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科技时代社会发展理论探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维鑫,孙路著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ISBN:978751922266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社会发展-发展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科技时代社会发展理论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1
篇章1:关于利益运动1
一、“利益运动”的起源1
二、“利益运动”带来的宇宙变化3
(一)非利益运动宇宙与利益运动宇宙的区别4
(二)“利益运动”的发展进程7
三、对“利益运动”的归纳9
四、认识“利益运动”的意义和作用9
篇章2:预防毁灭性生存错误是认识利益运动的首要意义13
一、生活性错误、一般性生存错误和毁灭性生存错误14
二、需要避免毁灭性生存错误的理由15
(一)利益运动是自然天成与生物自身把握命运相结合的运动15
(二)利益运动从发展上是可能出现反复和需要预防反复的运动16
(三)发生毁灭性生存错误与高级智慧生命在利益运动中的角色地位极不相称17
(四)利益运动是所有物种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所推动的运动18
(五)利益运动是生物前赴后继的发展运动18
(六)主观操控式的物质运动离不开正确的操控19
(七)利益运动的发展方向不是自我毁灭20
(八)利益运动的方向决定了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20
篇章3:关于物种生命22
一、“物种”是能够实现长久生存的生命形式22
二、关于“物种生命”的整体性、生命结构、生命功能、生命形象24
(一)关于“物种生命”的整体性24
(二)关于“物种生命”的生命结构24
(三)关于“物种生命”的生命功能26
(四)关于“物种生命”的生命形象30
三、对“物种生命”的进一步说明30
篇章4:“物种生命”形象的三种存在状态34
一、原始状态的物种生命形象35
二、松散状态的物种生命形象37
三、团结统一状态的物种生命形象41
四、关于“团结统一式物种生命”的简要描述45
篇章5:“物种生命”具有确认“同类是一家”的意义47
一、为什么认识“物种生命”可以确认“同类是一家”?47
二、确认“同类是一家”的重要作用50
篇章6:“物种生命”具有确立最高利益原则的意义51
一、生命活动是具有利益原则的运动51
二、什么是生命活动的最高利益原则52
三、不应该混淆的“生存竞争”与“生活竞争”53
四、异类之间只存在被动式的协作关系54
五、确立最高利益原则的重要作用55
篇章7:“物种生命”具有区别同类与异类之间利益矛盾关系的意义56
一、异类之间的生存利益关系具有你死我活的对立性质56
二、同类之间的生存利益关系具有团结互利和谐统一的性质58
三、侵害同类是将自己置身于异类立场的错误表现61
篇章8:“物种生命”具有明辨物种内部生命关系的意义63
一、“个体生命”与“物种生命”的内在关系63
二、明辨物种内部生命关系所具有的作用65
三、实现“团结统一式物种生命”的方式68
篇章9:“物种生命”具有解释战争的意义69
一、关于战争的形成原因70
二、关于战争的两面性特征72
三、关于战争发生性质变化的情况分析74
四、关于如何消除战争74
篇章10:“物种生命”具有揭示自身纠错功能的意义77
一、“物种生命”的自身纠错现象77
二、物种内部的反抗斗争是“物种生命”纠正自身错误的重要方式77
三、在文明进步中值得倡导的非暴力式纠错表现80
篇章11:“物种生命”具有“拓展界定同类标准”的意义81
一、为什么要探寻“拓展界定同类的标准”?81
二、什么是“拓展性界定同类的标准”?83
三、确立拓展性界定同类标准的必要性85
篇章12:对“生存意义”的诠释87
一、应该以对比的迂回方式走出寻求生存终极意义的误区89
二、对生存意义的归纳90
三、认识生存意义是要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91
第二部分:应用理论95
篇章13:联合式经济体制和联合式所有制形式95
一、关于自然的公有与自有96
二、自然公有与自有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96
三、公有制的特点及作用98
四、私有经营及其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作用100
五、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的并存互补关系101
六、关于“次位股份模式”的联合式所有制形式102
七、社会统治权力的掌控也是所有制形式的体现104
篇章14:利益运动的核心是各种利益分配106
一、“利益运动”是“利益性的物质分配运动”106
二、所有的物质运动都是与生物的各种需求具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利益分配运动107
三、非生物性分配运动与综合性利益分配运动108
四、综合性利益分配运动中的暴力分配方式108
五、不同的利益再分配能力决定了不同群体的形成109
六、社会进步就是不断提高利益分配能力和分配水平的进步111
篇章15:“需求”是生命活动的内在支配113
一、关于需求支配规律113
二、只有“文明物种”才具有评判利益行为正确与否的需求及能力115
三、差异不在于消除而在于合理115
四、关于需求的层次116
篇章16:自私与自利是不同性质的行为表现118
一、“自私”与“自利”的不同含义118
二、在异类之间不能以“自私”来评价彼此的利益行为119
三、不宜用“自私”来评价非文明物种的利益行为119
四、区别“自利”与“自私”的基本原则120
五、关于群体自私121
篇章17:对何为“人性”的解答122
一、人类的自然属性不能完全作为对“人性”的界定123
二、劳动文化表现是形成和反映人类本质特性的一种重要现象123
三、对何为“人性”的解答126
篇章18:形成组织式群体的五大要素128
一、为什么探讨形成组织式群体的要素?128
二、形成组织式群体的五大要素129
三、五要素在不同物种的各种组织式群体中的存在形式130
四、组织式群体形成五要素在文明进步中的发展132
五、五要素在统治管理群体中的发展133
六、只能形成于一定宇宙范围中的“团结统一式物种生命”135
篇章19:利益运动中的强制现象137
一、强制表现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137
二、利益分配中暴力手段的分配表现138
三、服务职能是统治管理的重要特性139
四、文明物种不能将暴力作为物种内部的利益分配手段140
五、没有离开强制的自觉141
篇章20:关于利益分配中的差异与平均142
一、差异与平均都是必要的分配方式143
二、适宜采用平均分配的范畴144
三、平均分配存在的不足145
四、差异分配要关注和把握合理性146
