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矿山地质选集 第1卷 矿山地质实用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矿山地质选集 第1卷 矿山地质实用手册
  • 汪贻水,彭觥,肖垂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871876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40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矿山地质-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矿山地质选集 第1卷 矿山地质实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矿山地质工作的原理和方法1

1 总论1

1.1 矿山地质工作与矿山地质学1

1.1.1 矿山地质工作1

1.1.2 矿山地质学1

1.2 矿山开发程序及矿山地质工作在其中的作用1

1.2.1 矿山设计前期阶段1

1.2.2 矿山设计阶段2

1.2.3 矿山建设阶段2

1.2.4 矿山生产阶段2

1.3 矿山地质工作的原则和内容2

1.3.1 矿山地质工作的基本原则2

1.3.2 矿山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3

1.4 矿山地质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4

1.4.1 矿山地质工作与采矿生产工作的关系4

1.4.2 矿山地质工作与矿山测量工作的关系4

1.4.3 矿山地质工作与选矿的关系4

1.4.4 矿山地质工作与矿山安全和环保工作的关系4

2 矿山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5

2.1 矿山基建期前的设计地质工作5

2.1.1 可行性研究5

2.1.2 初步设计6

2.1.3 施工图设计7

2.2 矿山基建期一般性地质工作7

2.2.1 地质勘探资料的研究和检查分析7

2.2.2 矿山地质原图的设计和建立9

2.2.3 矿(岩)石基本技术参数的补测修订11

2.2.4 基建工程施工中的地质工作11

2.2.5 矿山地质工作条例与各种技术规定的制订11

2.3 基建勘探工作11

2.3.1 基建勘探工作的提出11

2.3.2 基建勘探工作的目的与任务12

2.3.3 基建勘探范围的确定13

2.3.4 基建勘探工程布置、手段及网度13

2.3.5 基建勘探报告的验收13

3 生产勘探15

3.1 生产勘探概述15

3.1.1 生产勘探的目的、任务15

3.1.2 生产勘探阶段及储量升级15

3.1.3 生产勘探的超前期限与范围16

3.1.4 生产勘探程度的基本要求16

3.2 生产勘探工程17

3.2.1 影响生产勘探工程选择的因素17

3.2.2 槽探、井探17

3.2.3 钻探18

3.2.4 坑道勘探20

3.2.5 坑钻组合勘探20

3.3 生产勘探工程的总体布置21

3.3.1 生产勘探工程总体布置的原则21

3.3.2 生产勘探工程总体布置的形式21

3.4 生产勘探工程网度的确定25

3.4.1 影响生产勘探工程网度确定的因素25

3.4.2 确定生产勘探工程网度的方法29

3.5 探采结合32

3.5.1 探采结合的原则与条件32

3.5.2 探采结合的方法33

3.6 生产勘探设计、施工管理和总结37

3.6.1 生产勘探设计37

3.6.2 生产勘探施工管理38

3.6.3 生产勘探总结39

4 矿山地质取样40

4.1 矿山地质取样的任务和种类40

4.1.1 矿山地质取样的概念40

4.1.2 矿山地质取样的任务40

4.1.3 矿山地质取样的种类40

4.2 化学取样41

4.2.1 化学取样的目的41

4.2.2 化学取样的方法42

4.2.3 化学取样的试验46

4.2.4 化学取样的应用场合48

4.2.5 化学取样的加工49

4.2.6 化学样品分析的种类50

4.2.7 化学分析结果的检查52

4.3 物理取样53

4.3.1 物理样品的采取方法53

4.3.2 一般矿产物理样品的测试53

4.3.3 非金属矿产物理样品的特殊测试56

4.4 岩矿测试取样59

4.4.1 岩矿测试取样的种类59

4.4.2 测试样品的送样要求60

4.4.3 测定矿石质量的其他方法61

4.5 矿石加工技术试验取样61

4.5.1 矿石加工技术试验取样的任务61

4.5.2 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的种类62

4.5.3 矿石加工技术试验取样的要求62

4.6 砂矿取样63

