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符文彬针灸医道精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符文彬针灸医道精微](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0422436.jpg)
- 符文彬,黄东勉,王聪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2718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837页
- 文件大小:166MB
- 文件页数:852页
- 主题词:针灸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符文彬针灸医道精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医道春秋3
第一节 符文彬老师的医道启蒙与师承3
一、师亦友,真传尽得——跟师岭南针灸大家司徒铃教授3
二、跨界跟师,火花碰撞——跟师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3
三、忘年之交,两代针灸专家的握手——跟师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4
第二节 师德践行记7
一、以德立身8
二、为人师表8
三、教学相长9
四、兴趣培养9
五、因材施教9
六、团队意识10
第三节 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稿10
一、符文彬教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稿10
二、2013年1月中山市优秀人才结业典礼上的发言稿12
第四节 2013年广东省中医院建院八十周年“杰出贡献奖”人物获得者访谈录12
第五节 符文彬教授传记19
中篇 医道精微和医术27
第一章 医经发挥27
第一节 针灸定位诊断与分层治疗27
一、针灸的定位诊断27
二、针灸的分层治疗35
第二节 血管针灸技术43
一、源流43
二、理论基础43
三、血管针灸技术重要穴位或部位、主治和刺灸法45
四、针具的选择48
五、选穴和体位48
六、消毒针具49
七、具体操作步骤49
八、针刺出血量50
九、出针51
十、适应证51
十一、血管针灸技术的临床应用51
十二、禁忌证55
十三、注意事项55
第三节 面针技术55
一、面诊与面针56
二、面针技术的穴位定位和主治56
三、面针技术取穴原则58
四、面针技术适应证59
五、面针技术的刺灸法59
六、临床应用60
七、病案选录60
第四节 唇针技术61
一、唇与脏腑经脉的关系61
二、唇针的穴区分布及主治62
三、唇针刺灸法62
四、注意事项62
第五节 巨刺、缪刺的发挥——相应取穴技术62
一、相应取穴的理论基础63
二、相应取穴的方法63
三、相应取穴的临床应用特点73
四、适应证73
五、临床应用73
六、注意事项74
七、相应取穴的病案选录74
第六节 火针技术77
一、理论基础77
二、针具选择78
三、操作步骤78
四、技术要点79
五、适应证79
六、火针技术的临床应用举例79
七、禁忌证82
八、注意事项82
第七节 眼针技术82
一、眼针技术的源流83
二、眼针技术的理论基础84
三、眼针穴区分布及主治89
四、眼针技术的取穴原则90
五、眼针技术的适应证91
六、眼针刺灸法92
七、眼针技术的临床应用94
八、禁忌证116
九、注意事项116
第八节 大接经技术116
一、理论基础116
二、取穴方法117
三、大接经技术操作步骤117
四、适应证117
五、临床应用及发挥117
六、注意事项119
第九节 针灸奇术的应用119
一、针灸奇术的源流119
二、《内经》针灸奇术治病精要121
三、《难经》针灸奇法治病精要124
四、《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奇术治病精要126
五、《针灸资生经》针灸奇法治病精要126
六、《针方六集》针灸奇术治病精要127
七、针灸歌赋奇方妙用128
八、其他古代文献针灸奇法选录129
第十节 背俞穴的应用发挥130
一、刺灸技术的发挥130
二、背俞穴的应用发挥130
三、背部新穴及其临床130
第十一节 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131
一、八脉交会穴的源流131
二、何为八脉交会穴132
三、八脉交会穴如何配对运用于临床133
四、八脉交会穴如何治疗郁证134
五、八脉交会穴加四关穴论治五型郁证136
第十三节 灸法的保健作用137
第二章 医道传承与发扬140
第一节 针刺手法注重调气140
一、毫针调气针法140
二、调气手法141
三、选穴与配穴141
四、疗程与注意事项141
五、临床应用141
第二节 岭南传统天灸技术的传承与发扬142
一、岭南传统天灸的源流142
二、岭南传统天灸的理论基础143
三、岭南传统天灸的敷贴时间144
四、岭南传统天灸药物选择144
五、岭南传统天灸选穴原则145
六、岭南传统天灸技术操作步骤145
七、适应证145
八、岭南传统天灸技术的临床应用举例145
九、禁忌证148
十、注意事项148
第三节 发扬大师灸法——形成精灸技术148