五、不劳而获和心想事成并非最理想的生活149
篇章21:对偶然(或称机遇、机会)现象的探讨150
一、未能揭示内在原理的自然现象是“有神论”的依据150
二、关于“必然运动”和“偶然运动”151
三、“因果律”概括了万事万物均有规律155
四、“偶然运动”是形成祈福文化的重要条件156
五、不可或缺的“偶然运动”和“必然运动”157
六、内因和外因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59
篇章22:“偶然运动”对于宗教具有重要意义161
一、宗教起源于利益祈盼和崇拜自然的精神意识161
二、“偶然运动”是宗教能够成为信仰的主要原因之一162
三、“偶然运动”的悬念特性是祈福文化的基础163
四、宗教与迷信和邪教的区别164
篇章23:对“劳动文化式生存方式”的诠释(之一)166
一、“劳动文化式生存方式”对于“利益运动”的意义167
二、关于“类文化现象”168
三、劳动文化具有积累和促进自身发展的特点171
四、自然产出与劳动产出的关系172
五、劳动转化与劳动交换174
(一)良好的社会生态离不开正确的社会治理和管理175
(二)“人”在劳动交换中部分地具有了商品的性质176
篇章24:对“劳动文化式生存方式”的诠释(之二)177
六、劳动进步与劳动解放177
(一)劳动进步必然导致劳动解放177
(二)劳动解放体现于社会生产力综合水平的发展提高178
(三)劳动解放体现于将学习当作预备性的劳动179
(四)劳动解放体现于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安全保障提高、劳动条件改善、劳动时间缩短180
(五)劳动解放体现于保障就业和合理的劳动报酬180
七、劳动解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其协调181
(一)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182
(二)协调好工作岗位减少与保障就业的矛盾183
(三)协调好工作时间缩短与维持劳动报酬的矛盾185
篇章25:关于生产力的要素189
一、生产力的合成应该分为几类要素而不是分为几种要素189
二、合成生产力的四类要素190
三、科技为什么属于合成生产力的要素类型?191
四、管理为什么属于合成生产力的要素类型?194
五、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将决定生产力196
篇章26:关于所有制的形式197
一、所有制的形成198
二、所有制的发展198
三、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尝试201
四、关于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互补结合202
篇章27:对政治的理解203
一、关于政治的定义204
二、关于“实践性政治”和“非实践性政治”205
三、关于政治的发展表现206
篇章28:关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207
一、关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原始表现和演变208
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二者作用的结合是“文明物种”生存能力的最高形式210
三、关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213
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在发展中具有的特点214
(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发展具有积累提高的特点214
(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特点214
(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具有不断寻求正确分配原则的特点215
五、在“松散式物种生命”的状态下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发展历程216
六、关于科学的“统治权力公有”形式的上层建筑222
(一)何为科学的“统治权力公有”形式的上层建筑222
(二)私有经济要游离于选举活动之外222
(三)公职不是高人一等的职业222
(四)公职人员的劳动报酬222
(五)社会管理费用要严格遵守法定的预算程序223
第三部分:拓展理论225
篇章29:对时间的看法(之一)225
一、对“过去”的看法226
篇章30:对时间的看法(之二)231
二、关于物质运动的“因果逻辑序列”231
三、关于物质运动的“趋向定理”233
四、关于“全等同过程”234
五、关于物质运动的“节奏现象”以及“节奏运动速度”和“轨迹运动速度”237
篇章31:对时间的看法(之三)240
六、关于“象变现象”240
七、对“时间”的看法246
篇章32:对时间的看法(之四)250
八、关于“内运动效应”的看法251
篇章33:对空间的看法257
一、关于“空间”属于物质的看法257
二、关于“空间”属于“非物质”的看法260
三、空间不会弯曲261
篇章34:价值形态的利益现象262
一、对价值的认识263
二、自然价值、个人价值、社会价值264
三、异类之间是利用式的“转换性利益关系”,同类之间应该是互利协作式的“交换性利益关系”268
四、价值交换269
五、价值交换中的特定表现270
(一)以正当的劳动创造为基础,通过价值交换来实现价值270
(二)需求与被需求主导着价值交换271
(三)客观要求与主观把握促进着的价值交换271
(四)价值交换要有利于自身物种生命的整体利益272
六、价值交换中出现非特定表现的原因272
七、非特定表现对价值交换的影响273
八、世上既存在相对的事物也存在绝对的事物274
九、要正确看待和把握个人的价值实现275
十、自我价值实现不能脱离社会275
篇章35:不可忽视的精神需求276
一、精神需求的形成277
二、精神需求的相对独立性278
三、精神需求的特点278
(一)精神需求服务于生理需求278
(二)对自我价值成就的追求279
(三)渴望正确理念与思想的指导279
(四)对情趣的追求279
(五)具有可塑性279
(六)对“认可”的期望和追求279
四、关于自然认可、自我认可、社会认可280
五、信仰“劳动”是满足精神需求的根本282
六、要注意减少“劳动闲置”282
七、良好的社会生态是满足精神需求的保证283
篇章36:关爱和珍惜家庭284
一、什么是完整家庭285
二、以“物种生命”的视角看待家庭的功能288
三、爱的三种类型290
四、影响家庭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291
(一)意外因素291
(二)生活矛盾因素291
(三)婚外遇因素294
(四)血亲排他因素297
参考文献299
特别致谢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