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绍兴通史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绍兴通史 第1卷
  • 李永鑫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1305164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45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574页
  • 主题词:绍兴市-地方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绍兴通史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史前时期的绍兴13

引言13

一、新石器时代的绍兴先民13

二、晚更新世中国东南沿海自然环境的剧变14

三、水患对远古时期宁绍平原社会发展的影响16

第一节 史前时期绍兴的自然环境17

一、地形特点18

(一)浙江地形的形成18

(二)绍兴地形的特点19

二、山脉、河流、湖泊19

(一)主要山脉20

(二)主要河流21

(三)湖泊演替21

三、气候与物种22

(一)气候变迁23

(二)物种变迁25

四、海平面的升降与海岸线的变迁27

第二节 绍兴地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28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29

(一)嵊州小黄山文化遗存29

(二)萧山跨湖桥文化遗存31

二、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存35

(一)发掘经过35

(二)主要收获37

(三)河姆渡文化的分布区域47

三、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48

(一)马鞍仙人山文化遗存49

(二)马鞍凤凰墩文化遗存49

(三)杨汛桥寺前山文化遗存50

四、绍兴地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突出成就和深远影响51

(一)突出成就51

(二)深远影响55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绍兴先民的经济活动和物质生活61

一、稻作农业61

(一)从采集到种植61

(二)人工栽培水稻62

(三)骨耜农具64

(四)耕作技术65

(五)先越居民的主食和果蔬66

二、陶器制作68

(一)种类繁多的陶器68

(二)制作技艺与器型变化69

(三)陶器装饰70

(四)先越居民使用的陶器72

三、纺织73

(一)从编结到纺织73

(二)纺织工具75

(三)丝织业的发端76

(四)绍兴先民的衣着服饰77

四、建筑79

(一)“干栏式”建筑79

(二)榫卯结构80

(三)髹漆工艺81

(四)挖凿水井82

(五)绍兴先民的住房形式83

五、舟楫85

(一)竹筏和木筏86

(二)独木舟和桨86

(三)绍兴先民的水上交通工具87

六、狩猎、驯养和捕捞88

(一)狩猎技巧88

(二)畜禽驯养89

(三)水产捕捞90

(四)先越居民的肉食品种类91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绍兴先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习俗93