4.6.1 砂矿取样的特点63

4.6.2 砂矿取样种类和方法64

4.6.3 砂矿样品淘洗66

4.6.4 砂矿样品重砂矿物分离法67

4.6.5 重砂样品分析质量要求67

4.6.6 砂矿样品化学分析及组合分析67

4.6.7 重砂样品分析结果的质量检查68

4.6.8 砂矿物理样品的测试68

4.6.9 淘洗品位校正70

4.6.10 砂矿特高品位处理70

4.7 气、液相及水溶法开采固相化学矿产的取样71

4.7.1 钻井中的岩心取样71

4.7.2 钻井的岩屑取样72

4.7.3 钻井的井壁取心74

4.7.4 气、液矿床的取样74

4.8 铀矿的取样及放射性测定74

4.8.1 铀矿石的放射性74

4.8.2 放射性物探仪器79

4.8.3 γ取样80

4.8.4 γ测井和γ测孔83

4.8.5 铀矿石计量站γ快速分析84

5 生产矿山地质编录86

5.1 原始地质编录86

5.1.1 原始地质编录的形式和要求86

5.1.2 原始地质编录的对象和程序86

5.1.3 原始地质编录的种类和方法87

5.1.4 原始编录资料的整理与保管100

5.2 综合地质编录101

5.2.1 综合地质编录的内容与要求102

5.2.2 矿区(床)地形地质图的修订102

5.2.3 矿区(床)综合地形地质图修订102

5.2.4 矿床地质横剖面图104

5.2.5 矿床地质纵剖面图106

5.2.6 矿体纵投影图106

5.2.7 平台(中段)地质平面图106

5.2.8 平台(中段)品位分布图110

5.2.9 顶(底)板等高线图111

5.2.10 矿石品位等值线图112

5.2.11 矿体等厚线图114

5.2.12 与专题研究有关的图件115

5.2.13 储量计算图116

5.2.14 矿床立体图116

5.2.15 采场综合地质资料118

5.2.16 综合地质资料整理与保管119

6 生产矿山储量计算120

6.1 生产矿山储量的构成120

6.1.1 矿产储量(地质储量)120

6.1.2 生产矿量121

6.2 矿产(地质)储量估算122

6.2.1 概述122

6.2.2 储量估算工业指标及修订123

6.2.3 矿体边界线及其圈定129

6.2.4 平均品位的计算130

6.2.5 储量估算方法132

6.3 生产矿量的计算与管理139

6.3.1 地下开采矿山生产矿量的划分和计算139

6.3.2 露天开采矿山生产矿量的划分140

6.3.3 生产矿量保有期的确定与计算140

7 矿山地质技术管理144

7.1 储量变动的统计及储量管理144

7.1.1 矿山储量变动的统计144

7.1.2 储量的审批与报销145

7.1.3 储量管理工作145

7.2 采掘计划编制中的地质工作146

7.2.1 采掘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146

7.2.2 采掘计划编制中的地质工作146

7.3 矿石质量管理147

7.3.1 矿石质量管理的任务与内容147

7.3.2 矿石质量计划编制147

7.3.3 采矿生产过程中的矿石质量管理148

7.3.4 矿石质量均衡149

7.4 矿石损失、贫化的监督管理152

7.4.1 矿石损失、贫化的分类152

7.4.2 开采设计中的监督管理153

7.4.3 开采过程中的监督管理153

7.4.4 运输及贮存中的监督管理153

7.4.5 矿石损失率与贫化率的计算154

7.5 探采地质资料验证对比155

7.5.1 探采对比工作的目的与任务155

7.5.2 探采对比所需的有关资料156

7.5.3 探采对比的基本工作方法157

7.5.4 探采对比误差160

7.6 矿区及采掘单元停产与关闭的地质工作160

7.6.1 矿区及采掘单元停产与关闭的原因160

7.6.2 矿区及采掘单元停产与关闭的地质工作160

7.6.3 闭坑的审批手续161

8 矿山水文地质工作162

8.1 矿山水文地质工作的任务162

8.2 矿坑充水条件的分析162

8.2.1 充水因素162

8.2.2 充水水源162

8.2.3 涌水通道163

8.3 矿山水文地质补充勘探164

8.3.1 目的、任务和工程布置原则164

8.3.2 水文地质钻探165

8.3.3 钻孔抽水试验166

8.3.4 钻孔压水试验168

8.3.5 坑道疏干放水试验171

8.3.6 连通试验172

8.3.7 水文地质物探174

8.4 矿山日常水文地质工作176

8.4.1 气象观测176

8.4.2 水文观测177

8.4.3 泉动态观测178

8.4.4 地下水位动态观测178

8.4.5 地下水流量动态观测179

8.4.6 地下水化学成分动态观测179

8.4.7 矿坑突水的预报和预防180

8.4.8 水文地质现场调查与填图181

8.4.9 水文地质图181

8.5 矿坑涌水量预测182

8.5.1 预测方法概述182

8.5.2 解析法简述183

