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学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学 第3版
  • 杨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38742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生态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1

一、生态学的定义1

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2

三、生态学的发展3

第二节 21世纪的生态学7

思考题8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9

第一节 环境的概念及其生态因子9

一、环境的概念9

二、环境因子分类9

三、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0

四、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11

第二节 生态因子的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4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5

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9

三、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23

四、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26

第三节 人与环境29

一、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关系29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0

思考题30

第三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31

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与动态31

一、种群的概念31

二、种群的基本特征31

三、种群的动态32

四、种群的空间格局44

第二节 种群调节46

一、气候学派46

二、生物学派46

三、自动调节 学说47

第三节 环境容纳量与种群资源的合理利用48

一、环境容纳量48

二、种群资源的合理利用49

思考题51

第四章 生活史52

第一节 生活史概述52

一、个体大小52

二、生长与发育速度53

三、繁殖54

四、扩散54

第二节 繁殖格局56

一、一次繁殖和多次繁殖56

二、生活年限与繁殖56

第三节 繁殖策略57

一、r-选择与K-选择58

二、R-选择、C-选择和S-选择的生活史式样59

三、波动与稳定60

第四节 性选择61

一、植物的选择受精61

二、动物的性选择61

思考题62

第五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64

第一节 种内关系65

一、密度效应65

二、动植物的性行为67

第二节 种间关系69

一、种间竞争69

二、他感作用76

三、捕食作用78

四、寄生与共生80

思考题82

第六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83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与性质83

一、群落的基本特征83

二、群落的性质85

第二节 群落的种类组成86

一、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87

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88

三、种间关联91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93

一、群落的结构要素93

二、群落的外貌与季相98

三、群落的垂直结构99

四、群落的水平结构100

五、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100

第四节 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101

一、生物因素101

二、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102

三、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103

四、岛屿与群落结构104

五、平衡说和非平衡说106

第五节 群落的分类107

一、生物群落的分类108

二、群落的数量分类111

思考题113

第七章 生物群落的动态114

第一节 群落变化类型114

第二节 群落演替115

一、群落演替类型115

二、演替顶极学说117

三、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120

四、两种不同的演替观122

第三节 物种多样性变化124

一、物种多样性减少的原因124

二、物种多样性减少产生的生态效应125

三、物种多样性维持理论126

四、保护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措施128

第四节 外来物种入侵128

一、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128

二、入侵物种带来的危害129

三、对外来物种的管理与控制130

思考题130

第八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131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131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32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132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134

第三节 生态效率138

一、常用的几个能量参数138

二、营养级位之内的生态效率138

三、营养级位之间的生态效率139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140

思考题141

第九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42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与能量环境142

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142

二、能量环境142

三、生态系统中的热力学143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144

一、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144

二、初级生产的生产效率145

三、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147

四、初级生产量与人类消费148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149

一、次级生产过程149

二、次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150

三、次级生产的生态效率150

四、次级生产量与人类消费151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作用152

一、分解过程152

二、分解过程的限制因子154

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55

第五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56

一、食物链层次上的能量流动157

二、生态系统层次上的能量流动157

三、异养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159

四、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型160

思考题161

第十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62

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概念与特点162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162

二、物质循环的模式163

三、物质循环的特点164

第二节 地球化学循环165

一、水循环165

二、气体型循环167

三、沉积型循环172

四、人类活动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174

第三节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175

一、有毒有害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175

二、有毒有害物质循环实例176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循环180

一、放射性污染的特点180

二、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180

第五节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人体健康181

一、地方病181

二、微量元素碘182

三、微量元素硒183

思考题184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调节与系统稳定性185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恢复185

一、生态系统的退化185

二、生态系统的恢复185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调节186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维持187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87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189

第四节 盖亚假说190

一、盖亚假说的提出190

二、盖亚假说的现实意义191

三、共筑人类家园191

思考题192

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193

第一节 概述193

一、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193

二、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193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195

一、森林生态系统类型196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200

三、森林生态系统的利用与抚育201

第三节 草原生态系统202

一、草原生态系统类型202

二、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207

三、草原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与退化草原的恢复208

第四节 荒漠生态系统210

一、荒漠生态系统类型210

二、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213

三、沙漠化与沙尘暴的防治214

思考题217

第十三章 水域生态系统218

第一节 概述218

一、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218

二、水域生态系统的组成219

第二节 淡水生态系统220

一、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220

二、淡水生态系统的功能223

三、河流与湖泊的利用及保护225

第三节 湿地生态系统226

一、湿地的主要类型226

二、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230

三、湿地的利用与保护231

第四节 海洋生态系统232

一、海洋环境的特征与海洋生态系统类型232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价值与功能236

三、海洋的利用与保护238

思考题239

第十四章 景观与全球变化240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240

一、景观与景观生态学240

二、景观生态学中的一般概念241

三、景观生态学的应用242

第二节 全球变化生态学243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244

二、气候变化的负面效应247

三、人类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248

思考题249

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50

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250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概论251

第三节 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253

一、资源不足254

二、环境破坏263

三、人口增长264

四、科学技术水平264

思考题266

参考文献2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