607

14.1.3多播MPLS VPN的实现608

14.1.4多播MPLS VPN的验证610

14.2案例2:多VRF CE、VRF选择、NAT.和HSRP610

14.2.1预配置核心设备612

14.2.2特性的理论和配置613

14.2.3验证623

14.2.4最终配置624

14.3案例3:实现2层VPN628

14.3.1 2层VPN伪线交换的理论和配置629

14.3.2验证630

14.3.3最终配置631

14.4案例4:实现3层VPN631

14.4.1在2层VPN上配置3层VPN631

14.4.2实现2层VPN的冗余功能633

14.4.3 2层VPN伪线冗余的配置634

14.4.4验证634

14.4.5最终配置635

14.5案例5:实现动态3层VPN636

14.5.1在mGRE隧道上配置3层VPN637

14.5.2验证640

14.5.3最终配置640

14.6案例6:MPLS TE的隧道选择641

14.6.1实现基于类的隧道选择642

14.6.2配置基于类的隧道选择643

14.6.3验证644

14.6.4最终配置645

14.7案例分析7:中心—分支MPLSVPN(OSPF)646

14.7.1配置CE和分支PE路由器649

14.7.2配置中心PE路由器和验证650

14.8案例8:中心—分支MPLS VPN(EIGRP)652

14.8.1配置CE和分支PE路由器653

14.8.2配置中心PE路由器和验证653

14.9案例9:GSR 12000系列设备实现VPLS654

14.9.1理论和操作655

14.9.2 VPLS数据包的转发657

14.9.3前提和配置660

14.10案例10:BGP的SoO属性661

14.11配置命令参考6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