8.5.3 数值法简介188

8.5.4 其他方法简介191

8.6 岩溶矿区塌陷问题193

8.6.1 塌陷对矿床开采的危害193

8.6.2 塌陷的防治193

8.7 矿坑水害的治理194

8.7.1 矿区地面防水措施194

8.7.2 矿区地下水疏干195

8.7.3 注浆堵水197

8.7.4 堵漏水钻孔198

8.7.5 矿坑水侵蚀性的评价198

8.8 矿区地下水的利用199

8.8.1 地下水的保护与利用199

8.8.2 矿区供水水源199

8.8.3 水质评价199

9 矿山工程地质202

9.1 矿山工程地质的主要内容202

9.1.1 已有矿山工程地质资料分析202

9.1.2 矿山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203

9.2 岩土工程地质性质203

9.2.1 不同类型土的工程地质特征203

9.2.2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209

9.3 岩体工程地质性质214

9.3.1 岩体结构214

9.3.2 工程岩体分级216

9.4 矿山工程地质测绘及工程地质图的编制220

9.4.1 工程地质测绘内容220

9.4.2 工程地质测绘范围、比例尺和精度221

9.4.3 工程地质测绘的方法和程序222

9.4.4 工程地质图的编绘222

9.5 矿山斜坡稳定性分析224

9.5.1 斜坡变形与破坏224

9.5.2 影响斜坡稳定的因素226

9.5.3 斜坡稳定性分析227

9.5.4 斜坡失稳的防治235

9.6 地下开采矿山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236

9.6.1 地下开采矿山主要岩体工程地质问题236

9.6.2 地下开采矿山岩体变形破坏方式和类型236

9.6.3 地下开采矿山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和步骤237

9.6.4 地下开采矿山围岩失稳控制方法239

9.6.5 地下开采矿山围岩失稳的监测239

10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241

10.1 环境地质的基本概念241

10.1.1 环境241

10.1.2 环境污染241

10.1.3 环境地质学242

10.1.4 矿山环境地质242

10.1.5 环境工程学243

10.1.6 污染源243

10.1.7 环境地质污染类型244

10.1.8 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244

10.1.9 环境自净作用245

10.1.10 环境容量245

10.1.11 环境质量评价246

10.1.12 环境监测246

10.2 地热的地质调查248

10.2.1 地热及其对矿山环境的影响248

10.2.2 地壳浅部的温度场249

10.2.3 地热增温率249

10.2.4 地热变化规律的调查250

10.2.5 矿山坑道初始温度的预测251

10.2.6 矿山地热的利用252

10.3 矿石(或围岩)自燃的调查254

10.3.1 矿石(或围岩)自燃及其对矿山环境的影响254

10.3.2 预防矿石(或围岩)自燃的地质调查254

10.3.3 识别初期自燃火灾及扑灭自燃火灾中的地质调查255

10.3.4 硫化物矿床内炸药自爆问题的地质调查255

10.4 矿山污染源的地质调查255

10.4.1 天然污染源的地质调查256

10.4.2 废石污染的地质调查256

10.4.3 尾矿污染的地质调查257

10.4.4 矿渣污染的地质调查257

10.5 矿山水土污染的地质调查及质量评价258

10.5.1 造成矿山水土污染的有害成分258

10.5.2 矿山水土污染及其危害258

10.5.3 矿山原始环境地质调查和质量评价259

10.5.4 矿山水土污染现状的环境地质调查和质量评价259

10.5.5 矿山环境地质监测260

10.6 矿山空气污染的地质调查261

10.6.1 有害气体的污染与危害261

10.6.2 有害粉尘的污染与危害262

10.6.3 矿山空气环境的地质质量评价262

1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地质研究与评价264

11.1 矿石综合回收的地质评价264

11.1.1 矿石综合回收地质评价的意义264

11.1.2 矿石综合回收地质评价的主要内容264

11.1.3 几种主要金属、非金属矿石的综合回收265

11.2 矿山补充资源综合利用的地质研究及评价267

11.2.1 矿山表外矿和超贫矿合理利用的地质研究268

11.2.2 废石及尾矿综合利用的地质研究269

11.3 矿坑水利用的地质研究276

11.3.1 矿坑水的类型及其特点276