一、精灸的理论基础148
二、灸材选用149
三、精灸大小149
四、精灸的特点150
五、精灸技术操作步骤150
六、适应证151
七、临床应用举例151
八、禁忌证155
九、注意事项155
第四节 传承经典——重视疏肝调神针灸术155
一、针灸调肝治病概述156
二、调肝治病的理论基础157
三、疏肝调神针灸技术常用穴位159
四、适应证159
五、疏肝调神针灸技术操作步骤159
六、临床应用160
七、禁忌证170
八、注意事项171
第五节 为解决疾病难点——提出“心胆论治针灸术”171
一、理论基础171
二、取穴原则及治疗模式171
三、心胆论治针灸技术操作步骤172
四、适应证172
五、临床应用172
六、禁忌证176
七、注意事项176
第六节 针挑技术及其临床应用176
一、源流177
二、治病原理177
三、挑治部位177
四、操作方法178
五、功效178
六、适应证178
七、注意事项179
八、针挑专利179
九、临床应用179
十、病案选录182
第七节 腰膝同治针灸理论及其临床183
一、腰膝同治论是什么183
二、腰膝同治的理论基础183
三、膝关节病的辨证论治186
四、腰椎病的辨证论治186
五、病案选录186
第八节 针灸从阳论治疑难(脑)病188
一、阳气是人身之本188
二、疑难病多因“阳气不足”;疑难脑病多因“阳微阴盛”188
三、治病本于阳气189
四、重灸扶阳189
五、精灸技术,演道扶阳190
六、病案选录191
第九节 针灸遗传学194
一、针灸敏感人群是否存在194
二、针灸敏感人群的特证195
三、针灸敏感人群与遗传学关系195
四、针灸敏感人群、遗传基因与针灸效应的关系196
五、病案选录196
第十节 经脉疲劳现象与针灸临床198
一、经脉疲劳现象的古代认识198
二、经脉疲劳现象的原因199
三、经脉疲劳现象的判断标准199
四、经脉疲劳现象的临床对策199
第十一节 针灸临床诊治思维200
一、明确疾病的诊断201
二、加强病症的评估201
三、重视经脉辨证202
四、明确针灸治疗策略209
五、治疗方案的制订211
六、整合针灸学与针灸临床215
七、健康教育216
第十二节 针灸的未来——整合针灸学216
一、针灸学的世界化216
二、主流医学对针灸学的重视217
三、当今临床医学的现状与认识217
四、整合针灸学的提出217
第三章 医道研究及成果219
第一节 颈椎病颈痛的研究及成果219
一、课题成果219
二、研究生学位课题研究235
三、其他成果260
第二节 抑郁相关病症的研究及成果405
一、研究项目405
二、研究生学位课题研究425
三、论文选录483
第三节 其他研究及成果545
一、研究项目545
二、研究生学位课题548
三、论文选录568
下篇 针灸医道临床593
第四章 相关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案和预防方案593
第一节 急症593
一、晕厥593
二、昏迷594
三、抽搐594
四、心绞痛595
五、胆绞痛596
六、肾绞痛596
七、中暑597
八、咯血598
九、崩漏598
第二节 痛症599
一、头痛599
二、面痛600
三、牙痛601
四、项痹601
五、肩痹602
六、腕管综合征603
七、胁痛604
八、腰痛604
九、胃痛605
十、痛经606
十一、产后身痛607
十二、膝痛607
十三、关节扭伤608
十四、痹证609
十五、纤维肌痛综合征610
十六、癌性疼痛611
十七、术后伤口痛612
第三节 心脑肾病症612
一、中风612
二、眩晕614
三、颤病615
四、郁证615
五、不寐616
六、痴呆617
七、癫狂618
八、痫病619
九、戒断综合征620
十、面瘫620
十一、面肌痉挛621
十二、心悸622
十三、痿证623
十四、慢性疲劳综合征623
十五、淋证624
十六、癃闭625
十七、阳痿625
十八、不育症626
第四节 肺系病症627
一、感冒627
二、咳嗽628
三、哮病629
四、喘病630
第五节 脾胃及气血津液病症631
一、膨臌胀631
二、痞满631
三、呕吐632
四、呃逆633
五、噎膈633
六、泄泻634
七、便秘635
八、肥胖症635
九、消渴病636
十、放疗后不良反应637
十一、高脂血症637
十二、高尿酸血症638
十三、糖耐量异常639
第六节 皮肤外科病症639
一、黄褐斑639
二、粉刺640
三、乳癖641
四、蛇串疮641
五、湿疮642
六、瘾疹643
第七节 妇儿科病症643
一、月经不调643
二、经前期综合征644
三、围绝经期综合征645
四、闭经646
五、慢性盆腔炎647
六、不孕症647
七、胎位不正648
八、小儿遗尿648
九、儿童多动综合征649
十、抽动障碍650
第八节 五官病症650
一、视神经萎缩650
二、黄斑变性651
三、耳鸣、耳聋651
四、过敏性鼻炎652
五、慢喉痹653
第五章 医案选录654
第一节 痛症654
一、头痛654
二、面痛656
三、枕大神经痛658
四、颈肩综合征660
五、颈椎病660
六、肩周炎668
七、肱骨内上髁炎671
八、左腕骨折671
九、腱鞘炎672
十、胃痛673
十一、腹痛674
十二、腰痛677
十三、类风湿关节炎690
十四、结缔组织病692
十五、强直性脊柱炎693
十六、髋关节痛694
十七、膝关节病695
十八、踝关节扭伤699
十九、跟腱炎700
第二节 心脑肾病症701
一、郁证701
二、不寐714