一、社会结构94

(一)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94

(二)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96

二、社会阶层99

三、婚姻形态102

(一)母系氏族时期的婚姻形态102

(二)父系氏族时期的婚姻形态104

四、原始聚落106

(一)早期聚落106

(二)中期聚落108

(三)晚期聚落110

五、社会习俗112

(一)食婴与猎首112

(二)埋葬习俗114

(三)珍狗之俗117

(四)喜食异物119

第五节 新石器时代绍兴先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成就120

一、原始宗教120

(一)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生120

(二)自然崇拜121

(三)图腾崇拜122

(四)生殖崇拜129

(五)祖先崇拜131

二、巫与巫术133

(一)巫的产生133

(二)巫师与巫术134

(三)“众巫之长”135

三、原始科技136

(一)原始科技的萌芽136

(二)原始天文学137

(三)原始农学139

(四)原始建筑学140

(五)原始医药学141

四、原始艺术142

(一)器物装饰142

(二)绘画艺术143

(三)雕刻工艺145

(四)陶塑艺术146

(五)音乐舞蹈147

第六节 绍兴地域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和虞舜传说151

一、与周边文化的关系151

(一)与马家浜文化的关系152

(二)与崧泽文化的关系156

(三)与良渚文化的关系158

二、虞舜传说162

(一)舜的生平162

(二)舜与绍兴的关系及绍兴舜迹167

(三)礼舜活动173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绍兴175

第一节 大禹的传说和古迹175

一、大禹传说175

(一)生平175

(二)事功179

(三)品格179

二、会稽地望184

(一)山东说185

(二)辽西说185

(三)河南、河北说185

(四)浙江绍兴说186

三、大禹在会稽188

(一)禹娶涂山188

(二)禹疏了溪189

(三)禹会会稽189

(四)禹禅会稽190

(五)禹诛防风191

(六)禹葬会稽192

四、会稽禹迹193

第二节 大禹与夏王朝202

一、大禹所处的时代202

(一)社会生产202

(二)社会结构203

(三)上层建筑207

二、大禹治水与夏王朝建立的关系209

(一)洪水之患209

(二)洪水之患的原因210

(三)洪水之患的范围212

(四)大禹治水的方法214

(五)治水与夏王朝的诞生215

三、禹征三苗与夏王朝建立的关系218

(一)三苗概况218

(二)三苗与华夏族的持续争战218

(三)禹征三苗220

(四)禹征三苗与夏王朝的建立221

四、中国“第一王朝”的诞生223

(一)国家政权的前期准备223

(二)大禹是夏王朝的立国之祖225

(三)世袭制的确立227

(四)夏后启征有息氏229

第三节 越国的建立和于越民族的形成231

一、越名溯源231

(一)越231

(二)于越232

二、于越族源233

(一)“禹之苗裔”说234

(二)“楚越同祖”说236

(三)“三苗后裔”说238

(四)“土著”说241

三、于越和周边民族的关系245

(一)越人和夏人的关系245

(二)越人和东夷的关系250

(三)越人和徐人的关系253

四、无余立国257

(一)“少康中兴”257

(二)无余封越259

(三)无余政权的性质260

五、越国早期都邑和疆域261

(一)越王世系断缺的嗣子制度261

(二)越国早期都邑265

(三)越国早期疆域266

六、于越民族的形成及其文化特征267

(一)于越民族的形成和发展267

(二)于越民族的文化特征274

第四节 夏、商、西周时期于越的社会和文化282

一、社会经济284

(一)犁耕农业284

(二)青铜冶炼285

(三)原始青瓷286

二、社会生活287

(一)服饰287

(二)饮食289

(三)居住290

(四)交通291

三、社会习俗292

(一)婚姻习俗293

(二)淫祀之风294

(三)墓葬形制295

四、文学艺术296

(一)诗歌296

(二)音乐298

(三)舞蹈299

(四)绘画300

第五节 于越和商王朝的关系301

一、早期的越商关系302

(一)部分越人北上302

(二)越商之间的文化互渗304

二、武丁用兵南土305

(一)武丁之前的越商关系305

(二)武丁用兵南土306

三、后期的越商关系307

(一)帝乙征上虞307

(二)越商矛盾的激化308

四、纣克东夷而亡309

(一)商亡国前的社会形势309

(二)“纣克东夷而陨其身”311

第六节 于越和西周王朝的关系312

一、西周早期的越周关系314

(一)周公东征时的东夷314

(二)周与东夷的争战314

二、“于越来宾”316

(一)今本《纪年》的记载316

(二)佐证史料317

三、穆王南征与徐夷318

(一)穆王南征318

(二)徐夷进入越地319

四、西周中后期的越周关系323

(一)越与周的长期斗争324

(二)越、周文化互相渗透325

第三章 春秋时期的绍兴328

第一节 越国的兴起328

一、越国的初兴328

(一)越国初兴于春秋早期328

(二)春秋中期以后的越国329

二、允常称王334

(一)允常称王始末334

(二)嶕岘和埤中故都340

(三)印山越园王陵344

三、允常以前的越王世系和越国疆域346

(一)允常以前的越王世系346

(二)允常时期的越国疆域348

第二节 吴越矛盾与早期的吴越战争352

一、吴越矛盾的由来和发展352

(一)吴越矛盾的由来352

(二)允常与阖闾之战355

二、句践即位和槜李之战357

(一)句践即位和槜李之战357

(二)吴越战争的原因359

三、夫椒之战和城下之盟360

(一)夫椒之战360

(二)城下之盟363

(三)平阳故都365

四、句践质吴367

(一)句践入臣于吴367

(二)战败后的越国疆域370

第三节 越王句践的改革371

一、越王句践卧薪尝胆371

二、十年生聚,十年教训374

三、句践改革的内容378

(一)政治改革378

(二)经济改革382

(三)军事改革387

第四节 生聚教训期间越国的外交政策与吴越关系395

一、越国的外交政策395

二、越国的军事战略398

三、越国的伐吴战争402

(一)夫差北上争霸402

(二)句践袭击姑苏405

(三)笠泽之战407

第五节 春秋时期绍兴经济的发展409

一、城市与建筑409

(一)句践小城410

(二)山阴大城412

(三)高台建筑417

二、水利427

(一)城市防洪工程428

(二)平原水利工程429

(三)山麓水利工程431

(四)沿海水利工程433

(五)河渎改造433

三、交通434

(一)人工运河的开凿434

(二)水陆交通435

(三)后海港口438

四、农业439

(一)金属农具440

(二)农田耕作和作物栽培技术441

(三)多种经营443

五、手工业445

(一)纺织业446

(二)陶瓷制造业447

(三)青铜冶铸业449

(四)造船业458

六、商业460

(一)商业流通的发展460

(二)金属货币的出现462

第六节 春秋时期绍兴的文化463

一、越语463

(一)越语文献:《越人歌》与《维甲令》463

(二)越语词语465

(三)越语特点466

(四)越语研究469

二、鸟书476

(一)鸟书的出现476

(二)越国青铜器上的鸟书铭文480

(三)鸟书出现的原因482

三、诗歌484

(一)《越人歌》484

(二)《句践夫人歌》486

(三)《采葛妇歌》与《木客吟》487

(四)《军士离别词》与《河梁之诗》489

(五)《伐吴之曲》与《祝酒词》490

第七节 春秋时期绍兴的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492

一、人口与居民492

(一)吴人492

(二)楚人493

(三)晋人495

(四)齐人495

(五)徐人496

二、社会分层与阶级结构497

(一)王公贵族497

(二)官吏500

(三)国人502

(四)奴隶503

三、生活与习俗504

(一)断发文身504

(二)错臂左衽511

(三)饭稻羹鱼512

(四)习水便舟515

四、社会风尚518

(一)尚武轻死518

(二)讲究武艺520

五、信仰与祭祀522

(一)对天地山川的祭祀523

(二)对祖陵宗庙的祭祀526

(三)巫和巫术527

(四)墓葬531

大事年表5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