11.3.2 与综合利用有关的矿坑水处理方法277

11.3.3 矿坑水综合利用的地质研究与评价277

11.4 古炉渣利用的地质研究277

11.4.1 古炉渣化学成分的研究278

11.4.2 古炉渣的矿物组成与结构、构造的研究278

11.4.3 古炉渣堆放区的地质环境调查278

12 矿山综合地质研究279

12.1 矿山综合地质研究概述279

12.2 矿岩物质成分研究279

12.2.1 矿岩化学成分研究279

12.2.2 矿物学研究284

12.2.3 岩石学研究287

12.3 矿区构造研究299

12.3.1 矿区构造研究概述299

12.3.2 成矿前构造研究300

12.3.3 成矿时构造研究301

12.3.4 成矿后构造研究302

12.4 矿体产状及形态的研究306

12.4.1 矿体产状及形态研究的意义306

12.4.2 矿体产状的研究306

12.4.3 矿体的空间排列规律研究307

12.4.4 矿体形态特征的研究307

12.5 成矿控制因素研究310

12.5.1 成矿控制因素研究的意义310

12.5.2 岩浆控矿因素研究311

12.5.3 构造控矿因素研究312

12.5.4 岩性控矿因素研究314

12.5.5 地层、岩相—古地理控矿因素研究314

12.5.6 变质作用控矿因素研究316

12.5.7 风化和地貌控矿因素研究316

12.5.8 地球化学条件控矿因素研究316

12.6 成矿规律研究316

12.6.1 成矿规律研究概述316

12.6.2 成矿物质来源规律研究317

12.6.3 成矿时间分布规律研究318

12.6.4 成矿空间分布规律研究319

12.6.5 成矿的环境与过程研究322

12.6.6 矿床成因、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研究324

13 生产矿区找矿勘探325

13.1 生产矿区找矿勘探概述325

13.1.1 生产矿区找矿勘探的任务325

13.1.2 生产矿区找矿勘探的特点325

13.2 生产矿区找矿的地质方法326

13.2.1 生产矿区找矿的地质途径326

13.2.2 地质测量法327

13.2.3 重砂测量找矿法328

13.3 生产矿区找矿的地球化学方法330

13.3.1 原生晕找矿法330

13.3.2 次生晕找矿法333

13.3.3 其他气体测量找矿法334

13.3.4 其他地球化学找矿法335

13.3.5 化探方法找矿实例336

13.4 生产矿区找矿的物探方法336

13.4.1 磁法336

13.4.2 电法336

13.4.3 放射性法338

13.4.4 无线电波透视法339

13.4.5 其他物探方法340

13.5 生产矿区找矿的其他方法340

13.5.1 蒸发晕法340

13.5.2 热晕法341

13.5.3 地植物学找矿法341

13.6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342

13.6.1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概述342

13.6.2 成矿预测的一般程序342

13.6.3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图的编绘342

13.6.4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实例343

14 数学地质及微机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346

14.1 矿山地质工作中应用数学地质及微机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346

14.2 数理统计方法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346

14.2.1 一些常用数理统计方法简介346

14.2.2 常用数理统计方法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351

14.3 地质统计学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354

14.3.1 概述354

14.3.2 地质统计学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354

14.4 模糊数学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355

14.4.1 有关模糊数学的基本概念355

14.4.2 地质体的模糊性357

14.4.3 模糊数学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358

