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盾构隧道的抗震研究及算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盾构隧道的抗震研究及算例](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4999548.jpg)
- 土木学会组织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0949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34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隧道工程-盾构(隧道)-抗震设计-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盾构隧道的抗震研究及算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关于盾构隧道抗震的基础知识1
1.1盾构隧道的特征1
1.2盾构隧道地震反应的特征2
1.2.1以往地震灾害中的发现2
1.2.2以往地震中得到的启发9
1.2.3以往的振动试验分析11
1.2.4在抗震研究中应该考虑的地震影响14
1.3抗震研究中假想的地震17
第2章 盾构隧道的抗震研究概述19
2.1抗震性能的思考方法19
2.1.1基本思想19
2.1.2关于等级1地震动(L1)的性能要求的想法21
2.1.3关于等级2地震动(L2)的性能要求的想法21
2.2性能要求和验算内容22
2.2.1盾构隧道特有的性能要求22
2.2.2对等级1 (L1)地震动的性能要求和验算内容22
2.2.3对等级2地震动(L2)的性能要求和验算内容24
2.3周边地基的稳定性评价25
2.3.1基本思想25
2.3.2周边地基稳定性的评价研究28
2.4抗震分析方法29
2.4.1假设及模型29
2.4.2分析方法分类30
2.5设计地震动33
2.5.1设计地震动的思想方法33
2.5.2设计反应谱33
2.5.3地震动的时程波形35
2.5.4模拟地震波形37
2.5.5隧道纵向的设计地震动及相关课题37
2.6结构模型40
2.6.1盾构隧道结构的力学特征40
2.6.2横向结构模型41
2.6.3纵向结构模型42
2.7地基和结构物的相互作用42
2.7.1基本思想42
2.7.2应用地基弹簧的方法43
2.7.3应用耦合振动系模型的方法44
2.8抗震设计的顺序45
2.8.1对地基反应的抗震研究45
2.8.2对结构的抗震研究47
2.9提高抗震性能的措施49
2.9.1基本思想49
2.9.2隧道横向抗震结构设计50
2.9.3隧道纵向抗震结构设计51
第3章 地震时地基反应的评价52
3.1抗震研究中必要的地基信息评价52
3.1.1地基调查的基本步骤52
3.1.2施工阶段对应的地基调查53
3.1.3地基调查与试验方法55
3.1.4抗震研究中必须确定的地基物理性质指标及换算公式62
3.2地震反应分析的基本内容65
3.2.1基岩面与表层地基的模型化65
3.2.2隧道轴向地基应变模型66
3.3地基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种类68
3.3.1地基地震反应分析的基础知识69
3.3.2全应力1维地震反应分析法70
3.3.3有效应力1维地震反应分析法73
3.3.4总应力2维地震反应分析法75
3.3.5有效应力2维地震反应分析法75
3.4处理特殊地基条件下的地基反应76
3.4.1液化地基76
3.4.2地基交错处77
3.4.3大深度盾构78
第4章 管环的模型化80
4.1横向80
4.1.1基本思想80
4.1.2管片82
4.1.3接头部分87
4.1.4二次衬砌89
4.2纵向89
4.2.1管片89
4.2.2接头部分89
4.2.3二次衬砌91
4.3管片结构模型化中的注意点92
4.3.1高刚度接头92
4.3.2榫接接头93
4.3.3对接接头94
第5章 盾构隧道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95
5.1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95
5.1.1模型化的重要性95
5.1.2实际地震反应分析96
5.2横向的抗震研究97
5.2.1基本思路97
5.2.2隧道和周边地基相互作用的模型化100
5.2.3横向抗震分析方法102
5.3纵向抗震研究106
5.3.1基本思路106
5.3.2沿隧道轴向的位移分布(相位差)模型108
5.3.3隧道和周边地基的模型化110
5.3.4纵向抗震分析方法112
5.4隧道线形以及结构变化部分的抗震研究117
5.4.1基本思想117