三、眩晕716
四、中风718
五、面瘫719
六、帕金森病722
七、舞蹈病727
八、痴呆728
九、癫狂728
十、癫痫729
十一、多系统萎缩730
十二、Meige综合征731
十三、眼面肌痉挛733
十四、颅脑外伤736
十五、脑干炎736
十六、嗅觉丧失737
十七、周围性神经病变738
十八、脊髓型颈椎病739
十九、神经损伤739
二十、截瘫743
二十一、慢性前列腺炎743
二十二、尿频744
二十三、男性勃起障碍745
二十四、下肢静脉曲张746
二十五、胸痹746
二十六、淋巴回流障碍748
第三节 肺系病症749
一、支气管哮喘749
二、支气管炎750
三、慢性疲劳综合征750
第四节 脾胃及气血津液病症751
一、呃逆751
二、胃痞病752
三、臌胀752
四、痛风性关节炎754
五、糖尿病760
六、甲亢、痛风性关节炎761
第五节 妇儿科病症762
一、月经不调762
二、围绝经期综合征762
三、子宫腺肌症763
四、产后排乳障碍763
五、抽动障碍764
六、精神发育迟滞765
七、遗尿767
第六节 皮肤外科病症768
一、带状疱疹768
二、痤疮770
三、腱鞘囊肿770
四、甲状腺病771
五、局限性硬皮病772
六、湿疹773
七、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774
八、乳腺增生775
第七节 五官病症776
一、复视776
二、暴盲776
三、突发性耳聋777
四、感音神经性耳聋778
五、过敏性鼻炎779
六、声带肥厚780
七、声带息肉781
第六章 跟师心得782
第一节 黄东勉跟师心得体会782
一、熟悉中医经典古籍,长于引经据典782
二、师从多位名家,融会贯通,善用各种针灸方法治疗疾病782
三、针灸临床思路开阔,不拘泥于一家一术782
四、倡导“一针二灸三巩固”的学术观点782
五、现代医学知识丰富,关注现代医学相关学科的前沿研究783
六、对针灸晚辈同行的大力提携,对学生毫无保留的传授783
第二节 粟胜勇跟师体会784
第三节 符文彬教授治疗痛症的临床辨证思维785
一、痛症的成因785
二、痛症的辨证论治786
三、痛症的治疗方法及手段787
四、总结787
第四节 牛淑芳跟师心得788
第五节 符文彬教授应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经验介绍790
一、失眠源于脑神失养,责之肝气不舒790
二、治失眠,“安脑神”为主,“调肝气”为要791
三、病案举例792
四、心理调护,预防再发793
第六节 符文彬教授针灸心肾论治颈椎病慢性颈痛经验介绍793
第七节 程耀南跟师心得795
第八节 李艳芬跟师心得800
一、印象篇800
二、穴位篇801
三、艾灸篇之一803
四、艾灸篇之二804
五、治神篇805
六、结语807
第九节 李昭凤跟师心得807
一、优秀的医德医风是我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807
二、注重经典、选穴精当、针灸并用808
三、为人师表、平易近人、关爱学生809
四、结语809
第十节 苏临荣跟师心得体会809
一、诊病尤重脏腑经络辨证809
二、治病先宁心调神810
三、治病次重调肝术810
四、针灸并重,注重强化巩固持续刺激量810
五、善用特色疗法,博采众家之长811
第十一节 符文彬从心、胆、肾论治焦虑症经验811
一、从心论治811
二、从肾论治812
三、从胆论治813
四、验案举例813
第十二节 针灸从“四关”穴论治及其临床应用814
一、“四关”穴定义814
二、“四关”穴配伍治病与中医理论的联系814
三、从现代医学论“四关”穴815
四、“四关”穴的临床应用815
五、结语816
第十三节 符文彬教授学术思想浅析816
一、以肝立论,辨病与辨证结合——创立针灸调肝治病术816
二、针灸临证选穴精当,讲究配伍817
三、精求针术,重视灸法,临床一针二灸三埋针,巩固疗效818
四、关于针刺机制的研究818
五、小结819
第十四节 符文彬教授从心胆论治耳鸣的经验介绍819
一、理论根据819
二、符教授从心胆论治耳鸣的思维和方法819
三、验案举例820
第十五节 王谦跟师心得821
一、尚德821
二、善针821
三、重灸823
四、注重阶梯治疗,构建整合针灸学824
第十六节 符文彬教授对缪刺法的临床运用825
一、《内经》中有关缪刺的概念825
二、缪刺疾病的病因病位及适应证825
三、《素问·缪刺论》之刺法826
四、缪刺法中医理论基础826
五、缪刺法疗效826
六、缪刺法的临床应用827
第十七节 符文彬教授结合SCL90量表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828
一、抑郁性失眠828
二、焦虑性失眠829
三、强迫性失眠829
四、其他类型的失眠830
第十八节 徐丽华师从符文彬教授学习心得830
一、整体思想830
二、善用心胆理论及调肝治病术831
三、熟读经典,学以致用831
四、熟悉现代医学及前沿动态832
五、结语832
第十九节 袁锋跟师心得832
第二十节 符文彬教授从心、胆、脾论治慢性湿疹的经验介绍833
一、从心、胆、脾论治慢性湿疹的思路探讨834
二、从心、胆、脾论治的临床选穴处方836
三、“一针二灸三巩固”的三步阶梯治疗法的运用836
四、验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