14.5 灰色系统方法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359

14.5.1 灰色系统方法的基本概念359

14.5.2 用灰色系统方法进行多目标决策的步骤及实例360

14.6 运筹学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361

14.6.1 线性规划361

14.6.2 目标规划363

14.6.3 动态规划366

14.6.4 存贮论369

14.6.5 排队论372

14.6.6 决策树方法376

14.6.7 矿山地质工作中可应用运筹学的领域379

14.7 微机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379

14.7.1 微机硬件简介379

14.7.2 支持微机运行的基本软件简介380

14.7.3 较适用于矿山地质工作的某些通用软件简介381

14.7.4 矿山地质(或地测)数据处理系统及实例385

15 工艺矿物学研究386

第二篇 矿山地质经济387

16 矿山地质经济概述387

16.1 矿产资源的特殊性387

16.1.1 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387

16.1.2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可消耗性资源388

16.1.3 矿产勘查的风险性大于其他工作388

16.2 矿山地质经济学的概念、内容和基本任务389

16.2.1 矿山地质经济学的概念和内容389

16.2.2 矿山地质经济学的基本任务389

17 矿产品供需的经济分析391

17.1 矿产品市场391

17.1.1 矿产品市场的种类、特点和作用391

17.1.2 矿产品市场的开拓392

17.1.3 矿产品市场的竞争393

17.1.4 矿产品价格的合理制定393

17.1.5 矿产品市场分析395

17.2 矿产品需求预测分析397

17.2.1 矿产品社会需求预测的作用、原理与要求397

17.2.2 矿产品社会需求预测的分类398

17.2.3 矿产资源需求量的预测方法398

17.2.4 资源需求,资源勘查与资源开发的关系404

17.3 矿产的供应能力分析406

17.3.1 矿产资源开发条件分析406

17.3.2 矿产资源供应能力分析的分类406

17.3.3 矿产资源供应能力分析的方法407

17.3.4 金属供应能力分析408

17.3.5 影响矿产资源开发能力的因素分析408

18 矿产资源形势分析410

18.1 矿产资源分析工作的意义及国内外资源分析工作概况410

18.1.1 矿产资源分析工作的意义410

18.1.2 国外矿产资源分析工作概况410

18.1.3 我国矿产资源分析工作概况411

18.2 矿产资源分析工作的原则、内容与应考虑的影响因素411

18.2.1 矿产资源经济形势分析的原则412

18.2.2 矿产资源分析工作应考虑的因素412

18.2.3 矿产资源分析工作的内容414

18.3 矿产资源经济形势分析方法415

18.3.1 矿产资源的现状分析方法416

18.3.2 矿产资源的前景分析方法417

18.3.3 矿产资源保证程度的分析方法420

19 生产矿山外围地区矿产资源经济评价423

19.1 生产矿山外围地区的范围划分423

19.2 生产矿山外围地区矿产资源量预测及经济评价的意义423

19.3 生产矿山外围地区矿产资源量预测方法423

19.3.1 预测任务423

19.3.2 预测方法与步骤424

19.4 远景区的圈定和资源量估算428

19.4.1 远景区的圈定428

19.4.2 资源量的估算428

19.5 生产矿山外围地区矿产资源经济评价430

19.5.1 经济评价的类型430

19.5.2 经济评价影响因素430

19.5.3 经济评价的指标432

19.5.4 经济评价的方法436

20 矿床经济评价及生产矿山矿产资源经济分析有关问题438

20.1 矿床经济评价概述438

20.1.1 矿床经济评价的概念438

20.1.2 矿床经济评价的原则438

20.1.3 矿床经济评价的任务和特点439

20.1.4 矿床经济评价的内容和步骤439

20.2 矿床经济评价方法和指标440

20.2.1 企业经济评价(或称财务评价)440

20.2.2 国民经济评价444

20.2.3 确定投资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性分析445

20.2.4 综合评价445

20.3 矿床经济评价实例——某铝土矿矿床经济评价446

20.3.1 资源形势分析446

20.3.2 矿区概况446

20.3.3 矿床地质条件和勘探、研究程度447