5.4.2结构变化部分模型化时的注意事项118
5.4.3结构研究方法119
第6章 验算方法122
6.1验算项目和界限值122
6.2弹性范围内的验算124
6.2.1承载性能的验算124
6.2.2变形性能的验算方法124
6.3超出弹性范围的验算方法125
6.3.1承载力的验算方法125
6.3.2变形性能的验算方法126
第7章 有效提高抗震性能的构造措施127
7.1接头构造127
7.2柔性管片128
7.3特殊的柔性构造130
7.3.1不产生剪切变形的柔性管片130
7.3.2盾构钢壳残留部的柔性构造130
7.4免震构造132
7.5止水性能132
7.5.1密封材料132
7.5.2 Ω橡胶止水带133
7.5.3地震后漏水的对策133
附录A一维地基模型的地震反应分析算例135
A1已验算的各种分析方法及分析条件135
A1.1地基的反应分析方法135
A1.2地基条件(一维表层地基模型)136
A1.3地震级别137
A1.3.1 1级地震动137
A1.3.2 2级地震动138
A1.4事例分析139
A1.4.1瑞利衰减140
A1.4.2修正R-O模型141
A1.4.3 FLIP的分析参数141
A1.4.4 LIQCA的分析参数143
A2比较不同方法的分析结果144
A2.1各种分析方法比较144
A2.1.1 1级地震动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144
A2.1.2 2级地震动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146
A2.2关于二层系地基模型分析方法的适用性150
A2.2.1以剪切一阶模态为基础的多层地基的应变位移计算151
A2.3地震动输入深度的影响152
A2.4有无基岩层的影响154
附录B盾构隧道的横向抗震分析算例156
B1 1级地震动分析156
B1.1概述156
B1.2分析条件156
B1.2.1结构条件156
B1.2.2使用材料157
B1.2.3地基条件157
B1.2.4荷载条件158
B1.3不同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比较158
B1.3.1梁-弹簧模型位移响应法158
B1.3.2等刚度环的位移响应法161
B1.3.3二维动态FEM分析162
B1.3.4二维静态FEM分析162
B1.3.5使用等刚度环模型的解析解163
B1.4地震时断面内力的计算结果163
B1.5抗震性能验算165
B1.5.1性能要求的确定与验算方法165
B1.5.2应力值的验算165
B1.6不同计算方法的特点166
B2对于2级地震动的分析169
B2.1概要169
B2.2分析条件169
B2.3计算方法169
B2.4地震时的断面内力计算结果171
B2.5抗震性能验算172
B2.5.1抗震性能的规定与验算172
B2.5.2极限承载力验算172
B2.5.3防水性验算173
B2.6不同计算方法的特点174
B3导入梁-弹簧模型的三维动态FEM分析174
B3.1简介174
B3.2计算条件174
B3.3计算方法174
B3.3.1分析程序174
B3.3.2分析模型174
B3.4计算结果174
B3.5分析方法的适用性177
附录C盾构隧道纵向抗震的研究算例179
C1概述179
C2研究条件179
C2.1结构条件179
C2.2使用材料180
C2.3研究实例180
C2.4地基条件182
C2.5输入地震动182
C3地基的地震反应分析182
C3.1弹簧质点模型182
C3.2二维有限元(FEM)模型186
C3.2.1分析概述186
C3.2.2隧道轴向的地基位移187
C4盾构隧道的反应分析189
C4.1结构分析模型189
C4.1.1隧道梁单元的等效刚度189
C4.1.2连接地基和隧道的地基弹簧刚度的计算190
C4.2分析结果191
C4.2.1关于盾构隧道纵断方向在地震时的反应192
C4.2.2关于基岩面输入相位差的影响199
C4.2.3关于分析方法不同造成的影响199
C4.3依据位移响应法(狭义)的分析199
C4.3.1分析方法199
C4.3.2分析结果201
附录D管片接头回转弹簧刚度计算方法203
D1接头的变形特性203
D1.1接头的种类和变形的特征203
D1.2接头变形特性模型204
D2混凝土平板形管片(单根螺栓)回转弹簧刚度的计算模型205
D2.1接头处拉伸弹簧系数的计算方法206
D2.2根据接头处力的平衡的回转中心的计算方法208
D2.3回转弹簧系数的计算方法209
D3混凝土平板管片形(单根螺栓)的回转弹簧系数算例210
D3.1接头部弹簧系数的计算211
D3.2接头处平衡的回转中心的计算212
D3.3回转弹簧系数的计算212
附录E名词解释214
参考文献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