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本体论批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本体论批判
  • 谢维营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8366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本体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本体论批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本体论研究的基本问题1

引论 本体论的本义与转义1

一、关于“本体”的中文辞源2

二、关于本体论的译名7

三、关于本体论的定义12

四、现代中国哲学界对本体论的理解16

五、哲学范畴的“转义”源于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21

第一篇 古代本体论批判29

第一章 “始基本体论”批判29

第一节 “始基本体论”的产生与哲学的起源30

第二节 “始基本体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学说34

第三节 “始基本体论”的历史价值及其局限性41

第二章 “属性本体论”批判47

第一节 感性存在、属性、本质与本体论47

第二节 “属性本体论”的各种类型及其代表人物50

第三节 “属性本体论”的历史地位63

第三章 “理念本体论”批判71

第一节 苏格拉底对“理念本体论”的贡献72

第二节 柏拉图对苏格拉底哲学的改造——“理念本体论”的建立81

第三节 “理念本体论”演绎91

第四节 “理念本体论”评述97

第四章 “实体本体论”批判103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对“理念本体论”的修正和完善103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和“本体”106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109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后的实体说114

第五节 “实体本体论”的得失118

第五章 “神学本体论”批判126

第一节 “神学本体论”的理论渊源127

第二节 基督教“神学本体论”的基本内容141

一、从教父哲学到神学141

二、从奥古斯丁到安瑟伦144

三、托马斯·阿奎那对神学本体论的贡献153

第三节 “神学本体论”的历史价值157

第四节 “神学本体论”的历史局限性162

小结166

第二篇 近代本体论批判171

第六章 “人学本体论”批判171

第一节 “人学本体论”概述171

一、古希腊的人学传统171

二、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173

三、“人”的本体论内涵——人在哲学中的位置176

第二节 “人学本体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学说180

第三节 “人学本体论”的历史价值和局限187

一、“人学本体论”的主要特征及其价值188

二、“人学本体论”的历史局限192

第七章 “物质本体论”批判197

第一节 物质概念及其历史198

一、“物”的含义198

二、“物质”概念的形成史200

第二节 西方近代“物质本体论”述略206

一、17世纪英国“物质本体论”的代表人物及其学说206

二、18世纪法国“物质本体论”的代表人物及其学说209

三、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物质本体论”216

第三节 “物质本体论”的意义218

第四节 “物质本体论”的困境和出路220

第八章 “精神本体论”批判223

第一节 “精神本体论”概说224

第二节 “精神本体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229

一、笛卡儿是近代“精神本体论”的奠基人230

二、莱布尼茨的“单子论”234

三、贝克莱的“精神实体”238

四、费希特的“自我”241

五、黑格尔的“绝对精神”245

第三节 “精神本体论”的历史地位250

小结258

第三篇 现代本体论批判263

第九章 “语言本体论”批判263

第一节 语言与“语言本体论”263

第二节 “语言本体论”的历史269

第三节 “语言本体论”的问题系统279

第四节 “语言本体论”的运用282

第五节 “语言本体论”对哲学的贡献及其局限性292

第十章 “生存本体论”批判298

第一节 “生存本体论”概说300

第二节 “生存本体论”的主要派别、人物及其观点述评303

一、“意志本体论”303

二、“生命本体论”313

三、“现象本体论”318

四、“存在本体论”324

第三节 “生存本体论”简评332

第十一章 “实践本体论”批判337

第一节 “实践本体论”提出的理由和根据339

第二节 实践在什么意义上可以成为本体345

一、在逻辑意义上的实践本体346

二、在社会历史意义上的实践本体348

三、在生成意义上的实践本体350

第三节 提出“实践本体论”的意义353

一、理论意义353

二、现实意义358

第四节 理论界对“实践本体论”的诘难361

第五节 “实践本体论”争鸣之我见367

第十二章 “社会本体论”批判370

第一节 “社会存在本体论”与社会本体论371

第二节 “社会本体论”研究的基本内容377

第三节 “社会本体论”评析388

小结394

没有结束的结束语:永恒的形而上学,永恒的本体论396

主要参考书目398

后记404

热门推荐