20.3.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其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447

20.3.5 矿石加工技术条件及其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448

20.3.6 企业经济评价448

20.3.7 国民经济评价454

20.3.8 综合评价457

20.4 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457

20.4.1 矿床工业指标的内容457

20.4.2 品位指标的确定458

20.4.3 最低可采厚度和夹石剔除厚度指标的确定470

20.5 生产矿山矿产资源经济分析的内容和方法472

20.5.1 表外矿石和超贫矿的合理利用472

20.5.2 最佳出矿截止品位和存窿矿石最低极限品位的确定474

20.5.3 主矿体附近孤立小矿体最低可采储量的确定477

20.5.4 矿石贫化和损失的经济分析478

20.5.5 经济上可采储量的确定480

20.5.6 开采建筑物下、铁路下和水体下矿柱的经济评价482

21 矿床综合利用及矿山环境保护经济评价483

21.1 矿床综合利用经济评价483

21.1.1 矿床综合利用经济评价的内容、意义及发展现状483

21.1.2 矿床综合利用种类的确定原则484

21.1.3 综合利用经济评价计算方法485

21.1.4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简介490

21.2 矿山环境保护经济评价491

21.2.1 矿山环境保护经济评价内容491

21.2.2 矿山环境保护经济评价的意义和原则492

21.2.3 矿山环境保护经济评价方法493

22 矿产资源法规497

22.1 矿产资源立法的意义和作用497

22.1.1 矿产资源法规的概念497

22.1.2 矿产资源立法的重要意义497

22.1.3 矿产资源法规的重要作用497

22.2 我国矿产资源法规沿革497

2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矿产资源法规497

2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矿产资源法规498

22.2.3 我国台湾省的矿产资源法规498

2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498

22.3.1 制定原则及主要内容498

22.3.2 矿产资源勘查499

22.3.3 矿产资源开采499

22.3.4 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保护501

22.3.5 乡镇矿业管理501

22.3.6 法律责任501

22.4 实施《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502

22.4.1 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办法502

22.4.2 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办法503

22.4.3 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办法506

22.4.4 群众报矿奖励办法507

22.4.5 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507

22.4.6 矿产和地下水勘探报告审批办法509

22.4.7 放射性矿产管理办法510

22.5 矿山地质有关规定512

22.5.1 地质工作程序与矿产勘查有关规定512

22.5.2 矿山生产地质工作主要内容514

22.5.3 黑色金属矿山地质工作规定516

22.5.4 有色金属矿山地质工作规定518

22.5.5 贵金属矿山地质工作有关规定520

22.5.6 化学矿山生产地质工作有关规定522

22.5.7 放射性矿产矿山地质工作有关规定524

附件一 石油及天然气勘查、开采登记管理办法527

附件二 矿产资源税收有关规定528

附件三 国外矿产资源法规简介529

23 矿山地质经济管理532

23.1 矿山企业管理体系与任务532

23.1.1 矿山企业特点532

23.1.2 矿山企业管理任务532

23.1.3 矿山企业技术经济指标535

23.2 矿山地质部门在矿山经营管理中的作用537

23.2.1 经营管理的层次与分类537

23.2.2 矿山地测部门的经营管理职能538

23.2.3 矿山地质手段与目标5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